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題(12分)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
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
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以荻畫地以:用b、教以書字用書:寫
c、使學為詩為:作為d、及其稍長把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陽修聰明過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閭里士人家慷慨借書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答案:
1、c2、d3、多讀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於讀書.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題。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世說新語?容止》
4、簡要分析魏王是個怎樣的人。
5、"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於《苕溪漁引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
後人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覆琢磨。例:反覆推敲/推敲詞句。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成語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當?為什麼?
7、用匈奴使的眼光,對魏王作一個肖像描寫。
只見那床頭捉刀人,
答案:4.他狡詐,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畢後派間諜聽訊息;他殘酷,怕匈奴使對自己不利,派人追殺。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卻持刀站立床頭。接見完畢,叫人問匈奴使臣:
"魏王何如?"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見於《世說新語?容止》)後來把代替別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當。因為匈奴使就是從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實際上卻很有本領的場合。
7.能寫出傳神的眼神和氣勢,就是佳作
。
三.閱讀文言短文《鄭人買履》,完成8-11題。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
"寧信度,無自信也。"
8、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寧信度()()
9、翻譯下列句子。
鄭人有欲買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1、**: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是什麼意思,或有什麼作用。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歸取之() 何不試之以足()
答案:8.(1)dúo量(長短)(2)dù尺寸\尺碼(3)dù尺寸\尺碼
9.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測量腳的尺碼,然後把測量出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於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11.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腳的尺寸)
反歸取之(腳的尺寸)何不試之以足(鞋子)
四.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2--14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
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者也力。
1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是故聰與敏___________
13、翻譯劃橫線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別舉"貧者""富者"的例,採用的是一種________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____________。
答案:12.①邊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憑藉什麼到(南海)?14.對比,立志。
五.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6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而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給加點字解釋(8分)
①華捉()而擲()去之②歆廢()書而觀()
16、翻譯下列句子。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給加點字解釋:捉:撿擲:扔廢:放下觀:**
16.句子翻譯:管寧劃開席位分開而坐,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六.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至18題。
(季樑)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駕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將奚為④北面?'曰:
'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
'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註釋: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④奚為:何為,做什麼。⑤御者:車伕。
17.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18.①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內容,這個成語。
②讀了這則短文後,你受到什麼啟發?
答案:17、①我想要去楚國②馬雖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18、①南轅北轍或背道而馳。②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認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動與目標完全相反,即使有許多優點和長處,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
七.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至20題。
北人生而不識菱1者,仕於南方,席上食菱,並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
"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2強不知以為知也。
[註釋]1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2坐:因為。
19.理解文中加點詞語,完成題目。
(1)席上食菱食(2)欲以去熱也去
20.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8、閱讀並翻譯。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1.【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
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
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的水平,那樣高了。
2.【譯文】魏武帝曹操將要接見匈奴來的使節,自己認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遠方的國家,於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則拿著刀站在座位的旁邊。已經接見完畢,命令間諜問匈奴來的使節:
"魏王怎麼樣?"匈奴的使節回答說:"魏王風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邊拿刀侍立的人,這個人才是個英雄。
"曹操聽說這件事,連忙派人追趕,殺掉了那個使者。
3.【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譯文】四川的偏遠山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
"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你依靠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只要一隻水瓶和一個飯缽就夠了。"富和尚不以為然:
"我幾年前就想僱條船順江下南海,到現在還沒去成;你一無所有,就別做美夢吧!"可第二年,窮和尚竟然從南海朝佛回來了。他把自己的雲遊經過講給富和尚聽,富和尚聽了,慚愧得羞紅了臉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5.【譯文】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
管寧如同沒見到一樣.照常幹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裡看了看.然後扔掉了.
管寧和華歆一起同席讀書.門外邊有**的儀仗喧譁而來.管寧聽而不聞照樣唸書.
華歆則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去了.等華歆回來.管寧已經將坐席割開.
表示志趣不同.要和華歆分座.
6.【譯文】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樑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摺,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
'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
'他說:'我的馬好。'我說:
'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
'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
'我的車伕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
'7.【譯文】北方人生來不認識菱角的,(有個北方人)在南方當官,酒席上吃菱角,連角殼一起放進口裡。有人(就)說:
"吃菱角必須去掉殼。"那人自己保護自己的缺點,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來清熱解毒。
"有人問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回答說:
"前山後山,什麼地方沒有!"
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裡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8.譯文:我小時侯就非常好學,但因家中貧窮,沒錢來買書看,因此常常向有書的人家借書看,並親自抄錄,按預定的日期歸還。
天氣寒冷時,硯臺上的墨水都凍成堅實的冰了,手指凍僵了,屈伸很不靈便,但抄錄從不怠慢。抄錄完了,急忙把書送還,一點也不敢超過預定的日期。所以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讀到大量的書。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相同的有哪些,初中文言文常見的一詞多義
案 同 按 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wbr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罷 通 疲 疲勞。形容詞。罷夫贏老易於而咬其骨。頒 通 班 斑 頭髮花白。形容詞。wbr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板 同 版 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暴 同曝 晒。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暴 同 曝 暴露,...
初中文言文一本全95這頁初中語文文言文全列出來
會做就做,最好是老師講了再做,那樣做起來很容易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初中文言文一鳴驚人的翻譯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 此,政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