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來碗粥
目的: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培養你的文學素養。
欣賞:把薄書讀厚,把厚書讀薄。把握人物的性格,揣摩作者的意圖,挖掘文字表述的深意。
選擇:中外代表名著,皆可涉獵。
一點點不成熟的意見,敬請見諒。
評價一部文學作品好壞的標準
2樓:金湖三河兄弟
文學是個越來越難有價值的東西,誰個作家作品怎樣?判定應注重這個作家人怎樣,不是指他的人格有多高尚,而是說他人會不會混,勾名釣譽的水平如何?沉迷於文學程度怎樣?
對文學中的個項專注程度怎樣?作家的文字影響人也就是作者的人在影響人,作家把自己的家顧得還不錯,至少可算中等人家,那麼人們看了他的文字就會朝這不成為社會負擔的人這麼一條道上引,他的文字就是好文字。如不這樣,文字只朝人好尋歡作樂的天性上引其文字再好在我看來也是不行。
這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人好享樂是易受窮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標準,好和壞原本就沒有定義,非要定義就取決於你內心的需要。
結合一部經典文學作品!談談「文學是語言藝術」的理解!!急急急急!
4樓:炫幻七彩狼
電影屬不屬於文學作品啊,你可以看看《鴻門宴傳奇》,這裡面的臺詞很有藝術性啊,最終都歸於一個「謀」字。
如何鑑賞文學作品
5樓:都市隱俠
關於文學作品的鑑賞,三言兩語實難說清。
這要區別是抱何種態度鑑賞。
6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欣賞的基本途徑
感受、體驗與分析、闡釋。
文學作品的雙重結構:情感、心靈層面與事實、思想層面。情感、心靈層面的接受途徑是感受、體驗,事實、思想層面的接受途徑是。
感受、體驗是文學欣賞最主要最根本的途徑和方式。文學作品中那些活的靈動的生命資訊,如音韻節奏中的意味,字詞的暗含意味,語氣語調,情調,格調,風格,神韻等等,必須親身感受體驗才能把握。感受、體驗是指以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作品,擁抱作品,心靈與心靈相對話,感情與感情相交流。
在這裡,欣賞者心理中沒有概念的干擾,沒有邏輯的介入,一切都是感性的、直覺的。在這一過程中,欣賞者面對作品那活潑流動的生命資訊,心有所感,情有所動,意有所悟,全身心處於愉快陶醉之中(馬斯洛心理學稱之為「高峰體驗」)。這是精神的盛宴,是心靈的狂歡,這是最大的藝術享受。
必須通過感受體驗才能把握的藝術因素,也不應排斥和拒絕「過程」之外的分析、闡釋。分析、闡釋可以使感受體驗更明確更穩定更深刻。文學之所以是藝術,就在於它對於要表達的東西往往不直說,而是運用象徵、隱喻等手法深深地寓於形象背後,如果僅憑感受往往很難把握它。
這就需要藉助於一些理性分析,進行一些必要的提煉和闡釋。而且,愈是優秀的作品愈需要分析,愈有分析探索的價值——歌德說過,優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二、作品的構成因素
關於文學作品的構成,古今中外的說法各不相同。西方結構主義美學將作品分為符號層、形象層、深層結構層;現象學美學將作品分為語音層、意義單位層、再現客體層、圖式化觀相層。中國人一般把作品分為言、象、意三層。
筆者認為言、象、意三層次說最切合文學作品實際,簡單明快,易於理解,易於把握。這裡我們就這一分法略作一些解說。
言——語言層
1、 音韻、節奏的意味;
2、 字詞的暗含意;
3、 語氣與文體。
言——語言,相當於繪畫藝術中的線條、色彩,**藝術中的聲音、旋律,是構成文學作品的媒介、材料。文學由語言組成,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學。語言是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是作品的外形式,因而也是讀者接受作品的中介、橋樑和通道。
(一)有音和義兩方面。
這兩方面都參與了文學的藝術建構,成為文學的藝術性的構成因素。
1、 美包括音韻和節奏兩方面。
2、 文學中字詞除了字面直接意義外,往往還有暗含義(雙關義、比喻義、象徵義、引申義、聯想義等)
3、 在語言層面,還應該注意把握的是語氣(在敘事作品中表現為敘事語調)和文體。語氣能傳達發言者或敘述人的情感態度,文體能體現作者的創作個性,創造特殊的意味。
象——形象層
運用語言的直接任務在於描繪、創造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透過語言,在自己心理螢幕上覆活出一個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個生命世界,一個情感世界。
1、 抒情性作品裡表現為意象、意境、氛圍;
2、 在敘事性作品中表現為人物、情節、環境(背景)、景物等。
意——意蘊層
1、 表層意蘊,
2、 深層意蘊。
言、象、意的抽象,是人們對文學作品人為的拆解,是運用理性所進行的邏輯分析,其結果是將整體化為具體因素。這些因素如七寶樓臺的雕樑畫棟,碎拆下來,不成片段,然而合在一起卻通體皆活,儼然一個活生生的有機生命體。這個活的生命不是諸具體因素的簡單相加,而是有機融合。
按照系統論的原理,整體大於部分之和(1+1>2),所以當諸因素融合成一個整體時,整體就具有了超越各具體因素之外的系統質、綜合質。正如人的生命體由各器官組成,但人的生理心理特徵又遠遠超越各生理器官的具體功能。
系統質、綜合質主要表現為風格、神韻、氣勢、色調、基調、格調、趣味等等。(中國式的整體、直覺、模糊)
藝術因素的組合不是自發的,藝術整體的建構不是自動的,而是人為的,是作家調動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和技巧獲得的。表現手法和技巧的使用,是藝術創造的基本手段,是藝術效果得以產生的重要原因。
藝術的表現方法和技巧是極其豐富而多樣的,主要的有:結構的安排、敘事角度的選擇、象徵、情節的提煉、隱喻、誇張、變形、白描、寫意等手法的採用等等。(西方式的分解到最小的部分,各個因素的功能分析。
)要透徹地理解作品,還要注意瞭解作家使用了哪些表現方法和技巧。
作家要創作出優秀作品,首先要儘可能多地接觸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接觸時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敏的感受力(過敏叫神經質,輕則稱多愁善感),對人生有深刻的悟性、有洞察能力、有豐富的想象能力,並善於構思,會融思想感情於形象、聲音等感官物件中,最後,是具備過人的語言塑造能力,熟悉特定體裁的妙處。
文學創作過程,是將生活中的物象,積累成為記憶中的表象,再將生活積累的表象,生成能夠傳達作家審美體驗的審美意象,把審美意象巧妙轉換成文學語言的過程,以傳達作家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思想情感。
欣賞的過程,是讀者將語言解碼編輯,根據作品的藍圖,呼叫自己的生活儲備(包括語詞記憶、表象記憶、情緒記憶),在自己心中重構審美意象,並進行二度審美體驗,將作品變成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從而感受、釋放與作家同構的情感的過程。
希望你能用的上啦!
7樓:楸
你可以試著多讀一些不同種類的文學作品,再去看看作者的傳記。或許你能得到不一樣的體會。
8樓:秦柯
1、找到你要鑑賞的作品
2、談談你對此作品的理解,最好能觸控到主旨3、找出此作品的幾點過人之處{與眾不同之處、優美之處……}結構上、思想上、審美上都行
4、結合作品對以上幾點進行闡釋
5、總結與讚美
9樓:金鑑一生
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欣賞嘍!
10樓:匿名使用者
從作者的背景分析,結合作者的性格,然後分析作品的美學方面。
使用文學理論的審美的知識。
11樓:
我覺得可以從文學反應的歷史性,社會習俗,人情性格等方面來評價。
文學藝術欣賞(**)
請問「文學作品」具體包括哪些?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 駢文
又叫「四六文」,這種文體,四字、六字句相間,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句式遷就,文中堆砌詞藻,常影響內容表達。唐朝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遠動後,駢文逐漸衰落。
其中也不泛名篇佳作。著名的有南朝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唐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劉禹錫寫的《陋室銘》。
二. 說
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課本中出現的名篇有唐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宋周敦頤的《愛蓮說》,清袁枚的《黃生借書說》。
三. 表
古代奏議的一種,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為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之一。課本中出現的只有一篇,為三國時諸葛亮的《出師表》。公元277年,諸葛亮準備出師伐魏,奪取中原,出發前給後主劉禪寫了這篇奏章,表明自己忠於蜀漢, 匡扶漢室的決心。
文中名句有「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等。
四.贈序
古代文人送別時常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增序。後凡是惜別贈與的文章,都叫增序。其內容多推重、讚許或勉勵之辭。
課本中出現的是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文中向來自家鄉的年輕人馬生介紹了自己少時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要珍惜時日,刻苦求學。
五.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都叫「銘」。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課本中有唐劉禹錫的《陋室銘》。還有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未學)。
六. 雜記
包括兩類:
1.記載風景、瑣事、感想等的一種文體。描寫山川、景物、人事的,如《小石潭記》、《西湖遊記》、《桃花源記》等。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由理事掌故、遺文逸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品、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如《世說新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夢溪筆談》(《以蟲治蟲》)。
七.遊記
其實是雜記的一種,把它單列出來,是因為它在雜記中佔有比較特殊的位置: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並從中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鬆,語言生動,記述較為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受。
課文中選用的名篇有北魏酈道元的《三峽》(科學色彩濃),南朝梁武軍的《與朱元思書》(寫景、議論),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景、抒情),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寫景、議論),宋代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寫景、抒情),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寫景、議論、抒情)。
八. 寓言
用假想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從而達到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作品。「寓」是「寄託」的意思。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託於簡單的故事當中,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
課文中選用的寓言故事有《韓非子》中的《鄭人買履》,《呂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劍》,《戰國策》中的《鷸蚌相爭》。
九. 詩歌
我國出現的最早的文學體裁就是詩歌(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為《詩經》),後來逐漸演化為三種樣式:詩、詞、曲。
詩、詞、曲的主要區別在於詩要求節奏和講究韻律,詞比詩的要求更加嚴格,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去也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但句法比詞更靈活。
詩的最高成就表現在唐代。
從表現形式上看有四言詩,如《詩經》中的《關雎》、《君子于役》、《蒹葭》,三國曹操的《觀滄海》;五言詩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杜甫的《春夜喜雨》(五律)、《望嶽》(五律),李白的《秋浦歌》(五絕)等;七言詩如唐代李白的《望天門山》(七絕)、《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七絕),漢語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七絕),杜牧的《赤壁》(七絕),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七律),白居易的《 錢塘湖春行 》(七律),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七律),宋代陸游的《遊山西村》(七律)、《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七絕)等;雜言詩如唐代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屬近體詩,其他屬古體詩。
樂府詩指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本是官署名稱),後成為詩體名稱。課文中選用的是《敕勒歌》、《木蘭詩》。
詞的鼎盛時期出現在宋朝。課文中選用的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李清照的《如夢令 常記西亭日暮》,范仲淹的《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等。
曲在元代最盛行。課文中選用的是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張養好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
什麼是文學作品的結構呢,文學作品結構
可以去白度上找啊!文學作品結構 文學作品的結構,可以分為以下三種。a.縱向發展式。其本要求是按照事物發展的時序進行,這是敘事型文學體裁傳統的又是基本的種類。這種結構,建立在敘述這種表達方式的順敘 倒敘等其礎之上。倒敘儘管將結局或最突出的片斷提前,但主體仍屬於縱向發展式,因為作者和讀者都有明確的時間意...
日本有什麼好的文學作品日本有哪些文學作品比較好?
日本好的文學作品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夏目漱石 代表作有 過了春分時節 行人 心 三部曲 2 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 長篇 挪威的森林 3 紫式部 源氏物語 4 井上廈 和爸爸在一起 吉里吉里人 突然遇上飄簍島 等著作 文學鑑賞方法介紹 1 人物形象 包括作品刻畫的客觀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文學作品中人物性格突出的有哪些作品呢
海明威的 老人與海 中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果戈裡的 死魂靈 中乞乞科夫的油滑狡詐,潑留希金的貪婪狠毒。福樓的 包法利夫人 中,包法利的懦弱無能,包法利夫人的虛榮。巴爾扎克的 高老頭 裡野心勃勃的拉斯蒂涅,由於過份的溺愛而即毀了女兒也毀了自已的高老頭。司湯達 紅與黑 中,即一心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的於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