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樂人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得志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3:54:11 字數 6776 閱讀 4857

1樓:江城·沐鳶

要看具體的語境,可能是 古代指掌管**的官吏;歌舞演奏藝人的泛稱;使人快樂

文言文中「得志」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得志」是的意思有三個,分別是:

1、謂實現其志願。

2、指名利慾望得到滿足。多含貶義。

浩然 《豔陽天》第一○三章:「他帶著一臉小人得志的奸笑,拍著 馬子懷 的肩頭說:『爺們,那天在集上我怎麼跟你說的?』」

3、謂揣度而得其意旨。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一、得意 [ dé yì ]

1、領會旨趣。

2、猶得志。

劉紹棠 《鄉土與創作》:「後來少年得意,一帆風順。」

3、稱心,滿意。今亦指驕傲自滿,沾沾自喜。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十二:「〔 小芹 〕過門之後,小兩口都十分得意,鄰居們都說是村裡第一對好夫妻。」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十三章:「 陸希榮 得意地笑了笑,說:『不瞞你說,我現在是西北潘記皮毛公司的副總經理。』」

4、指及第。

二、稱心 [ chèn xīn ]

遂心適意。

三、滿意 [ mǎn yì ]

1、決意,一心一意。

2、意願得到滿足。

蕭紅 《小城三月》:「 翠姨 梳頭梳得是很慢的,必定梳得一絲不亂;擦粉也要擦了洗掉,洗掉再擦,一直擦到認為滿意為止。」

3、滿以為;原先料想。

4、猶充盈。

3樓:匿名使用者

得志,意思是志願實現,多指滿足名利的慾望。

【拼音】dé zhì

【出處】

1、先秦·佚名《易·賁》:「『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素白無華的文飾、必無咎害,可以說是實現其志願了。

2、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白話釋義:闔廬自立後,實現了願望,就把伍員召回,官拜為行人,同他一起策劃國事。

擴充套件資料

一、得志的近義詞

1、高興 [ gāo xìng ]

釋義:愉快而興奮。

出處:晉·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白話釋義:只有清秋時節,才能使得高雅的興致盡情釋放。

2、得意 [ dé yì ]

釋義:稱心如意;感到非常滿意。

出處:戰國·莊子《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白話釋義: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二、得志的反義詞

1、潦倒 [ liáo dǎo ]

釋義:指頹廢、失意的樣子;舉止散漫、不自檢束等。

出處:三國魏·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舊知吾潦倒麤疎,不切事情。」

白話釋義:您知道我從前潦倒頹廢、粗布疏遠,不切合實際。

2、失意 [ shī yì ]

釋義:指不如意、不得志;意見衝突,不和睦。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蓋寬饒傳》:「 寬饒自以行清能高,有益於國,而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

白話釋義:寬饒自以為行為清廉,才能過人,有益於國家,卻被平庸之輩超越,更加失意不快。

4樓:文以立仁

「得志」,直接解釋為:志向得到了實現。本義為褒義。

如,某人想成為科學家,果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做到了,稱為「少年得志」;某人想實現自己為國家貢獻才能的願望,而到老都不能,謂之「鬱郁不得志」。這個詞也引申為「得意」,名利慾望得到滿足。如「小人得志」,貶義。

5樓:知否

文言文中「得志」一般有以下含義:

實現志願。

《史記·伍子胥列傳》:「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名利慾望得到滿足。多含貶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於去惡》:「得志諸公,目不覩墳典,不過少年持敲門磚,獵取功名,門既開,則棄去。」

謂揣度而得其意旨。

《史記·李斯列傳》:「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

語出《易·賁》:「『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6樓:翔正(北京)教育科技****

得逞所願。得成自己的志向

7樓:匿名使用者

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樂字在古文中有些什麼意思

8樓:洛燼陽

(1)ㄌㄜ

(2)高興;喜悅:快~。~事。~觀。~滋滋。

(3)喜歡;很願意:~意。~此不疲。津津~道。喜聞~見。

(4)笑:可~。大家都~了。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了。

(5)(lè)姓(與 yuè 不同姓)。

《動》(1)喜悅;愉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並怡然自樂。――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君遊海而樂之,奈臣有圖國者何?――《韓非子·十過》

似與遊者相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熙熙而樂。――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樂 ( yuè )

(1)ㄩㄝ

(2)指**:~器。奏~。

(3) (yuè)姓(與 lè 不同姓)。

樂 ( yào ) [罕]

(1)丨ㄠ

(2) 動詞,以......為樂 注:語出自《論語》,此處讀yào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2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9樓:匿名使用者

樂的解釋

[lè ]1.歡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無窮。~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天(安於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2.使人快樂的事情:取~。逗~。

3.對某事甘心情願:~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笑:這事太可~了。

[yuè ] 1.聲音,和諧成調的:音~。

聲~。~池。~音(有一定頻率,和諧悅耳的聲音)。

~歌(❶**與歌曲;❷有**伴奏的歌曲)。~正(周代樂官之長)。~府(原是中國漢代朝廷的**官署,主要任務是採集民間詩歌和樂曲;後世把這類民歌或文人模擬的作品亦稱作「樂府」)。

2.姓。

[yào ] 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lào ] 地名用字:河北省樂亭、山東省樂陵。

文言文中的「榜人」是什麼意思

10樓:

船伕,舟子。《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榜人歌,聲流喝,水蟲駭,波鴻沸。」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榜,船也。」

11樓:313傾國傾城

文言文中的榜人的意思:船伕,舟子

【中文名】:

榜人【別 名】:船伕,舟子

【拼 音】:bàng rén

【注 音】:ㄅㄤˋ ㄖㄣˊ

【引證解釋】:船伕,舟子。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榜人歌,聲流喝,水蟲駭,波鴻沸。」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榜,船也。」

唐 吳筠 《舟中夜行》詩:「榜人識江路,掛席從宵征。」

王德鍾 《月夜渡澱湖歌》:「忽聞榜人笑不止,蘆邊簌簌東風起。」

12樓:李齊偉

不同時代意思不同有船工的意思和中榜的意思

這裡為船工的意思。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14樓:熱詞課代表

qaq為網路詞語,是一種表情,網路**裡常用,是哭的意思。qaq表示悲傷等,qaq有什麼梗?

15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解釋

1、從後頭跟上:來得及。趕不及。

2、達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普及。過猶不及。

3、趁著,乘:及時。及早。及鋒而試。

4、連詞,和,跟:陽光、空氣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以及。[1]

詳細解釋

【動】1、會意。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趕上,抓住。

及,逮也。——東漢·許慎《說文》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又如:趕不及(來不及);企及(希望趕上);來得及(能夠趕上);及面(見面);及時

令(與季節令令相適應)。

3.至,達到。

及,至也。——《廣雅》

及期。——《儀禮聘禮》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潛《桃花源記》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湯熨之所及也。——《韓非子·喻老》

針石之所及也。

將有及。(還來得及。)

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漢·賈誼《論積貯疏》

及是,愈以為誠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禍且及汝。——明·魏禧《大鐵椎傳》

廷益抱誠,噬羶曷及?——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4.待,等到。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及其日中如探湯。

(袁可立)及長,數有異兆。——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及敵槍再擊。——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及既上。(等到已經登上。及:等到。既:已經。)——清姚鼐《登泰山記》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與......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韓愈《師說》

又如:我不及他。

7、連累;關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罰不及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8、通「給」。**。

然則大囯內款,小囯用盡,何以及之。——《管子國蓄》

9.到了......的時候

及魯肅過尋陽。——《資治通鑑漢紀》

及為北徐州,時有勢族請姻者。——《梁書· 韋放傳》

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鬆庵記》

10.遍及。

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莊子·大宗師》

推恩海內,澤及鳥獸。——《東坡先生墓誌銘》

【介】趁。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時);及蚤(趁早。蚤:通「早」)。

【連】和,與。

洄曲及諸道橋樑。——《資治通鑑唐紀》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樞)出家刻十餘種及王覺斯法書以示。——――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及詩歌。——蔡元培《圖畫》

又如:孔子及門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副】1、表示反問,相當於「豈」。

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左傳》

2、表示頻率,相當於「又」。

兒寬家貧,當為**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史記》

3、表示程度,相當於「極」。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筆。——《水滸全傳》

【名】姓。及姓。[1]

文言文中偶然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偶爾的幾種用法有什麼解釋

1.偶然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某種搖擺 偏離,是可以這樣出現又可以那樣出現的 不確定的趨勢.2.事理上不一定要發生而發生的 超出一般規律的。文言文中偶爾的幾種用法有什麼解釋 偶爾 在古代有兩個 意思 1.偶然這樣 事理上不一定要發生而發生的.宋書 鄭鮮之傳 殿下在彭城 劫盜破諸縣,事非偶爾,皆是...

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請寫明出處

文言文中 克 的意思如下 韓非子。初見秦 秦戰未嘗不克。克 戰勝。2.尚書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克 能 能夠。3.後漢書 奉公剋己 克 剋制 約束。4.史記 更克面,平鬥斛,度量,文章。克 通 刻 5.後漢書 與剋期具直,無或違者。克 預定時間 1 能 能夠。唐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凡昔元首,承天景...

文言文中的用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要字是什麼意思?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 用,故引申為用。本義 使用,採用 2.同本義 用,可施行也。說文 用,以也。蒼頡篇 利用為大作。易 益 五行五用哉。虞書 乃攘竊神胝之犧牷犧用。書 微子 乘其財用出入。周禮 宰夫 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禮 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於三代丘甲。管仲用之 齊,子產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