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的表現手法運用了「賦」、「比」、「興」三種。所謂「賦」就是鋪陳途述的意思,是一種直接敘事物而不假比興的表現手法;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用彼一事物來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徵更鮮明突出,使讀者獲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謂「興」,就是起興的意思,詩人藉助別的事物作個開頭,以引起下面的所詠之詞。
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於「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
儘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
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此外,本詩在結構上重複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數相等,只是在少數地方選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 」、「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這樣既做到了一唱三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複呆滯之感。
2樓:匿名使用者
詩歌三章興句寫景物的細微變化,不僅點出了詩人追求「伊人」的時間地點,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濱的圖景,而且烘托了詩人由於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迫切地懷想「伊人」的心情。在鋪敘中,詩人反覆詠歎由於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淒涼傷感心情,悽清的秋景與感傷的情緒渾然一體,構成了悽迷恍惚、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3樓:afang大
「賦、比、興」是《詩經》創作的表現手法,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含蓄蘊藉、委婉曲折的風格。
4樓:海笑
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於「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
儘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成了全詩的藝術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5樓:匿名使用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主要是興,勉強說興中有比)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賦,敘事鋪陳)
賞析 蒹葭 中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6樓:阿沾
《蒹葭》運用了借景抒情,賦比興的藝術手法,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瞭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悽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
原文節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譯文: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
蘆葦悽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乾。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
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全詩三章,重章疊唱,後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但跟《詩經》中多數詩內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並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的,但這些根據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論也就讓人懷疑了。
《詩經》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字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現代大多數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充套件了其內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物件後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徵的意味。「在水一方」為企慕的象徵,錢鍾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
「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徵。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繫而不能與張生結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秦風·蒹葭》中的詩人也許是同樣的感覺。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飢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
可是,當他口渴低頭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飢伸手摘果時,樹枝便盪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7樓:匿名使用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主要是興,勉強說興中有比)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賦,敘事鋪陳)
結合《蒹葭》分析賦,比,興藝術手法
朱熹所說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的特點就是敷陳 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比分為比喻和比擬。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物件,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
千字《蒹葭》賞析思路,《蒹葭》賞析
蒹葭 一作,原本是由景及人,作篇懷念,思念,想念,惦念之類的駢文色彩濃重的文章最是切題,亦最合理。然流於大眾,未見新意。若閣下肯蹊徑另闢,可參考拙作如下 千字恐有不足,但閣下可自行發揮。已用短訊息傳送,希望對你有用 蒹葭的賞析 vll,vvfyfcucfxycfccfyfucgucgtu 蒹葭 賞析...
請寫《關雎》或《蒹葭》的賞析
蒹葭 屬於詩經中的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 今甘肅天水 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 今陝西興平 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蒹葭 一文通過思見秋水伊人而終不得見的意境描摹,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