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佛古不學蘇東坡今不學梁啟超

2021-03-09 07:58:43 字數 1775 閱讀 2610

1樓:海印放光

蘇東坡雖學佛,但不持戒,只玩弄「幹慧」和「文字般若」,徒有世智辨聰,最終得不到佛法受用。更不能解脫生死。

梁啟超,雖研究佛經,但只注重佛經考據的學問,是著名的佛學家,而不是學佛,不是真修佛法也不能得到佛法受用,更不能解脫生死。

所以著名佛教大德李炳南告誡學子,要真修實幹,不要學這兩個人。

以下是彭傑的一篇於此有關的文章,可以參考: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有人把人身難得比喻成:山巔穿針,從山巔上放下一條細線穿到山巔底下的一根針裡,難度可想而知。還有人把人身難得比喻成:

牆上撒豆,將一把豆撒到牆上,把留在牆上的豆比喻成得到人身。《阿含經》裡有一則海龜喻,是說要想得到人身,就如一隻盲龜,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還要有個孔,讓盲龜的頭伸出來以便漂浮,實在是難上加難,所以說「人身難得」!經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難得,生命易逝。

因此我們要特別珍惜這個人生。

常聽淨空老法師講,學佛的目的就是要了生脫死,如果只把佛法當成學術,當成談玄說妙的資本,那就是本末倒置。百千萬劫才遇到佛法,讓今生錯過,下一次不知道多少劫才能轉生為人,再遇見佛法。

據淨空老法師其師李炳南老居士常講,蘇東坡前世是禪宗一個支流的祖師,因一日見一朝庭命官前來朝聖時,觀其威儀堂堂。器宇軒昂,生一念羨慕之心,竟未得了脫,轉世後為蘇東坡在朝為官,前世所修轉為福報與世智辨聰,故表現為詩詞歌賦的成就,其本人也明其理,因有「書到今生讀已遲」之章句,意即其才學乃前世所修,非今生所學。同時其一生與佛法之緣得以繼續,常與佛印和尚等說經論道,其學養功夫均造詣非淺,那首「八風吹不動的」偈子悟境本不低,惜乎行持未能相應,以至於此生仍未能了脫。

在臨終時迷惑顛倒,別人勸他念佛,他說功夫用不上力,錯過了唸佛往生的大好機緣,直到再轉世為明朝的袁巨集道,才臨終唸佛往生。因類似情況近代也出了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啟超。

故李炳老有「古人不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啟超」之警語告誡後學。印光大師也對此種學佛人發出:「可不哀哉,可不痛哉」的感嘆。

淨空老法師也感嘆道:「這兩位居士是佛學家,他們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提到佛學,他樣樣都通,說得頭頭是道,一句也沒做到。

蘇東坡在佛法上,他能講得頭頭是道,雖然一生唸佛,實際上他並沒有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他那個文人的習氣太重,障礙了他,所以他沒能往生。他喜歡作詩、喜歡填詞、喜歡寫文章,名氣很大沒有用,這些事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最後把自己往生西方的事耽誤掉了」。

感謝古今兩位大居士為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現,就像淨空老法師說的,佛學與學佛,這兩個詞,好像是前後順序的不同,但兩個詞的意義大不一樣,「佛學」只是停留在書本和理論階段,「學佛」那就是身體力行,落實佛法。在這裡不是貶低文人學士,書本和嘴上功夫沒有用處,主要是踐行佛法!

2樓:麥倫

他們都是佛學大家,通宗通教,但是沒有落實在生活當中,佛教重視實質,不重視形式,佛所說的話學佛人都落實在生活當中,才能獲得真實利益,知道而不去做,就是不懂,真正懂得好處,一定會去做。把佛說的話侷限於在知識層面,不叫學佛,只是佛學,位置顛倒,意義卻是十萬八千里。。。。。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

學佛要定慧等學,同時加強,如同兩隻腳一樣,才能走穩,禪定過多,容易昏沉,經論知道過多,會增長邪見。所以學佛,知道一點,就落實一點,知道兩點,就努力落實兩點,才是真正佛陀**。。。。。。。。。

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相對兩頭都落空的來說,他們在世間法上還佔了一頭。

4樓:瞭望須彌山

這個不學他們是對的,但至於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情,是不是往生等等,我們又沒有神通,不知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實,就不要說妄語了吧。

蘇軾被稱為什麼,蘇東坡被稱為什麼

蘇東坡 蘇仙。蘇軾 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 今屬四川省眉山市 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 書法家 畫家。嘉祐二年 1057年 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 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 1080...

學佛的人往生的比例大概多少,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成佛的人那麼少

萬修萬人去,重點在修。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的前提是開悟,只要能開悟,基本都可以去。開不了悟,都是在盲修瞎煉。不在於比例,往生不是比例問題 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成佛的人那麼少 要當孝順,即 觀經 之孝養父母,見於彼經三福之首,乃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之一也。在這一品的開端,念老就引用了 觀無量壽經 ...

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而外國人為什麼不學漢語

回想當年,歐洲語言文化中心論 甚囂塵上,漢字的生存一度產生危機。20世紀初,錢玄同提出廢除漢字,主張語言文化全盤西化。1936年5月10日,以蔡元培領銜,魯迅 郭沫若 茅盾等688位文化名人簽名的 我們對推行新文字的意見 在 中國語言 發表,把漢字貶為 獨輪車 把拼音新文字頌為 飛機 直至現代,此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