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有哪首詩提到子規?(杜鵑,杜宇,布穀鳥)

2021-03-17 20:41:40 字數 7102 閱讀 2344

1樓:匿名使用者

莊公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鵑。李商隱《錦瑟》 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幕雨子規啼。 蘇軾《浣溪沙》

2樓:匿名使用者

桃 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沒查到子規,只有這個出現了這兩個字 呵呵

「蕭蕭暮雨子規啼」出現了「子規」,「子規」意象的含義有何不同

3樓:樑臻燁

子規即杜鵑鳥,是說「在日暮時分蕭蕭風雨中,杜鵑鳥在悲啼,喻指作者當時一種悲涼的心境。有杜鵑啼血猿哀鳴之意。

4樓:趨笑炎淚

子規又稱杜鵑、望帝等,相傳蜀國國王杜宇禪位退隱,後亡國身死,魂魄化鳥,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杜鵑啼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

李商隱的《無題》中寫道:「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子規有亡國之痛、離別之苦,又可抒發對他人的思念之情。

【語文老師講過,我有點忘了= =|||抱歉,只能想到這些,明天把筆記拿回來給你補充下。】

——————————————————————————以下為**———————————

古詩詞中的杜鵑鳥意象

杜鵑鳥身體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點,腹部有黑色橫紋。春末夏初時常晝夜不停地鳴叫,這是一種美麗可愛、富有靈性和神奇傳說的益鳥。杜鵑鳥又叫杜宇、布穀、子規、望帝、蜀鳥等。

杜鵑鳥意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常詠之物,關於它的詩詞數不勝數,文化意蘊豐富多彩。

一、烘托傷春、惜春之情

蘇軾《浣溪沙》:「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松林間沙路潔淨得不沾泥土,瀟瀟的暮雨聲和布穀鳥的啼叫聲在迴盪。

作者雖貶官黃州,但他從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樂趣,杜鵑鳥在這裡烘托了作者傷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們常嘆的時光流逝,得出了「休將白髮唱黃雞」的哲理,表達了作者雖身處逆境,但胸懷曠達、信念堅定不移的思想感情。「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蘇軾《西江月》)、「生怕子規聲到耳,苦羞雙燕語穿簾。」(朱淑真《傷春》)、「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曹雪芹《紅樓夢·桃花行》)、「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曹雪芹《紅樓夢·葬花吟》),都是借杜鵑鳥來烘托傷春惜春之情。

二、抒發鄉愁、思念之情

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歷來都是文學作品中所表現出的重大主題。《華陽國志》中有:「子規鳴聲淒厲,最容易勾起人們別恨鄉愁。

」杜鵑的鳴聲很像人說:「不如歸去。」所以子規鳥又叫思歸、催歸,它很容易引起遊子的鄉愁和思念親人的感情。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起句寫眼前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曲折地傳達出對友人的無限思念與深切同情。

再如,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黃庭堅《醉蓬萊》:「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

柳永《安公子》:「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以上均是思鄉之情。

三、傾訴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傳說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後禪讓退位,歸隱深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每年暮春杜鵑花開時節日夜鳴叫,悲鳴不已,直到口中滴血。

其聲悽切,所以人們藉以傾訴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這裡白居易被貶江州,月夜送客,聽到琵琶女被棄的故事,詩人傷感萬分,再聯絡自己,謫居臥病潯陽城,苦竹繞宅,朝晚聽到杜鵑啼血,悲傷無限。

李商隱《錦瑟》中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詩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寫得淋漓盡致。

四、感慨險峻、亡國之情

李白《蜀道難》中有:「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詩人借景抒情,「子規啼月」是感**彩濃厚的自然景象,在這裡烘托了淒涼的氛圍,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涼、危乎高哉的險峻雄奇景象,因而成為千古名句,廣為流傳。

李煜《臨江仙》中有:「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子規相傳為失國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們常借它表現亡國之悲。

這裡詩人已預感到亡國,內心悲痛惆悵萬分,就借子規這個形象鮮明的意象來傳達亡國之音。

總之,古人以杜鵑意象為介質,表達詩人特定的思想內容,極大地豐富了古詩詞的意蘊,也讓我們欣賞到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

杜鵑在古詩詞中的悲情意象

杜鵑鳥又名「杜宇」、「子規」。杜鵑殘忍,專橫,既不營巢,也不孵卵哺雛,到了生殖季節, 把卵產在柳鶯等鳥的巢中。杜鵑破殼後,便把雛鶯一個個擠出巢外,任它啼飢號寒而死,鳩佔鵲巢。

《詩經•召南•鵲巢》有云:「維雀有巢,維鳩居上。」這鳩,就是杜鵑 。

杜鵑鳥,灰黑色的毛羽並不美,可是文人對它的禮遇和尊重,恐怕任何鳥也不及。

相傳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在《蜀志》中這樣記截:望帝稱王於蜀,得荊州人鱉靈,便立以為相「後數歲,望帝以其功高,禪位於鱉靈,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至春則啼,聞者悽慘」。

杜鵑感人的淵源和「聲聲啼血」的哀鳴,激發了無數文人的情懷。杜鵑就成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一)古代詩人常借杜鵑抒懷鄉之情。

這類作品最為多見。

宣城見杜鵑花•李 白(唐)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

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兩句的語序倒置:

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 ,才聯想到蜀國的子規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這樣,就把故國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這故國之思原本就鬱積於心,今日一旦勾起,大為悽苦強烈。

三、四句,分別承接

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調了真切如聞:子規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

末句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

春 夕•崔塗(唐)水流花謝兩無情, 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 子規枝上月三更。故園書動經年絕, 華髮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 五湖煙景有誰爭?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這一聯寫「春夕」,寫得極為精粹,是傳誦的名句。

十四個字寫出了三層意思:由思鄉而入夢,一層;夢醒而更思鄉,二層;子規啼喚,愁上加愁,三層。這三層,一層比一層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襯,如蝴蝶夢與家萬里,一虛一實;蝴蝶夢與子規啼,一樂一悲;子規啼與三更月,一聲一色,構成一片清冷、淒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

暮春之夕特定的情景,月下子規的啼鳴,構成一片淒涼愁慘的氣氛,使詩沒有直接點出思鄉,而一片思鄉之情盪漾紙上。

碧磵驛曉思•溫庭筠(唐)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寫碧磵驛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經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規也停止了悽清的鳴叫聲,在曉色朦朧中,驛舍的庭院正開滿了繁茂的山杏花。這兩句情寓景中,寫得非常含蓄。

子規鳥又叫思歸、催歸,鳴聲有如「不如歸去」。特別是在空山月夜,啼聲更顯得悽清。這裡說「月落子規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子規夜啼達旦,詩人獨宿山驛,在子規的哀鳴聲中翻動著羈愁歸思的情景。

(二)古代詩人常借杜鵑表送別之意。

江上送客•白居易 (唐)

江花已萎絕,江草已銷歇。 遠客何處歸?孤舟今日發。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為此中別!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杜鵑聲聲鳴囀,哀怨、淒涼,似哭;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尋夫淚灑斑斑湘竹,如血。鵑聲似水,斑竹成淚,送別的悽苦表達的無以復加。

賀新郎•辛棄疾(宋)

綠樹聽鵜鴂。 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間離別。 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 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誰共我,醉明月。

鵜鴂、鷓鴣、杜鵑都是在暮春時節啼叫的鳥,叫聲都很悲切,辛詞借鳥興詠,以烘托贈別之意,氣氛營造精妙到位。通過鳥的叫聲,上闕集女子離別之怨典,下闕則都用男子離別之典。很好的表達了送弟赴北的悲涼和心中的隱恨。

(三)古人常借杜鵑以懷人。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楊花落儘子規啼」句,寫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淒厲。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起句與深切同情。

錦瑟•李商隱(唐)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文字錦繡華美,情意纏綿迷離,人以為悼亡為最多。 頷聯由莊周夢蝶,寫到杜宇化為鳥。杜宇號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每年暮春三月啼鳴求偶,口中流血,聲哀情苦。

這裡寫的是空靈虛幻的人魂化鳥。詩人寫夢迷,寫冤禽,所要表達的是朦朧的內心世界的悲慼與怨憤。

(四)古人常借杜鵑以傷春。

惜春•杜牧(唐)

花開又花落,時節暗中遷。無計延春日,何能駐少年。小叢初散蝶,高柳即聞蟬。繁豔歸何處,滿山啼杜鵑。

杜甫詩云:「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春夏之交,杜鵑徹夜啼鳴,啼聲清促,催人急迫,催促年光。極寫春之凋零,人之無力。但從「蝶」「蟬」來看,整首詩卻寫得傷而不沉。

三月三十夜聞杜宇•陸游(宋)

鬥轉春歸不自由,韶華已逐水東流。 子規獨抱區區意,血淚交零曉未休

「子規獨抱區區意,血淚交零曉未休。」子規聲聲,血淚交零,很易引發有心人之感傷。 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最難珍惜,未及留連就已經青春過翼,紅顏白髮。

子規之叫聲,聲聲催人老,身世之感,家國之痛,豈是「傷春」二字容納的下。

(五)古人常用杜鵑抒寫謫居的悽苦與幽怨。

踏莎行•秦觀(宋)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詩人有意識的將杜鵑的原有象徵與黃昏的意象作有機的結合,獨處「孤館」,遭受「春寒」,耳之所聽者,「鵑聲」,目之所見者,「斜陽」 ,使人從生理到心理都感到寒冷。本來「霧失樓臺」,「桃源望斷」就已使作者生愁,悽苦難耐,又怎忍受得了「孤館」、「春寒」、「鵑聲」、「斜陽」的交叉襲擊呢!

所以作者筆墨滄桑悽惋,被貶郴州時的孤獨處境和屢遭貶滴而產生的不滿之情由此可知,似不能簡單地把這首詞歸結為一般的羈旅相思之作。

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宋)

茅簷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宋孝宗乾道八年初,陸游在南鄭做王炎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陸游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前線。

此作是「借物寓言」之作。詩人從杜鵑夜啼而思歸,聯絡詩人的生平與寫作背景,可以聯想到,詩人希望回到抗戰前線,報效國家,但主和派當權,詩人於是發出報國無門的悲嘆。

(六)古人常用杜鵑來喻人君或寄興亡之事。

杜鵑行•杜甫(唐 )

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 搶佯瞥捩雌隨雄。毛衣慘黑貌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深叢。穿皮啄朽觜欲禿, 苦飢始得食一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為愚蒙。

聲音咽咽如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乾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於蒼穹。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斅學效遺風, 乃知變化不可窮。

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嬙左右如花紅。

杜甫《杜鵑行》詩凡三篇,皆以杜鵑比當時之君,而以哺雛之鳥譏當時之臣不能奉其君,曾百鳥之不若也。這後一篇,徒言杜鵑垂血上訴,不得其所,蓋託興明皇蒙塵之時。帝王為何會幻化為杜鵑,而流落於民間?

在傳統文化中,一般總以百鳥之王——鳳凰為帝王的象徵鳥類,當帝王化身為杜鵑時,實際上含有帝王流落民間的意涵。既然貴為一國之尊的帝王會流落民間,則不難推測出這其中必定另有隱情或冤屈,本詩表達的正是此意。因此杜鵑意象常喻曾經戰亂與亡國之思。

成都•胡曾 (唐)

杜宇曾為蜀帝王,化禽飛去舊城荒。 年年來叫桃花月,似向春風訴國亡。

杜宇,雖禪位退隱,國亡身死,卻魂化為鳥,暮春苦啼,似有不甘。哀怨悽悲,動人肺腑的叫聲,怎能不讓時主警醒呢?因此杜鵑常作懷念故國舊國的主題,這也正是詩人詠史的目的。

(七)古人常用杜鵑寄寓徵人未歸之意。

杜鵑花•楊萬里(宋)

泣露啼紅作麼生?開時偏值杜鵑聲。杜鵑口血能多少,恐是徵人滴淚成。

暮春時節,杜鵑花開,杜鵑聲起,聲聲不歇,啼血不止。滿眼滿耳盡是思人之事。詩人從對方切入,杜鵑泣血不停,徵人滴淚不止,表達對徵人的無限思念。

子規啼 •韋應物(唐)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規啼一聲。 鄰家孀婦抱兒泣,我獨展轉何時明。

在夏夜,「南山子規啼一聲」格外悽清而悠遠,其一細節是,徵人未回,孀兒抱泣;其二細節是,詩人不歸,輾轉反側。杜鵑夜啼,既引人之思,似乎又是詩人自身的投影與寫照。從以上幾點可見,或有冤屈、或是哀怨、或客居異地,或是傷春,或是謫居,都因為杜鵑啼至血流還不止,都寄託了詩人的傷感和哀怨,因而強化了杜鵑的悲情感人的意象。

所以中國幾千年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當作一種悲鳥,當作悲愁的象徵物了。

其實杜鵑並不是真的「啼血」,而是杜鵑眼角下方靠近嘴部的地方各長了一小塊類似血滴的紅色斑點,所以才產生杜鵑啼血的說法。而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如成彥雄寫的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當然,杜鵑除了作為悲情之物的象徵外,在少量作品中還有其他的意義,或為勉勵,或積極進取,因數量較少,只好另當別論了。這裡僅舉兩例。

送梓州李使君•王維(唐)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幢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王維此詩,立意則不在惜別,而在勸勉,因而一上來就從懸想著筆,遙寫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風光。「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互文見義,極有氣勢。

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士又如此之淳,到那裡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克盡職事,有所作為。詩中所表現的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是唐代送別佳篇。

《送春》•王令(宋)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簷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既然是喚東風,說明東風已去,應該是表達竭盡全力重新爭取美好時光的意思。用子規啼血,既表達珍惜的心情,又顯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態度,帶有比較積極的意義。

哪首詩裡提到了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流水人家 是哪首詩裡面的

元曲裡提到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賞析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 遊子思歸圖 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 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

詩經中的愛國詩有多少首,詩經中愛國的句子有哪些?

載馳 鄘風 黍搏蘆離 王風 無衣 秦皮銀兄風 燃襲 出車 小雅 鄘風載馳 泉水 嗯 只知道 黍離 呢 詩經中的愛國詩有多少首 這是一個偽命題。詩經中一首 愛國 的詩也沒有。你去看詩經的構成啊,風雅頌,國風有十五,愛的是哪一國?你去看詩經的功用啊,宴飲郊祀,采詩獻詩從來不是用來宣揚所謂愛國的。況且,國...

詩經中氓這首詩的翻譯寫一首打油詩

詩經中氓 打油詩 無知農家小夥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此藉口版談婚事權。送你渡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希望你不要生氣,我們以秋天為期。登上那堵破土牆,面朝復關凝神望。復關遙遠不得見,心裡憂傷淚千行。情郎忽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問吉祥,卦象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