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眾生皆有佛性

2021-05-01 17:21:06 字數 2523 閱讀 5343

1樓:失去12年

眾生,亦譯作「有情」、「有情眾生」等,泛指一切生命存在,以人類為主,包括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佛教所認為的眾生與現代的生命有很大不同。在它看來,世俗世界的一切眾生,可以從大的類上分為六種,也就是天、人、阿修羅、畜牧、餓鬼、地獄、合稱「六道」。六類眾生分處欲、色、無色三種世界之內,又可分成許多更為詳細的種類。

如天可以分成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人可分為四大部洲;地獄可以分為八大地獄、十八地獄等等。佛教認為,一切眾生之生死輪迴,總不出此三界六道之外。

佛性,亦譯「如來佛性」、「覺性」,原指諸佛的本性,後發展成為眾生成佛的可能性、因性、佛性種子等。

早期的佛教理論基本不談佛性問題,而是以因緣、因果為中心,組織佛教的各種理論,認為一切眾生,皆為自身業力所迫,生死輪迴於三界六道之中。故佛教當時的中心問題是如何截斷因果,從世俗的三界中超出,進入無因無果的出世間。後來大乘佛教興起,打破了世間與出世間的界限,否定在世間之外別有一個出世間存在;加以闡揚普遍佛性論的佛性思想出現,遂使眾生佛性問題成為一箇中心問題。

佛性思想的看法認為,佛法是一種永恆的真理,是一種普遍的存在,能投入到一切萬物之中,也能與一切眾生相應符會。這種普遍的真理,一般可稱為「真如」,當它顯現在萬物之中時,就是萬物的「法性」。呈現在一切從生之內時,就是一切眾生的「佛性」。

由於「真如」是普遍的,所以「佛性」也就是普遍的。一切眾生,無論其性質善惡染淨,都會先天領有「真如」,即先天具有「佛性」,先天具有成佛的種子,這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理論基礎。

所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意思就是說,一切眾生都先天具有成佛的因性種子,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溫和地說,它意思就是說人人都可以修行成佛。極端地說,則意為每個人都先天就是佛,不待修行而與佛完全一致。

眾生能否成佛,是大乘佛教的非常重要的理論問題。小乘佛教一般不考慮這一問題,因為小乘一般以修證阿羅漢果為最高目的,不主張眾生能修行成佛。初期的大乘經典開始提出了這一問題,如《般若經》說:

「心性本淨,客塵所染。」意思是說眾生的心是本來清淨的,只是因為「客塵」(外界的煩惱)所染才變得不淨。這種「心性本淨」思想的提出,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至中期大乘經典,如《涅盤經》、《勝鬘經》、《如來藏經》等,便明確提出了這一思想。如《大般涅盤經》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而佛性同時又是常住不變的。《大般涅盤經》集中體現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根本思想,一般被稱為「涅盤佛性論」。

由於涅盤佛性思想與印度以「無我」為主體的佛教思想相沖突,故未能在印度本土廣泛流傳,但卻在中國得到了極大的流傳和發展。當涅盤佛性論在兩晉之際初傳中國之時,出現了以道生為代表的經師,專治涅盤,形成了一門獨特的學問,被稱為「涅盤學」,影響了當時許多著名的學者,並在當時掀起了一次大的學術討論,成為中國佛教思想的主流。後來的大乘各派,多從佛性學說中汲取營養,以充實發展自家的學說。

隨著中國佛教各宗的出現,對佛性概念的解釋開始了有了不同,對「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也出現了不同的看法。總的來說,對眾生佛性的問題一般有兩種主張,一種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主張此說在印度有《涅盤經》及如來藏系統的各經典,在中國則有以道生為首的「涅盤師,」以及後來的天台宗、華嚴宗和禪宗。

他們所以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根據於「真如遍在」、「佛性常住」的原理,認為佛性非常非斷,非內非外,遍佈一切眾生與萬物之中,故即使是斷絕善根的「一闡提」(意為斷除一切善根之人),其佛性仍在,也能成佛。另一種認為,眾生中一類人即「一闡提」是沒有佛性的,不能成佛;其他眾生的佛性也有漸次之別。主張此說在的印度有瑜伽行派,在中國則有法相宗。

他們的主要依據是印度著名佛教學者世親所說的五種姓說,認為聲聞種姓的人,通過修習四諦可得阿羅漢果;緣覺種姓的人,通過修習十二因緣可得辟支佛果;如來種姓的人,通過修習波羅密多可得佛果;不定種姓的人,得果不定,或阿羅漢果,或辟支佛果,或是佛果;無種姓的人,因其斷絕一切善根,終無出世功德,故展轉復墜惡趣,永遠不能成佛。而在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各家之中,對佛性的解釋,以及對於獲得佛性的方法,也有各自不同的說法。 有的主張頓悟,有的主張漸修。

在主張頓悟的人中,則又有大頓悟與小頓悟之別。各自的修行方法常常因之出現不同,表現出自家獨特的宗門風範。

總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中國佛教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理論問題,它把成佛的可能**給一切眾生,保證了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從而使佛教更加具有了普遍意義。

2樓:因緣法

佛性,就是本性、真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只是無明所蓋,而成眾生。這個佛性,就是眾生的成佛之內因。人人本具佛性,故人人皆可成佛,眾生也皆可成佛。

就如**做的碗、項鍊、手鍊、耳環,形狀不同,而其本質,都是**。

眾生也是如此。本具佛性,本來是佛,因妄念,以為有我的存在而成眾生。成佛,就是通過修行,讓自己再證悟這個本來面目。

3樓:法華三昧

打個比方,不管是水滴還是浪花還是水流還是冰塊還是雪花,實質都是水,都有水性,有水的溼性。眾生、萬物、萬法,都是一體,就是你的真心本體、本來面目,其性曰自性、佛性。

4樓:虛空濟

虛空濟淺解《心經》人人皆具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為什麼我們人投胎的時候有的人天生聰慧、溫文爾雅,有的人確性格暴躁呢?佛家講: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佛說的眾生皆苦是什麼意思,佛說眾生皆苦

眾生皆苦 是 佛教四諦 中的 苦諦 苦諦 即眾生皆苦,不論是天上的天道眾生,還是我們人道生靈,以及地獄的受難眾生,享福或者受苦的,其本質都是苦的,故而在六道中,就不能免於因緣聚合,輪迴無休,一切無常。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相傳在公元前五至六世紀 藏傳佛教的記載中更早 便已產...

為什麼說一切皆空還要愛眾生,為什麼說佛一切皆空,還說敬重孝?皆空不是指的是都一樣嗎?博愛眾生哪還有私孝

解 下雲 含哀 大悲心 也 又 慈愍 大慈心 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 慈悲 大慈大悲 不但是世尊 彌陀,一切諸佛大慈大悲都達到究竟圓滿。我們感恩諸佛如來的慈悲心從來沒有中斷過,我們只要發心,他的慈悲就時時刻刻在照顧我們。先說 含哀 說 悲心 同體大悲,佛看到我們在這搞六道輪迴,憐憫心,我們實在太可憐...

佛教說眾生平等是這麼回事嗎,佛教為什麼說眾生平等

是的,佛菩薩所說的眾生平等並非我們人間理解的平等,是說佛性平等,每個人都具版有如來的智慧德能,都權擁有最最美好的本性和佛心,只是被五欲六塵所遮住了,眾生都可以成佛,這個就是菩薩說的平等。佛教為什麼說眾生平等 眾生平等 這句話也被很多人誤解。世界上一切眾生之間 男女之間 甚至每一個兄弟姐妹之間,何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