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完全解讀整篇詩所抒發的感情

2021-03-07 10:34:43 字數 5990 閱讀 6027

1樓:jatong欣

書憤① 其一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書憤》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其二 白髮蕭蕭臥澤中,秪憑天地鑑孤忠。 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

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其三 鏡裡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

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爭寶劍寒。 遠戍十年臨的博,壯圖萬里戰皋蘭。 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編輯本段註釋 ①書憤:抒發義憤。 書:

寫。 《書 憤》 ②早歲:早年,年輕時。

③氣 如山:指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有如山嶽。 ④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

這是追述25年前的兩次抗金勝仗。宋 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顏 亮率大軍南下,企圖從瓜州渡江南下攻建 康(今南京),被宋軍擊退。第二年,宋 將吳璘從西北前線出擊,收復了大散關。

樓船,高大的戰船。瓜州,在今江蘇邗江 南大運河入長江處,為江防要地。鐵馬, 配有鐵甲的戰馬。

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 西南,是軍事重地。[1] ⑤塞上長城 :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這裡作者用作自 比,現比喻收邊禦敵的將領。

⑥衰 (cuī)鬢:蒼老的鬢髮。 ⑦空自許 :

白白地自許 ⑧堪:能夠。 ⑨ 伯仲間:

意為可以相提並論。伯仲,原是 兄弟長幼的次序,引申為衡量人物差等之 意。 編輯本段譯文 其一: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 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 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 裡飛奔著樓船戰艦。

秋風中跨戰馬 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 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 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 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 名不虛傳, 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編輯本段鑑賞 其一 本詩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 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想那山 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 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 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

「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當英雄無用武之地 《書憤》 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裡去的 。

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 心豪氣,有如山湧,何等氣魄!詩人何曾 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 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麼國必成全於我,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 ?

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鬱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 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 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 後金兵潰退。

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 (2023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 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 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 下句指此。

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 比。「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 。」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 何啻於泣血?

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 足見陸游浩蕩詩才。「樓船」(雄偉的戰艦 )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 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 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塞上長 城」句,詩人用典明志。南朝時劉宋名將 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 殺 他,他說:

「自毀汝萬里長城。」陸游以此 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 ,揚威邊地,捨我其誰?然而,如今呢?

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 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 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 照,何等悲愴?

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 盡志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 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 為鬱憤。

再看尾聯。亦用典明志。 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 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

千載 而下,有誰可與相提並論呢?很明顯,詩 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 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 詩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 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 。

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 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 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 效仿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 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

以憤而 為詩,詩便盡是憤。 全詩感情沉鬱 ,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 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 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

這樣的詩句 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 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 的。 其二 這兩首詩是作者七十三歲時在山陰所 作。他說「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 ,始發為詩。

不然,無詩矣。」(《渭南 文集》卷十五《澹齋居士詩序》)正是在 這種思想的支配下,陸游經常在作品中抒 發出濃勃深沉的積憤。這兩首所抒發的, 「就是塞上長城空自許」,「但悲不見九州 同」的悲憤。

前一首抒發自己的滿懷 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憤懣。「澤 中」,指詩人居住之地鏡湖。其時,詩人 年邁力衰,遠離朝廷。

他想到,光陰既不 待我,衷腸亦無處可訴,只好憑天地來鑑 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緊接著,詩人撫今追 昔,想起了古人。蘇武厄於匈奴,餐氈吞 雪而忠心不泯。

安史亂中,張巡死守睢陽 數月,被俘後仍罵敵不止,最後竟嚼吞舌 ,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減他們二 人,有天地可鑑。此聯補足上聯之意。

上 林苑,漢時舊苑。它和「洛陽宮」,在這裡 都是用來代指皇宮所在之地。首二聯情緒 激昂,一氣直下。

這一聯則描寫細膩,對 偶精工,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最後一聯一 吐胸臆,直點主題,語氣激昂,情緒悲壯 ,表現了「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 陸放翁集》詩語)的英雄本色。 在 第二首中,詩人的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 。

雖然這一首似乎是承接著上一首最後兩 句,詩人不得不發出無可奈何的嘆謂。這 一篇的首聯和上篇「壯心未與年俱老」句, 意思一脈相承,是說對鏡照容,已是兩鬢 蒼蒼,但是年華雖逝,而自己的壯心依然 熾熱,不減當年。第二聯承上:

自己遲暮 衰弱,不勝戎衣,但是,悲憤存胸,寶劍 在握,寒光閃爍,還是想拼一拼的。於是 想起了當年之事。那時,他一腔熱血,滿 懷激情,為了收回失地,遠戍的博(在今 四川璠番東南。

這裡泛指川、陝),鏖戰 皋蘭(縣名,在今甘肅蘭州北)。然而, 時光流逝,那自古以來的關河無窮之事( 指徵戰疆場,澄清山河),在我身上終於 無法實現。當年是壯志凌雲,豈料到今日 成了一個袖手旁觀之人。

其心情之悲痛蒼 涼,溢於字裡行間。這便是後二聯的意境 。 陸游的這兩首《書憤》詩,筆力 雄渾,氣壯山河,充分得顯示了他詩歌風 格特徵的一個主要情意,更是陸游整個創 作中的精華所在。

編輯本段詩詞賞析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 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 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 ,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 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 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 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 胸中鬱憤之情也。

「國仇未抱壯士老 ,匣中寶劍夜有聲。」當英雄無用武之地 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裡去的。想 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 氣,有如山湧,何等氣魄!

詩人何曾想過 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 私,傾力報國,那麼國必成全於我,孰料 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 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鬱憤?

「樓船」 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 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紹 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 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後金兵潰 退。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 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 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 ,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下句指此 。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 賊,無力迴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

「良 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 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 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 浩蕩詩才。

「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 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 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 甚為乾淨、典型。 「塞上長城」句, 詩人用典明志。

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 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 「自毀汝萬里長城。

」陸游以此自許,可見 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 ,捨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志未 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

大志落空, 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 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 愴?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盡志所致, 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 我!

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鬱憤。 再看尾聯。

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 伐,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歸名滿天 宇,「長使英雄淚滿襟」。千載而下,有誰 可與相提並論呢?

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 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 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 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 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 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了。

通過 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閒的業績,表明自 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 ,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 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 句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江府 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 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 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 ,堅定如山。

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 的經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 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 於建康、鎮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 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 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

但不久,張浚軍 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 人的願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 嘆惋!

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 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 ,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 。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 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 時,從戎何壯哉!

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 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 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 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 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 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

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 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 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麼豐富的憤激和辛酸 的感情啊!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 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 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 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 層長材。

「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 太息》);「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 《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自 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 上長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 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 叱:

「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 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 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 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 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幹一番與伊、 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這種志願至老不移 ,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 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 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 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 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 於杜甫。

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 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 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 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 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書憤》 兩首詩為陸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 6)所寫,此時他已是61歲的老人。

從淳 熙七年起,他罷官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 興)賦閒了5年,直到這一年春天,又被 起用,任命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 ,這兩首七律即寫於此時。 《書憤 》——前四句是回顧往事,首聯塑造了詩 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時他有滿腔的愛國 熱忱,卻不懂得世道的艱難,遙望著北方 被金人佔領的中原地帶,胸中的憤恨鬱積 如山。

接著將恢復之志具體化,瓜洲渡江 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但「 塞上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壯志未酬, 鬢髮先斑。《出師表》名傳於世,千百年 來又有誰能與諸葛亮相比!

尾聯是詩人以 諸葛亮自況,自己也會效法諸葛亮的「鞠 躬盡瘁,死而後已」,報國之志至死不移 。(望採納,求懸賞)

陸游《書憤》,作者因什麼而憤

憤的是不得志,空有報國之情但是得不到帝王的賞識。憤的是不得志,陸游幹了那麼多好事,卻得不到人的什麼。在書憤這首詩中 作者是因為什麼而憤的 北望山河,報國無門。所以感嘆諸葛亮,伯仲間 是暗指自己 書憤 作者陸游憤的什麼?遙望著北方被金人佔領的中原地帶,胸中的憤恨鬱積如山。憤的是不得志,空有報國之情但是...

王后雄的《教材完全解讀》和《新教材完全解讀》哪個好,為什麼

推薦點撥,我每天都會翻一翻 點撥 它是我給同學們補充知識點的重要依據。本書注重核心素養 方法沉澱 積累昇華,讓我們學得明確,學得高效,學得紮實。正如書中所說,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套完整的高效學習方法。我打算推薦給同學們,一定能提高同學們的成績。就看你現在學的是什麼教材了 教材完全解讀 主...

書憤用的典故是什麼有什麼作用詩歌《書憤》尾聯用諸葛亮這一典故有什麼含義

書憤 中用了三處典故 1,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是追述25年前的兩次抗金勝仗,作用是理想與現實作對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現實卻是自己被排擠不能繼續抗戰,恢復中原願望無法實現。2,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用劉宋名將檀道濟典明志,作用是用自己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作對比,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