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要建萬里長城,秦始皇為什麼要修建萬里長城

2021-03-22 02:22:28 字數 5689 閱讀 8351

1樓:♂昕心相印

一、秦、趙、燕在北邊修築長城的原因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關係的加強,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

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併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陝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的諸少數民族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之北,有義渠,又北為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北有襜襤、匈奴;燕國北界東胡。

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除義渠從事農業外,其他均以遊牧、狩獵為生。義渠是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強國,自春秋至戰國,與秦抗衡百餘年。匈奴、東胡等遊牧民族更是軍事素質高,作戰能力強。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人以遊牧、狩獵為生,牲畜以馬、牛、羊為最多,其次則為駱駝、驢、騾等。他們「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

然亦各有分地。」男子從小就學習騎射。「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

」因此,一到成年,「盡為甲騎」。戰國之際,匈奴已經進入奴隸社會,並且有了國家政權機構。國王稱為單于,其下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賢王外,其餘大臣都是世襲。

東胡、林胡、襜襤、婁煩與匈奴基本相同。

正因為匈奴、東胡等處於奴隸社會階段,所以,他們也象希臘、羅馬的奴隸主統治集團那樣,專門從事擄掠奴隸和鄰族、鄰國的財物,整個國家變成了一架巨大的戰爭機器。匈奴人之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戰爭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被視為榮譽的事業。

「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錄入者注:此字音善,埏左部之土改為金)。」其作戰,有「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

」「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在戰爭中,凡斬首虜獲者「賜一卮酒,而所滷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故其戰,人人自為趣利。

」善為誘兵和奔襲,敢於冒敵衝擊,「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因為他們來如奔馬,去如箭發,所以防不勝防。

自戰國中期以來,他們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採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於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50裡,自然不能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

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一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國自商鞅開始變法,推行富國強兵。軍隊逐漸改變成步兵和騎兵,並以軍功論賞和升遷,因此軍隊的戰鬥力增強,所向無敵。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後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陝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陝西東北部)地。

十三年(前225),令張儀築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樓煩南侵。接著,又大舉進攻義渠,使之臣服。至昭王,宣太后誘義渠王至甘泉(今陝西淳化縣西北甘泉山),殺之,起兵滅義渠,置北地郡。

於是,秦國北部遂於匈奴相接。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趙國於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實行胡服騎射。自此兵力遂強。二十年,武靈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今內蒙古河套平原東部);林胡王獻馬降服,才班師而歸。

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於是,下令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內蒙古烏加河),而置代郡、雁門、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為了專門經營西北,次年,他讓位於其子惠文王何,自號主父。

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內蒙古間之黃河),破樓煩王而致其兵。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國家,南臨強齊與新起的趙國,北逼於東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後,發憤圖強,招納各國賢能之士,實行改革,燕國才強盛起來。其時東胡強大,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

燕君為了保持北部的安寧,被迫向東胡王媾和,而以大將為人質。昭王時,秦開質於東胡,他智勇雙全,東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動自由,得以瞭解東胡南部的山川險要、佈防情況與軍隊的活動規律。歸國之後,即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餘里。

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於是,「燕亦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內蒙古太僕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綜上所述,戰國時期,秦、趙、燕之所以在北邊修築長城,其目的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的南掠。

長城是由城、堡發展而來。作為軍事上的防禦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開始了。由於它能起有效的防禦作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得到了普遍的發展。

長城,最早出現於春秋,如楚國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陽地區)。到了戰國,魏西河郡有長城,趙漳水上有長城,中山國西部有長城,燕易水有長城,齊沿泰山山脈有長城。這些長城,在戰爭中曾經起過很大的作用。

北方遊牧民族行動迅速的騎兵,行蹤莫測,諸國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無法阻止他們襲擊和擄掠。只有修築長城,加上駐軍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們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築長城,才能抽調主要兵力,用於列國之間的兼併戰爭和保衛戰爭,才能完成統一大業。

2樓:匿名使用者

最主要的就是抵禦啦,保護自身安全

使國力能夠更強盛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為了抵禦匈奴,二是為了體現自身的威嚴,

4樓:木風o子易

秦之所以在北邊修築長城,其目的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的南掠。

5樓:芥哥哥

抵禦北方匈奴的侵擾。

秦始皇為什麼要修建萬里長城

6樓:冷眼觀娛樂圈

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線起來,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線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

7樓:紅軍_騎士

抵擋北方匈奴和少數民族入侵

8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的說法是抵禦匈奴,但也有說法是**往來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的目的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在軍事上抵禦了北方民族的入侵。在政治上鞏固了秦始皇的統治。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民族與民族之間,民族內部不同政治勢力之間政治軍事鬥爭的產物,著眼點是解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

10樓:雨雪

直接原因:

自戰國中期以來,遊牧民族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採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於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秦軍的作戰部隊主要還是步兵和戰車,馬比較少。

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50裡,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比較困難。建長城就是防止遊牧民族騎兵的突襲。

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民族與民族之間,民族內部不同政治勢力之間政治軍事鬥爭的產物,著眼點是解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

歷史原因:

在軍事上抵禦了北方民族的入侵。

在政治上鞏固了秦始皇的統治。

11樓:匿名使用者

其根本目的在於鞏固他的統治,從軍事上來說,長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禦北方的入侵,但是更重要的是顯示自己的萬世不拔的功業,讓人們從心中敬畏這他,把他當神一樣。因為長城在軍事上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從中國的歷史上可以看出來,長城在軍事基地起的作用也確實有限。、

如果從心理上征服萬民,比軍事上戰勝千萬敵人更能顯示出一個帝王的英明神武。總之修建長城歸根結底是鞏固統治。

12樓:那時花開__為

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像匈奴)的南下入侵。

長城在防禦上是絕對的重心。在古代,長城有非常巨大國防作用。明朝的徐達說長城的作用時,他說:

「有長城,(北方蒙古)歲入一二;無長城,朝入夕去。」另外從秦長城到明長城,歷時一千八百多年。它的存在加強了北部地區的防禦,限制了北方遊牧民族長驅直入的難犯,使中原地區的統制者大大節省了戍邊守備的兵力。

據《明史》記載:明代長城全線的守禦總兵力僅四十萬人,而無長城的宋代,為了防備西夏的進犯這一路兵力就達到七十萬。所以說沒有了長城,處在中原的國家就成了北方遊牧名族的隨意來去之地,如不放重兵,恐怕是很難守住了,而如果國力強盛就不用怕別國侵略,但如果真來侵略,那用什麼去抵禦呢?

要想發展實力,就必須在軍事上首先強大,所以修建長城雖然有著種種弊端,但也是必不可少的,是應該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像匈奴)的南下入侵。

14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抵達北方人民的入侵

15樓:綻放的思念

主要是防禦匈奴的,現在的長城是明朝時重新修建的!

16樓:落茗韻

在敵軍入侵時起到防禦、威嚇作用。

17樓:飛天豬

秦朝修築長城是為了抵禦匈奴

18樓:匿名使用者

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建立萬世基業。但是好像江山是守不住的,要打才能守住江山。

19樓:巡人

阻擋北方遊牧民族,為什麼把長城都修在山脊上?這都是歷史學家胡扯的。秦始皇在就職宣誓中說的非常清楚,「修長城以震華夏龍脈」,這才是始皇帝修長城的真正原因!

秦始皇為什麼要建萬里長城?

20樓:北京創典文化

公元前221年,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集權制國家,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作為統一的標誌和措施,秦始皇頒佈了一系列法令,如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制,統一了文字、法律、貨幣、度量衡等。

不過,在大秦帝王將新政權推向全國的過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為了獲得民眾對大秦帝國的認可,安定天下民心,秦始皇在完成統一大業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0年,開始不斷地巡遊天下。

秦始皇巡遊的地點先是選擇在秦國境內,試行一年之後,逐步推廣到秦國以外的領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從陝西省咸陽出發,經齊地也就是後來的山東省,到達海邊,又轉經江蘇、湖南、浙江、湖北等地返回咸陽。其行程幾乎遍及整個中國。

在秦始皇巡遊各地之後,他的思想意識受到很大沖擊,思維方式也受到很大影響。因為,秦始皇在巡遊後發現,自己最初的領土秦國在戰國七雄中處於西部邊陲,論武力它可以雄霸天下。

但若論發達程度,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卻與齊國等中原核心地帶相比都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些新的發現讓秦始皇大開眼界。

不久,當秦始皇回到國都以後,有一個原燕國人盧生來到了秦始皇的身邊,對秦始皇介紹「鬼神」之事。從此,這位盧生便作為秦始皇的寵臣留在了始皇的身邊。

後來,盧生還帶給秦始皇一本《錄圖書》,這本書上記錄著一個驚天祕密:「亡秦者胡也」。

這個祕密的意思是說,秦國以後的滅亡跟胡人有關。

在得知這個祕密以後,秦始皇立即不安起來,於是,他很快便派出自己的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征胡人,把胡人逐出河套趕到陰山以北。

這時,秦始皇仍然不放心,為了防患於未然,他又不惜血本,徵用70萬勞工,歷時多年,起臨洮止遼東,綿延萬里大規模修築長城,把胡人徹底趕到長城以外,以免胡人滅秦。

秦始皇修長城用了多久的時間,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用了多長時間

秦始皇修長城用了十餘年的時間。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214年 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肅臨洮 今甘肅岷縣 東至遼東築長城萬餘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實際是在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東西橫貫西吉 固原 彭陽三縣。在固陽縣城北7公里處的色爾騰山上,一條蜿蜒的...

秦始皇為什麼建長城 秦始皇為什麼會修築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為了防禦匈奴,秦始皇32年 前215年 在北方大規模修築長城。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 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 障 亭 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秦滅六國統一天下...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是那首歌詞

家鄉有個六尺巷 作詞 時夫寶 作曲 曹湘郴 編曲 曹湘郴 演唱 李紅 拓展資料 歌詞內容 唸白 家鄉有個六尺巷 千里傳書只為牆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鄉有個六尺巷 街頭和巷尾都寫著禮讓 千年的文明在這裡傳承 風霜雪雨見證了過往 家鄉有個六尺巷古老的歌謠都唱著禮 讓和諧的旋律在這裡彈奏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