2023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了什麼城市規劃理論

2021-05-25 02:40:12 字數 5488 閱讀 9205

1樓:匿名使用者

田園城市garden city

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 1850-1928)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社會

改革家,2023年出版《明日:一條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書,提出了「田園城市」(garden city)的城市建設和社會改革理論,倡議建立一種兼具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田園城市,用城鄉一體的新社會結構形態來取代城鄉分離的的舊社會結構形態。

不僅如此,霍華德還積極的將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在英國親自主持建設了萊奇沃思(letchworth )和韋林(wewyn)兩座田園城市。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對當時和以後的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城市規劃和城市理論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有關城市規劃的著作幾乎無一不提及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及其實踐。

2樓:岸裡何以顧

2023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了什麼城市規劃理論?( )a.衛星城鎮

b.田園城市

c.鄰里單位

d.有機疏散正確答案:b

解析:2023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了「田園城市」的理論,其主要著作是《明天———一條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道》。

試總結論述西方近代以來至20世紀50年代的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演變

3樓:超級小涵涵

18世紀,工業革命後,近現代的西方城市空間環境和物質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工業革命導致世界範圍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居住、就業、環境等問題相繼產生。同時,近現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發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運用,使得近現代城市形體環境和空間尺度有了很大的改變,城市社會具有了更大的開放程度。

城市自發蔓延生長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們的預期,而且超出了人們用常規手段駕馭的能力。為解決這些矛盾,規劃師們選擇了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決的答案,先後提出了種種城市規劃思想、理論。

1.「田園城市」理論

2023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條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應與鄉村結合」,他以一個「田園城市」的規劃**方案,具體闡述其理論。規劃人口3.2萬人,佔地404.7m2。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圓和6條放射線路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園,向外依次為公建、公園、商店、學校、住宅等;城市外圍有2033.4 hm2土地供農牧業生產。他把城市當作一個整體,聯絡城鄉關係,對人口密度、城市經濟、城市綠化提出了見解,對現代城市規劃學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華德認為,城市環境的惡化是由城市膨脹引起的,城市無限擴充套件和土地投機是引起城市災難的根源。他建議限制城市的自發膨脹,並使城市土地屬於城市的統一機構;城市人口過於集中是由於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識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會盲目膨脹。 「城市——鄉村」結合的形式,即田園城市,它兼有城、鄉的有利條件而沒有兩者的不利條件。

因此霍華德設想的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用地所圍繞;城市居民經常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只限於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於此,工作於此。

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使用土地必須繳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來自租金;在土地上進行建設、聚居而獲得的增值仍歸集體所有。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限制,使每戶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田園城市的含義:

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掌管。

田園城市的影響:

霍華德針對現代社會出現的城市問題,提出帶有先驅性的規劃思想;城市規模、佈局結構、人口密度、綠帶等城市規劃問題,提出一系列獨創性的見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規劃思想體系。田園城市理論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對後來出現的一些城市規劃理論,如「有機疏散」論、衛星城鎮的理論頗有影響。40年代以後,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規劃方案和城市規劃法規中也反映了霍華德的思想。

2.《雅典憲章》與《馬丘比丘》宣言

2023年柯布西耶寫了《明日的城市》一書,提出了巴黎改造方案。主張減少市中心的建築密度、增加人口密度。建築向高層發展,增加道路寬度及兩旁的空地、綠地,大膽改變大城市的傳統形式的結構佈局。

2023年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在雅典開會,制定了《城市規劃大綱》,後稱為《雅典憲章》。大綱首先提出城市要與其周圍影響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遊憩與交通四大活動功能的正常執行。

2023年12月,一批著名的建築師、規劃師在祕魯的利馬集會,對《雅典憲章》的實踐做了評價,認為《雅典憲章》的某些原則是正確的,但認為其規劃追求功能分割槽的辦法,忽略了城市中人與人之間多方面的聯絡,而應創造一個綜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環境。會後發表了《馬丘比丘宣言》,其中還提出了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問題。

法國勒·柯布西耶將工業化思想大膽地帶入城市規劃.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論,描繪出城市生活的高階狀態."光明城市"理論主張用全新的規劃思想改造城市,設想在城市裡建高層建築,現代交通網和大片綠地,為人類創造充滿陽光的現代化生活環境.

他認為,大城市的主要問題是城市中心區人口密度過大;城市中機動交通日益發達,數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現有的城市道路系統及規劃方式與這種要求產生矛盾;城市中綠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風、遊憩、運動條件太差.因此要從規劃著眼,以技術為手段,改善城市的現有空間,以適應這種情況.他主張提高城市中心區的建築高度,想高層發展,增加人口密度.

他還認為,交通問題的產生是由於車輛增多,而道路面積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為是由內向外發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張中心空地,綠地要多,並增加道路寬度和停車場,以及車輛與住宅的直接聯絡,減少街道交叉口或組織分層的立體交通.

2023年簽署的《馬丘比丘憲章》重新審視了功能理性主義的思想,宣揚社會文化,強調物質空間只是影響城市生活的一個方面,起決定作用的應該是城市文化、社會交往和政治結構,從而更多的考慮了城市的文化功能和「人文關懷」,並提出了「文物和歷史遺產的儲存和保護」。

從《雅典憲章》到《馬丘比丘憲章》經歷了44年。在這一過程中,城市規劃從注重物質形態規劃的功能理性思想,逐漸轉變為注重城市人文生態功能的理念,規劃的實施應能適應城市的物質和文化的不斷變化,每一特定城市和區域應當制定適合自己特點的標準和方針,要為人們創造適宜的居住空間,追求建築、城市、園林綠化的統一。

3.鄰里單位與小區規劃

20世紀30年代在美歐相繼提出「鄰里單位」』的居住區規劃理論。「鄰里單位」是組成居住區的基本單元,其中設定小學使幼兒上學不穿越馬路,井以此控制與計算人口利用地規模,後來考慮了設定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設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發展為「小區規劃」理論。

一般按交通十道劃分小區成為居住區構成的基本單元,把居住建築、公共建築、綠地等進行綜合安排,一般的生活服務可在小區內解決。

4.有機疏散理論

為解決城市膨脹而產生的「城市病」,伊利爾·沙裡寧在2023年發表的《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一書中提出了有機疏散理論。他從生物有機體的細胞成長現象中受到啟示,認為把擴大的城市範圍劃分為不同的集中點所使用的區域,這種區域內又可分為不同活動所需要的地段。他是把無秩序的集中變為有秩序的分散,把密集地區分為一個個的集鎮或地區,彼此之間用綠化帶分隔,以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

「有機疏散「論是芬蘭建築師e.沙裡寧為緩解由於城市過分集中所產生的弊病而提出的關於城市發展及其佈局結構的理論。

沙裡寧在他2023年寫的《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一書中對有機疏散論作了系統的闡述。他認為今天趨向衰敗的城市,需要有一個以合理的城市規劃原則為基礎的革命性的演變,使城市有良好的結構,以利於健康發展。沙裡寧提出了有機疏散的城市結構的觀點。

他認為這種結構既要符合人類聚居的天性,便於人們過共同的社會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脈搏,而又不脫離自然。

有機疏散的城市發展方式能使人們居住在一個兼具城鄉優點的環境中。沙裡寧認為,城市作為一個機體,它的內部秩序實際上是和有生命的機體內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機體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壞,將導致整個機體的癱瘓和壞死。

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趨衰敗,必須對城市從形體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聽任城市凝聚成亂七八糟的塊體,而是要按照機體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發展的離開中心的地域。有機疏散論認為沒有理由把重工業佈置在城市中心,輕工業也應該疏散出去。

當然,許多事業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設定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區由於工業外遷而騰出的大面積用地,應該用來增加綠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須在城市中心地區工作的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商業人員居住,讓他們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業,尤其是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日常生活**部門將隨著城市中心的疏散,離開擁擠的中心地區。

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許多家庭疏散到新區去,將得到更適合的居住環境。中心地區的人口密度也就會降低。

有機疏散的兩個基本原則是:把個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裡寧稱為「日常活動」的區域,作集中的佈置;不經常的「偶然活動」的場所,不必拘泥於一定的位置,則作分散的佈置。日常活動儘可能集中在一定的範圍內,使活動需要的交通量減到最低程度,並且不必都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

往返於偶然活動的場所,雖路程較長亦屬無妨,因為在日常活動範圍外緣綠地中設有通暢的交通幹道,可以使用較高的車速迅速往返。

有機疏散論認為個人的日常生活應以步行為主,並應充分發揮現代交通手段的作用。這種理論還認為並不是現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於癱瘓,而是城市的機能組織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擁擠堵塞。

有機疏散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歐美各國建設新城,改建舊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擴充套件的過程有重要影響。70年代以來,有些發達國家城市過度地疏散、擴充套件,又產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舊城中心衰退等新問題。

5.區域規劃的理論

城市的日益發展和城市問題的複雜化,使人們認識到不能就城市論城市,必須從區域、國土的範圍來研究有關社會、經濟、資源、交通等各方面問題。從地區著眼,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分佈進行整體思考和規劃調節。西方區域規劃理論從20世紀後期發展起來,英國蓋迪斯提出了集合城市(組團城市)和區域規劃概念。

美歐一些國家實行了經濟區規劃,大城市也把區域作為一個經濟單位、社會單位和城市體系來研究,並進行了大城市地區的規劃。

(二)回顧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

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的三個主要流派:

1)以e•霍華德(ebenezer howard)為代表的強調城市分散的「田園城市」規劃思想。(前期理論)

2)以勒•柯布西埃(le coubusier)為代表的主張利用先進的工業技術強化城市集中的規劃思想。(功能)

3)以伊利爾•沙裡寧(eliel saarinen)為代表的倡導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實行有機疏散的規劃思想。(精神)

(三)發展趨勢

二戰後,城市規劃獲得了新的發展,城市規劃從建築學和工程技術學延伸到人文科學,成為多學科綜合與交叉參與的結果。

在未來社會,另外一些趨勢也更引人注目。一是面對資本的全球化和資訊時代,地方**成為規劃工作的主戰場,領域性的科學治理將取代僵硬的行政命令,規劃師溝通、協調、折中的角色更顯重要。第二是成熟的市民社會將促使政治體制朝向開放、去中心化與透明化轉型的主要力量。

第三是縱觀現代城市規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已從崇尚科學理性的技術性角色,轉變到在公共事務中扮演組織群眾意見和協調不同利益團體的角色。

(四)結語

城市規劃為城市的發展描繪出巨集偉的藍圖,工業革命帶來的大規模城市化給城市以前所未有的衝擊,於是人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發展之路。從「烏托邦」到「田園城市」到 《雅典憲章》 《馬丘比丘憲章》的發表。為適應城市的發展,城市規劃亦不斷髮展,不斷完善。

英國人有哪些習慣英國人有哪些習慣

英國習俗禮儀 英國英格蘭人佔80 以上。其餘是蘇格蘭人 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等。居民絕大部分信奉 教,只有少部分人信奉天主教。英國是紳士之國,講究文明禮貌,注重修養。同時也要求別人對自己有禮貌。注意衣著打扮,什麼場合穿什麼服飾都有一定慣例。見面時對尊長 上級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稱,並在對方姓名前面加上職稱...

英國人如何記生詞,英國人如何記單詞

他們用的是聯想記憶 就好像作為我們中國人如何記憶不認識的漢字一樣 首先我們根據生字的發音 or 外形 or 意思 來聯想起我們認識的字。這樣就記住了 英國人如何記單詞 英國人記憶英語單詞和我們從小學習漢語的方法比較類似 1 學好音標,這是學習 記憶單詞不能缺的 就像我們學習自己的母語一樣,學會了漢語...

間英國人怎樣生活英國人生活習慣

英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英國很講究紳士風度,這一點在吃英國菜時也能體會到。有個說法,是說人生不得意事十常 其一就是吃英國菜。英國的農業不發達,糧食每年都要進口,也不像法國人那樣崇尚美食,因此英國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英國人也常自嘲自己不擅烹調。英式菜選料的侷限性比較大。英國雖是島國,但漁場不太好,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