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2021-03-05 14:19:10 字數 4631 閱讀 7092

1樓:匿名使用者

建國之初,封為侯爵,兼有徵伐違命諸侯的權利,加上姜子牙的治理,地委很高。

春秋初年,表現平常,內亂很多。

齊桓公時期,任用管仲對政治、經濟、軍事全面改革,國力突飛猛進。一躍而成為霸主。與其他霸主不同的是,齊國稱霸時間長達四十年,其地位非常牢固。

但是管仲、鮑叔牙、桓公先後死去,諸公子爭奪王位,大打出手,國家一度分崩離析,後來在宋襄公的幫助下穩定了局勢,卻再也無力稱霸。

此時晉文公開始稱霸,晉楚開始長期爭霸,齊國表現不突出。齊頃公一度想表現一下,結果驕傲輕敵,被晉國堵在濟南家門口教訓了一頓。不過齊國畢竟是老牌強國,實力未受大損,此時晉國忙於對付楚國,也沒有追擊。

戰後齊國加入晉國領導的抗楚聯盟,仍然是東方強國。

春秋末期,吳越興起。齊國先後被這兩個短暫的小霸王擊敗,越甚至把都城一度遷到諸城。晉、燕等國都攻破黃河、齊長城等防線。

進入戰國以後,齊國敗多勝少。齊威王初年燕、趙、韓、魏、魯紛紛進攻齊國,濟南荷澤聊城都成為戰場,甚至衛國這樣的小國都趁火打劫攻佔陽谷一帶。威王隨後進行政治改革,烹阿大夫,鄒忌諷齊王納諫都發生於這一時期。

國力日漸增強,稍微打了幾個勝仗。

直到威王二十六年,圍魏救趙;十三年後,宣王二年,馬陵之戰。齊國兩次擊敗當時的天下霸主魏國,殲其主力,殺其大將,俘其太子。和秦國分別為東西霸主。

可惜齊緡王時期,五國伐齊,齊國險些滅國,從此沒有了進取之心,不再向外擴張,也不參與軍事聯盟。直至被滅。

齊國的什麼最出名?

最有名的是殺子烹獻的故事。

齊國曆經多少年?

齊國自周初立國,歷經七百餘年。

2樓:藝苑風雲

翻開春秋戰國的史冊,齊國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事實上齊國是貫穿整個東周歷史的強國,沒有哪個國家的影響力能跟齊國相比。論百姓富足程度,齊國是諸國之冠。

所以說齊國是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超級大國絕對不過分。

翻開齊國的歷史,不乏成功和閃光之處。

1,姜子牙立國。姜子牙為齊國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他的民族政策搞得好,尊重當地居民的習俗,再用周禮予以同化,此後「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使齊國由地薄民寡的一個小國一躍而成為經濟富庶、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姜氏在齊國世代為王好不興旺(直到戰國)。

2,齊桓公姜小白在管仲的輔佐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管仲進行了四民分業的政治改革,把商人提高到與士、農、工同等重要的社會地位,推行了一系列輕稅免稅措施和為外地客商修道路、建驛站、免費提供食宿等熱情服務措施,齊國才出現了『來天下之財,致天下之民』、『商賈歸齊如流水』的經濟局面。

3,晏嬰執政期,晏嬰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執政達48年之久。由於他卓越的治國才能,躬身力行的作風,雖遇庸君,但卻維持了齊國的一代盛世,史家把他所處的時代與桓公時代並稱桓景盛世。晏嬰施政堅持了四頂主張:

1、任人唯賢,不私於親;誅不避貴,賞不避賤;2、賦斂權有無,均貧富,耕者十取一,減輕百姓負擔;3、「君商漁鹽」,國家努力發揮地利優勢,搞活流通,增強國力;4、弛嚴刑苛法,尚仁治並輔以法。

4,田(陳)氏代齊。春秋戰國時期,田氏即為陳氏。如春秋時齊國大臣田成子即為陳成子。

後來田和取代「姜」 氏政權,歷史上稱為「田氏代齊」。又,戰國時哲學家田駢,亦稱陳駢。據《史記.

田完世家》 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初胡公滿受封於陳國(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十世孫陳歷公,生子名完,字敬仲。當時太子禦寇被陳宣公所殺,敬仲畏懼禍及自身,遂逃奔到齊國,食採於田,改稱田氏。

5,齊威王稱霸戰國。這是齊國在戰國時期最強的時期。有名將名相的輔佐。

而齊威王求賢若渴。《鄒忌諷齊王納諫》說的就是齊威王。齊威王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

經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又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稷門外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到齊威王末年,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盛的國家。

6,田單復國。火牛陣的故事就不多說了。雖然復國,經過這一折騰,齊國從此再也沒有力量爭霸了。

齊國國君表

太公—丁公—乙公—葵公—哀公—胡公(在位年不詳)

獻公 (9) 前859——前851

武公 (26) 前850——前825

厲公 (10) 前824——前815

文公 (10) 前816——前807

成公 (12) 前806——前795

莊公 (64) 前794——前731

僖公 (33) 前730——前698

襄公 (12) 前697——前686

桓公 (43) 前685——前643

孝公 (10) 前642——前633

昭公 (20) 前632——前613

懿公 (4) 前612——前609

惠公 (10) 前608——前599

頃公 (17) 前598——前582

靈公 (28) 前581——前553

莊公 (6) 前553——前548

景公 (59) 前547——前489

悼公 (4) 前488——前485

簡公 (4) 前484——前481

平公 (25) 前480——前456

宣公 (51) 前455——前405

康公 (26) 前404——前379

威王 (36) 前378——前343

宣王 (19) 前342——前324

閔王 (40) 前323——前284

襄王 (19) 前283——前265

王 (44) 前264——前221

齊國厲害嗎!在戰國時期處於什麼地位?

3樓:量子海洋

戰國時齊國由於地處山東、膠東一帶,盛產魚鹽,所以經濟上一直站在諸侯國的前列。

齊威王改革政治,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齊國遂強大。

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

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

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

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齊愍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愍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忌為將。

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組織**,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

公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

4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七雄中,秦**事最強,楚國疆域最為遼闊,齊國最為富有.

在整個戰國時期,齊國是東方六國中實力最為強盛的,僅次於秦國.在當時,有能力統一全國的只有秦國和齊國.而且,兩國都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但齊國的努力在齊閔王末期突然停止了,而且齊國幾乎亡國.齊襄王法章復國後,齊國雖然曾有所恢復,但是也大不如昔,加上親秦派得勢,齊國對秦國採取討好取媚的方法以取得苟安,最終秦國兵不血刃的佔領齊國,是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中最為輕鬆的.

5樓:風川玄林郎

厲害,這是我一直很關心的一個問題。齊國至少有兩次在東周諸國中處於巔峰地位。

一次是,齊桓公時期,管仲為相,經濟軍事實力大增,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討伐諸國,確立威信。終於葵丘會盟,確立霸主地位,成為第一強國。但齊桓公死後,王室爭權,逐步衰落,受制於晉楚等國。

一次是,齊威王時期,先後通過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打垮魏國,便有了徐州相王,魏國表示屈服。此時的戰國七雄,以其為最強盛,打敗魏國,齊國便獨霸中原。後來,齊國聯合五國出兵函谷關,秦國求和,齊秦並稱東西二帝(但是李弱於秦國)。

後來齊(魚軍)王,滅掉宋國,加劇了與他國的矛盾。終於有樂毅率兵攻打齊國,此後雖得以復國,但一蹶不振。

6樓:墮落聖武士

經濟最為強盛的國家,軍事實力要弱於秦國和楚國,應該和趙國相若。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有管仲齊國的最為強大,戰國時期的七大強國之一,和秦楚一起位列前三甲,其中齊宣王和齊威王時期最為強大。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宣王乘機發兵干涉。只50天就攻佔了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幾乎滅亡了燕國。

而齊威王時期更是打敗了當時強大的魏國,齊國實力也達到了頂峰。

8樓:匿名使用者

有利害的時候,秦齊曾並稱西帝東帝。

9樓:匿名使用者

1 有孫臏輔助的那段時期,齊軍天下無敵

2 齊軍整體來講實力在秦及楚國之下,在戰國七雄之中,實力應排在前4名,實力與齊相當的還有趙。

10樓:風行紫

戰國時期 齊宣王在位時 齊國是僅次於魏國的大國 很厲害

11樓:櫛風沐雨遊俠

相當厲害.戰國七雄之一。

老子和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 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 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

故鄉在歷史上有哪些別稱南京在歷史上的重要別稱有哪些?

桑梓,梓鄉,梓里,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種植桑樹為了養內蠶,種植梓樹為了點 容燈 梓樹的種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蠟燭的蠟,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蠟燭上的蠟都是靠梓樹獲得的 東漢以來一直以 桑梓 借指故鄉或鄉親。故里,是指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故鄉還可以成為故里 家鄉 家園 鄉里 梓里...

南京在歷史上有哪些稱呼,南京在歷史上的稱謂有哪些?

范蠡築越城 范蠡築越城 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踐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約830米處築城,城周長約1.2公里,面積約0.94平方公里。後稱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座有確切年代可考的軍事性質的古城,被公認為南京城市的開端。孫權定都建業 孫權定都建業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 211 孫權將政治中心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