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意動用法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用一種用法叫意動用法,是什麼意思啊?誰知道請給我解釋一下,再舉幾個例子。謝謝!

2021-03-06 18:19:36 字數 3782 閱讀 7821

1樓:匿名使用者

意動用法,是詞的一種用法,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用如動詞和名詞用如動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一般可譯為「認為......」「以.....

為.....」「對.....感到.....

」等。 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在客觀上產生某種動作行為,而意動用法是主語主觀上認為(或以為)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示的內容,是存於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觀上不一定如此。

各種詞類的意動用法:

一、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本為名詞,這裡活用為意動詞。「賓客其父」是動賓結構,意為「以賓客之禮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利:是名詞活用作意動詞。「利其然」即「認為······有利可圖」。

二、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觀上認為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

例1: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異: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意動詞。「異之」,即「以之為異」(認為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上述這些詞類活用現象,還不能概括所有情況。比如數詞或者數量詞有時也可活用為動詞甚至是使動詞。

2樓:天問

意動用法有兩種:

1、名詞的意動用法。可以翻譯為「以……為……」;但是一般需要翻譯為「把……當作……」。比如王安石《傷仲永》:

「稍稍賓客其父。」這裡的「賓客」是名詞的意動用法,翻譯為「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對待)」。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也可以翻譯為「以……為……」;但是一般需要翻譯為「認為……怎麼樣」或「對……感到怎麼樣」。比如王安石《傷仲永》:

「邑人奇之。」這裡的「奇」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翻譯為「認為(他即方仲永)很不一般」。

3樓:hdp飛鷹

就是在文言文裡面,一些名詞或者形容詞被拿來當做動詞用。比如《桃花源記》裡面的「漁人甚異之」的異字,形容詞做動詞用,以……為異

在文言文中,用一種用法叫意動用法,是什麼意思啊?誰知道請給我解釋一下,再舉幾個例子。謝謝!

4樓:拏破崙·波拏巴

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那就是意動關係。"意動"'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舉個例子吧,「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小,形容詞作意動用,譯成:

①認為天下變小了;②以天下為小。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變小了。)句子中的兩個"小"都是形容詞而且都帶了賓語,意思是"認為……?

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東山以後,魯國就在自己的腳下,就像魯國變小了一樣,登上泰山以後,天下就在自己的腳下,天下如同變小一樣。""魯""天下"都是客觀存在,是主觀上認為事物發生了變化。

公式:常用的是"以……為……",或者用:認為(覺得)十賓語十意動詞,也可以翻譯成把(對)十其語十當作(感到)十意動詞。

因為意動用法是一種主觀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常會出現意動用法。常見的詞有:"怪""羞""恥"等,如"孟嘗君怪之",這個"怪"就是"對……感到奇怪"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以之為怪"。

再看一個例子,韓愈的《師說》裡有這樣一句話"於其身也,則恥師焉"這裡的"恥"是"認為(覺得)……羞恥"的意思。最後舉一個名詞的例子韓愈的《師說》裡有"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的句子,這裡的"師"是名詞作意動用,當"把……作老師"講。

文言文的意動用法是什麼意思

5樓:天問

意動用法有兩種:

1、名詞的意動用法

。可以翻譯為「以……為……」;但是一般需要翻譯為「把……當作……」。比如王安石《傷仲永》:

「稍稍賓客其父。」這裡的「賓客」是名詞的意動用法,翻譯為「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對待)」。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也可以翻譯為「以……為……」;但是一般需要翻譯為「認為……怎麼樣」或「對……感到怎麼樣」。比如王安石《傷仲永》:

「邑人奇之。」這裡的「奇」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翻譯為「認為(他即方仲永)很不一般」。

6樓:hdp飛鷹

就是在文言文裡面,一些名詞或者形容詞被拿來當做動詞用。比如《桃花源記》裡面的「漁人甚異之」的異字,形容詞做動詞用,以……為異

7樓:刑儒澹臺英銳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傷仲永中的意動用法:意動詞用法;從....為...

父異焉:從...為異(對...感到奇怪)

邑人奇之:以...為奇(對...感到驚訝)稍稍賓客其父:以...為賓客

父利其然也:以...為利

文言文意動用法

8樓:匿名使用者

意動用法有來兩種:

1、名自詞的意動用法。可以bai

翻譯為「以……為……」

du;但是一般需要zhi翻譯為「把……當作dao……」。比如王安石《傷仲永》:「稍稍賓客其父。」這裡的「賓客」是名詞的意動用法,翻譯為「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對待)」。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也可以翻譯為「以……為……」;但是一般需要翻譯為「認為……怎麼樣」或「對……感到怎麼樣」。比如王安石《傷仲永》:

「邑人奇之。」這裡的「奇」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翻譯為「認為(他即方仲永)很不一般」。

9樓:承苗壤駟春柏

使動和意動,主要是從翻譯的意義上來區別的。

所謂使動,是指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內

行為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容主語使賓語發出的。例如《捕蛇者說》「君將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語是"君",但"生"並非"君"的行為,而是"君"使賓語"之"發出的行為。"生之"要譯為"使我活",凡在語譯中動詞前要加"使、讓"等詞語的,我們稱之為使動。

所謂意動,是指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就是謂語或具有了謂語的性質狀態,表示"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當做謂語"的意思。意動只是一種主觀上的認識,客觀上不一定是這樣。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

是主語"若"的主觀想法。

最主要的判別方法,就是區分翻譯意義。翻譯為使讓……怎麼樣,就是使動用法。如果翻譯為以……為……,就是意動用法

文言文中「名詞意動」的意思並舉例。

10樓:匿名使用者

意動用法是一種特別的動賓關連,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以為(或以為)賓語怎麼樣」大概「把賓語看成什麼」的意思。意動用法有兩種: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2、名詞的意動用法。

其中名詞的意動用法: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侶」和「友」就是名詞意動的用法,意思是把……當成朋友,把……看成朋友。

舉例:1、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先、後:方位名詞作意動詞,以……為先(前),以……為後。整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作這們的退讓,是因為要把國家的急難放在第一位,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

2、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韓愈《師說》

師,名詞作意動詞,譯為:①把郯子……當作老師;②認為郯子……是老師;③以郯子……為老師。

3、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賓客:名詞作意動用。譯成:①漸漸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②漸漸以其父為賓客。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王安石《傷仲永》

利:認為……有利。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做非常有利,於是每天拉著仲永去四處拜訪縣裡的人。

5、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

鄙:疆界,邊界,意思是此為把越國作為疆界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麼,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1 作代詞 2 做助詞 3 連線主語 謂語,不譯。結構助詞,的 結構助詞,不譯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一 施行 進展。例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白話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 有才能的人選出來 給大家辦事 人人 ...

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請寫明出處

文言文中 克 的意思如下 韓非子。初見秦 秦戰未嘗不克。克 戰勝。2.尚書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克 能 能夠。3.後漢書 奉公剋己 克 剋制 約束。4.史記 更克面,平鬥斛,度量,文章。克 通 刻 5.後漢書 與剋期具直,無或違者。克 預定時間 1 能 能夠。唐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凡昔元首,承天景...

文言文中信的用法是什麼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都有哪些?

信形容詞義 1 會意字。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 真心誠意。信,誠也。說文 有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 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 晉語 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 經解 信誓旦旦。詩 衛風 氓 反賊無信!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