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絃琴和七絃琴有什麼區別

2021-03-04 00:39:03 字數 6147 閱讀 6387

1樓:匿名使用者

五絃琴比較少見了啊,很民族的感覺,如果你是女孩子彈七絃琴其實滿好的啊……琴的**不大清楚,倒是買一好吉他花個三五千的都有了,剛開始學的時候其實用不到特別好的,而且也挑不好,可以先買一差不多的練習。13的年紀練樂器可以了,沒問題。

五絃琴,高山族彈撥絃鳴樂器。歷史久遠,形制古老。流行於我國臺灣省高山族布農、泰雅等部族地區。

我國許多古老的弦鳴樂器,如琴、箏、築等,都曾經歷過五絃的形制。《尚書》有:「舜彈 五絃之琴。

」《禮·樂記》:「箏,五絃築身也。」2023年,我國在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 戰國初期)出土了一張五絃琴,它與文獻記載的築相近。

雖然高山族的五絃琴不能和漢族先民創制的五絃樂器相媲美,但它同屬於歷史久遠、形制古老的彈絃樂器之一。從古代起,五絃琴就已在民間廣為流傳。相傳,高山族先民在搗米時,才彈奏五絃琴以伴勞作。

這種習俗世代相衍,據日本**學學者黑澤隆朝先生2023年到臺灣考查,高山族布農部族中還有彈奏五絃琴的老人為他表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臺灣的五絃琴現在已很少見。形制古老的五絃琴(圖),分上、下兩個部分,由音板、弦釘、弦柱、琴絃和共鳴箱等構成。

上部的音板,多使用質地較軟的鬆、杉木料製作,板長40釐米、寬12釐米、厚2釐米,在距音板兩端2釐米處,一端釘有五個鐵釘作為系弦的弦釘,釘距2釐米;另一端置有五個鐵或木製小棍作為拴弦的弦柱,柱距2釐米。弦釘與弦柱之間,張以五條琴絃,弦下不設柱馬。古時的琴絃,多采用麻絲捻合而成;後來才逐步改為絲絃或鋼絲絃。

下部的共鳴箱,呈長方匣形,多用質地較硬的木板釘制而成,長32釐米、寬16釐米、高12釐米,也有使用洋鐵桶代用的。五絃琴的音板與共鳴箱既分離、又合用的樂器形制,與我國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2023年前的琴、瑟、築的結構相似,概不是巧合吧。演奏時,將五絃琴平置於地面上,奏者席地而坐、傾身彈奏。

左、右手各執一根小木棍或木製撥片彈撥琴絃發音。五絃琴是根據布農部族特有的民歌音調來定弦的,琴絃依次定為:g、c1、d1、e1、g1。

發音柔和,音色圓潤,音量不大。可用於獨奏或為民歌、民間舞蹈伴奏。

七絃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絃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絃系統(包括琴絃七根和嶽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絃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製;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絃樂器族內的彈撥絃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

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

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樑,又稱項實。

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絃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稜形,中空(穿弦用),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琴軫上。琴絃用絲制纏弦。

嶽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標記音位。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

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在中國樂器中,古琴的聲音是特別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二胡委婉纏綿,是那種迴旋往復的纏綿,有點讓人心痛;不如古箏響亮歡快,演奏效果立竿見影,卻平和沉穩,有一種往心裡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麼鋒芒畢露,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的直截瞭然。古琴是細膩含蓄的,指法不動聲色地控制著輕緩急重。這樣的聲音決定了它不宜作合奏樂器,而適合獨奏。

能與古琴相和的,惟有簫了,簫的幽怨迷離和琴的古雅通脫糅成林下之風,超脫現實之境,說起來這也正是古琴為傳統文人們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聲音是讓人迷戀的,泛音的輕靈清越,散音的沉著渾厚,按音的或舒緩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讓人真正體驗到餘韻嫋嫋、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實且虛,繚繞而去,彷彿中國畫中的那種水墨煙雲,如郭熙的《早春圖》,又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中國曆代流傳著不少有關古琴的美談。西漢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贏得了卓文君的芳心,這是以古琴為媒的愛情故事。三國孔明以其過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時,焚香操琴,成為後世戲曲中久唱不衰的經典故事。

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

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絃琴"。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

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古琴曲流傳下來。

2樓:小幼稚丶我們

五絃琴:是漢族坦白樂器,屬於古琴的一種。

1,五絃琴比較少見了啊,很民族的感覺,如果你是女孩子彈七絃琴其實滿好的啊……琴的**不大清楚,倒是買一好吉他花個三五千的都有了,剛開始學的時候其實用不到特別好的,而且也挑不好,可以先買一差不多的練習。13的年紀練樂器可以了,沒問題。

五絃琴,高山族彈撥絃鳴樂器。歷史久遠,形制古老。流行於我國臺灣省高山族布農、泰雅等部族地區。

我國許多古老的弦鳴樂器,如琴、箏、築等,都曾經歷過五絃的形制。《尚書》有:「舜彈 五絃之琴。

」《禮·樂記》:「箏,五絃築身也。」2023年,我國在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 戰國初期)出土了一張五絃琴,它與文獻記載的築相近。

雖然高山族的五絃琴不能和漢族先民創制的五絃樂器相媲美,但它同屬於歷史久遠、形制古老的彈絃樂器之一。從古代起,五絃琴就已在民間廣為流傳。相傳,高山族先民在搗米時,才彈奏五絃琴以伴勞作。

這種習俗世代相衍,據日本**學學者黑澤隆朝先生2023年到臺灣考查,高山族布農部族中還有彈奏五絃琴的老人為他表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臺灣的五絃琴現在已很少見。形制古老的五絃琴(圖),分上、下兩個部分,由音板、弦釘、弦柱、琴絃和共鳴箱等構成。

上部的音板,多使用質地較軟的鬆、杉木料製作,板長40釐米、寬12釐米、厚2釐米,在距音板兩端2釐米處,一端釘有五個鐵釘作為系弦的弦釘,釘距2釐米;另一端置有五個鐵或木製小棍作為拴弦的弦柱,柱距2釐米。弦釘與弦柱之間,張以五條琴絃,弦下不設柱馬。古時的琴絃,多采用麻絲捻合而成;後來才逐步改為絲絃或鋼絲絃。

下部的共鳴箱,呈長方匣形,多用質地較硬的木板釘制而成,長32釐米、寬16釐米、高12釐米,也有使用洋鐵桶代用的。五絃琴的音板與共鳴箱既分離、又合用的樂器形制,與我國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2023年前的琴、瑟、築的結構相似,概不是巧合吧。演奏時,將五絃琴平置於地面上,奏者席地而坐、傾身彈奏。

左、右手各執一根小木棍或木製撥片彈撥琴絃發音。五絃琴是根據布農部族特有的民歌音調來定弦的,琴絃依次定為:g、c1、d1、e1、g1。

發音柔和,音色圓潤,音量不大。可用於獨奏或為民歌、民間舞蹈伴奏。

七絃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絃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1,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絃系統(包括琴絃七根和嶽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2,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絃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製;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3,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絃樂器族內的彈撥絃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

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4,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

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5,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釐米,寬約20釐米,厚約5釐米。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樑,又稱項實。

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絃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稜形,中空(穿弦用),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琴軫上。琴絃用絲制纏弦。

嶽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標記音位。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

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總結:1,在中國樂器中,古琴的聲音是特別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二胡委婉纏綿,是那種迴旋往復的纏綿,有點讓人心痛;不如古箏響亮歡快,演奏效果立竿見影,卻平和沉穩,有一種往心裡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麼鋒芒畢露,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的直截瞭然。古琴是細膩含蓄的,指法不動聲色地控制著輕緩急重。

這樣的聲音決定了它不宜作合奏樂器,而適合獨奏。能與古琴相和的,惟有簫了,簫的幽怨迷離和琴的古雅通脫糅成林下之風,超脫現實之境,說起來這也正是古琴為傳統文人們所偏好的原因。

2,古琴的聲音是讓人迷戀的,泛音的輕靈清越,散音的沉著渾厚,按音的或舒緩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讓人真正體驗到餘韻嫋嫋、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實且虛,繚繞而去,彷彿中國畫中的那種水墨煙雲,如郭熙的《早春圖》,又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3,中國曆代流傳著不少有關古琴的美談。西漢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贏得了卓文君的芳心,這是以古琴為媒的愛情故事。三國孔明以其過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時,焚香操琴,成為後世戲曲中久唱不衰的經典故事。

4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

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絃琴"。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

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古琴曲流傳下來。

五葉絞股藍和七葉絞股藍到底有什麼區別

1 生長環境區別 七葉絞股藍往往生長於大山之中,相比於五葉絞股藍來說不易採摘,而平利縣是中國絞股藍的自然分佈分化中心,在世界上已發現的16種絞股藍屬植物中,該縣就佔了7種,其皁甙含量高達12.2 理化指標位居榜首,所以是五葉絞股藍與七葉絞股藍都比較適宜的生長地。2 湯色區別 五葉絞股藍與七葉絞股藍樣...

汽車國四和國五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國四 排放標準?輕型汽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 該標準由環保部於2005年4月15日釋出。汽油車從2010年7月1日開始執行。而柴油車實施分車型分地域性執行。全國範圍內柴油車實施國四標準的最後時間為2013年7月。什麼是國五 排放標準?輕型汽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 環保部於2013年9月...

粉彩與五彩瓷有何區別,粉彩和五彩有什麼區別

技法不同 五 彩是單線平塗,粉彩是沒骨畫法。顏料用法不同 粉彩除襲用五彩瓷者外,還創造了幾種顏料,胭脂紅 羌紅 洋綠 洋黃 洋白等。和粉彩相比,五彩瓷顏色單調,紅是紅,綠是綠,很少有層次感。粉彩的色彩柔和,豐富,畫法生動細膩,畫工往往比較精緻。五彩瓷的色彩比較硬朗,顏色不豐富,在大紅大綠,在單調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