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佛祖拈花 迦葉微笑
一天,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蘿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拈菠蘿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
破言為笑。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槧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釋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廣眾之下,像這樣一言不發,只是帶在和他那不動生色的微笑,從容不迫,寧靜安詳,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實,釋迦牟尼這裡所傳示的,正是一中無言的心態——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這是不呢國內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打破的。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慾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即所謂「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萬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只拈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
而釋迦牟尼最後對迦葉所囑咐的話,也正好是對這種心態的最好證明。
佛祖拈花 迦葉微笑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一。據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
迦葉尊者,通常稱大迦葉,一名飲光,是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的十大**之一。也是釋迦牟尼**中道德高尚的長者。釋迦牟尼對眾說法時拈花不語,五百**都默然,獨有迦葉微笑。
於是佛祖把衣缽交付給迦葉,囑他等待未來彌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缽交付給彌勒。衣是袈裟,缽是食具,衣缽代表佛教的法統。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朵花,它所蘊含的意義與世界相同啊!一粒種子,通過各種機緣,埋在土裡,日夜經受風吹日晒,有滋養,有摧殘,最終破土而出,長出枝芽,在經歷種種之後,才能長成現在花朵的樣子,這與人的成長,甚至世界、宇宙的成長是一樣的啊!所以說,一朵花並不微不足道;一座山也並不遙不可及,都是一樣的,所謂眾生平等就是這個意思啊!
所以說,佛祖釋迦牟尼拈起一支花,就拈起一個世界啊。迦葉是如來的大**,他領悟了佛祖的本意,因而報以微笑。這個世界所有的善惡、美醜、貴賤本質上都是虛幻的,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這個世界本質上沒有醜惡、沒有貧賤、沒有煩惱,只是人們庸人自擾而已。
迦葉大徹大悟,所以對花在夜幕下悄悄地、匆匆地開放了,異彩紛呈,瞬間輝煌,一時燦爛,盡美方謝。殊不知,花燦然怒放,瞬間輝煌,是以漫長的沉默為代價的,因為它不知需多久時間的積蓄、成長、醞釀、準備,這期間就是寂寞。而今夜如願的體,在人生的舞臺上將精煉的人生演示給人看。
縱使寂寞一季也要贏得一個透徹的美,哪管最終落葉殘英,而無怨無悔。 花的開謝可以讓我們生起生命的無常、人生短促的覺醒,花的開放也可以讓我們體會生命的美好與人生的莊嚴。花開花謝是一個過程,生命榮枯是一個過程,成熟即意味著凋落,這是生命的真實。
其實,誕生與死亡本是一如,有位詩人說:「如果你愛生命,你應該不怕去體嘗。」是的,到了這一天,你不用遺憾,因為你若深入觀察一朵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完全是由陽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氣及時間等非花的因素構成。
如果你繼續深入觀察,你就會發現這朵花正在逐漸演變成肥料。倘若你不曾觀察到這一點,那麼,這朵花開始衰敗時,你也許會傷心。與此同時,當你再深入地觀察肥料的時候,你會發現它也正在演變成花朵。
若如此,你想到這裡是否有點超脫? 面對一朵花,花的美是無常的,世間的一切何嘗不是花般無常?而人的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這紛繁喧譁的人生舞臺上,每一個人都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你方唱罷我登場」,是那樣的熱鬧喧囂,而誰也逃不過「花開自會落,人生而必死」這個自然規律。儘管如此無常短暫虛幻,但你能體會到無常之中也有「常」在:無常含蘊了一種「空」的真理,因「空」的真理才能讓我們知道一切事物皆是非大非小、非生非滅、非住非動、非進非退的,也因此而使我們內心超然、自在、解脫,這就是「常」中的「真常」。
正如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也說以「無住為本」,即「念念時中,於一切法上無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縛;於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繫縛。」(《新敦煌本壇經》)若如此,無常會使你對人生有一個新的闡釋,使你從消極退縮困囿的誤區中走出來,對人生會有更積極的體悟,從而能激發出你的智慧。
佛祖手中的花——也是一個世界,報以微笑,這微笑的含義,我們自己去悟吧!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人說是喜,有人說是悲,是喜是悲,人生觀不同理解不同!應該是一種看透世事豁達的心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緣法而已!
佛經中的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代表什麼意思啊?
4樓:白紅郯問筠
有人說是喜,有人毀漏說是悲,是喜是悲,人生觀不同理解不同!應該是纖枝爛一種看透世事豁達的心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緣法而搭慶已!
佛祖拈花,迦葉微笑是什麼意思
5樓:讓翠柏商雯
釋伽牟尼登壇那一天,靈鷲山上眾神畢集,仙樂齊鳴。釋伽牟尼在**們的簇擁下走上法壇坐定。此時,梵天恭敬地走到佛的面前說:
「願世尊開壇**,讓普天的眾生都得到利益吧!」說著,還呈上一枝貴重的金色波羅花。
釋伽牟尼接過花,他儀態安詳而莊重。眾**都企盼著能聽到那無上妙法,整個靈鷲山霎時間安靜下來。可釋伽牟尼卻一句話也未講,他慢慢地舉起手來,手上依舊拈著那枝金光燦燦的波羅花。
眾**的眼神隨著那枝花從左移到右,從上移到下,他們都在揣度著釋迦摩尼的用心。
這時站在下首的一位叫摩柯迦葉的老比丘破顏含笑,那笑容中蘊含著無限深意。這情景馬上被釋伽牟尼看到了,他開口說:「我有正法眼藏,涅盤妙法,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與摩柯迦葉。」
靈鷲山頓時又沸騰起來,眾神紛紛議論剛才發生的這件奇特而神祕的事。
人們通常把以上「拈花微笑」的故事說成是禪宗的緣起。
其實釋伽牟尼拈花,伽葉微笑的那一刻,就是有所心會,心領神會,他懂了,所以微笑。如果佛祖拈花,舉座沒有一個人笑,那麼這個講經失敗了。但是佛祖拈花,舉座全笑了,其實那也很失敗,也不可能。
如果除了伽葉在微笑外,還有其他尊者或高歌;或起舞。那高歌者、起舞者也是心靈有所領會。只是領會到的感悟與迦葉不同罷了。
6樓:悟空啊
如來拈花,迦葉微笑!靈山會上千萬大眾,唯迦葉一人一笑而得。何以故?
唯迦葉一人大乘菩薩根基是也。豬小妹莫非是迦葉菩薩乘願再來?比靈山會上千萬大眾根機還要高?
然,悟後起行修道,萬劫苦行方證無生。您只是有解無行,畫餅不能充飢,離證道五眼六通,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佛果,尚差十萬八千里呢?。。。。。。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明心見性的人方可領會得,請大家不要作意識思維邏輯的理解,是要去參的!!!
《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拈花,迦葉尊者一笑。
這一笑便笑出了整個清明的世界,一直傳到了今天,依然還是讓人心動的嚮往。我不信佛,但我相信迦葉尊者那一笑的平靜和寬容,是很多人用盡一生都無法體味的真實。
我也時常在想:世尊拈花,為什麼那麼多的尊者都是默然,而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了呢?靈山大會,或許不是每一個佛者都能有幸參加的,或許也不是每一個佛者都願意參加,但不管怎樣迦葉去了,並在眾人默然的時候卻天真地笑了。
世尊看得明白:眾人的默然只是把佛當作了佛,只有迦葉尊者沒有;眾人都是在想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佛的時候,只有迦葉尊者沒有,所以眾人失去了佛,迦葉尊者卻得到了。我想世尊的拈花就是在告訴眾人他心裡佛的樣子吧,佛就是拈花一笑,佛就在拈花一笑中。
這一笑之後,許多的花都開了……
笑有多種,迦葉尊者的笑才是真正的笑,平靜的笑,會心的笑!
想得道的人失去了所想,不想得道的人卻得道了,這是因為道不在於手,而在於心。拈花一笑的不僅僅是佛,生活也是這樣,很多東西並不是我們都能得到的,關健是我們如何去擺放自己的那顆心?當別人收穫果實的時候,我們收穫祈禱;當別人收穫成功的時候,我們收穫喜悅,生活也就如拈花一笑了。
生活是春夏秋冬的四季,有陽光也有黑夜,有紅花也有枯葉,有成長的希望也有歲月的煩惱,但這一切都將會是生命難得的過程。人生這短短的幾十年,相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實在是短之又短;活著這顆脆弱的幼苗,相對於生命生生不息的輪迴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我們又如何能默然相對呢?
我們不是迦葉尊者,也不想都能成為迦葉那樣的聖人,但我們卻要有一顆拈花一笑的心。有了這顆心,我們就能從容地去面對生活的風雨和坎坷泥濘。拈花一笑,這是一份內心的平靜與從容,對世間的一草一木的關愛和對生命或喜或悲的大徹大悟。
名利的得與失,榮耀與無聞相對於生命短短的幾十年來說,已經不算得什麼,唯有希求一份內心的平靜與從容吧。我們與眾僧的默然,其實不過是一種對身外之事的放不開或不能釋懷的想要達到,面對世尊那份眾望所歸的光環,一種急不可耐的想要得到的達到,對虛榮的達到。這就是我們的名和利,生活的花朵和果實,權和財的放不開或者說是不能釋懷。
生活有太多的負累,自己的、別人的、想要不、不想要的一切慢慢組成了生命或深或淺的足跡,一路走來,甘甜與酸苦只有自己才能真正體味!但我們卻過多的視而不見,我們過多留意的卻是那些別人的眼光,別人的品頭論足,更多時候我們也只是眾僧默然之後的默然。
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希望,還會有更多我們無法預料的不如意;但生活也不會總是不如意,也還會有很多美麗的嚮往。明天的陽光會是新的,照亮我們的家,還有清脆的鳥鳴,吹著生活閃光的號子。也許明天還有風雨,明天的明天還有霜雪,明天的明天的明天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陰霾,但要相信陰霾過去了的那些明天,一定就是陽光明媚的日子了。
明天,總是新的,但明天的心情卻不一定會是新的。心,就地天地,要有多高就有多高,要有多大就有多大,但心不過只是尺寸而已!那麼多的花朵總是看不完的美麗,但不是所有的美麗都能夠開出燦爛的花朵,心就是蝴蝶,永遠採不到那朵能夠滿足的心蕊。
心的停止不下的慾望就是我們深深的默然,即使我們的花朵已經是一座花園的標本,還會有更多的花園在等著那份憂鬱的默然,默然之後的默然。拈花一笑,常在明靜止水之中;拈花一笑,常在淡若無味的不經意中,懂得了這份內心的空徹之後,拈花一笑才能真正地破顏而出……
佛祖的「拈花一笑」是什麼意思,佛祖問迦葉尊者,拈花一笑什麼意思?
我們往下看,惜彼未知淨宗之妙,端在當相即道,即事而真 這是淨土無比殊勝 無比的方便,故不必撥相求道 要把這相滅掉。禪宗不能著相,天台 賢首都要把相放下,才能見到真的。淨宗不然,夢中見相真的,定中見相也是真的,所以它不必要離事見真,不需要撥相求道。且此經純是 華嚴 事事無礙境界,一花一香無非帝網之珠 ...
佛教中咒是什麼意思,佛經中的咒語是什麼意思
咒,梵語音譯是陀羅尼,是真言的意思,又叫神咒 密咒。即佛菩薩從禪定中所發出來,不能以言語說明的具有特殊靈力的祕密語。另外一種咒語是治病的,是利用音聲衝擊身體的相應部位,使氣血暢通,以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則不稱為神咒或密咒。密咒所用的不是人間的語言,而是其他維次空間的語言 如鬼神道 因此印度人也聽不懂...
佛經中的加持是什麼意思,佛經上講加持什麼意義
加持 謂互相加入,彼此攝持。原意為站立 住所,後轉為加護之義。又譯作所持 護念。佛菩薩以不可思議之力,保護眾生,稱為神變加持。密教認為大日如來以大悲大智隨順眾生 佑助眾生,稱為加 而眾生受持其大慈悲,則稱持。此一解釋,與 瑜伽 梵yoga 之義相同。即大日如來與眾生相應合一,如來三密與眾生三業相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