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棵開花的樹
主旨: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令、決心隱居後所作。這首詩既抒發了歸隱生活的悠閒恬靜的欣悅,又蘊含著詩人對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嚮往和憧憬。
2樓:嘉峪關
《飲酒》詩主旨新探
《飲酒》詩二十首在陶集裡佔據著顯赫的地位,歷來論家不窮,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亦有不少論者僅僅據二十首中若干首詩或若干詞句,便給《飲酒》詩下這樣那樣的結論,這就未免失之於偏頗與武斷。本文擬就對陶淵明二十首《飲酒》詩作一全面的**,庶幾能得出較為妥貼的評價。當然,這只是一種願望而已。
《飲酒》詩寫於義熙十三年(公元四一七年),詩人五十三歲之際,這時陶淵明歸隱已經十二年了。回憶大半生所走之路,詩人有失望,有悲傷,有感慨,也有棲息田園的暫時的寧靜與快樂,也有對未來理想的不懈的追求,發之於吟詠,這就《飲酒》詩二十首。這組詩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值得我們**與研討,並非如有些論者所言僅僅是其借酒澆愁以排遣心中的孤寂或是表現隱居田園的靜穆與悠然心緒等等。
陶淵明的人生觀是「任真」。「真」是他作人的標準,亦是其寫詩作文的準則。元人陳絳極力稱讚陶詩「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唯其如此,才使其詩文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飲酒》詩亦不例外,是他純真性格的自然流露,或者說是他純真人性的集中體現。所以通讀《飲酒》詩,即可見出一個全面的、活脫脫的陶淵明的形象。陶淵明雖至晚年,心境仍然處於不平靜狀態之中。
《飲酒》詩即是其頗不寧靜的心態的自然流露,是陶淵明各種真率性格的集中體現,閃耀著陶淵明尚真性格的光彩,流溢著其純真動人的藝術美。
陶淵明在《飲酒》詩十六裡自述道:「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可見儒家經典對他的影響之深。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正是玄風大熾、莊老盛行之時,在儒家學說對他發生影響的同時,道家思想亦給他留下深刻的印痕,所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正是這種思想的流露與表現。
在陶淵明看來,以濡家思想為準則,大濟蒼生」,或以道家哲學處世,「擊壤自歡」,都不失為一種理想。但是,開始陶淵明並沒有走「擊壤自歡」的隱居道路,而是熱情洋溢地步入了仕途。顯然,在他看來兩者有個先後的間題:
「大濟蒼生」是第一位的,歸隱田園是第二位的。陶淵明之所以多次出仕,正是基於他這種想法,首應建功立業,造福國家與人民。這在《與殷晉安別》一詩中說的更為明確,所謂「良才不隱世」。
可貴的是,陶淵明歸隱後,他這種政治上的巨集願始終未能泯滅。《飲酒》十二寫道:「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則很形象地說明了隱居之後他思想上仍有矛盾,仍有鬥爭。事實上,陶隱居田園,並不能與世隔絕,並不能忘懷塵也,忘懷他「大濟蒼生」的巨集願。《飲酒》十五亦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人生有限,歲月催,志未竟而鬢已白,他為此感到異常的不安,只好委棄窮達來聊以**。這種大志未竟的不安以及對理想的繼續追求,是《飲酒》詩流露出來的一種強烈的情緒,通讀《飲酒》詩,讀者對此會有明確的感覺。
《飲酒》詩流露出來的更多的則是濟世理想破滅的痛苦與悲哀。《飲酒》其一寫道:「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表面看作者似乎懂得「衰榮無定在」是事物發展的規津,但是字裡行間流露著他對人事或者說對自己事業「衰」、「謝」的悲哀與感慨。社會的黑暗、仕途的險惡,遏制了詩人的大志巨集願,他不得不退棲田園,以求心境的調和。由官場乍人田園,詩人也確實感到了欣慰與喜悅,寧靜的田園也的確使其心境得到暫時的沖和。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寂寞與悲哀則更其嚴重地煩擾著他初隱時的寧靜,這是「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的寂寞與痛苦。《飲酒》四寫道:「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晨,遠去何所依。」這首詩以失群之鳥自喻,它徘徊仿徨,無所息止,發出悽哀的鳴叫。
這是一借鳥入詩而抒感以至言志」的表現手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悲哀與寂苦。杜甫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曾說:「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觀其著詩集,頗亦恨枯搞。」陶所恨之「枯搞」,即是失志的寂寞與痛苦。
陶淵明懷著巨集大志向步入仕途,但由於社會的黑暗,統治者的腐敗,他無法實現自己的「猛志」,於是憤然退出官場。歸田以後,其濟世之志並沒有改變,但時光磋跎,壯志未酬,他感到異常的悲哀與痛苦,「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他也只有靠酒來澆滿腔之悲愁了。所以《飲酒》詩裡不乏借酒澆愁之句,諸如「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其八),「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炳」(其十三),「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其十四),「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其二十)等等。
這些詩句表面看來非常曠達,但內裡卻包含著詩人無限的悲悽與孤寂。我們亦必須看到,陶的借酒澆愁卻並不完全是頹廢情緒的流露與表現。因為他的愁,實際上是壯志未酬之愁,他慨嘆人生的短促,實際上是慨嘆歲月磋跎而功業未就。
所以這些詩給讀者的印象並非主要是頹廢和消極,它的骨子裡洋溢著作者昂揚的情緒和旺盛的生命力,這也是陶詩之所以感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陶淵明儘管有失望的痛苦,有歲月已逝、功業未就的悲哀,但棲息在田園裡,遠離汙濁的官場,他的心境有時也會得到暫時的平靜。這種暫時的平靜**於靜穆美好的農村風物和「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淳樸的鄉鄰,它同時也是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響所及。他在信奉儒家經典的同時,亦信奉道家哲學,所以歸隱儘管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做法,但對他來說畢竟也是一種理想。
正因為這種理想有其信奉的理論根據,所以他在失望、掙扎之中仍不時會有片刻的寧靜與安逸。
這就需要提及《飲酒》其五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了。作者通過剎那間心與境會的描寫,表現了他此時此刻的欣慰、閒適、寧靜的心情。這種心情並非象有些論者所談到的,表現的是一種淡然忘世的消極思想,而是表現了詩人對汙濁官場的鄙夷,對「世俗久相欺」的社會的疏遠與厭惡,以及歸隱田園所得到的一種暫時的快樂,其主導方面是積極的,是值得肯定的。
如前所言,詩人歸隱田園,其壯志並沒徹底泯滅。他在鬥爭,他在掙扎,「大濟蒼生」的理想還不時閃現出朵朵火花。儘管如此,他在行動上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
立足田園,躬耕自資。因為他明確意識到,黑暗的社會,汙濁的官場,是不會使他有所作為的。「有志不獲騁」,這是他仕途生涯的總結。
正因為如此,儘管他內心經常處於矛盾鬥爭之中,但卻始終不改歸隱初衷。由此而論,陶淵明可謂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飲酒》其九寫一個好心的田父,看到他生活的艱窘,勸他再度出仕,詩人回答:
「纖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這表現了他立志田園的決心。
他從行動上不改常志,但我們亦可隱約看出,他內心到底是不平靜的,正因為不平靜,才有上面與田父的一番對話。他的可貴之處在於「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正確的意識畢竟是勝利了。
對於《飲酒》詩之主旨,歷來說法不一。其實只要仔細玩味一下詩前小序,亦可明其大概。其小序有云:
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然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短短幾句話,便反映了這樣幾個問題,隨著「閒居」即歸隱時間的延長,詩人感到了「寡歡」,感到了寂寞,這是猛志未得伸展的一種躁動與不安。於是在「比夜已長」之時,則「無夕不飲」,期以必醉,可見作者痛苦之深。但是這種痛苦,並非是生命頹廢、麻木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痛苦,如前所述,是詩人「淹留遂無成」且明確意識到在』『世俗久相欺」的社會裡他的志向無以實現的一種痛苦。
正因為他有這種清醒的認識,棲息在田園裡他有時也感到安然,有時也能得到暫時的心理平衡,於是才會有「採菊東籬」那樣的恬靜、淡泊、和諧、安寧的精神境界,於是才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以為歡笑」的快樂。
綜上所論,《飲酒》詩是陶淵明隱居之後充滿追求、思索、痛苦、寂寞、希望而有時亦能暫得快樂與安寧的複雜的、不安的心態的自我表白。「任真」是陶淵明人生觀、美學觀的核心,《飲酒》二十首則是詩人真率性格的集中體現,是陶淵明神采、風韻的自然流露。正因為如此,這組詩才在陶集中佔據著重要地位而受到厲代文論家的注目和各類讀者的喜愛。
3樓:斂巨集茂醜怡
本篇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歌的主旨是展示詩人運用魏晉玄學「得意忘象」之說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富於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繹。
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著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整首詩的韻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宋代朱熹說:「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此所以高於晉宋人物。
」這首詩正刻畫了詩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風貌。他不象一般隱士那樣標榜超塵出世,而是「結廬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卻能做到「無車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
詩人意味深長地說:「心遠地自偏」。心靜,境自靜。
無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這深刻的道理被詩人平淡地說出,親切感人。
詩歌巧妙地運用了象徵手法。「鳥倦飛而知還」,那隻在晚照中翩然歸來的鳥和那個悠然見山的人,心神契合,彷彿都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歸宿。
陶淵明《飲酒》(其五)的主旨?
4樓:久久得六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後的感受。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5樓:
主旨: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令、決心隱居後所作。這首詩既抒發了歸隱生活的悠閒恬靜的欣悅,又蘊含著詩人對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嚮往和憧憬。
寫景的詩句有:
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6樓:獅子多利
寫出了詩人辭官歸隱後悠然自得的心情,表現詩人厭倦了官場的腐敗,決心歸隱自己。
愛蓮說主旨,《愛蓮說》的中心主旨是什麼。
主旨 全文以物喻人,託物言志。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讚美,歌頌了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厭惡和鄙視。希望對你有幫助。借讚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高潔品格和堅貞氣節,對追名逐利 趨炎附勢者予以批評,表現作者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主旨 作者...
《野草》的主旨是什麼,《五常》的主旨是什麼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 種子的力 種子的力 是夏衍同志1940年為文藝刊物 專野草 寫的發刊詞,是屬抗日戰爭初期一篇激勵人們鬥志的雜文。文章通過讚美種子強大的生命力和小草頑強生長的不屈精神,深刻地闡明瞭只要堅持抗戰,中華民族必存,中國人民必勝的道理。五常 的主旨是什麼?五常的主旨是 仁 義 禮 智 信,而...
《如夢令》的主旨是什麼,李清照如夢令主旨?
如夢令 描繪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表達了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1 作品原文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2 作品譯文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