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裡心落
意思:1、形容輕微的風聲:秋風~。
引證: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翻譯: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2、因寒冷身體發抖的樣子。
引用: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七:「﹝我﹞不敢把頭伸出到被外,身子在被裡老是瑟瑟地抖,身上頭上全是汗珠。」
讀音:sè sè
例句:秋風瑟瑟,落葉紛紛,冬天快要到了。
1、瑟瑟縮縮 [ sè sè suō suō ] 形容畏縮,不大膽。
引用: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三四:「一個年輕的女人,也瑟瑟縮縮的走過來,怯生生的小聲說:『三叔,到咱屋裡去坐吧。』」
2、抖抖瑟瑟 [ dǒu dǒu sè sè ] 顫抖貌。
引用:葉聖陶 《未厭集·苦辛》:「這個彎腰曲背,抖抖瑟瑟的形象,我覺得含有無量的哀酸。」
2樓:匿名使用者
瑟瑟,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
3樓:匿名使用者
瑟瑟1.
(1) [rustle]∶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秋風瑟瑟
2.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3.(2) [shiver]∶形容顫抖
瑟瑟發抖
4樓:
形容風溼或其他輕微的聲音,秋風瑟瑟。
5樓:匿名使用者
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例如秋風瑟瑟;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shiver形容顫抖,例如瑟瑟發抖。 3.gem
6樓:孔老墨遺傳文化
基本解釋:
1.碧色寶石。
2.指碧綠色。
3.象聲詞。
4.寒涼貌。
5.蕭索貌;寂寥貌。
6.形容發抖的樣子。
7.遼代祈雨射柳的儀禮。前期,置百柱天棚。
及期,皇帝﹑親王﹑宰執以次行射柳儀。翼日,植柳天棚之東南,巫以酒醴﹑黍稗薦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東方畢,子弟射柳。
不雨,則以水沃之。見《遼史.禮志一》。參見"射柳"。
詞語分開解釋:
瑟 : 瑟
sè絃樂器,似琴。長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後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瑟。
矜持端莊
半江瑟瑟半江紅裡的「瑟瑟」是什麼意思?
7樓:金牛咲
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
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為: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豔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彎弓。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當時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離開朝廷後心情輕鬆暢快,因作此詩。
思想主題:
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8樓:包亙衛桃
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
句子出自(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瑟瑟,指碧綠色。如(宋)陸游
《攜一尊尋春湖上》詩:「花梢已點猩猩血,水面初生瑟瑟紋。」(前蜀)韋莊
《乞彩箋歌》:「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
9樓:晁騫北頻典
瑟瑟:碧綠色。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一道殘陽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彷彿一張精巧的弓。
10樓:賁飛英抄宛
2).指碧綠色。
唐白居易
《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11樓:糖人小帥
【註釋】:
一道殘陽①鋪水中
12樓:泉赫澹臺依波
a碧綠色
《通雅》:瑟瑟有三,寶石如珠,真者透碧。
建議樓主做題時思考一下全詩的意境。這句詩是寫夕陽映照在江面的場景。映照著的是驕陽如血的顏色,為深紅;沒被映照著的自然是純粹江水的顏色,江水很深,自然呈現些許綠色,而形容水是碧綠。
灰綠色用來形容死水或被汙染的水,蔚藍一般指類似晴朗天空的顏色。
建議做其他題目時也照這種方法思考。
純手打。望採納。
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的瑟瑟是什麼意思
13樓:是卡塔庫慄啊
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
這句話出自《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絕。
原文: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話譯文: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豔紅。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彎弓。
14樓:雲深無跡
瑟瑟:碧綠色
「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
15樓:匿名使用者
瑟瑟指深藍色,因為瑟瑟實指青金石那種深邃的藍色,再加上九月初三的時間,近乎湛藍色。
16樓:匿名使用者
末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青綠色
17樓:開心生活噢耶
答,事實上應該是說暗淡
18樓:稱佑呼宇寰
深深的碧色的意思
「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
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19樓:曹素蘭圭媚
2).指碧綠色。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半江瑟瑟半江紅的瑟瑟是什麼意思
20樓:子虞
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
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譯文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豔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擴充套件
資料:
賞析《暮江吟》寫了三個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後兩句主要寫日落後(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後兩句還引伸出夜裡一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於日落前看到了「殘陽鋪照」,又於日落後看到了「月似弓」,再於夜間看到了「露似真珠」。
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於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
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只能是在日落後不久。此時,由於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裡「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瑟瑟,指顏色的時候是碧色、碧綠色,也代表顫抖,還有琴瑟的律動…半江瑟瑟半江紅,是有聲有色有意境的表達。
瑟瑟發抖是什麼意思瑟瑟發抖的意思
就是冷的不行,肌肉不自主顫慄 瑟瑟發抖是一個形容詞,不是成語,可以是害怕,可以是寒冷,也可以是激動等。就是人或者動物因為冷 恐懼產生的害怕而使身體產生的一陣生理現象。懼產生的害怕而使身體產生的一陣生理現象,不停的哆嗦,顫抖 瑟瑟發抖 一般指因寒冷而不停地哆嗦,打顫 有時也指因害怕而哆嗦,發抖。瑟,撥...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意思是什麼
這句復的意思.夕陽 斜照制在江面上,江水是一半綠色一半紅色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 白居易 暮江吟 這首寫景詩約作於唐長慶二年 822 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經襄陽 漢口,於十月一日抵抗,此詩當作於赴杭的江行途中。農曆的九月初三正是深秋啊....
什麼道殘陽鋪水中什麼江瑟瑟什麼江紅
完整詩句為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意為 一道殘陽倒影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 暮江吟 原詩 暮江吟 唐代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釋義 一道殘陽倒影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