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裡撒母耳記上三十章裡說亞瑪力人丟棄了埃及少年這個奴隸,我想知道埃及人怎麼做了亞瑪力人的奴隸

2021-04-16 14:49:15 字數 7093 閱讀 3158

1樓:匿名使用者

親愛的弟兄,

當時的亞瑪力人是非常強大的。他們有巨人助陣。迦南地的亞衲族人並未全部滅絕,一些他們的後裔留在迦南各國的軍隊中服役。所以,當時亞瑪力人擄掠了其他國家的一些人民作為奴隸也不奇怪。

2樓:匿名使用者

打算打算打啊啊啊是答案是打算打十大是是啊是啊認識打完 十大aas打算阿魏酸

聖經 撒母耳記上21章至31章,按照: 地點 人物 事情分別記錄,謝謝各位,願以馬內利的神與你們同在!

3樓:匿名使用者

以馬內利的神??????????《馬太福音》 1:23 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馬太福音》 7:21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4樓:匿名使用者

21 到挪伯 祭司相助 到迦特 裝瘋脫險22 到亞杜蘭洞 家族歸附 掃羅濫殺異己23 救基伊位被出賣 約拿單立約 非利士人解圍24 在隱基底的洞中 以恩慈待掃羅25 在下巴蘭途中 以恩慈待拿八家26 在輜重營 以恩慈放過掃羅

27 大衛在洗革拉 詐降

28 掃羅在隱多珥 交鬼招魂

29 大衛受猜疑 不用打同胞

30 洗革拉遭劫 大衛奪回掠物

31 掃羅敗亡 掃羅王朝告終

聖經:撒母耳記上十五章亞瑪利是什麼意思

5樓:同信上帝的我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亞瑪力人攻擊神的百姓以色列人,那時神就已經告訴以色列人「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神所說的話沒有一句不成就的,後來,神叫以色列人去攻打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可是,掃羅王因貪愛錢財並沒有按照神的話去行。神厭棄他作王,改為膏立大衛作王。

經上說,順服就蒙福,掃羅因為不順服神,沒有滅盡亞瑪力人,後果就是亞瑪力人世世代代與以色列人為敵,總想滅掉以色列人,參見撒母耳記上30章及以斯帖記的內容。

《聖經》出埃及記

17:1 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

……17:8 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

17:14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記念、又念給約書亞聽。

17:15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

17:16 又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

《聖經》撒母耳記上

15:1 撒母耳對掃羅說、耶和華差遣我膏你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當聽從耶和華的話。

15:2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在路上亞瑪力人怎樣待他們、怎樣抵擋他們、我都沒忘。

15:3 現在你要去擊打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將男女、孩童、吃奶的、並牛、羊、駱駝、和驢盡行殺死。

……15:7 掃羅擊打亞瑪力人、從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書珥。

15:8 生擒了亞瑪力王亞甲、用刀殺盡亞瑪力的眾民。

15:9 掃羅和百姓卻憐惜亞甲、也愛惜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不肯滅絕.凡下賤瘦弱的、盡都殺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

1、神會保護自己的百姓,不要怕,只要信。

2、當順服神,順服才能蒙福。

3、神給人自由意志,人也會犯罪,但是犯罪的結果也要自己承受。

4、犯了罪要及時悔改,不要像掃羅一樣,一錯再錯,結局就是滅亡。

5、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後裔。掃羅當初沒有滅盡亞瑪力人,結果後來亞瑪力人擄走了以色列的百姓,亞瑪力人的後裔哈曼差一點就滅盡了以色列全族,後果很嚴重。

6、貪財是萬惡之根,掃羅因貪財差點害死所有的以色列人及其後裔。

7、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8、其他(我沒有領受到的部分)

道教. 佛教. 儒教有什麼區別?

6樓:橋樑abc也懂生活

三者的區別:

第一、佛家講「超世」,道家講「出世」,儒家講「入世」

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人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無能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脫----即「超世」。要忍受和超脫,就要放棄各種慾望,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磐(無苦的極樂世界)。

佛教主張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

道教認為,個人修養的提升乃至成仙明道,根本在於個人的修煉,跟別人沒有關係,主張遠離人群到深山老林找塊地方修煉。道教的修煉方法上也充分反映了道教的「出世」思想。道教運用內丹和外丹進行修煉。

所謂內丹就是氣功,外丹就是服用長生不老藥。而修煉內丹和外丹都是個人的事,祕密的事,需要遠離社會,所以,道教是主張"出世"的。

儒家是主張參與社會的,而且主張個人的自我完善是在參與社會的過程中才能實現。比如儒家的人生目標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際上是把人自身的發展與對家庭、社會的貢獻緊密聯絡在一起了。所以儒家是主張"入世"的。

第二、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儒家重做人

佛教對「心」的詮釋,有諸多層次的分析說明,更用許多的比喻來闡釋我們的心,進而教導我們如何找心、安心、淨心。「心理學」西文原意為「闡釋心靈的學問」,後來引申為「研究人類自身問題的行為科學」。這種發展演變符合佛教對宇宙人生的闡釋,所謂「心能生萬法」。

佛教從心的角度概括世界萬物的一切,並對人的行為問題進行根本性的**與闡釋,因此,佛教早已構建一套成熟的心理學知識體系。佛教的教義幾乎都在談心,在諸多經論中隨處可見,其中以「唯識學」對人類精神的分析,最具現代心理學色彩。

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儒教是禮法,要求如何做人,每個人應該怎麼做。儒教崇尚的是「存天理、滅人慾」,哪怕削足適履也要人來適應宗法社會的綱常,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佛家講的是淨,道家講的是靜,儒家講的是敬。佛家講的是養心,道家講的是練氣,儒家講的是修身,真正求道者三者缺一不可。

第三、佛道儒三教各自特徵

佛教兼倫理和功利、理性和巫術而有之,透露出一種特有的生存智慧和處世機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當的巫術性質,更多的適應了當時底層民眾的需要。儒教則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倫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徵。

道家在傳承的過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條比較隱逸的道路。道家不太喜歡做「普渡」的工作,也就是不太重視對全民的「普及義務教育」。道家傳授**特別重視**的「根性」,也就是所謂「天資」。

你的根性不行,你不是這塊料,道家就不會收你做**。

佛家與道家的隱逸和比較「清高」的作風相反,特別喜歡普渡眾生,講究「三根普被」。也就好像我們現代的義務教育,佛教也喜歡普及他們義務教育。佛教主張「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主張「普渡眾生」。

佛教的這種群眾化大眾化作風,使得佛教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廣為流傳,發展傳佈比較快。

儒家主要是在讀書人中進行教育。他們不像道家的隱逸,也不像佛家那麼普渡眾生,主要通過學校教育來傳佈教義和思想,所以儒家**往往是「書生」。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三教」的「教」字具有不同的含義:佛教是宗教沒有疑義,佛家即指佛教文化;道教與道家存在異同點,因為道家指老莊之學,而道教卻並非老子本人創立的;至於儒教作為人文宗教,由於缺乏宗教形式,一些人只承認說儒家文化帶有宗教性質。

7樓:看了冰

道教. 佛教. 儒教的區別有以下6點:

一、文化主旨不同

儒家文化注重進取文化。

道家文化注重規律文化。

佛家文化注重奉獻文化。

二、做人標準不同

儒家文化講究仁、義、禮、智、信。

道家文化講究的是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講究的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

三、人生觀不同

儒家文化提倡的人生觀是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提倡的人生觀是 順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提倡的人生觀是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四、世界觀不同

儒家文化認為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

道家文化認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 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認為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極樂。

五、價值觀不同

儒家文化認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道家文化認為 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

佛家文化認為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少年中國說 全文

聖經中亞瑪力人什麼意思

8樓:長安長興

亞瑪力人是以掃的後代,亞瑪力人是以掃的子孫,遊牧民族。他們專門打家劫舍,以殺人為樂。商隊出現,劫掉殺人,搶。

以色列人根本打不過亞瑪力人。最後看到得勝不在於山下,而在於山上的。

亞瑪力人是神的仇敵,這是預表由魔鬼而來的情慾(出十七16;加五16~17)。我們必須藉著禱告,及聖靈的幫助,治死情慾,才能得神的重用(出十七11;羅八13;提後二21)。

9樓:匿名使用者

創世紀36:12記載:「亭納是以掃兒子以利法的妾,她給以利法生了亞瑪力。這是以掃的妻子亞大的子孫。」

亞瑪力是以掃的孫子。亞瑪力的後代,聖經中稱為「亞瑪力人」,是一個好戰的遊牧部落,常常與以色列人為敵。

10樓:匿名使用者

亞馬力人是以掃的後代,代表肉體。**徒要與肉體爭戰!

11樓:歐陽世博

**的民族出埃及記17:14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記念、又念給約書亞聽。

聖經裡面掃羅王為什麼被神廢棄

12樓:同信上帝的我

第一,因為掃羅不順從神,擅自獻祭。在那時,以色列人中只有祭司才可以獻祭,因為神是這樣安排的,誰都不可違背,但掃羅違背了。

參見《聖經》撒母耳記上:

13:6 以色列百姓見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

13:7 有些希伯來人過了約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掃羅還是在吉甲、百姓都戰戰兢兢的跟隨他。

13:8 掃羅照著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還沒有來到吉甲、百姓也離開掃羅散去了。

13:9 掃羅說、把燔祭和平安祭帶到我這裡來.掃羅就獻上燔祭。

13:10 剛獻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掃羅出去迎接他要問他好。

13:11 撒母耳說、你作的是甚麼事呢.掃羅說、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13:12 所以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

13:13 撒母耳對掃羅說、你作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 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

13:14 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

第二,掃羅沒有聽神的話,留下亞瑪力王亞甲和牛羊等上好的美物,神是叫他們把一切都滅絕了,他們卻貪心留下了一些。

參見《聖經》撒母耳記上

15:2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在路上亞瑪力人怎樣待他們、怎樣抵擋他們、我都沒忘。

15:3 現在你要去擊打亞瑪力人、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將男女、孩童、吃奶的、並牛、羊、駱駝、和驢盡行殺死。

15:4 於是掃羅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數點他們、共有步兵二十萬、另有猶大人一萬。

15:5 掃羅到了亞瑪力的京城、在谷中設下埋伏。

15:6 掃羅對基尼人說、你們離開亞瑪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將你們和亞瑪力人一同殺滅.因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你們曾恩待他們.於是基尼人離開亞瑪力人去了。

15:7 掃羅擊打亞瑪力人、從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書珥。

15:8 生擒了亞瑪力王亞甲、用刀殺盡亞瑪力的眾民。

15:9 掃羅和百姓卻憐惜亞甲、也愛惜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不肯滅絕.凡下賤瘦弱的、盡都殺了。

15:10 耶和華的話臨到撒母耳說、

15:11 我立掃羅為王、我後悔了.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憂愁、終夜哀求耶和華。

第三,掃羅去找交鬼(即拜偶像)的婦人,這一次更是大大的得罪了神,因為神絕不允許他的百姓去拜偶像。

參見《聖經》撒母耳記上

28:6 掃羅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借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

28:7 掃羅吩咐臣僕說、當為我找一個交鬼的婦人、我好去問他.臣僕說、在隱多珥有一個交鬼的婦人。

28:8 於是掃羅改了裝、穿上別的衣服、帶著兩個人、夜裡去見那婦人.掃羅說、求你用交鬼的法術、將我所告訴你的死人、為我招上來。

28:9 婦人對他說、你知道掃羅從國中剪除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你為何陷害我的性命、使我死呢。

28:10 掃羅向婦人指著耶和華起誓、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不因這事受刑。

28:11 婦人說、我為你招誰上來呢.回答說、為我招撒母耳上來。

28:12 婦人看見撒母耳、就大聲呼叫、對掃羅說、你是掃羅.為甚麼欺哄我呢。

28:13 王對婦人說、不要懼怕.你看見了甚麼呢.婦人對掃羅說、我看見有神從地裡上來。

28:14 掃羅說、他是怎樣的形狀.婦人說、有一個老人上來、身穿長衣。掃羅知道是撒母耳、就屈身、臉伏於地下拜。

28:15 撒母耳對掃羅說、你為甚麼攪擾我、招我上來呢。掃羅回答說、我甚窘急.因為非利士人攻擊我、 神也離開我、不再借先知、或夢、回答我.因此請你上來、好指示我應當怎樣行。

28:16 撒母耳說、耶和華已經離開你、且與你為敵、你何必問我呢。

28:17 耶和華照他借我說的話、已經從你手裡奪去國權、賜與別人、就是大衛。

28:18 因你沒有聽從耶和華的命令、他惱怒亞瑪力人、你沒有滅絕他們、所以今日耶和華向你這樣行。

28:19 並且耶和華必將你和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的手裡.明日你和你眾子必與我在一處了.耶和華必將以色列的軍兵交在非利士人手裡。

一次又一次得罪神卻還不悔改的人,終究會被神棄絕。不是神狠心,神是慈愛的,但他更是有原則的,不可越過。神恨惡罪惡,他的百姓就要恨惡罪惡。

聖經中撒母耳記上的難題 31 3 5與

掃羅是自殺的這點在撒母耳記上已經記述的很清楚了在撒母耳記下1章中,有 版人向大衛王權報信,說是他殺了掃羅,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這人其實是看到了已經自殺身亡的掃羅的屍體,然後為了向大衛王邀功,謊稱是他親手殺了掃羅。在聖經十誡中,有不可做假見證的誡命,這人說謊,以至於神借大衛之手判處他的死刑。是自殺,另一個...

帖撒羅前411在聖經裡該怎麼講解

25個,分別是 1.亞比該 abigail 意思是 她是喜樂 撒母耳記上25章 亞比該表現了她的開朗,在任何場合都帶給人歡愉。這個女人是聰明俊美的人,她秀外慧中,才貌兼備,還很敬虔,她認識神。雖然生活在一個不快樂的家庭裡,但她仍舊潔身自守。有人稱讚她說 她調和兩種品德,那對任何人都是極具價值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