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朗讀指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

2021-03-09 06:41:20 字數 5717 閱讀 6811

1樓:逍遙洪七公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充分發揮朗讀對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樣,在閱讀教學時,恰當地充分運用朗讀手段,適時進行朗讀指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弄清生字詞,讀通讀懂課文,而且可以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讓學生與文字通話,不但可以瞭解作者思想,而且能領悟更深層的東西,受到良好的薰陶。畢竟,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想懂得有些社會化知識和從**的眼中看世界,這是很難的。因此,只有通過讀來慢慢體會,設定情境朗讀,結合實際教學,指導他們用恰當的朗讀方法,使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另外,讀可以增強記憶,發展思維,讓小學生多讀多練,自然而然,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會的東西也就有所增多。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教師需要更新朗讀的理念,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給予高度的重視。下面結合自己的朗讀教學實踐,談點做法和體會。

一、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代許多文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要求他的學生多讀誦,多思考;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學生「凡讀書需要讀的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強牽暗記,只是要多誦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見,朗讀這種傳統的讀書方法一直傳至今天。

朗讀有助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先要掃清字詞障礙,借用工具書,幫助解決。精湛的語言文字,對於小學生有時難理解和掌握,試著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多讀,來幫助消化理解,比如教學北宋詩人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理解,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其實詩無須過多講解,用「讀」來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朗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想,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了小學兒童發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兒童由於內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後才「有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部語言」。

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髮展;用讀來調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國詩人說的那樣:「從讀的情況可以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閱讀的作品。

」二、重視教師範讀,激發學生共鳴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範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讓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老師的感情引起學生共鳴時,就會激發他們朗讀的激情,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當然,教師範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讓學生進入意境。教師通過形象的範讀,把對作品的理解融入範讀中,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喚起美的共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想象,教師在範讀時,就必須達到聲情並茂。

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了解課文奠定基礎。

三、保證朗讀時間,教給朗讀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出現重寫輕讀的現象,造成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差。鑑於此,教師必須依據不同年級、教材特點設計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朗讀。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後,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準、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課堂上不能一味地「講—問—答」,必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讀—想想—品品,這樣,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

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並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

四、創設朗讀情境,提高朗讀水平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音像法、看圖法等等。

在新視聽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對影象、**有一種格外的親切感。我們可以在朗讀教學時恰當地應用多**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快速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如在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入情入境地讀,就能喚起美的共鳴。

通過創設情境的朗讀訓練,準確地表達了課文的思想感情,這樣朗讀水平自能較快得到提高

五、朗讀與評價並存與學習中

把朗讀指導與教學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邊讀邊評,以評促讀,在讀與評中培養語提高能力,發展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情感體驗與領悟。朗讀指導與評價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師讀,學生評,旨在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聽讀的習慣;二是學生讀,教師評,旨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朗讀指導;三是學生互讀互評,旨在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受啟發。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評價也就成了學生髮展的資源。抓住朗讀環節中,「評價」這激勵機制,讓學生想讀書,愛讀書。

在評價中,要做到不露痕跡的點撥,讓學生自己感悟,自己體會,做到教學無痕。一節生動、有意義的語文課,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只有教者和學生感到其樂融融,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下,理解領悟知識,學生無形中獲得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指導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要抓好學生的朗讀,以讀入文,使學生從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感情的舞臺,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提高美的欣賞力、創造力,還語文閱讀課以美麗、動人的容顏。

2樓:咲苩

最好把作者是在什麼情景下寫的文章(全文的寫作背景)瞭解一下

這樣能更好地在朗讀中體現情感

多練就好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

3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便無從談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於讀書,易於作文」的真理.

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的朗讀卻收效甚微,學生讀得盲目,讀得無味,讀得「有口無心」.

主要體現在:朗讀訓練沒有找準「著眼點」、朗讀情感未激發、缺乏必要的朗讀技巧指導等問題.下面就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字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麼,教師要先備讀,在字裡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1.把好文字的「脈」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

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嚮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鬆、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於「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裡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字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2.選好訓練的「點」「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字,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

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

三、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

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後,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古人云:

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的取捨,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感同身受醞釀情感1.讀書如見感同身受別林斯基曾說:

「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裡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象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裡,觸控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於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

可以這麼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象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的腦海裡有了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

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象、感受文字背後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隱藏於字裡行間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唸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

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覆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後,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字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於語言的天空裡,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3.技巧指導,錦上添花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

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字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的.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字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應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後,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葉聖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

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

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工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課改,新課改下如何實現初中語文創新教學

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以及加強課外積累,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改下如何實現初中語文創新教學 教課文 明顯是侷限於某一篇文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

語文教學如何發展形象思維,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做為一名從事小學基礎教育二十多年的一線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學科的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而語文素養也關係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語言與思維的關係密不可分,語文教學更是離不開形象思維。那麼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

如何運用發展性教學思想指導語文教學

一 樹立嶄新的教學觀念 教師嶄新的教學觀念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前提條件。只有教師的觀念真正轉變,即 不再把課堂看作是灌知識給學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師看作是權力的代表,不再認為學生是不會學習,來教學習,不願意學習,來強迫學習的物件。而是把課堂看作是學生 學習的地方,把教師看作是學生學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