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齋室為描寫物件,敘事抒情,前已有劉禹錫《陋室銘》。《陋室銘》用韻文形式,主要抒發個人情志,體式短小。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雖也有近似的感想(「項脊軒」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陋室」),但作者卻用散文形式,多敘家常,故別具風味。
作者因遠祖歸道隆住在太倉(今屬江蘇)的項脊涇,遂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項脊軒」。《項脊軒志》這篇文章,是分兩次寫成的。前三段寫於十九歲時,是本文;「餘既為此志」以下一段則是十餘年後,作者覽舊作而續寫的。
故全篇合為四段。 從篇首到「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為第一段,記項脊軒修葺前後的情況。是文中著意描寫軒室環境的部分。
先記項脊軒的「前身」,舊時南閣子破舊的情景。一是很小:「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二是很舊:「百年老屋,塵泥滲漉」。三是漏雨:
「雨澤下注」。四是昏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總之,是一間不折不扣的陋室。經作者添窗檢漏,一番修葺之後,始得不漏不暗;又由於花木之置,小小軒室,居然成為勝境,成為幽雅的書齋。此節在全文最具文采: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月明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於景可愛,於情則可喜。
「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段,同時又是一個轉折,進入第二段。從寫環境轉入寫人事的變遷,由可喜轉入可悲。又分數層。
先一層寫庭院的幾經變故,即諸叔伯分居前後,庭院由通到隔(「始為籬,已為牆」)的經過,「東犬西吠」、「雞棲於廳」等句寫分居後的凌亂。客觀的敘說家庭瑣事中,寓有人世滄桑之慨。此可悲一也。
進而通過家有老嫗說亡母舊事,寫家庭人事變故。須知作者生母去世時,他年齡尚小,所以母親的形象在他是記不分明的(參《先妣事略》)。而那位老嫗既是祖母的婢女,又作過兩代人的奶媽,通過老嫗來追憶舊事,是自然入妙之筆。
她所說的,不過是先前母親曾在何處站過,曾有過一些什麼對話,然而就是這些平淡處,最為關情。「兒寒乎?欲食乎?
」短短的兩句,就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一個聞兒啼而動了憐愛的年輕母親的形象。這種追憶,無疑會引起過早地失去母愛的作者的傷心。此可悲二也。
再有便是作者自己對祖母的追憶。那段往事似乎也很平常,卻同樣洋溢著淳厚的人情味。「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的垂問,和「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的自語,以及持象牙朝笏的一段勉勵,生動地表現了老祖母對孫子的疼愛與厚望。
以上回憶,看來不過是家庭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一枝一葉總關情」,而且是為中國人文化心理結構所決定的至深之情,即人子之思和傷逝之痛,難怪作者說「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以下又帶過一筆敘軒中幽靜與軒屢遭火而倖存,均關題意。其中軒中關門讀書,聞足音而辨人一節,不但善寫日常細微感覺,而且還寫出了一個耐得寂寞的讀書人形象,為下段議論伏筆。
姚鼐說「震川之文,每於不要緊之題,廣闊不要緊之語,卻自風韻疏淡。」本段即其例證。 第三段即項脊生(作者自稱)的一番議論。
作者以守丹穴的巴寡婦清和高臥隆中的諸葛亮,與處敗屋寒窗之下的自身相比附,既自慨侷促,又有自矜抱負之意。故語末雖以「坎井之蛙」自嘲,又未嘗不含有對凡夫俗子的反諷與孤芳自賞的意味。 最後是若干年後的補記。
續寫項脊軒在妻死前後的變化,寓有新近的悼亡之情。文中記妻生前瑣事,亦平淡中見雋永,與前文格調毫無二致。「不常居」三字似可收融一文,然文末又搖曳生姿,寫到亡妻手植的一樹枇杷「亭亭如蓋」,寓睹物懷人、悼亡念存之思,較之「墓木已拱」之類的成語,尤覺餘味無窮,饒有新意。
總之,此文在敘事上以白描見長,抒情亦以素樸為本。老老實實地回憶,平平淡淡地敘述,其淡如水,其味彌長。恰如王錫爵所說:
「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歸公墓誌銘》)這種以口頭語說家常事的意境與筆墨,乃是歸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後的一種創造。所謂「豪華落盡見真淳」,是可以移評歸文的。
行文散漫,似隨口道來;然而無論寫景、敘事、抒情,均圍繞「項脊軒」這個中心,故能形散而神聚。雖總以素筆為主,但也有變化。如第一段稍具文采,與後文的質樸不同,卻正與可喜可悲的情感變化、對照相吻合。
故不能說作者在寫作時毫無「匠心」
2樓:
關於這篇文章什麼都不記得了只記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物是人非,唏噓不已。
汪曾祺散文的特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汪曾祺受的散文優美、淡雅、樸實、精煉。
第一個特點,汪曾祺的語言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話。有人評價汪曾祺的語言說是「把白話白到了家」。然而,讀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帶有的那種文人雅氣。
二者得到了某種平衡和協調之後,顯示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第二個特點,則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於從小處寫起,以小見大。他似乎特別擅長於從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中取材,寓巧於拙,表達真摯的感情
4樓:小薇薇
1、特點
①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②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③語言優美: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
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佈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概念簡析
凡是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概稱散文。隨著文學概念的演變和文學體裁的發展,散文的概念也時有變化,在某些歷史時期又將**與其他抒情、記事的文學作品統稱為散文,以區別於講求韻律的詩歌。現代散文是指除**、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之外的其他文學作品。
其本身按其內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雜文、小品、隨筆等。
5樓:三國之長空
一、回答:散文的特點有三: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
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佈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擴充套件知識:
1、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物件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
(1).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
(2).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2、分類:常見的散文有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6樓:哺婁趤滋窢
845480066,軟文寫作沒有一定的知識功底是寫不出來好文章的,我是找他寫的,最前面就是扣維來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物件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
1.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
2.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特點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語言優美: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
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佈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列子·黃帝》一篇,見有列子「乘風而歸」的說法。又有列子對尹生說的一段話:「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幹殼。
意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乎?」這裡的「心」與「神」相通,張湛注《列子》即把「心凝形釋」說成「神凝形廢」了。
什麼叫做「神凝」呢?《黃帝》篇裡就有「用志不分,乃疑(通凝)於神」的話。指用心專一。
當然,這「神」與「凝」,都不是停滯的、枯死的,而是如《周易·繫辭·上》所說:「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就是說,「神」是可以超越空間而自由馳騁的。
具體到文章寫作,也就是如上文所說,「神」是有趨向性的,富於動感的。
至於「形」的含義,《樂記》裡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話。錢鍾書先生釋為「『形』者,完成之定狀」。錢先生還引述亞里士多德論「自然」有五層含義。
其四,是「相形之下,尚未成形之原料」,也就是「有質而無形」的狀態;其五,是「止境宿歸之形」。這種由「原質」,「原料」而「成形」的說法用之於文章寫作,也如錢先生所闡述的,「春來花鳥,具『形』之天然物色也,而性癖耽吟者反目為『詩料』」。指明做為「詩料」的「形」,即包括著「題材」的內。
「吟安佳句,具『形』之詞章也」。指明做為詩文的「形」即指「詞章」,包括語言、結構等。我在上文所論「形」的概念,也具有同這裡所引說法的一致性。
總起來看,論述散文創作的某種特色所慣常運用的提法「形散神不散」,其「神」與「形」的含義許是取喻於《列子》「神凝形釋」的。而運用「神凝形散」或「神收形放」一類話來讚美散文的構思謀篇,在概念上雖屬借喻,但是同《列子》的提法具有相當的對應的類比性質,且用語簡括,概念現成,有較強的表現力。那麼,散文研究領域裡的「形神」說之所以被承認,被沿用,原因之一,正在於此。
線索線索是作者將材料串聯起來的「紅線」或「寄託物「。常見的線索有以下幾類:
1、以核心人物為線索。
2、以核心事物為線索。
3、以時間為線索。
4、以地點為線索。
5、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
《廬山雲霧》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廬山雲霧的
這篇課文介紹了廬山雲霧形態美 變化多 時間長 壯觀等特點以及雲霧滋生的主要原因。作者分別站在哪個角度來描寫廬山雲霧的 廬山來 的雲霧 選自小學源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的課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 比喻和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裡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
紫藤蘿瀑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花的
紫藤蘿瀑布 作者是從花瀑 花穗 花朵等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花的。作者正面細緻描寫紫藤蘿花,描繪非常形象 優美,依次描寫了花瀑 花穗 花朵,從整體到區域性,條理清晰,層次感強。首先從花形來描寫紫藤蘿。其特點是 像一條瀑布 紫色的大條幅 其中有整體總寫 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也有區域性細...
《愛蓮說》一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蓮的形象的
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 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 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文章從三個方面入手 直接描寫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議論來表現蓮的品質的。作者採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 從生長環境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 正直芳香 氣質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