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西方對於孔子的瞭解,可
能超過了對於其他任何中國人的瞭解。可是在中國內部、孔子雖然一直出名,他的歷史地位在各個時代卻有很不相同的評價。按歷史順序說,他本來是普通教師,不過是許多教師中的一個教師。
但是他死後,逐漸被認為是至聖先師,高於其他一切教師。到公元前二世紀,他的地位更加提高。當時許多儒家的人認為,孔子曾經真地接受天命,繼周而王。
他雖然沒有真正登極,但是就理想上說,他是君臨全國的王。這顯然是個矛盾、可是有什麼根據呢?這些儒家的人說,根據可以在《春秋》的微言大義中找到。
他們把《春秋》說成是孔子所著的表現其倫理、政治觀點的一部最重要的政治著作,而不是孔子故鄉魯國的編年史。再到公元前一世紀、孔子的地位提高到比王還高。據當時的許多人說,孔子是人群之中活著的神,這位神知道在他以後有個漢朝(公元前206至公元220年),所以他在《春秋》中樹立一種政治理想,竟能完備得足夠供漢朝人實施而有餘。
這種神化可以說是孔子光榮的頂點吧,在漢朝的中葉,儒家的確可以叫做宗教。
但是這種神化時期並沒有持續很久。公元一世紀初,就已經有比較帶有理性主義特色的儒家的人開始佔上風。從此以後,就不再認為孔子是神了,但是他作為"至聖先師"的地位仍然極高。
直到十九世紀末,孔子受天命為王的說法固然又短暫地復活,但是不久以後,隨著**的建立,他的聲望逐漸下降到"至聖先師"以下。在現在,大多數中國人會認為,他本來是一位教師,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教師,但是遠遠不是唯一的教師。
此外,孔子在生前就被認為是博學的人。例如,有一個與他同時的人說:"大哉孔子!
博學而無所成名。"(《論語·子罕》)從前面的引證,我們也可以看出,他自認為是繼承古代文化並使之垂之永久的人,與他同時的一些人也這麼認為。他的工作是以述為作,這使得他的學派重新解釋了前代的文化。
他堅持了古代中他認為是最好的東西,又創立了一個有力的傳統,一直傳到最近的時代,這個時代又像孔子本人的時代,中國又面臨巨大而嚴重的經濟、社會變化。最後,他是中國的第一位教師。雖然從歷史上說,他當初不過是普通教師,但是後來有些時代認為他是至聖先師,也許是不無道理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開山宗師,中國2023年封建制度崇尚的儒學先行者,被封建統治者捧到了神話的高度。
3樓:oo花飛劍舞
這問題就大了去了,孔子思想體系的根本是什麼?中庸不僅是在孔子的思想中體現,但是在道家和其他學派的學術中也有體現,至於中庸在孔子思想的中的地位我覺得更多是繼承和發揚,是個基礎類的地位,和孔子思想中的天地君親師第等屬於基礎思想,本身符合了中國人的哲學觀故容易被人接受和認同,對孔子思想的發展傳播都有相當的作用
孔子在國內外的地位及影響
4樓:浮若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公元一世紀,孔子文化南下越南,東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鮮就創設成均館於漢城,祭孔於文廟,促進了文化、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擴充套件資料
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人類古文化中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它覆蓋面積廣,形成了幅員遼闊、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國。明中葉以前,中國的經濟、科技、文教的發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治背景,仍能遠播海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幅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教文化圈。這充分說明了孔子思想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5樓:煥煥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東曲阜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三歲喪父,在困境中,孔子自強不息,勤奮學習,到處請教,漸漸以博學多才多藝而聞名。
到30歲左右,他開辦了一所私學,40歲他被任命魯國中都的行政長官,不久升任司空、司寇、大司寇之職。54歲,曾任宰相三個月。
後因不滿魯國政界腐敗,於是辭職。轉而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一面廣招門徒傳授學術及自己的思想主張。
他與**們共同完成的重要成果是《論語》,除《論語》外,有《孔子家語》。其影響力波及到東南亞各國和我國前輩,對社會風氣、校風、家風建立了良好的風尚,是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們不僅要學習孔子的人品,更要發揚廣大他的思想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學說及行為品格,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
孔子從禮法制度和仁義的標準出發,凡是符合禮儀標準的人和事,他都予以肯定、讚揚、並號召大家學習。 凡是悖於禮儀的人和事,他都必予以批駁,讓大家引以為戒。孔子從禮法制度出發,限制嗜慾,避免犯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於庶人」。
孔子強調『禮』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孔子認為治國安民,關鍵在於統一德政、法制,使百官嚴於職守,使民心安定。
孔子特別強調為官治民應該瞭解民情、順應民心,切不可強民所難。辦好政事的根本在於施行仁政,以仁德感化百姓。不可因困境而改變修身講德。
孔子講求「仁義道德、禮義廉恥」,不愧為偉大的思想家。
綜上所述,我們要客觀地評價「漢學」,評價「孔孟之道」,才能在我國贏得講文明、講和諧、講道德、講禮貌,的社會好秩序。才能贏得全世界各國華裔的擁戴。現在各國華裔集中地區,也都先後建立了「孔子學院」。
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必要重新評價孔子的《論語》、《孔子家語》,統一認識,對講精神文明、講道德、講禮貌、講和諧社會,會有很大的幫助。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于丹教授說過一句話;「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擴充套件資料
論孔子在歷史上的影響
今年聯合國設立了孔子獎,專門獎勵各國**部長級以上**在文化、政治、環境保護等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準備將曲阜建成文化標誌性城市,作為我國古代文化的代表。
在這紛紛推崇孔子的時候,應該反思孔子在歷史上的影響,他究竟是有功還是有過呢?現在眾口紛紛、各執一詞,還沒有一個完全的定論。我談論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見解。
6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孔子作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世界也是被很多人所尊敬和推崇的。
1.一個國家肯給他國的思想家立廟,並且將其作為本國國學基礎,足見孔子對日本的影響之深遠。孔廟不僅廣泛存在於日本各地,且名稱也各式各樣:
孔子廟、聖堂、聖廟、至聖廟、孔夫子堂、孔子公園等,不一而足。有的直接稱學校或館——這也體現了日本孔廟廟學合一的特點。
2.公元一世紀,孔子文化南下越南,東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鮮就創設成均館於漢城,祭孔於文廟,促進了文化、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3.回顧以上文明發展的歷史和孔子學說對東、西方的影響,可以看出,儒學作為中國文化及東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論體系和思想內涵的精粹之處,自有超出地域和時代,為世界文明的發展所客觀需要的價值和成份,而值得今天的人類所吸取和發揚光大。
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人類古文化中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它覆蓋面積廣,形成了幅員遼闊、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國。明中葉以前,中國的經濟、科技、文教的發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治背景,仍能遠播海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幅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教文化圈。這充分說明了孔子思想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被大多數人奉為聖人。一言一行可謂各大多數人帶來極大的影響。世界100名人排行榜上面,孔子排在第5位。前4位是三大宗教創始人和科學巨匠牛頓。
第一:對中國的影響。
1.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他有眾多**,如孟子、曾子、莊子、顏子、子思、墨子。
這些對後來的歷史有一定影響的人都是他的**。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著《春秋》。特別是《論語》,其中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2.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中國**在治理國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謂「政者,正也」;同時,重視仁義,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國」。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的主張中,最終的落點是「群眾的利益」。
在此方針指導下,目前,各級各地**都把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當成了自己的施政綱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的思想,對於世界各國的施政者都有指導意義。
3.孔子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在教育實踐上他 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他認為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態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啟發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第二:對世界的影響。
1.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2023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023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2.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教,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費爾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並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3.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綜上所述,孔子的精神不僅僅影響了中國的,在世界上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孔子在中國文化史的地位及其主要思想
孔子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地位 西方對於孔子的瞭解,可能超過了對於其他任何中國人的瞭解。可是在中國內部 孔子雖然一直出名,他的歷史地位在各個時代卻有很不相同的評價。按歷史順序說,他本來是普通教師,不過是許多教師中的一個教師。但是他死後,逐漸被認為是至聖先師,高於其他一切教師。到公元前二世紀,他的地位更加...
中國歷史上孔子為什麼有那麼高的地位
帝王政治的需要,因為只有孔孟學說最適合帝王統治的需要,試想,如果有比孔孟還高明的學說,中國的知識分子為什麼不去拿來用呢?並不是孔孟去找中國的知識分子,而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尋到孔孟學說如獲至寶。我為什麼反對儒家一切主張?難道仁義禮智信不好嗎?每每遇上這個問題,我都要一次一次的解釋證明,很是疲憊。也是難怪...
老子和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 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 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