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軍功爵制萌芽於春秋,確立於戰國,在秦及漢中期以前的政治舞臺上曾起過重要的作用。但由於自西漢中期以後,軍功爵制漸趨輕濫,到東漢以後趨於衰亡,因此後人對軍功爵制已不知來龍去脈,甚至有人把它與西周的五等爵制混為一談。儘管《史記》、《漢書》、《後漢書》及先秦、秦漢的古籍中對軍功爵制也有所記載,然而對其中的許多具體問題及其發展、演變卻無法知其全貌和細節。
今幸賴秦漢簡牘的發現,才解決了軍功爵制研究中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漢簡為軍功爵制正名
對於在春秋、戰國及秦漢時期興起和盛行的新爵制,學術界命名不一。有的稱為「二十等爵制」,有的稱為「賜爵制」。以上兩說各有所據,如軍功爵就有二十個等級,稱之為「二十等爵制」似無不可,但從發展角度考察又不很準確。
以秦為例,在商鞅變法時只有十七級爵,至於山東六國其爵級有多少,則無法考知。然而最明顯的一個史實是,在戰國七雄沒有稱王以前,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建立侯爵。秦的二十等爵制乃是在秦稱王之後或在秦始皇時期建立起來的。
關於「賜爵制」的稱謂,從秦漢所頒佈的賜爵詔令的史實來說,也未為不可。但賜爵詔令多指賜民爵八級,而對於侯爵,一般稱之為「封侯」,較少用「賜」字。現據《睡虎地秦墓竹簡·軍爵律》及《漢書·百官公卿表》所說的二十等爵「皆秦制,以賞軍功」,筆者認為亦可以定名為「軍功爵制」。
《居延新簡》的出版又提供了新的證據。該書第559頁收錄一條簡文:「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秦時的這是資料 有些貼不上來
軍功爵制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重要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軍功爵制萌芽於春秋時晉吳爭霸時期,吳國孫武兵書試述,晉國初步建立,於戰國時期逐漸成熟,魏趙韓燕秦齊楚七國都建立了軍功爵制,但秦一統天下焚燬百家書冊歷史典籍後只留存零星記載而不得全貌。秦國商鞅變法「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定製軍功爵制,其後秦**功制增補為二十級。秦國擊破六國後建立秦朝,二十級軍功爵制改為輸慄即可獲爵,每級一千石,第九級五大夫需要九千石。
漢文帝削減了輸慄數,輸粟四千石即為五大夫並免役一人。由於漢景帝年間六次封賞天下民爵一級導致平民人人爵位高升,比比皆是五大夫,漢武帝時期遇戰事竟難以徵得兵役,故建立十七級武功爵,有武功爵者優先進補官吏。魏晉起已是士族天下,不再注重下層,隋至唐功勳等級從十一等改為十二等,其後宋朝沿襲,元朝定勳官十階,明朝勳功武官十三等,清朝撤勳官制改為賞功牌。
軍功爵制提高軍隊戰鬥力,是地主階級參政的階梯,也是地主階級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而採用的一種手段,它始終與嚴格、殘酷的刑罰結合在一起。有功升賞只是一面,如果在戰爭中逃走、投降,統治階級就要使他們 「身戮家殘,去其籍,發其墳墓,暴其骨於市,男女公於官」,帶有極烈性的強迫屬性,這就是它的階級實質。為了邀功請賞,軍隊任意**人民。
正如古人所言,「秦用商鞅計,制爵二十等,以戰獲首級者計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戰勝,老弱婦人皆死」。為了爭奪首級而殺死戰友、自相殘殺的,割取本軍戰友首級領功的事常有發生,這也暴露了軍功授爵制的消極面。軍功爵制給平民帶來了獲得一小塊土地的希望,所以得到平民的支援,士卒正是在這種利誘與強迫的兩面裡,「非鬥無由(出路)也」。
軍功爵制的重要意義
4樓:血刃_凍凍8諑
新的軍功爵制是以國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
制度,它不同於舊的份地制。舊制度以份地的形式來酬答服兵役者;新制度以爵祿的形式來酬答服兵役者。因而爵祿制較之份地制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能激起廣大官兵對爵祿、田宅和稅邑、隸臣等物質利益的巨大貪慾,從而起到增強軍隊戰鬥力的作用。
事實上,由於軍功爵制的實行,列國也都程度不同地收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魏國實行軍功爵制最早,所以戰國初魏國以武力稱雄一時;楚國自吳起變法,實行軍功爵制以後,數年之間便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國勢大張。秦國的軍功爵制最完善、最合理,所以秦國的軍隊戰鬥力最強。
據《荀子·議兵篇》,齊國的技擊之士冒死戰鬥,所得賞金不過八兩,再無賞賜,具有僱傭兵性質,所以戰鬥力有限。魏國的武卒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享受免稅免徭役的優待,一旦身衰力竭,優待條件並不改變,所以不但軍隊更新不易,而且優待眾多士卒會造成國庫空虛。受優待的士卒如果戰死則會影響自身的利益,因此戰鬥力不強,是危國之兵。
只有秦國將士有功既賞爵位,又益田宅、庶子,可以成為軍功地主。如果不斷立功,還可以不斷受賞,直至獲得**厚祿,所以能最為眾強長久,四世有勝。
軍功爵制與舊的爵祿制度也有本質上的不同。據《孟子·萬章下》說,周代的班爵祿制度分為兩級:天子所班是公、侯、伯、子、男,諸侯所班是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這種爵祿制度實質上是分封制的一個內容。雖然在諸侯和卿大夫有功時,天子和諸侯也有因功行賞的分職、授政、任功等賞賜形式,但在這種爵祿制度中始終貫徹一條親親尊尊的原則。這就使得軍功不可能完全與爵祿統一起來,而且依軍功班爵祿的範圍也十分有限,只能在少數奴隸主貴族中進行,同時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於所賜爵祿的世襲。
換句話說,這種因軍功或事功而獲得的采邑爵祿最終仍表現為卿大夫的世卿世祿制度。
但是,在新的軍功爵制中,親親尊尊的原則已為不別親疏,不殊貴賤的原則所取代。在量功錄入時堅持以功為主要標準,是見功而行賞,因能而授官。在新的軍功爵制下,即使貴如趙國的長安君,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也要再立新功。
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
由於軍功爵在原則上排斥血緣宗法關係,所以賞賜的範圍遠較以前擴大了,不再侷限於少數奴隸主貴族,所有參戰的將吏、士卒,只要立有軍功,都在賞功酬勞之列。軍功爵制的爵秩也由原來的卿、大夫、士等少數級制擴大到自公士、上造直到關內侯、徹侯等二十餘級。如果說春秋以前的爵祿制度是一種貴族制度,那麼戰國時的軍功爵制則為庶民入仕提供了方便條件。
《鹽鐵論·險固》篇說:庶人之有爵祿,非昇平之興,蓋自戰國始也。正道出了春秋、戰國兩個歷史時期爵祿制度的根本不同。
新的軍功爵製造就了一批爵祿及身而止,不再傳給子孫的新官僚和一批軍功地主,所以它不但是新的封建軍事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又是新的封建官僚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由於這一原因,在戰國時期活躍於政治舞臺上的著名將、相,大多已不是出身於舊貴族,而是出身於微賤者了。如著名軍事家孫臏是刑徒,吳起是遊仕;名將白起、王翦是平民,趙奢是田部吏;名相藺相如是宦者舍人,李斯是郡小吏。
其他如蘇秦、張儀、陳軫、范雎、蔡澤等,不是鄙人,就是貧人,從而開了秦漢以後的布衣將相之局。這在客觀上,對於舊的世卿世祿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軍功授爵制的弊端
5樓:匿名使用者
1、軍功爵過分重視斬獲敵軍首級的數量,極可能造成殺良冒功、軍紀敗壞的情況出現;
2、軍功爵授爵容易,而由於刑法嚴苛,導致失爵容易,結果導致大量負罪負債的士兵出現,影響戰鬥力;
3、軍功爵制度也有階級侷限,普通士兵是得不到公乘以上的高爵的。
6樓:匿名使用者
軍功爵制萌芽於春秋時晉吳爭霸時期,吳國孫武兵書試述,晉國初步建立,於戰國時期逐漸成熟,魏趙韓燕秦齊楚七國都建立了軍功爵制,但秦一統天下焚燬百家書冊歷史典籍後只留存零星記載而不得全貌。秦國商鞅變法「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定製軍功爵制,其後秦**功制增補為二十級。秦國擊破六國後建立秦朝,二十級軍功爵制改為輸慄即可獲爵,每級一千石,第九級五大夫需要九千石。
漢文帝削減了輸慄數,輸粟四千石即為五大夫並免役一人。由於漢景帝年間六次封賞天下民爵一級導致平民人人爵位高升,比比皆是五大夫,漢武帝時期遇戰事竟難以徵得兵役,故建立十七級武功爵,有武功爵者優先進補官吏。魏晉起已是士族天下,不再注重下層,隋至唐功勳官等級從十一等改為十二等,其後宋朝沿襲,元朝定勳官十階,明朝勳功武官十三等,清朝撤勳官制改為賞功牌。
軍功爵制提高軍隊戰鬥力,是地主階級參政的階梯,也是地主階級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而採用的一種手段,它與嚴格殘酷的刑罰自始至終結合在一起。有功升賞只是一面,如果在戰爭中逃走、投降,統治階級就要使他們 「身戮家殘,去其籍,發其墳墓,暴其骨於市,男女公於官」,帶有極烈度的強迫屬性,這就是它的階級實質。為了邀功請賞,軍隊任意**人民。
正如古人所言,「秦用商鞅計,制爵二十等,以戰獲首級者計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戰勝,老弱婦人皆死」。為了爭奪首級而殺死戰友、自相殘殺的,割取本軍戰友首級領功的事常有發生,這也暴露了軍功授爵制的消極面。軍功爵制給平民帶來了獲得一小塊土地的希望,所以得到平民的支援,士卒正是在這種利誘與強迫的兩面裡,「非鬥無由(出路)也」。
7樓:焚寂劍靈虎敬暉
簡單來說,就是容易使軍人干預政治,從而容易產生軍國主義和軍**,使國家處於無休無止的內亂狀態。其實突厥,蒙古,匈奴等遊牧民族搞的就是軍功爵制,所以這些遊牧民族一旦無法擴張,就容易被中原王朝分化瓦解,甚至被中原王朝同化消滅
什麼是「軍功爵制」?
8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軍功爵制」是商鞅變法推行的政策措施?這一制度的出現和確立,在先秦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秦是推行軍功爵制最徹底的國家,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也最大?
秦的軍功爵制主要包括兩項內容:其一,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階級和階層,都可以享受爵祿?
軍功是接受爵祿賞賜的最必要條件?其二,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獲得**厚祿和爵位封邑?
9樓:中原小象
軍功爵制,即只有獲得軍事功勞的才可以獲得爵位。
沒有軍事業績的文官,無論官職再高、功勞再大,也不能獲得爵位。
「軍功爵制」的實施有什麼作用?
10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軍功爵制」是以國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制度,以「爵祿」的形式來酬答服兵役者,因此它不同於舊的份地制?
因此,在戰國時期活躍於政治舞臺上的著名將?相,大多已不是出身於舊貴族,而是出身於微賤者了?這在客觀上,對於舊的「世卿世祿」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也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中國與英國封建制度對後世的影響,英國曆史崛起,對中國有何影響?
中國的封建制度對後世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國人的木訥,保守,思想上,思維上,認識問題上都是封建思維的看法,抹殺了國人的開放意識。英國不一樣,雖然留了一些封建的東西,但人家比我們先進多了 首先中國的封建制和歐洲的封建制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制度,中國的封建制簡要的說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城。也就...
康熙的歷史,康熙對中國歷史的貢獻
百科 康熙 歷史上的康熙到底怎麼樣?有關康熙的歷史故事 康熙王朝 與真實歷史的差異 康熙王朝 是二月河的一部 雖然是歷史題材,但絕不是真實的歷史 比如,上面說康熙本想把公主嫁給李光地,但是最後卻嫁給了葛爾丹。這是不對的,因為當時清朝是嚴禁滿漢通婚的,清朝滿漢通婚只有一個例子,就是建寧公主嫁給了吳應熊...
甲骨文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作用影響及意義
中國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夏 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誌。甲骨文的發現與研究,使我們瞭解了中國的歷史,從而揭開歷史神祕的面紗。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 約公元前16 前10世紀 以龜甲 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