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仁」理解

2021-05-22 23:18:12 字數 3402 閱讀 3164

1樓:關兆年

仁即愛人,它的外在表現為禮,要求每一個統治者克己復禮,誠實守信,勤儉節約,體恤民情

2樓:匿名使用者

在《論語》中,「仁」是最難把握的一個概念。要正確地理解「仁」,必須系統地學習和理解孔子的論述。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第1章)但是,「克己」並非就是「仁」。原憲問孔子: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孔子說:「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憲問》第1章)孔子提倡「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第1章),但「禮」不是「仁」之本,有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第3章)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問「知」。子曰:「知人。

」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顏淵》第22章)這一章從問「仁」開始,由「仁」到「知」(智),最後又回到「仁」,如果不能正確領會「仁」的內涵,也就難以理解其意思。「仁」以愛為基礎,但「仁」不是「愛」,仁愛是有原則的。

孔子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第3章)

「仁」不是施捨。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

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第30章)

「仁」不是能力。孟武伯問孔子,子路「仁」嗎?孔子回答說不知道。再問,孔子說:「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8章)

「仁」也並非成績或道德。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忠矣。」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殺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

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

『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

」子曰:「清矣。」曰:

「仁矣乎?」子曰:「未之;焉得仁?

」(《公冶長》第19章)

那麼,「仁」是什麼呢?我的理解,「仁」是建立在優秀品德基礎上的崇高信仰,是愛民、為民的志向,是心懷天下的理想。仁者以天下為己任。

把「仁」理解為志向和理想,有關《論語》中一些不好理解的話語一下子豁然明朗了。人人都可以立志,孔子明確指出,「為仁」靠自己,「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第30章)但是,有恆心者並不多,孔子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一個胸無大志,沒有愛民、為民思想的人,即便學富五車又能如何?

所以,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佾》第3章)

一個人的志向和理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往往被表面現象所掩蓋。而「仁」是崇高的志向和理想,是建立在一定道德基礎之上的不是隨心所欲所能達到的境界,所以,「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顏淵》第20章)者多,真正的仁者有其一以貫之的行動原則。宰我就向孔子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

「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孔子說:

「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26章)

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說:

「古之賢人也。」子貢說:「(伯夷、叔齊)怨乎?

」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第15章)「求仁而得仁」是什麼意思?

僅從字面上很難理解。但把「仁」理解為崇高的志向和理想,也就不難理解孔子會把伯夷、叔齊讓位的事看成「仁」了。

「仁」與地位無關。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憲問》第6章)歷史經驗表明,統治者不「仁」是常有的。「未有小人而仁者」或許為孔子所處時代的事實,但孔子是主張人人為「仁」的。孔子說:

「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衛靈公》第35章)

「仁」固然不是能力,但是「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第2章)這說明孔子已經注意到德與能的關係,而且對此有精闢的見解。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23章),看似深奧,在理解上往往「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而一旦把握了「智」和「仁」的實質,又是相當簡潔而直觀的表達。

3樓:匿名使用者

仁者無敵,給點分行不?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仁」的理解

4樓:吳鉤三尺

仁——太難了,只可意會。從表面現象談,大概是,對萬事萬物都持一種尊重的態度,無論大事小情、位高位低……

據材料一,是指出仁的根本是什麼,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有關仁的

5樓:匿名使用者

(1)據材料一bai,指出仁的根本是什du麼?結合所zhi

學知識,列舉春秋戰國時期dao儒家有關仁的政 治主張.(版3分)

(2)歷代權許多家訓體現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據材料二,歸納儒家倫理的主要內容.(3分)

(3)儒家的倫理思想深刻影響中國社會.據材料三,指出明代統治者與民眾對儒家倫理所持的態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儒家倫理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3分)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張: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實施仁政.(3分)

(2)主要內容:家庭和睦;宗族團結;鄉里和諧.(3分)

(3)態度:尊崇儒家倫理.做法:統治者提倡;民眾遵守.(3分)

(4)積極作用:維繫家庭家族和睦;維護政治、社會穩定;傳承民族道德,影響思想文化發展.(3分)

6樓:1天_堂

(1)據材料一,指出仁copy的bai根本是什麼?結合所學知識,列舉du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有

zhi關仁的政 治主張.(dao3分)

(2)歷代許多家訓體現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據材料二,歸納儒家倫理的主要內容.(3分)

(3)儒家的倫理思想深刻影響中國社會.據材料三,指出明代統治者與民眾對儒家倫理所持的態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儒家倫理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積極作用.(3分)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張: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實施仁政.(3分)

(2)主要內容:家庭和睦;宗族團結;鄉里和諧.(3分)

(3)態度:尊崇儒家倫理.做法:統治者提倡;民眾遵守.(3分)

(4)積極作用:維繫家庭家族和睦;維護政治、社會穩定;傳承民族道德,影響思想文化發展.(3分)

結合《論語》,談談對仁 的理解。 我需要一份系統總結的答案,謝謝咯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感想

人與自然是覆沒有誰勝誰負,誰言人和自制然可分bai的呢?就像魚和du水,是魚征服了水還是水zhi征服了魚?人永遠dao都征服不了大自然,人類只是覺得自己跳出了前人所設的圈子,就當自己跳出了自然界?光陰荏苒,歲月悠悠,自然界是沒有心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自然界也只是遵從著規律辦事,報復人類的不是自然界,...

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生活知識,談談應怎樣發展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發展既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需要 科學巨集觀調控。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科技進步 科學管理,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堅持擴大開放,繼續依靠兩個市場 兩種資源,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建設法治化的...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從唐至清,對唐太宗的評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變化 由一味讚揚抄,不許貶斥到基本肯 由一味的讚揚 不許貶斥 到基本坑爹貞觀之治,同事非議他的個人品行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漢武帝,唐太宗用人的主要特點 漢武帝時期,漢朝進入鼎盛時期。思想上 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版家,獨尊儒術 並且在長權安興辦太學。經濟上 整理財政,國家統一鑄幣,鹽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