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木鼎的歷史價值司母戊鼎有何歷史價值

2021-05-22 22:11:07 字數 5396 閱讀 9141

1樓:匿名使用者

後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2023年 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832.84千克。

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後母戊鼎在2023年6月重新出土,當年村民鋸下一隻鼎耳,由於歷史原因無法找到,現在看到的是後來補鑄上去的,成為了一大遺憾。

新中國成立後,於2023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後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後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後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後母戊大方鼎,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你問的應該是司母戊鼎

望採納!!!

2樓:逝我若痕

後母戊鼎,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享譽「鎮國之寶」美譽。

!!!!!

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鼎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

(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

)(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司母戊鼎體現了其,鼎的文化價值.文物價值.歷史考古價值。

司母戊鼎的鑄造工藝十分複雜。根據鑄痕觀察,鼎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身共使用8塊陶範,每個鼎足各使用3塊陶範,器底及器內各使用4塊陶範。

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範澆鑄而成。鑄造此鼎,所需金屬原料超過1000千克。而且,製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製陶範、合範灌注等過程中,存在一系列複雜的技術問題,同時必須配備大型熔爐。

後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巨集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與傑出的技術成就,足以說明我國商代高度發達青銅文化

3樓:匿名使用者

青銅時代標誌性的東西

司母戊鼎有何歷史價值

4樓:匿名使用者

是世界歷史上出土的迄今為止最大的青銅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它反映了商周時期青銅製造技術的發達。

5樓:做真實的你自己

標誌著我國青銅工藝在很早時就完善了,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銅器的國家之一。

6樓:李卓敏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內的腹部鑄有「司母戊」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它形制巨集偉,氣勢巨集大,工藝高超,體現了莊嚴凝重的風格。高1.

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00多千克。

是目前世界上一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7樓:幽靈超跑怪獸

青銅時代最大的青銅器,商朝建成,而且非常古老,是我國的珍貴文物

司母戊鼎有沒有歷史價值,主要作用是什麼

8樓:永遠的周鋒

有歷史價值,代表了當時青銅製作的最高水平,反映了當時生產力水平。

9樓:精銳亞新危老師

一個是器物本身的藝術價值和工藝價值,我們通過它能瞭解當時社會工藝品製作的水平和當時人們的審美~~~~二是歷史價值,通過它瞭解當時社會的宗教信仰及政治狀況。

中國古代最大的青銅鼎 司母戊鼎 值多少錢

10樓:匿名使用者

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是無價之寶.

11樓:

文物的價值在於其背後的歷史、稀有程度、製作工藝這些方面。司母戊鼎的稀有度、製作工藝都是很高的,司母戊鼎這種國寶是無價的,即使估出**,試問誰敢買,誰敢賣?!

12樓:神采更飛揚

資料顯示,2023年,國家博物館與安陽市**簽訂的合同規定,博物館提供司母戊大方鼎及婦好墓三聯飌兩件青銅器,從9月中旬至12月中旬公開展出,展期為3個月。展期結束後,必須在一週內歸還國家博物館,每延期一日,支付1萬元違約金。

合同及附件還對文物的保護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比如安陽市**必須給大鼎展出提供適宜儲存的溫溼度和他陳列條件,如溫度18℃-20℃,相對溼度不高於40%,燈光最好外接等。合同還對違反安全規定的行為制定了非常嚴厲的處罰措施。

如在歸還文物之前,發生文物滅失、被盜或毀壞的,要賠償1.5億美元,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推算: 當時為1.5億美金,現在很難估價了,加上國人的自豪,卻為無價之寶。

13樓:匿名使用者

當做廢金屬賣,幾千元。

當作文物賣,好比**。

14樓:匿名使用者

見過一個1:1的普通仿品,15w。真的就不用說了

15樓:丨紅燒牛肉麵

無價的 你想買 給國家多少錢 國家也不賣給你啊

16樓:殺戮_大神

西周 青銅器 「周宜壺」(高58cm,重16kg)以2460萬元拍出,是目前青銅器拍出最**。司母戊鼎是至今為止出土最大的青銅器,屬國家一級文物,不能拍賣,不過價值起碼在數億以上,幾十甚至百億都有可能。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東西既無價也無市,所以是無法用貨幣來衡量的

司母戊鼎的歷史地位 5

18樓:三千白髮待君還

司母戊鼎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

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重達 832.84公斤,高達133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19樓:亦夢之城

歷史地位:

後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寬78釐米,足高46釐米,壁厚6釐米,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傳說中喜歡吃各種食物的神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

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後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

20樓:兩天之後的他

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2023年於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亦有人釋作「後母戊」,後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婦妌。該鼎造型莊嚴雄偉。長方形腹,每面四邊及足上部飾獸面紋。

雙耳,外側飾雙虎噬人首紋。四足中空 。高1.

33米 , 口長1.10米,重達875千克 。用陶範鑄造 ,鼎體(包括空心鼎足)渾鑄 ,其合金成分為 :

銅84.77% ,錫11.44% ,鉛2.

76%,其他0.9% 。 司母戊鼎是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和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反映出商代青銅冶鑄業具有極高水平。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司母戊大方鼎 青銅製,高133釐米,重875公斤,製作於商朝,出土於河南安陽。

中國青銅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最為著名。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祕而威嚴的色彩。這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品的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鼎的四個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圍則佈滿商代典型的獸面花紋和夔龍花紋。這些獸面紋又稱饕餮紋,是以虎、牛、羊等動物為原型,經過綜合、誇張等藝術處理手法而創造出的一種神祕的動物形象。

鼎耳的側面雕刻有兩隻相對的猛虎,虎口大張,共銜著一個人頭。這種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種精神上的壓迫感,以顯示統治階級的無上權威。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範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

經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

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銅鼎則是商周時期最為重要的禮器。

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

「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2023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 832.84公斤,高達133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2023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2023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介紹司母戊鼎司母戊鼎的簡介

司母戊鼎又叫後母戊鼎 後母戊大方鼎 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商後母戊鼎高133釐米 口長110釐米 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轉角 上下緣...

司母戊鼎有什麼特徵司母戊鼎的特點是什麼?

大小 口長110釐米 口寬78釐米 重875千克高度 133釐米 材質 青銅 現藏地點 中國歷史博物館 科技含量 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 紋飾 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範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

司母戊鼎是哪個朝代哪個區域的,司母戊鼎那個朝代哪個領域

司母戊鼎是商代鑄造的,從殷墟 今河南安陽 出土,屬當時的首都區域。後母戊鼎 原名 司母戊鼎 是商後期 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 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殷墟博物苑十一世 紀 鑄品,原器1939年 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 中國商代後期,在河南省安陽市 司母戊鼎那個朝代哪個領域 司母戊鼎是商代後期 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