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敦煌莫高窟
敦煌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一度頗為繁華,周邊石窟寺亦頗多。除了莫高窟,還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東千佛洞等,共同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東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西千佛洞位於莫高窟西南30餘公里的黨河北岸崖壁上,呈東西向排列,全長2.
5公里,現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個、壁畫約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畫的題材內容、藝術風格均與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於歷史上的保護不周,目前殘損坍塌較甚。
雖然早在20世紀初就有羅振玉、王國維、劉半農等人在北京、倫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錄敦煌文獻,但對莫高窟的真正保護開始於2023年代。2023年至2023年著名畫家張大千對洞窟進行了斷代、編號和壁畫描摹。2023年,國民**將莫高窟收歸國有,設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由常書鴻任所長,對敦煌諸石窟進行系統性的保護、修復和研究工作。
2023年,研究所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書鴻主持,到2023年以前,已加固了約400個洞窟,搶修了5座唐宋木構窟簷,並將周邊10餘平方公里劃定為保護範圍。2023年,中國**進一步將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為敦煌研究院,充實了科技力量,開展治沙工程,積極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其他技術來加強保護工作。由於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對壁畫會產生潛在性的破壞,近年造訪莫高窟人數增加,因此對日常參觀人數應該加以限制。
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據一些古書記載,石窟數量達千餘個,至今在敦煌地區的石窟區,至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東千佛洞石
敦煌莫高窟
窟、榆林窟和五個廟石窟等。單是現存在莫高窟的就有700多個,隨著日後考古工作的發掘,數字將不斷增加;在這些洞窟中,只是對留有壁畫或塑像的洞窟安排編號,目前就已有492個。
現存的492個洞窟中,儲存著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紇、西夏、元、清、**等時期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若把這些壁畫以一平方米橫向排列,長度可達45公里,是一座博大精美、無可比擬的歷史畫廊,所以人們喜歡把莫高窟比作"牆壁上的圖書館"。在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還儲存著歷代彩塑3390身,其中圓雕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
以及唐、宋、清、**等時期的木構建築10餘座。另外,莫高窟曾於2023年發現藏經洞,儲存了4至11世紀的佛教經典、經濟文書、文學、科技、史地資料以及帛畫、紙畫、織染刺繡等文物五萬餘件。
最大面積的敦煌洞窟:是莫高窟第61窟,橫約13米。
最高的敦煌石窟:是莫高窟第96窟,足有9層樓之高,裡面的彌勒佛像高33米,外建的九層樓更成為莫高窟最大建築,也是莫高窟的標誌。
最小的敦煌石窟:是莫高窟第37窟,小得連人也不能進入。
敦煌石窟的繪畫總面積單計莫高窟的便有45000平方米,若把它比作縱高1米的一幅畫來計算,橫長足有45公里之多,這種規模使敦煌石窟堪稱世上最長最大的畫廊。
莫高窟的開鑿得緣於一位法名樂尊的和尚。據說,公元366年,樂尊雲遊到此,忽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鑿下了第一個石窟。此後,許多絲綢之路上的商人為了祈求前路的順利、生意的發達,紛紛在這兒許願開鑿石窟,請民間藝人繪上心中崇拜的神靈形象。
從十六國到元朝,莫高窟的開鑿一直沿續了10個朝代。
帶著猶如朝聖般的心情,我們爬上長長的棧道,在手電筒微弱的光線中,莫高窟1200多年積蓄的寶藏一一呈現在眼前。
洞窟的四壁盡是與佛教有關的壁畫和彩塑,肅穆的佛影、飄舞的飛天……神祕莊嚴的氣氛,令人屏聲斂息。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其中數量龐大、技藝精湛的壁畫藝術。
莫高窟十六國時期的壁畫並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畫、宣傳釋迦牟尼生平事蹟的佛傳故事畫以及說法圖,集中在最早開鑿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八六窟。那時的壁畫人物半**,有著極其誇張的動作,其面容、神采充滿了靜寂神祕的色彩,帶有一種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風格。
北魏時期的壁畫內容比從前增加了許多,不但本生故事、佛傳故事更加豐富,還出現了內容離奇、情節曲折的因緣故事。二五四窟的《屍毗王本生故事圖》、《薩那太子本生故事圖》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圖》深深地吸引了遊人。
《屍毗王本生故事圖》講述了屍毗王歷經的一場血淋淋的考驗。為了從鷹口中救出鴿子,又為了不讓飢餓的老鷹餓死,曾發誓普渡一切眾生的屍毗王,甘願割下自己身上的鮮肉餵飽老鷹,然而苛刻的老鷹要求割下的鮮肉不得輕於鴿子,屍毗王割盡了全身的肉,卻仍然不夠,虛弱的他使盡最後一點力氣,自己站到了秤盤上去,結果大**動,宮殿搖擺,飛天撒下五彩繽紛的鮮花,老鷹和鴿子都不見了,屍毗王也恢復如初。二五四窟的「屍毗王本生」是莫高窟所有這個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幅。
正中高大的屍毗王將畫面一分為二,正目視著自己滿是鮮血的小腿,周圍較小的畫幅描寫了鷹追鴿、鴿向屍毗王求救、眷屬痛苦等情節。構圖把不同時空內發生的事情有機地結合在一個畫面上,使中心突出,有條不紊,顯示出作者高超的畫藝,不愧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組合式本生故事畫之一。
《薩那太子本生故事圖》描繪的是薩那太子捨身飼虎的動人故事。太子和他的哥哥到山林中游獵,看見母虎生了七隻幼虎,方才七天,飢餓不堪。太子大發慈悲心腸,勸走了兩個哥哥,就脫光衣服跳下山去,以身飼虎。
但餓虎已沒有力氣接近他。他又重新爬上山崖,用竹子刺頸出血,再跳下去,餓虎舐了血,然後啖其肉。他的兩個哥哥回來見了,放聲痛哭,他們收拾了弟弟的骸骨,回告悲痛欲絕的父母,隨後建造舍利塔,將太子遺骸供入塔中,虔心供養,使薩那早日功德圓滿。
二五四窟的《薩那太子本生圖》,人物神態神情都描繪得十分生動傳神,因年久變成暗褐色的色調,更表現出一種陰暗淒厲的悲劇氣氛,讓人久久駐足。
九色鹿的故事許多人已是耳熟能詳,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圖》用一長條橫幅了連續的情節,將鹿王救起溺水人、王妃夢鹿、國王懸賞、溺水人告密、帶領國王圍獵、鹿王講述拯救溺水者經過、國王放棄追捕、王妃氣死等一系列故事情節生動地描繪出來。二五七窟的這個故事是莫高窟最完美的***式本生故事畫,線條剛勁有力,中心突出,層次分明,堪稱北魏的經典作品!
北魏時代的壁畫人物,臉型已由橢圓而變得略顯修長。畫的線條更加熟練、圓潤,頗有「行雲流水」之妙。色彩的蘊染也逐漸改進,顯得人物更真實、可親了。
北周時代的莫高窟,突現了一種新式的佛像畫。菩薩們個個體態短壯,上身半裸或著僧祉衣,腰裹重裙,肩披大巾。他們的鼻子、眼睛、眉毛、牙齒、下巴統統是白色,好像一種特殊的裝扮,奇特而新穎。
這時期的二九0窟,還儲存著莫高窟規模最大的佛傳故事畫,它也是世界上最完好的早期石窟壁畫。長達27米的壁畫,向人們講述了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蹟,從乘白象入胎、菩提樹下誕生,到比武娶親、出遊四門、樹下問道,再到逾城出家、得道成佛,一個個誇張離奇的傳說,盛寓著一個修煉成佛的故事,叫人感思起人世的苦難和成佛的道理來。隋唐是北魏之後佛教發展的又一個昌盛階段,加上那時候國力強大,社會繁榮,藝術成就也登峰造極。
莫高窟現存洞窟半數以上為隋唐所建。與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說法圖不同,這時期的壁畫更多是以「經變」與供養人為主的題材,或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或描繪開窟造像者的肖像,光彩煥然。
三二0窟的《西方淨土變》是一幅盛唐時期的作品。畫面中部一個綠波浩渺的七寶池,雕欄環飾,各色蓮花盛開。佛及菩薩坐於蓮花之上,面目慈祥;池中童子嬉戲玩耍。
寶池上端,碧空晴朗,彩雲繚繞,化佛騰空,飛天起舞,天花亂墜。寶池下方,樂師演奏著各種樂器,舞伎寶冠羅裙,跳起西域的胡舞。整幅壁畫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象。
隋唐時期的大型經變畫還有如隋代四二0窟的《法華經變》、三二一窟的《寶雨經變》,初唐三二九窟的《彌勒經變》等等100多幅。它們均拋棄了早期陰森悲慘的情調,而以明亮、歡快的氣氛代替。那飛揚的舞蹈、滿是金銀珍珠的寶山、輕盈皎潔的池水無不流露出人們對喜慶昇平的佛國世界的美好幻想。
壁畫中的人物造型時代特點鮮明:男子寬衣博帶,氣象雍容;女子體態豐肥,豔麗多姿。尤其是菩薩像,端莊文靜,窈窕可愛,溫柔親切,尤添了幾許現實生活裡的女性之美。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衝雲霄;有的從空中俯衝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悠悠漫卷。
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為人們打造了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
熾熱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象力量吧!
莫高窟外,無邊無際的大漠折射著驕陽刺眼的光芒。登上鳴沙山,腳下沙丘林立,風沙繞山吹過,轟鳴作響;彎彎的月牙泉靜靜地躺在山腳。曾經繁盛的敦煌故城如今也只有殘垣斷壁了,風沙掩埋了歲月,掩埋了古老的絲路,卻無法湮滅這裡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
那凝聚著千年人類智慧的莫高窟,將會不斷吸引後來者的想像與探尋,一代又一代……
2樓:牽雲德呼茶
我們是要寫能不能賣出,我這麼寫的:
首先,秦始皇陵作為我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其價值無可估量。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是仿製的秦宿衛軍。
近萬個或手執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的陶質衛士,分別組成了步、弩、車、騎四個兵種。秦始皇兵馬俑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髮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從中可以看出秦兵來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盡相同。
陶馬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曾在90年代,有人提出過,「賣幾件文物來蓋博物館」。當時,有人大代表針對文物工作的窘境,提出「賣它一個兵馬俑如何」的動議。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表現,博物館就是為了更加良好的保護文物而興建的,如果,出賣了文物,來蓋博物館,那這博物館本身就一直悲哀和恥辱。
秦始皇兵馬俑本身就是一個整體,怎麼能單純因為其數量眾多,就起了「倒賣幾個又如何」的愚蠢無知的念頭。破壞了這個完整的整體,於心何忍呢?在物質社會中,也同樣不能將「賣」字作為文物工作改革的出發點和突破口。
文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的載體,是先民們智慧和創造力的見證。文物的特殊性在於其不能再生。我們固然聽說過像梵高、畢加索畫作等藝術奇葩在國與國之間拍賣過,但從未聽說過有哪家國立博物館的藏品淪落到拍賣場上的,至於拍賣珍藏了幾個世紀的頂尖的館藏文化則更是匪夷所思。
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將整個民族的歷史財富出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給兵馬俑定位**,這是無價之寶。
在2023年,「陝西旅遊」上市以
8000萬股「賣」掉兵馬俑再次引發爭議。按照陝西旅遊股份****的最初設想,「兵馬俑」的上市借鑑的是「黃山旅遊」(600054)的模式,將門票經營權通過租賃等方式進入股份公司,進而上市融資。其中目的是開發旅遊,資金重組,但要強調的是文物有沒有經營權,文物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能否分離?
這才是民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所在。公司負責人一再強調不是「賣文物」,而是「賣門票」,以便於更好的保護文物。目前,這種「賣兵馬俑」的方式,仍然是一個爭議頗多的話題。
當文物變為買賣的媒介時,是否就降低了自身的品格呢?靠著祖宗的寶藏,來融資上市是否不夠尊重歷史呢?似乎這都是我們有待解決的觀念謎題。
歷史文化遺產作文,文化遺產作文400字數多
我國古代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遺產,如四川峨眉山 樂山大佛 浙江雁蕩山 普陀山 杭州西湖 廣西桂林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祖國的風光,也是我國古代人民為我們留下的傑作和一些自然景觀。故宮博物院 故宮是清明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故宮的一些代表性建築群有太和殿 ...
要做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實踐,各位大蝦幫忙給些建議
呵呵,不感當,在下只是中學生 1是哪一類 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 3.社會風俗 禮儀 節慶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2為什麼能流傳至今?3主要特點?4文化沉澱?5當代面臨的現狀?如端午節 6世界上以有的非遺 你可以看看 中國...
關於蠶桑文化的作文,關於蠶的作文,大概400字的。
26 蠶 婦 宋 謝枋得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27 村景即事 宋 范成大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28 村居曉起 宋 韓維 天星何寥寥,野曠風露清。田父出門望,山鴉繞舍鳴。蠶桑從此起,農裡各有營。顧慚不耕者,日宴掩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