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隋元廣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說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雖不知陳老先生是在什麼特定條件和環境下說出此語,但近年來圍繞此語的爭論一直不斷。
作為理想教育主義者的陳老先生說此話的初衷是什麼,我不得而知,如果將此話理解為強調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與信念,以及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那其真理性是顯而易見的。但如果作為一種教育評價標準,其科學性、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
現在的教育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學生是有情感的人,不是裝知識的容器,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
現在把學生放在了第一位,隨之而來的各種法也相繼誕生了,《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等,學生有了法的保護,說話、做事也理直氣壯了,上課不聽講,不可以罰站的;作業完不成,不可以扣留的;逃學曠課不可以開除的;批評學生不可以嚴厲的......如果老師做得不好,批評過火了,要求太嚴了,學生會拿法律保護自己了;老師留作業了,學生就說要減負呀......
當今的學生處在經濟社會,競爭時代,他們面對的是挑戰,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怎麼適應社會呢?我感覺現在的學生也在鑽教育的空子,拿著法律當作他們的保護傘,來遮掩他們的缺點錯誤,不能正視自己,不能關注社會,不能吃苦,貪圖享受,好逸惡勞,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擔擔,他們在溫室中成長。
生活的道路哪能總是一帆風順的,他們能經歷風雨嗎?他們能擔起社會的重任嗎?
我不是否定現在的教育,也不是反對關注學生的個性,孔子兩千多年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我也認為教育就應該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也就是要教給學生生存的本領,做人的準則。但是面對現在孩子的缺點錯誤,我們不能畏懼,「小樹不砍掉旁支,怎麼能成棟樑材?」我感覺學生、孩子也同此理,他們在成長中,由於閱歷淺,分辨能力差,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有了錯誤,我們決不能姑息遷就,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使他們知善惡明事理懂美醜辨是非。
所以說我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種說法不妥,學生也有各種水平的,也存在著各種差異,教育教學是相互作用的結果,老師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強調,甚至把責任都推給老師,這樣勢必對老師造成很大的壓力,我認為對老師的心理健康也是有***的。無論什麼事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抓住問題的實質,尋求最好的解決的辦法,學生、老師、家長、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辦好教育,才能培育出合格的適應社會的新型公民。
以下是我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發表一下我看看法。
1、與教育客觀規律不符
人所共知,影響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學校教育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影響教育效果的負面因素,學校教育的成功依賴於學校、社會、家庭的有機結合。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難理解為何家庭的變異對孩子的成長往往不利;為何社會的黃、賭、毒及其它不良現象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對超出自己能力和責任範圍的事往往無能為力,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地做好自己的事,履好自己的職。一句「沒有……只有……」把所有的教育責任全推給老師,顯然違背教育規律。
2、違背內外因的辯證關係
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和動力,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同一個班的學生,接受的教育資訊應該是一樣的,但這些資訊經過學生自己的詮釋和處理,變成他們各自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後,結果就不大相同,得到的情感體驗也不盡相同,原因何在?除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的客觀差異外,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內因,是學生自己,老師的教化只有通過學生的內化才能發揮作用。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過分強調了外因的影響,忽視了內因的決定性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視學生為等待雕塑的作品,只需外部雕琢就能成為藝術品。
不能不說這是對教育物件、教育環境的理想化。
3、有明顯的邏輯性錯誤
如果不考慮說話背景及特定條件,單就這一句話進行邏輯分析,其邏輯錯誤也是十分明顯的。邏輯推理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命題的大前提(真)正確,小前提才能(真)正確。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個大前提本身就不「真」,其結論未必「真」?
因為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觀點推理,可進一步推出:「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沒有管不好的國家,只有不會管的××」。其推理能否成立,自不待言。
4、「好」的標準是什麼?
基礎教育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基礎知識教育,為學生的後續發展奠基。如果僅以學習成績論英雄,那在廣泛實施選拔性考試的今天就產生不了「會教」的老師,因為這種選拔性考試製度決定了始終有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即便中國教育的祖師爺孔子也算不上「會教」的老師,因為他「三千**」只有「七十二賢人」!
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有。
」說「沒有」,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學校教育這一環——「萬事俱備,只欠(學校)教育」;第二,「好」的標準不只有一個,而是針對每一個具體學生的個性採用不同的標準,讓他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這裡的進步可能是綜合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說「有」,是因為在現在的評價背景下,即使老師「會教」,可「教不好的學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
道理很簡單:無論高考還是中考,都是選拔性考試,其目的就是要讓一部分學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還怎麼「選拔」?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也就是說只要你是個會教的老師你就都能教好所有所教的學生。也許有人嘲笑我吹牛,不自量力.
告訴你,我還真不是個會吹牛和自以為是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一個會教學生的老師那裡,只要是學生是都能教好的,這裡的學生當然包括好學生與壞學生,一個連壞學生都能教好的老師那教好學生就沒多大問題了。
壞學生到底到底有多壞?可不可教好?我想沒有一個人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被大家唾棄的人的,何況一個孩子,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認真學習?為什麼要調皮搗蛋呢?
成績差,這與智力及努力程度有關。我們都知道人的智慧和體能都不盡相同,如果以同一標準去打造所有不同的孩子那是我們不明智,不能怪學生不努力,比方說我不會跑如果要我練長跑我是一輩子也不會成功啊。所以說有的學生不去學英語我認為他是聰明的。
有自知之明啊。
任何一個學生,他的心智、能力都是動態的,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發展,而且是錯綜複雜的,甚至是無法預知的; 任何一個老師,他的能力,他的教育技巧,他認識和理解學生的能力,他的預知能力,他的判斷能力,他本身的知識,都是有限的,而不是無所不能,可以說教育學生本身就是一個探索和學習的過程;所以作為一個老師,你就無法確定某個學生到底是不是已經無藥可救,即使你用盡你所知道的所有方法都教不好的學生,並不代表已別無他法。你搬不動的石頭,別人未必搬不動;現在搬不動的石頭,將來也不是一定搬不動。愛因斯坦
三、四歲了還不大會說話,他父母甚至以為他是傻子;愛迪生小學時也被老師認為古怪,最後被逐出校園。結果他們都成了偉大的人。
心理學上有句名言「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句話說明,人的自我評價對其本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個人的自我評價,往往又是借鑑於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會從周圍人對待自己的蛛絲馬跡中窺探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高低,進而作為自我評價的依據,即覺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高,自我評價就高,覺得別人對自己評價低,自我評價就高,當然這些大多都是潛意識的作用,所以可以這樣說:「別人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經過測試,列出數十個認為是可以成才的學生的名字給該校的教師(實際上這些學生是心理學家隨機挑選的,教師不知道是實驗,只知道這些學生被認為是可以成才的),結果半年後,這數十個學生的成績都提高了不少,而其他學生幾乎都沒有進步。
這說明,教師對學生的看法在上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在不知不覺中鼓勵或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被教師「看得起」的學生受到積極的暗示,從而變得積極和自信起來,被教師「看不起」的學生受到消極的暗示,從而變得自悲起來。所以我認為,有師德,熱愛教學,熱愛學生,真正稱職的教師,在他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
綜上所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嚴格要求自己的教育信念,並無不可,且值得肯定與敬佩,但用作教育評價標準、指責學校教師工作的「名言」,就十分不妥。同時要指出的是,我們質疑陳老先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說,並不是要否定陳老先生對中國教育的貢獻,而是以理性的眼光審視當前教育現象,探尋符合教育規律、符合教育實際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使我們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所有學生,不放棄任何學生。這是教育工作者的本份,也是教育工作理性與人性所在。
2樓:沉著得黃鶯
文章寫得不錯。可惜沒有跳出來看待今天的教育。今天教育的矛盾並不在教師而在於教育理念和教育考核制度。
3樓:穰蝶化靈寒
我相信當過老師的人都不會這樣說!
沒有當過老師的人是不能想到那種辛苦和無奈的
怎樣理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4樓:上官姝雨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之口。那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學生作為教育物件,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使他成長進步的。但「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不同的學生千差萬別,讓他們思想學習各方面都齊步走,那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而言,只要每位同學在他們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該被認為「教好」了;就長期說,部分成為優秀人才,多數成為合格公民,就應該被認為是「教好」了。其中的關鍵在於你怎樣理解「教好」這個詞,你對這個詞的標準是什麼樣的。
陳鶴琴先生在一本書中,列出了活教育與死教育的十大區別,其中有一點:教育目的,他覺得活教育的目的是在培養做人的優良習慣和服務精神。如果「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是以這個條件為前提,那麼所謂將學生「教好」就是培養出學生的優良習慣和服務精神。
而現在大多數說的「教好」就是教的學生的成績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華橫溢。所以理解這句話的關鍵還是你對「教好」這個詞是怎樣理解的。
這句話體現了要因材施教,每個學生可能都會有一套教育方式是適合自己的,可以讓這個學生變得更好,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老師應該注重因材施教,但老師不是神,老師也是人,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師不可能為了把一個學生教好而不顧其他的學生,如果說讓老師對每一位同學都因材施教,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老師沒有那麼多的精力。
並且教育是整個社會體系的問題,而不是某一個環節的問題,它包括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三個方面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學生在進到學校裡之前就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了,他的某些習慣或者是道德思想都已經接近定型,老師很難再去改變。並且因為這些思想,學生可能不太願意去學習或者是對學習的態度不認真,這也是導致他學不好原因。
而現在教育體系就是把太多的教育責任拋給了學校和老師,讓老師倍感壓力,學生這麼多,很多你都無法顧及到的。除此之外,學生學不好也有自身的一部分原因,如:他自己本身的能力有限。
當然,以上也不是為了幫老師開脫責任,只是希望大家不要片面的覺得學生學不好就是老師一個人的原因。因為不可否認老師在教育學生上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並且學生大部分學習知識的時間也是在學校,是由老師教導的,所以老師對教育學生也有很大的責任。
學生學不好可能是因為老師的教育方法不適合,其中有老師的原因,但是也會有學生的自身原因,或者是家庭社會教育影響的原因, 所以說學生學不好是有各方面的因素的,不能完全歸責於某一方。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哎喲 誰把我們教師資格證的結構化面試搞了過來 關於介紹職業教育學校生活學習的演講稿 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來到學校主要向大家介紹職業教育情況和怎麼樣選擇滿意的職業學校。同學們,很快就要中考了。大家心裡一定在彷徨 到底讀普通高中還是讀中等職業學校?到底是升學還是就業?這些問題,一定會讓很多同學和父母糾結...
如何教育調皮學生,怎樣教調皮的學生?
如何教育調皮的孩子?星知計劃 學生有時候真的是很麻煩,不能打他,說他。老師雖然要對學生好,但是遇到那樣的學生真的很鬱悶。不過還是要耐心一點的,我們要有行動去感化他們,讓他們知道你是對他們好的。多給他講講他父母對他的渴望,如果他不好好地學習怎麼對的住他的父母呀,你給他講明前進的道路和正確的方向,多鼓勵...
如何看待那些平時不聯絡,只有借錢的時候願意聯絡你的朋友
謝邀對於這復樣的朋友心裡制也沒必要太在意。首先對方也許就沒有把自己當做好朋友,平時不聯絡需要用錢了想起你來了。像這樣的朋友大家只要用平常心去面對就好,反正我也生氣我想接觸你就和你多聊幾句,我不想聯絡你就和你保持距離也不得罪你。把心放寬路都不擠了。平時copy不聯絡,遇到困難借錢 bai就想到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