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七大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那麼佛對待這些苦是報以何種態度對待呢

2021-03-20 06:24:05 字數 5786 閱讀 2983

1樓:天若の有琴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2樓:匿名使用者

當人很苦~想一想:紂王的烙刑~電擊牙根~凌遲而死~活體解剖~**徒餵獅子~白髮送黑髮~人間也可以是地獄~誰敢保證輪迴了幾輩子之後'不會變成壞人?!~更多輩子之後』就更可能變成大壞人~然後下地獄~甚至是形神全滅~

欠了債就得償還啊!..這樣的宇宙比較合理吧?!..(殺人放火』死後拍拍屁股'都不用償還?

一了百了?…這是甚麼爛宇宙嘛?!~~不合理~可能性不高)…所以有六道輪迴'(可以還業債)~~

祝您修煉成功上天國'佛世界~~

3樓:夢中

個人學習認識:

知苦即離!

如何離?

這就要接著**與觀察這些苦,如何苦集、苦滅、苦滅道而得解脫。

4樓:金牛姚祖宗

人生七苦,見仁見智,唯心唯善。。

活著就存在七苦,人生還有四大境界,看不透是也不是,看透了懂也不懂,放得下清又無情,放不下無情亦情。。。畢竟人是情感動物,孰能無牽無掛?有些事情懂了就夠了。

抱有聖賢之心那就是最大的善良。。

5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修行,脫離苦海唄,說了這麼多的法門,就是為了眾生離苦得樂,每一個眾生都有自己的因緣,有人適宜修淨土,有人又適合修禪.......,看破放下,修行就可以了,佛菩薩的品位都不是從求中得的,都是從修中得的。

哪部佛經上講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5

6樓:佛經_僧伽吒經

直接上原文。你自己看。

《增壹阿含經》(節選)

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是謂。

比丘。我等常所說法。所謂四諦。

以無數方便而觀察此法。分別其義。廣與人演。

云何為四。所謂苦諦之法。以無數方便而觀察此法。

分別其義。廣與人演。以無數方便說習.盡.道諦。

而觀察此法。分別其義。廣與人演

汝等比丘。當親近舍利弗比丘。承事供養。

所以然者。彼舍利弗比丘以無數方便。說此四諦。

廣與人演。當舍利弗比丘與諸眾生及四部眾。分別其義。

廣與人演。時不可計眾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汝等比丘。當親近舍利弗.目犍連比丘。承事供養。

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眾生之父母。以生已長養令大者目犍連比丘。

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與人說法要。成四諦。

目犍連比丘與人說法要。成第一義。成無漏行。

汝等當親近舍利弗.目犍連比丘。世尊作是語已。還入靜室

世尊去未久。爾時舍利弗告諸比丘。其有能得四諦法者。彼人快得善利。云何為四。所謂苦諦。以無數方便廣演其義。

云何為苦諦。所謂

生苦.老苦.

病苦.死苦.

憂悲惱苦.

怨憎會苦.

恩愛別苦.

所求不得苦。

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

云何苦習諦。所謂愛結是也

云何為盡諦。所謂盡諦者。愛慾結永盡無餘。是謂盡諦

云何為道諦。所謂賢聖八品道是。正見.正治.正語.正方便.正命.正業.正念.正定。是謂道諦也。彼眾生快得善利。乃能聞此四諦之法

爾時。尊者舍利弗當說此法。無量不可計眾生聞此法時。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我等亦快得善利。世尊與我說法。安處福地

是故。四部之眾。求於方便。行此四諦。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以**原文。共是八苦。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7樓:量子菩提

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諦經、大毗婆沙論卷七十

八、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六

總結出來應該是八苦,差了一個五蘊至盛苦。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也有叫五陰的,如果你的眼耳鼻舌身等各種感官受到色聲香味觸等的強烈刺激,也是一種苦。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8樓:主兒愛

幾年內難男男**難男男**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後面還有一苦是什麼?

9樓:g瀹竌y鏄熲瓙

人生八苦除了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還有五陰熾盛苦。

八苦中最難理解的就是五取蘊苦,這個詞,「蘊」字是梵文音譯的,意為「聚合」、「聚集」,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佛教說人間一切有情,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由五蘊和合而成的。

五取蘊苦指的執念,因五取蘊剎那間生滅輪轉,故說它是苦的。

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

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的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共有: (一)生苦  有五種,1)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2)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

3)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之下,熟髒之上,間夾如獄。4)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5)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二)老苦  有二種,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三)病苦  有二種,1)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

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2)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四)死苦  有二種,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

(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五)愛別離苦  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六)怨憎恚苦  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七)求不得苦  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五陰盛苦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陰,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

盛,熾盛、容受等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稱五陰盛苦。「五盛陰」也作「五陰盛」,「五陰」即「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陰就是人的身心。

11樓:匿名使用者

通通非常痛苦.一不然上帝藥在人的臉色寫個苦字

12樓:夏林

人生有八苦 生 老 病 死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 放不下 。

"佛說,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此句出自**? 5

13樓:韓琴

1,出自《大涅盤經-第十二》。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2,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

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皆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發。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

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五陰熾盛,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種。『熾』,火熱也。

盛,眾多也。陰,障蔽也。

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擴充套件資料

佛陀為什麼要講無常、人生八苦。佛教的本質是讓我們看到事物的真相,不需要過於的想要,得到,執著不放。而是要我們加倍努力地創造,奉獻自己的價值,造福社會,互助互愛;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宇宙法則,也是因果關係的道理。

有舍有得,付出了一定就會有收穫。如果我們足夠勤奮的付出,我們會有種豆得瓜的意外獎勵。相反,只為投機、坐享其成,也會得到種豆得瓜的懲罰和不勞而獲的狂喜。

等到真正醒悟的時候,人生荒廢,機會難求。能夠參透其中的道理,我們才明白佛陀真正的意思。

放下和放棄不是同一個意思,正是有那些苦,才叫我們不要去執著、貪戀。那些都是虛幻變化的。我們可以更加積極、快樂地創造,幫助自己開悟,也幫助別人開悟,最終就能解脫。

14樓:解憂

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一、生苦。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為有風刀刮身之苦,更有許多痛苦,唯有嬰兒自己知道,他是啞子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二、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長,由長而老,這是發展規律。過去有位禪師說得好: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老病衰殘。』說來真是有許多痛苦臨身。老年的人,是有著深刻的體會。

三、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調,百病叢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長年生病,真是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是苦啊!醫務工作者,更會有深刻體會。

四、死苦。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沒有一個人是生而不死的,這是自然規律,千古不變的客觀事實。任你縱有千般快樂,可是無常終要到來。

所謂浮生易度,豈是久居;幻質非堅,終歸磨滅。人至死時,四大分散,百苦臨身,無常一到,萬事皆休,苦不可言。我們人的生命,實實在在是一息不來,嗚呼哀哉,千秋永別,萬事皆空。

佛經裡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佛就是要解決自己和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的苦惱,堅決出家修行。

五、愛別離苦。我們人對於眷屬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都有恩愛。一旦生離死別,真是萬分痛苦,所謂迴天無術,代替不能,淚如雨下,心似刀割,悲傷慘痛,十分痛苦。

古人說『夫妻是緣,或善緣,或惡緣,因緣相會。兒女為債,或要債、或還債、無債不來。』我希望大家把這種道理認識清楚,自然會心安理得,離煩惱苦,得清淨樂。

六、冤憎會苦。我們每當看到有冤有仇的人,心中非常痛苦。特別是眷屬之中的冤家對頭,或憎恨不和,分也分不開,離也離不了,生活在一起觸目驚心,真是痛苦。古今中外,這類事例很多。

七、求不得苦。人生在世對於色、聲、香、味、觸五塵欲境,或是財、色、名、食、睡五欲環境,都是有所希求,千求萬求,求而不得,真是痛苦。譬如人們求功名顯耀,反而名落孫山,求人丁興旺,反而斷子絕孫,求發財致富,反而貧窮困苦,求長壽健康,反而夭亡短命,這是所求不如意,所願不從心,痛苦萬分。

八、五陰熾盛苦。這就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煩惱之火,在我們心中焚燒,我們常時感到心中鬱塞、焦燥、苦悶,有口難言,說不出的痛苦。上面所講這八種苦,都是人人親身感受,無法避免的苦惱。

三界之內的眾生,尤其是人道眾生,都是隨業因而感受苦果,不單有三苦、八苦。其實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無量無邊的苦惱。所謂『千人千般苦,個個不相同。

』各人痛苦各人當,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業報各人受,各人吃飯各人飽,說明無量諸苦,皆由人們起惑造業的結果,要知道苦的**,須要明瞭集諦。

擴充套件資料

四諦中的第一條真理是苦諦。苦諦是釋迦牟尼在徹悟之後,對人生現象的價值判斷,認為現實世界中充滿了痛苦。

四諦裡「苦」的意義非常廣,也許有人認為人生的苦樂是相對的,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某些特別的事物,各人感受自有不同,但人生許多重要的經驗和大事,則是人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如生、老、病、死。

四諦中的苦諦所講的,就是人生的根本痛苦與生命現象是不可分離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實性。人生苦之事實,不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們都有一種本能,固執地相信這個世界總有某些事情是快樂的,決不能說一切都是痛苦的,這正是人們不能解脫的緣故。

人生八大苦是什麼,佛教八大苦中,最苦的,是什麼?

雲,即是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苦。一 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 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脫離母體之後,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 抽體尤有過之。嬰兒出生...

人生八大苦是什麼,佛教八大苦中,最苦的,是什麼?

民俗常識題 人生八大苦 是哪些苦?複製那麼多都是廢話,直接一點生老 病死愛別離求不得 怨憎匯五蘊枳盛 由五官所帶裡的痛苦 貪 嗔 愛 欲 痴 生老病死 求不得 愛別離 諦深大師開示 人生之苦 坐下 及聲聞善知識眾,人類以種種科學令社會進步,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人生的五大苦。人生具 生 老 病 死 ...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出自何處

這句話出自梁簡文帝 菩提樹頌序 悲哉六識,沉淪八苦,不有大聖,誰拯慧橋。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語,佛教雲 人生八苦,即是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八苦又可以細分為三苦 苦苦 壞苦 行苦。八苦中,生 老 病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