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信形容詞義
1、會意字。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
信,誠也。——《說文》
有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
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解》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莊公十年》
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
2、真實;不虛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謂為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
其事信。——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動詞義1、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國策·齊策》
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猶信。——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笑而不信。——宋·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採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等。
2、守信用。
已諾不信則兵弱。——《荀子·富國》
小信未孚。——《左傳·莊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賈誼《過秦論》
信義著於四海。——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信義安所見。——《漢書·李廣蘇建傳》
虜帥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住宿兩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詩·周頌·有客》
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
4、證實;應驗。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5、知曉。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聊齋志異》
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陸游《蝶戀花》
名詞義1、信約;盟約。
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公元年》
2、符契;憑證。
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
3、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訊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書。——《資治通鑑》
越絕糧,使素忠為信,告糶於吳。——《越絕書》
司空鄭衝馳遣信就阮籍求文。——《世說新語·文學》
4、通「訊」。音訊。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李白《大堤曲》
又如:信耗(資訊;訊息);信炮(按約定訊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訊息);通風報信;凶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資訊)等。
5、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
函使報信。——清·袁枚《祭妹文》
6、姓副詞義
1、放任;隨便。
要不拿出綱紀來,信著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醒世姻緣傳》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果真;的確。
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史記·華佗傳》
煙濤微茫信難求。——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信知生男惡。——唐·杜甫《兵車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樓:文以立仁
信形容詞:言語真實;誠實。
副詞:確實;的確。
動詞:相信;信任。講信用。
名詞:信用。信物;憑證。使者;送信的人。訊息;音訊。信件。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都有哪些?
3樓:善良的樂觀
1、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莊子·知北遊》:「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
「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2、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注:「以,為也。」
3、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
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只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老殘遊記》第一回:
「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5、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宋 蘇洵 《幾策·審勢》:
「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4樓:林學禮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唐劉肅《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為注:「以,為也。」
所以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原因,情由,用以,用來。
讀音是 suǒyǐ
基本解釋
今: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他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古:……的原因 例句: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造句:一、一考完試,小明就忘乎所以地玩。
二、同學們沒有意料到會下雨,所以很多人沒帶傘。
三、洪水到來之前,我們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預先通知,所以沒受損失。
四、您是金枝玉葉,我卻不過一介文士,所以你還是走吧!
五、你解題的方法不正確,所以列錯了算式。
文言文中與的用法
5樓:匿名使用者
一、用作動詞,譯為譯為「給與」「參與」「結交」「親附」。
1、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給與)
2、騫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參與)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結交,親附)
二、用作連詞,「同」「和」「跟」。
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勾踐滅吳》)(和,跟,同)三、用作介詞,「同」「和」「跟」;「給」「替」;「和……比較」;
1、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和、同、跟)2、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給,替)3、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和……比較)四、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測度、疑問語氣。
1、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感嘆語氣)2、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疑問語氣)
3、然則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測度語氣)五、與 jǔ與,通「舉」,推舉,選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通舉,推舉)
6樓:氧化物
(一)介詞。
1.介詞。和,跟,同。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2。給,替。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3.比,和……比較。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六國論》)(二)動詞。
1.給予,授予。
①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②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2.結交,親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②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③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讚許,同意。
①吾與點也。
②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三)通假。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①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孰與】【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①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②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③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7樓:匿名使用者
與 yǔ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
一、勺」合
起來,表示賜予別人東西。「與」,從與,從舁( yú),共同抬起,與,給予。合起來表偕同、朋友。
本義:賜予,施予,給予) 2. 同本義 [give grant;offer] 與,賜也,通作「與」。
——《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 亞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則與鬥卮酒。
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與衣裳,吏護還之鄉。——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有張氏藏書甚富。
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名〉 1. 黨與;朋黨 [clique] 與,黨與也。
從舁從與。與聲。——東漢·許慎《說文》 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
——東漢·許慎《史記》 群臣連與成朋。——《漢書》 2. 盟國,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
——《荀子》 〈介〉 1. 跟;和;及 [with;to] 與臣而將四矣。——《戰國策·魏策》 孰與君少長。
——《史記·項羽本紀》 與城為殉。——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為,替 [for]。如:與我想想 《連》 1.
和;同 [and]。如:父親與母親;人群是何等興奮與激動;成與不成,在此一舉 〈助〉 1.
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嗎 求之與?抑與之與?
——《論語·學而》 然則師愈與?——《論語·先進》 豈非士之願與?——《史記·蔡澤傳》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戰國策·魏策》 與 yù 〈動〉 1. 參與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運·大同》 懷嬴與焉。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與 yú 1.
與 yú 2.同「歟」 [same as 「歟」] 求之與?抑與之與?
——《論語》[1]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麼,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 作代詞 2 做助詞 3 連線主語 謂語,不譯。結構助詞,的 結構助詞,不譯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一 施行 進展。例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白話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 有才能的人選出來 給大家辦事 人人 ...
文言文其的用法文言文中與的用法
其 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見的虛詞之一,也是 考試說明 規定的高考考查的重點虛詞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 遊褒禪山記 一文中,其 字出現了20次之多,較全面地體現了虛詞 其 的用法。通過本文,我們對虛詞 其 進行歸納,以便更好地掌握 其 的用法規律。一 其 作第三人稱代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在句中作主...
而的用法文言文,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第一個就是表順承,順承顧名思義就是順下來,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可自己理解為 而後 然後 就 第二個就是錶轉折,這個也比較好理解,可理解為可是,但是,卻。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環而攻之而不勝!都是可以理解為但是的意思,錶轉折!第三個表並列,這個可以理解為和 與的意思,我們學過的 核舟記 中,描寫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