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來證明
靈性指的是靈魂不滅,軀體會消失,世間萬物皆過往雲煙。佛門在我看來是定靈性之地,凡人多半神形俱滅,修煉者聚集靈性,死後靈魂不散,長存天地。
2樓:非想__非非想
剎那生滅 無實相,無我相,無眾生相
3樓:已隱藏答案
相信真實世界時最好的人生狀態,好好保持。
人家求來求去也不過是求一個真。
悟來悟去也不過是悟一個真。
學生向老師請教:心經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請問(...
4樓:匿名使用者
觀自在菩薩:指那些以正覺心觀照諸法的菩薩,如果能以正覺觀照諸法,那你就是觀自在,此處並非單指觀世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修行至甚深的智慧觀照之時。
佛說的放下 跟我們慾望有沒有衝突?
5樓:匿名使用者
1、放下,是指放下錯誤的認識見解,也就是放下錯誤的執。錯誤的執著,或者說妄執,有這樣一些:對於慾望的追求,從眼耳鼻舌身體意念各根源尋找快樂、迷惑,叫欲取;對某些觀念和想法的固執,叫見取;對於錯誤的出發點、沒有意義的行為約束產生的知見上的迷惑,叫禁戒取;執著一個四大五蘊所構成的假相而不能領會到「我」只不過是一個假相的事實,產生種種對「自我意識」「自我價值」的追求、種種對自我利益的固執、前途的憂慮,叫我取。
其實這些妄想執著都來自於對「我」的慾望和認識的固執己見,佛法認為,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慾望的錯誤執著。
2、放下不是放棄,因此在捨棄錯誤的執著之外,精進應該還是需要的。比如對於思想的進步、佛法的修行、道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們刻苦、認真、有信心和恆心。因此放下慾望的約束執著,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把該做的事做好,而且做事只是做事,不為達到什麼得到什麼,只為完成自己應該做的義務,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只做應該做的事,這才是簡單而實際的覺者生活。
所以,放下錯誤的執著與認真生活、認真做事,是沒有什麼必然衝突的,有衝突的時候,實際是我們在執著於自我的種種利益和慾望上,導致與他人、與社會、與正常的本性產生矛盾。
6樓:心靈小炎
呼呼,他們都是大神,個人卻沒這麼高的覺悟,佛家講究出世,不同於儒家的入世,佛家不是要看破紅塵、參悟佛理麼,那些真正的佛家子弟可以說放下了慾望,那些對佛理一知半解的人,包括本人卻是很難放下的,慾望也是舍不下的,當然大智慧之人的心境我是不懂的,他們放沒放下我不得而知。
7樓:匿名使用者
各位說的都正確,關鍵是沒有搞清「慾望」和「放下」的概念,慾望,在我們世俗人眼裡,是一種本能的,無法控制的生理本能,而佛家認為這種本能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初級的、妄念的,一是心之本性,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我們至所以這麼多的煩惱,甚至心想事不成,就是我們的妄念占主導地位。佛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佛,為什麼有聰明愚笨之別,就是我們的妄念程度不同造成的,妄念越重佛性就越低,甚至沒有佛性,要想獲得智慧健康,就得放下妄念、分別和執著。
放下,指的是放下分別執著,放下貪嗔痴慢疑,是理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照做,理上不能有分別執著妄想,事隨緣去做,也就是順其自然。這樣就沒有衝突了。
願望和慾望是不同的,願望是心之本性,是真正的「我」,也就是佛性,是不加任何妄念的。慾望是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產生的妄念,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想一想」、「研究一下」、「思考一下」等,所產生的分別、執著和妄念。只要我們能夠在事實面前放下分別、執著和妄念,就可以戒除或減少「財色名食睡」的**,看破是一種智慧,放下是一種能力,只要我們依佛法修行,這種智慧和能力就會逐漸增長。
8樓:匿名使用者
慾望可講人人有 ,但我通過接觸淨空法師和劉素老師講課,粗淺懂一點,懂多少放下多少。平常都是在家念心經和佛聖號,慢慢舍下不好習慣,慾望也自然降低了。
佈施就是放下。小欲知足真的是一種解脫,當你沒有什麼慾望,就自然沒有那種求人的心。所謂若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
人是隨著年齡階段有不同慾望要求,所謂慾望都帶有貪嗔痴慢的念頭,這種慾望始終是最痛苦!
其實慾望是想滿足自己強大的心,有時候因為慾望會令人走火入魔,為了升官發財而不擇手段,難道是促進社會發展嗎?放生和佈施也是我們啟動慈悲心,並沒有圖什麼回報!當然在社會裡還有很多無私的人,對社會作出很大貢獻!
人活著不一定靠慾望作為動力的。每個人都是各自修行,我們應正面思考看問題不能扭曲是一種慾望!
但有些人覺得慾望達到了,這種滿足感是最刺激興奮。我個人認為低調平靜是最幸福!
我看到達人們回答很具體和精彩,我又學到了,佛是在感化我們不要執著放下吧!
9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只有成佛了才沒有慾望了。佛教不贊成過分的苦行也不贊成過分的享受。佛陀是希望能通過佛法教育人明白什麼是正確的追求,什麼是浪費時間白白痛苦。
沒有欲人也確實無法努力修行,但也因為過分的欲而精神承受過分的痛苦。所以追求內心的平靜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時代是繁華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暴力的時代,人們充滿快樂但是不覺得幸福,科技雖然很發達,但是慾望卻更加無法滿足了,直到環境承受不起。。
10樓:清涼老莊
當然有了,《法華經》裡明確的說明: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滅貪慾,無所依止。
有慾望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要遭受種種苦,在佛眼裡眾生本空,但因一念妄動而升起種種苦惱。人類的發展都想夢幻泡影一般,有成就有壞,只有第八識是不生不滅的,最後引用明代憨山大師的一句話:枇糠塵世、幻化死生、解脫物累、逍遙自在、其超世之量何如哉。
11樓:東山無人
放下執著 世間法 可以有慾望 如果 想得到真正的解脫 這個慾望也要放下
12樓:愛琴
慾望就是煩惱,在煩惱的作用下,我們會起惑造業,流轉生死,所以佛教提倡斷除慾望,也就是放下煩惱,我們才能解脫生死輪迴。
你可能認為,沒有慾望,即佛教說的煩惱,人就不會做事了。對於小乘是這樣的,那些證得滅盡定的人,他們沒有慾望了,就不再想做事,然後將以前的業消盡,就可以取無餘涅槃解脫生死輪迴。
但不是說沒有慾望就無法做事。但我們斷盡煩惱,我們的本心就會體現出來,這個本心就是真心,這個心是平等的心,是慈悲的心,故而這個心的本能就是大慈大悲,就會救度眾生。
為什麼小乘不救度眾生?因為他們沒有證悟真心,因而也無真心大慈大悲的起用。他們只會滅度自己。
13樓:修緣_淼淼
欲海難填,放下才能真正的看清這個世界,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徹底放下是不可能的,而是把慾望控制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人的慾望超過自己內心的道德,做出的事情你可想而知,否則這種慾望就是玩火者**,燒別人最終燒自己,放下是個過程,或多或少,跟多時候說的放下不是放下所以的慾望,而是讓你痛苦的那個,比方說你愛一個人,他讓你痛苦,放下是最直接而且是最徹底有效的方法,別的方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且你如果過於貪愛,你下一個愛情依然痛苦,其實拿起只不過我們心中的一個妄想,我們以為自己抓住的某個東西,是個心裡狀態,其實那個人還是那個人,你可以以為你擁有地球,都是主觀的一種幻想,這個源頭源於我執,就是執著這個我,你好好想想,那個我究竟是什麼?你的身體?頭髮?
手?還是名字,還是腦袋?究竟哪一個是我?
就像夢中,你以為有一個我,那個我在**?都是幻想出來的,釋迦摩尼佛這個問題講的很透徹,講過12因緣把痛苦的根源寫的很清楚:
在《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中,普光正見如來對顛倒女人宣說了十二因緣:「
汝當諦聽,我當依過去諸佛說十二因緣法: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入滅,六入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
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汝今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汝今以得佛性清淨,堪為法器。」
釋常愍語譯:
你要專心聽看,我依過去諸佛所說的十二因緣法,對你解說一次。
一切眾生,實是本來清淨,由於過去一念無明妄動,便有行為造作,有行為造業便有入胎之識。有入胎之識便有現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後,六根就會有六種觸覺,有六種觸覺便有六種感受。
有感受便懂得愛,懂得愛之後,就會執著,極力去奪取,有所奪取,便會形成未來世之業因。有了未來之業因,就會領受來世之生。有生就必然會有老死,及一切憂愁悲傷苦惱。
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順生門。若是沒有無明妄動,那裡會有行為造業?沒有行為造業,那裹會有入胎之識?
沒有入胎之識,那裹會有胚胎這個色身?
沒有色身,就不會有六根存在。沒有六根,就不會有六種觸覺。沒有觸覺就沒有感受。
沒有感受便沒有愛。沒有愛就不會有執著奪取。沒有執著奪取,就不會有未來生之業因。
沒有未來生之業因,就不會有未來世之生。沒有生,就不會有老死,及憂傷悲苦。這就是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顛倒,你要知道,一切眾生不能觀察十二因緣之法,是故輪轉於生死苦海中。昔有人能觀察十二因緣之法,即是能見實相法。能見實相法者,耶是見佛。
見佛者,即是見佛性。何故這樣說呢?因為一切諸佛,都以此十二因緣法為法性。
你現在得聞我說此十二因緣法,即得到佛性清淨,堪為佛門法器。」
14樓:很硬的饅頭
修行所求非感應神通,而是修語、身、意,斷貪、嗔、痴,了脫生死覺悟。修行境界越高,我是、我能、我慢越少!慾望人人都有,如小孩的慾望可能是每天都有動畫片看有吃不完的糖,當有了執念非要達到這個目的,不上學瞎哭鬧不吃飯。。。
發展成執念了就是佛所說的放下了!
無量光無形無相,在江湖便為草莽,無有孰高孰低,然而只為草莽便不得超脫江湖。
問:「你有形有相否?」
答:「有。」
問:「我有形有相否?」
答:「有。」
若談無我無形無相之境,自然高深,但以此訶問他人有我有形有相,是犯口業之戒,修佛者怎能嘆他人為何不是佛陀?
身在世間顯形,便是有我,哪怕無量光也一般,世間仁人志士、功臣良將、忠勇節烈之行,皆發自證我之心。
在輪迴外可以看得更超脫,但入人世間不能說他們做錯,更不能笑他人之行。
有形有相則有我,有我方可修,有修則有行,有行方可證,證我方可忘我。不虛言是否超脫,在人世間只證所行是否應當!
我說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誰也逃不離這
ti 天意 ar 劉德華 bai 歌手 劉德華 歌名du 天意 誰在乎我zhi 的心裡有多苦dao 誰在意我的明天內 去何處這條路究竟容多少崎嶇多少坎坷途 我和你早以沒有回頭路 我的愛藏不住 任憑世界無情的擺佈 我不怕痛不怕輸 只怕是再多努力也無助 如果說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 終究已註定 是否能...
「你說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註定」這是那首歌的歌詞
把酒倒滿。詞曲 韓東。演唱 李曉傑。如果愛是一杯穿腸的毒藥。我喝過。如果情是一汪人世間的渾水。我趟過。如果我的命運註定坎坷。我不會問為什麼。如果自暴自棄怨天由命。還等什麼。如果你的淚水已經匯聚成河。你在釀酒嗎。如果歷盡磨難受盡挫折。老天還依然不放過我。那麼就讓狂風暴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如果歷盡磨難受...
佛說一切都是空,但為什麼和尚還要收錢
第一.佛說的空是事物所有法則是空的因緣起才緣滅最後還是空,就像和尚因為要生活所以才要錢最後和尚老死了所以也不要錢了,最後的結果還是空,就是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恆的,讓我們不要去對任何事物去執著.這就是事物的法則。第二.和尚收錢本意並非為了貪財,和尚本可以靠自己的雙手解決溫飽是不成問題的,因為和尚的職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