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大業未成

2021-05-19 21:21:43 字數 5126 閱讀 7425

1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只是三國演義誇張的罷了,事實並沒有這麼一回事。諸葛亮和龐統不可否認是一代人傑,但是呢,他們兩個也並沒有優秀到這麼誇張的地步。在三國群星璀璨的時代,和他們同等級的謀士還有很多,甚至有的比他們兩位還要優秀,皇圖霸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主君,主君才是核心,劉備能力是有,可是和曹操比起來還是差不少,所以三分天下已經是劉備的極限了。

2樓:

錯了!劉備的確得了天下、安了天下!

漢末三分天下,魏蜀吳各局地盤,只是不能長久而已!

自關雲長失荊州之後,劉備只能西遷,實力的確削弱。而劉備並沒失天下!

記住安天下和得天下都是一時的,魏國的下場就是被司馬家族瓜分了,吳國被魏滅.

三分天下最終歸晉。

3樓:賊小楽

安天下,和得天下可不同,早說魯迅早說了「諸葛多智近乎妖」**不可真信也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給他定下大計,佔據荊州,佔據益州,搞好和孫權關係,兵分兩路,直指中原,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關羽丟失荊州,意味著劉備大計的失敗,所以他才要急於發兵攻打孫權,搶回荊州,誰想命喪白帝城,可謂一步錯步步錯。諸葛亮北伐其實也認識到不可能戰勝曹操了,用諸葛亮的話說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告慰先主的在天之靈。

5樓:shuai灬

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不然大業早成了。。。

6樓:月光浮夢影

我始終覺得**有神話了的部分,臥龍鳳雛是謀士,但是為了爭奪天下的利益集團,僅僅有謀士是不夠的,劉備集團後期的其他人才實在是略顯凋零了。而且臥龍鳳雛都是很驕傲的人,當你身邊同時有兩個如此優秀的人時,如何駕馭是對作為主公的人的能力的極大考驗,劉備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還有待考證啊。個人的胡亂思考,有錯誤請指教哈。

7樓:劍客留影

其勢未成,不敵於曹。當謀無吳後伐曹以定中原,其憾失吞吳。以勢比之不敵曹魏,非人力可為。

8樓:伊仲夫

已安天下了,因為天下三分。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二人皆得卻沒安天下?

9樓:情聖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隱居的高人,複姓司馬,單字名徽,字德操。他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可事實是劉備二人皆得也沒能成就霸業,只是偏居一隅。

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鳳雛死的太早。

劉備受邀入川,龐統立功心切,在劉備進川的路上中埋伏死在了落鳳坡。劉備失去龐統,如同折斷一臂。

二、劉關張三人的關係太過緊密。

三人的關係太過緊密,有時會起反作用力。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不久關羽被東吳殺害。訊息傳到了西川,劉備意氣用事,縱萬里河山不要,也要為二弟報仇。

劉備不聽眾文武之言,舉傾國之兵伐吳。不料被陸遜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蜀國元氣大傷,再不能抗衡魏國。劉備此次的意氣用事,先兄弟的小義,而忘了扶漢的大義。

三、劉備後人的不給力。

劉禪在位,昏庸無道,不理朝政。漢丞相諸葛亮為統一大業,六出祁山,劉禪多次掣肘,多次導致北伐徒勞無功。最終漢丞相諸葛亮累死戰場。

以上幾點,最終導致了劉備沒能安天下,漢室沒能復興。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皆得為何還不能安天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 又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 兩句話何解?

一、得其一可安天下,關鍵就在這「得其一」,如果「得其一」,則兩人中任何一人都會按會按其制定的既定方針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比如諸葛亮的「隆中對」,他就會在確保荊州無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制定取川計劃,穩步推進,奪取西川,然後「以待天時之變,以一上將起荊州之兵,直驅宛洛」,而劉備也「領益州之兵,出斜谷,直取長安」,兩路夾擊,曹魏安得不滅度,漢室安得不興?然而得龐統後,龐統急於立功,在張鬆被殺,取川事機敗露之時,不聽諸葛亮良言相勸,貪功冒進,終至陣亡落鳳坡,而此時孤軍深入的劉備「進無援兵,退必潰敗」,若退回荊州,則短期無法再次制定取川計劃,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匆忙帶上張飛、趙雲前去救駕,只留下關羽父子鎮守荊州,而高傲的關羽最終大意失荊州,張飛、劉備、黃忠又相繼為報仇而死,更是賠上了蜀國的全部軍事力量,元氣大傷,而後主劉禪又昏庸無能,全國政事、軍事盡由諸葛亮一人勞神,終於一代英材倒下,蜀漢再也無力迴天。換言之,如果劉備只得到龐統,龐統也必定會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的戰略方針,逐步推進,從而實現的偉業。

所以說,臥龍鳳雛只能得其一,得二必生變故,反欲速則不達也!!!!

二、再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司馬微老先生早已指出,諸葛亮在劉備手下雖能得到充分施展其才華和抱負,但終究難以吞下「佔據天時」的曹操和「佔據江東已歷三世,獨得地利」的孫權,而最多也只能與之分庭抗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關於這一點,三國時的另一位隱士封公玖也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向其諮詢時就已向諸葛亮言明。另外從淮南許子將對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中也可看出,邊曹操這樣擁有治世才能的人,在亂世中為能自保都只能成為萬人唾罵的「奸雄」,沒有野心的諸葛亮和龐統(至少在書中看不出來)輔佐一個處處「為天下共生著想,仁義佈於四海」的劉備,又能創出一番怎樣的事業呢?

所以說,劉備雖然同時得到了「得其一可安天下」的兩個人材,但其失敗的命運最終是難以避免的。

11樓:僧素蘭斐淑

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劉備從織蓆販履的一屆草民最終成為西蜀皇帝,靠的恐怕就是仁義了。所謂諸葛亮所說的「曹操得天時,孫權佔地利,主公可得人和」。故而才能有關羽張飛至死相隨,才能有劉備投奔**,。

**都會待如上賓。

諸葛龐統徐庶、法正張鬆等人,無不是因為劉備的仁義才輔保於他。故劉備才能成就霸業。

水鏡先生雲: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劉備為什麼沒有得天下呢?

因為劉備在幾個最關鍵的地方都沒有聽從二人的建議:

劉玄德攜民渡江之時,劉表新忘,劉琮不戰而降。諸葛亮建議劉備攻打襄陽,可是劉備不忍百姓塗炭,放棄了這個大好的機會。

劉備剛剛進川,劉璋前來勞軍,龐統建議『劉備在營中當場把劉璋拿下,劉備不聽。

龐士元獻上中下三策的時候,劉備為了所謂的仁義,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給後來龐統之死埋下了禍根。

關羽死後,劉備又為了仁義,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苦苦勸諫,舉傾國之兵罰吳,結果大敗而回,使剛剛建立的蜀國大傷元氣。後來劉備死後,諸葛六出祁山不過是盡人事而已,已經無力迴天了。

縱觀劉備一生,可謂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三國中,人人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得了二人還是沒有完成大業?

12樓:法勒陌絮域

得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得天下,那是有可能發生的一種結果;沒有完成大業也是一種結果。這要看看劉備得到後是怎麼使用的了,猶如一樣東西不同的使用方法就會得出不同的效果```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未能一統天下?

13樓:粉神焨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袁紹以四世三公的名義號召天下英雄,而曹操以曹嵩之子的名義聚攬英雄,但是有一人,和這兩個人都截然不同,沒有這麼顯赫的家族背景,但是卻有一個無人能夠匹敵的先發優勢。這便是劉備,劉備被漢獻帝冊封為劉皇叔,在正統性上無人能和劉備相比,果然劉備無論是在南征北戰之中,還是在定都成都之後,都一直是以正統自居。然而在劉備剛剛起來的時候,卻也是一介平民,並且被四方諸侯打的狗血淋頭,最後迫不得已逃到了荊州地界,寄居在劉表的門下。

在那裡,他深感自己人才梯度建設不足的問題,四處遍訪名士,相比大家都聽過一句話,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說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我們也知道,劉備後來可是兩人都得了,卻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病死白帝城,統一大業始終未完成,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在筆者看來,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諸葛亮和龐統的能力和名聲其實是名不副實的,可能過度誇大了此兩人的才華。

畢竟《三國演義》只是演義,過於拔高了這兩個人的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據史料記載,當時劉備拜訪司馬徽,請求他出山相助,他卻連連推辭,說道自己一介儒生,不能治理國家,同時又說了句,「當今天下,唯臥龍和鳳雛是識時務者之人,方能擔此大任。」顯然司馬徽可是沒有說過「得臥龍鳳雛一人可得天下的」話語,這只是羅貫中老師的自由發揮而已。

那麼,我們來看看諸葛亮和龐統的個人才華到底怎麼樣。

龐統,是司馬徽的**,在他20多歲的時候司馬徽逢人就說,龐統當為荊州頭號有才華的人,然而這真的是誇大了龐統的才華,畢竟作為老師,都有過度誇獎自己學生的嫌疑,司馬徽也如此。當年龐統原本是在東吳那裡去「郡功曹」,卻認為自己才華過人,親自去見孫權,最後也沒得到重用,最後在劉備這裡做了一個耒陽縣令,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最後的結果居然是「縣不治,免官」。意思很明顯,龐統連一個縣都治理不好,談何治理天下。

後來他藉助於人脈被劉備任命為中郎將,陪同劉備入川,然而他入川之後所獻出的謀略實在是平淡無奇。上策為奇襲成都,殺掉劉璋,但是大家要知道,當時劉璋可是公認的漢皇后裔,劉備是劉皇叔,如果兩個人自相殘殺,相比劉備一向以仁義自居的名聲將會頃刻間灰飛煙滅,以後還如何令天下百姓心服,因此這招實在是爛的很。而下策居然是直接撤回荊州,以後再謀劃長遠,要知道,從荊州出兵到四川,路途遙遠,耗費的人力物力極大,無功而返,難道是一流謀臣的所作所為嗎。

最後在攻城的時候,還中流矢而亡,時年36歲,他的畢生業績不過如此,不值一提。

而諸葛亮,坦白來說,比龐統各方面肯定是要好很多的,但是正如魯迅先生說道,「三國演義近乎妖化諸葛亮。」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詳細說道諸葛亮雖然也算一流謀臣,但是卻比尊王攘夷的管仲和治理大漢天下的蕭何差許多,而這也從劉備安排的職務上可見一斑。當年劉備是以諸葛亮為內政大臣,法正為首席謀士,一切謀略其實是出於法正,諸葛亮在政治方面才華橫溢,但是在軍事方面卻是不及法正的,最後諸葛亮數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其實也說明了這點。

筆者認為,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和龐統其實並非三國演義中渲染的那麼厲害,當時的東吳和曹魏集團中也存在著眾多的類似於諸葛亮和龐統一樣的人才,劉備作為一個外來軍事集團,征服了四川,但是卻並未治理好四川,蜀中人心並未對劉備集團有多大的好感,本來在地盤、經濟發達程度、人口等方面弱於曹魏和東吳,再加上劉備一直高喊揮師北上,還於舊都,對蜀中人才未能有效利用,最後統一大業未能成功便是意料之中了。

1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因為大小王拆開了,就可以被炸彈打掉!

三國中劉備有臥龍鳳雛為什麼沒得天下

15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中的話,鳳雛死得早。諸葛得其主而不得其時。還有羅貫中先生故意這麼寫的,尊劉貶曹,得了2人代表其有名心,為了呼應沒得天下,故意說得鳳雛爭功而死,諸葛不得其時。 不用太在意。

人們都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皇叔二人都得到了還是

成也仁義,敗也仁義 劉備從織蓆販履的一屆草民最終成為西蜀皇帝,靠的恐怕就是仁義了。所謂諸葛亮所說的 曹操得天時,孫權佔地利,主公可得人和 故而才能有關羽張飛至死相隨,才能有劉備投奔 都會待如上賓。諸葛龐統徐庶 法正張鬆等人,無不是因為劉備的仁義才輔保於他。故劉備才能成就霸業。水鏡先生雲 伏龍鳳雛,二...

司馬徽曾說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為何後來又嘆,臥龍雖得

第一 這句話是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其中水分很大。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既有劉備 孫權 曹操之類的一方霸主馳騁疆場,縱橫天下,意圖統一中國。也有很多能人志士 文臣武將急於扶保明主,建功立業,拜相封侯。這些能人志士雖有真才實學,但難保不遇伯樂,隱藏山野。他們想出人頭地,只能靠大力宣傳,以引起霸主們的重視...

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為什麼劉備兩人皆得未得天下

臥龍不得其時,鳳雛奈 何其雛如果劉備有劉表的時運,配合臥龍,那奪江東,據長江,再與曹操爭鋒不是難事 但彼一時,此一時,不得其時啊,三分天下,吳蜀聯盟勢在必行,蜀國只能在角落一隅發展,還要處理南蠻,據守漢中,謀出祁山,何其難也 三國時,徐庶說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為什麼劉備兩個都得到了怎麼沒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