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沒名堂
中國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其中夏、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誌。甲骨文的發現與研究,使我們瞭解了中國的歷史,從而揭開歷史神祕的面紗。
2樓:神之徹
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佔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儲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曆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甲骨文獻被發現以後,人們先後對其進行復制 (墨拓、拍攝、描摹)和整理 (拼接、綴合、辨偽、鑑定),並彙集和編纂成冊,即將其內容轉移儲存到其他載體上而加以利用。殷商甲骨卜辭(牛骨)已發掘的甲骨文獻,主要是殷墟甲骨,此外還有周原甲骨等。
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盤庚遷殷至帝辛(紂)270餘年間的遺物,大多數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或其附近。(見彩圖商代祭祀狩獵塗朱牛骨刻辭)。 自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被發現後,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濫掘,併為古董家、學者和一些駐中國的外國傳教士所收集。
2023年秋才由當時的國立**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組織人員進行科學發掘。至2023年抗日戰爭前夕,總共在殷墟發掘了15次,頗有收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又先後進行了十幾次發掘。
其中收穫最多的2023年在小屯南地的發掘,共得有字甲骨(主要是骨)5000餘片。90多年來,累計出土有字甲骨總數為154604片。其中中國大陸38個城市的98 個單位收藏有95880片, 47位收藏家藏有1731片,臺灣省藏有30204片,香港藏有89 片。
另有 2萬多片流散於日本、 加拿大、英國、美國、 德國、蘇聯、瑞典、瑞士、法國、新加坡、比利時、南朝鮮等12個國家,它們基本上都是2023年以前私人發掘及抗日戰爭期間由日本人盜掘的甲骨。
最早編纂甲骨文獻的是江蘇丹徒人劉鶚。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羅振玉的幫助下,劉鶚編纂出版了歷史上第一部甲骨文集《鐵雲藏龜》。此後,在許多學者的努力下,著錄甲骨的書陸續出版。
早期貢獻最大的是金石學家羅振玉。羅氏以一人之力,多方羅致,共獲甲骨3萬片以上,先後出版了 《殷墟書契》(1913)、《殷墟書契菁華》(1914)、《殷墟書契後編》(1916)、《殷墟書契續編》 (1933)等6部甲骨文集。在其他國內外學者編纂的甲骨文集中,收錄千片以上的如加拿大明義士的《殷墟卜辭》(1917)、日本林泰輔的《龜甲獸骨文字》(1921)、王襄的《□室殷契徵文 》 (1925)、商承祚的《殷契佚存》(1933)、美國方法斂、白瑞華的《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1935)、郭沫若的《殷契粹編》(1937)、金祖同的《殷契遺珠》(1939)等。
2023年以後考古隊15次發掘的有字甲骨,則由董作賓主編,輯為《殷墟文字甲編》(1948,收3942 片)和《殷墟文字乙編》(上輯1948,中輯1949,下輯1953,共收9105片)。抗日戰爭結束後收集編纂甲骨文獻貢獻最大的當推甲骨學家胡厚宣。胡氏先後編纂了《甲骨六錄》(1945)、《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1951)、《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錄》(1951)、《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錄》(1954)、《甲骨續存》(1955)等10餘種甲骨文集。
自50年代末以來,海內外學者又陸續編輯出版了一些散佚在國外的甲骨文文集。其中較重要的如日本貝□茂樹的《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1959),加拿大明義士著、加拿大籍華裔學者許進雄編的《殷墟卜辭後編》(1972),許進雄的《明義士收藏甲骨文集》(1972)、《 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 》(1979),美籍華裔學者周鴻翔的《 美國所藏甲骨錄 》(1976)等,又有李學等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編輯的《 英國所藏甲骨集 》(198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掘的甲骨,主要著錄於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的《小屯南地甲骨》 (上冊1980,下冊1985),共收 4589片。
到2023年,國內外所有甲骨文獻著錄書刊,計有專書 80餘種,共著錄甲骨近 10萬片。1979~2023年,由郭沫若主編、胡厚宣任總編輯的《甲骨文合集》13巨冊由中華書局陸續出版。《甲骨文合集》是從諸家著錄及國內外藏品中彙集的十幾萬片甲骨拓片、**或摹本中 (不包括《小屯南地甲骨》及此後出版的《英國所藏甲骨集》,這部分計劃編入《甲骨文合集》的續集中),經過對重、辨偽、綴合、重拓、補全等整理過程,精選出較有研究價值的殷墟甲骨41956片,並以五期斷代為綱、22類內容為目編次而成的。
《甲骨文合集》是80多年來集大成的甲骨文獻鉅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周原甲骨是西周早期(含先周文王時期)的遺 物,主要出土於陝西岐山鳳雛村一帶(舊稱為「周原」)。2023年夏由陝西周原考古隊發掘建築遺址時發現。鳳雛遺址兩個窖穴共出土甲骨1.
7萬餘片,其中有字者289片。此外,陝西扶風縣齊家村、山西洪趙縣坊堆村、北京昌平縣白浮村等地也曾發現過西周甲骨。各地出土西周甲骨有字者總計302片,總字數1041個。
與殷墟甲骨相比較,西周甲骨的文字顯得細小而潦草,在甲骨的整治、鑽鑿形態、灼兆等方面也顯示出獨特的風格。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甲骨與殷墟甲骨一脈相承,文字也屬於同一系統。周原甲骨正式著錄的專書尚未問世,摹本及**已 零星發表。
較全的摹本附見於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10輯《古文字研究**集》和王宇信的《西周甲骨探論》等書中。
西漢骨籤除了殷墟和周原兩處出土有甲骨文獻外,1986~2023年還在西安發現了西漢時期用動物骨頭 (主要是牛骨)製成的骨籤3萬多片,總字數達數十萬字。這說明西漢時期也曾使用過甲骨文獻。
參考書目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1978~1982。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王宇信:《甲骨學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3樓:手機使用者
歷史專業?我加歷史也
~~~~~~~~幫幫你咯~
首先~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也就是商朝的甲骨文,因為夏以前的陶器上有符號,可太少了,不能顯示當時文字面貌。其次,甲骨文的內容多為卜辭,反映了商朝後半期的經濟、政治、思想意識、天文曆法等情況,實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當然啦,我們現在的文字都是由甲骨文演變過來的,從甲骨文經金文、大小篆到隸書和楷書,反映了漢字發展變化的過程。
殷墟甲骨文對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證實了中國早期國家——商王國的存在。
二,在於王國維用甲骨文證實了《殷本紀》的史料價值,使《史記》之類歷史文獻有關中國古史記載的可信性增強,其意義不僅侷限於商史。
三,是引發了震撼中外學術界的殷墟發掘。
四,是大大加速了對傳統的中國文字學的改造。
五,大大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
5樓:雞飛蛋打半兵衛
甲骨文發現的重要意義之一,是證實了中國早期國家——商王國的存在。在殷墟甲骨文發現以前,人們只能從有限的文獻記載中知道歷史上有個商王朝,而且這些文獻無一是成於商代的。最系統講商史的是西漢司馬遷所撰《史記·殷本紀》;即使連公認為保留了較多商人語言的《尚書·盤庚》篇,其中亦多雜有西周時的詞語,顯然是在西周時期被改造過的文章。
由於文獻奇缺,更缺乏同時代的文字史料,以至在本世紀20年代,著名學者胡適仍主張「現在先把古史縮短二三千年,從詩三百篇做起」[3]。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將大量的商人親手書寫、契刻的文字展現在學者面前,使商史與傳說時代分離而進入歷史時代。特別是2023年王國維寫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4],證明《史記·殷本紀》與《世本》所載殷王世系幾乎皆可由卜辭資料印證,是基本可靠的。
同時,他根據綴合的兩片卜辭(《殷墟卜辭後編》上8·14+《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1·10),發現上甲以後幾位先公之次序應是報乙、報丙、報丁,《史記》以報丁、報乙、報丙為序,是後世傳抄致訛。這篇著名的**,無可辯駁地證明《殷本紀》所載商王朝是確實存在的。這不僅是中國歷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鑑於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這一發現也是世界歷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
甲骨文發現的重要意義之二,在於王國維用甲骨文證實了《殷本紀》的史料價值,使《史記》之類歷史文獻有關中國古史記載的可信性增強,其意義不僅侷限於商史。因為這一發現促使史學家們想到,既然《殷本紀》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馬遷的《史記》也確如劉向、揚雄所言是一部「實錄」[5],那麼司馬遷在《夏本紀》中所記錄的夏王朝與夏王世系也恐非是向壁虛構。特別是在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時期,甲骨文資料證實了《殷本紀》與《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歷史學家開始擺脫困惑,對古典文獻的可靠性恢復了信心。
殷墟甲骨文發現的重要意義之三,是引發了震撼中外學術界的殷墟發掘。「五四」運動促使中國的歷史學界發生兩大變化,一是提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古史辨派對一切經不住史證的舊史學的無情批判,「使人痛感到中國古史上科學的考古資料的極端貧乏」。
二是歷史唯物主義在史學界產生巨大影響[6]。2023年王國維在清華國學研究院講授《古史新證》,力倡「二重證據法」,亦使中國歷史學研究者開始重視地下出土的新材料。這些歷史因素對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的興起起了催生作用。
2023年秋,前**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發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為了繼續在此地尋找甲骨[7]。當李濟主持第二次發掘時,已開始從主要尋找甲骨變成對整個遺址所有遺存的科學發掘,認識到「凡是經過人工的、埋在地下的資料,不管它是否有文字,都可以作研究人類歷史的資料」[8]。並從而取得以後14次發掘的重大收穫,所以可以說,正是甲骨文的發現揭開了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序幕。
殷墟甲骨文發現的重要意義之四,是大大加速了對傳統的中國文字學的改造。漢代以後中國的文字學家崇尚許慎的《說文解字》,文字學主要是《說文》學;但由於北宋以來金石學的發展,特別是對金文的研究,已不斷地用商周古文字對《說文》的文字學進行補充。到了清代,在乾嘉學風的影響下,對金石學的研究進一步深入,使《說文》的權威性受到了較大的衝擊。
光緒九年(2023年)刊行的吳大澄《說文古籀補》以金文資料充實、修訂《說文》,為中國文字學向近現代文字學發展搭起了一座橋樑。甲骨文的發現更提供了漢字的早期形式,其構成離小篆甚遠,多有象形、會意文字,令當時學者眼界大開。《說文》以小篆為本解釋字原的理論與其整個文字系統皆難以維持,從而使「許學最後的壁壘也被衝破了」,從此「中國文字學就到了一個新的時期」[9]。
歷史上有哪些研究甲骨文的人甲骨文的出現對歷史研究有什麼意義
歷來著名甲骨學者 早期 甲骨四堂 羅振玉 王國維 郭沫若 董作賓 孫詒讓 王襄 白川靜 朱芳圃 吳其昌 內藤湖南 唐蘭 明義士 丁山 屈萬里 貝冢茂樹 胡光煒 楊樹達 容庚 於省吾 曾毅公 陳邦懷 金祥恆 島邦男 鬆丸道雄 張秉權 姚孝遂 陳夢家 劉淵臨 胡厚宣 李孝定等。現今 饒宗頤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歷史發展的疑問
那時候那裡沒有人 不是 1 氣候,勞民,風險 2 不是 首先大唐對外持和平外交政策 實行仁義 有違人和 另一方面 太遠 沒什麼利益動機 比如說先祖心願 名族利益 等等 1 生產力還沒發展到那個階段,還不能支撐如此的長途遠征,不是不想打,是沒能力。2 不是,元帝國包括現在的中國 蒙古 俄羅斯的庫頁島 ...
儒家思想對中國歷史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儒家 孔子 春秋 論語 哲學思想 思想核心是 仁 禮 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政治思想 主張 為政以德 以德治民,反對苛政 含民本思想 提出克己復禮 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打破貴族壟斷教育 整理文化典籍 評價 當時未受重視,後經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促進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