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表達了作者的怎樣的情感小學三年級課文春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021-05-21 21:31:38 字數 1959 閱讀 7413

1樓:喬木查

《春日》這首七言絕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這首詩表面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則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

春 日朱 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註釋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遊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譯文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賞析: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

「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

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

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

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2樓:佳人醉月

這首詩表面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則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春日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樓:佳人醉月

《春日》朱熹

這首詩表面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則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

5樓:羋海霞

描寫了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對春天的喜愛

6樓:匿名使用者

寫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小學三年級課文春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7樓:

這是一抄首即景詩,描寫春天郊襲遊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開頭兩句寫雲淡風輕、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鬱勃生機;第三句是詩意的轉折和推進,第四句更進一步說明自己並非學少年偷閒春遊,它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哲理,以及對自然及宇宙的認識.全詩表達了理學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養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務實功夫,也表現了一種閒適恬靜的意境.

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

---請採納~

《失樂園》表達了什麼作者情感?

8樓:漫閱科技

《失樂園》選用了《聖經》中魔鬼撒旦引誘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樂園的故事。在藝術手法上,他從多方面繼承了古典史詩的傳統,語言充滿激情,富有政論性,參用比喻和多變的句法表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充滿叛逆精神的撒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愛蓮說》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愛蓮說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歌頌了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

《藤野先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藤野先生 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作者通過懷念藤野先生,讚揚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性格和正直 熱忱 高尚的品質,回顧了自己在日本求學時期探索救國道路和思想轉變的過程 為了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毅然地放棄了跟隨生平最敬愛的老師一一藤野先生學習醫學,擯棄了科學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改為從事文藝運動以喚醒人民群眾...

《涼州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涼州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涼州詞 作者的悲涼之意,也流露出了對將士的命運的同情之心。浪淘沙 是懷念舊日,而如今寄人籬下,雖衣食無憂但卻令人心酸的生活 作者簡介 王之渙 688 742 字季凌,晉陽 今山西太原 人,後遷居絳州 今山西絳縣 唐代詩人。王翰 字子羽,幷州晉陽 今山西太原市 人。睿宗景雲元年 710 進士,玄宗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