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原文以及賞析!!!

2021-06-18 07:17:48 字數 6380 閱讀 7235

1樓:匿名使用者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2樓:陽雲武清綺

你的學校是康橋書院?

3樓:依震夏梓婷

劍橋,cambrige.音譯作康橋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原文以及賞析!!!

4樓:舊約的陌路很美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6—1931),筆名南湖、雲中鶴.浙江海寧人。2023年前後開始寫詩,被譽為新月詩派的臺柱.

1918—2023年先後曾留學於美國克拉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2023年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

20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發起人之一,2023年他與聞一多等主持《晨報》的《詩鐫》。在《詩鐫》上,徐志摩與他的新月派詩人一起,做著他們的新詩實驗。

2023年春與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等創辦《新月》月刊,並主持編務工作。《新月》的創刊,把新月詩派的創作推向高峰。2023年11月19日,從上海飛往北平的途中,因飛機在濟南開山一帶失事,年僅35歲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響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稱劍橋(也即“康橋”)為自己的“精神故鄉”。

劍橋所體現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漸形成他心中夢寐以求的“康橋理想”。2023年徐志摩回國.軍閥統治下中國現實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漸漸破滅。

2023年秋天,他再度遊歷英國,《再別康橋》寫於從英國回來的2023年11月6日的輪船上。

原文解讀:

“康橋”是徐志摩精神的故鄉,與康橋匆匆作別,那種心情自然是依依難捨的.以悄然的惜別,抒寫無盡的眷戀之意,是這首詩的特點。

夕陽下的康河,波光瀲灩;河畔的金柳,似蒙著輕紗的新娘,那璀璨的豔影,令詩人的心湖盪漾;軟泥上的青荇在水底裡招搖,讓人心醉——詩人寧願做一根水草,永遠植根於康河的柔波里;榆蔭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間的夢,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間。

儘管一切都被揉碎了,詩人依然撐著長篙在尋夢.在青草的深處,他寧願滿載一船星輝,放歌而歸。但在現實中,詩人卻不願驚醒他心中的夢,千萬縷惜別之情,只化作心底裡纏綿的笙簫、夜空中沉默的夏蟲,在“悄悄”之中告別,在“悄悄”中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

原文鑑賞:

《再別康橋》的惆悵之情深藏於飄逸、灑脫的抒寫之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雲,無形無跡,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康橋也如夢似幻,美好而易碎.

詩中用“金柳”、“青荇”、“星輝”、“笙簫”等意象來描寫康橋景觀之美和自己對康橋的眷戀。

這些意象往往既是寫景同時又是抒情,景與情難分難解,“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種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戀著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舊情的流露——情與景已互為一體。

在金柳之間,在青荇之上,“我”固執地尋找著“彩虹似的夢”,“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而事實上,“我”又不能縱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離去。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落詩人用與情人纏綿惜別的心情和筆調與“康橋”道別,寫出了一種包含淡淡的惆悵和酸楚的不捨之情。

應該說,這首詩,是詩人在與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別,那份深情和靜謐,似乎唯恐驚破心中之夢。它微妙地展露了詩人因“康橋”理想的破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徐志摩的詩單純、輕盈、柔婉而又深含憂鬱之情。他善於將氣氛、情感和景象融為一體,寫夢幻般的景象的同時也充溢著一種夢幻般的情調。而且情緒迴環反覆,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

《再別康橋)讀起來特別舒緩、悅耳,有一種和諧、優雅的**美。

5樓:high芋頭小姐

一、《再別康

橋》的原文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二、《再別康橋》的賞析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美。**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

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

所謂建築美,

一、三句詩排在前面,

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

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6樓:辛酉寶寶

一、《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二、《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

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美。**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

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

一、三句詩排在前面,

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

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擴充套件資料

徐志摩(2023年1月15日—2023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

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2023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2023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2023年成立新月社。2023年任北京大學教授。2023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大學(2023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

2023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2023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此詩寫於2023年11月6日,初載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2023年10月—2023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

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

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如下:

再別康橋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賞析如下:

《再別康橋》的惆悵之情深藏於飄逸、灑脫的抒寫之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雲,無形無跡,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康橋也如夢似幻,美好而易碎。

詩中用“金柳”、“青荇”、“星輝”、“笙簫”等意象來描寫康橋景觀之美和自己對康橋的眷戀。這些意象往往既是寫景同時又是抒情,景與情難分難解。

“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其中“新娘”既是一種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戀著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舊情的流露,在這裡,情與景已互為一體。在金柳之間,在青荇之上,“我”固執地尋找著“彩虹似的夢”,“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而事實上,“我”又不能縱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離去。

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落詩人用與情人纏綿惜別的心情和筆調與“康橋”道別,寫出了一種包含淡淡的惆悵和酸楚的不捨之情。

這首詩,是詩人在與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別,那份深情和靜謐,似乎唯恐驚破心中之夢。它微妙地展露了詩人因“康橋”理想的破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徐志摩的詩單純、輕盈、柔婉而又深含憂鬱之情。

他善於將氣氛、情感和景象融為一體,寫夢幻般的景象的同時也充溢著一種夢幻般的情調。而且情緒迴環反覆,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再別康橋)讀起來特別舒緩、悅耳,有一種和諧、優雅的**美。

拓展資料:

寫作背景如下:

此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2023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

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作者資料:

徐志摩(2023年1月15日—2023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

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2023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2023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2023年成立新月社。2023年任北京大學教授。2023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大學(2023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

2023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2023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寫給誰的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寫給誰的

一種說法是,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在倫敦劍橋大學,他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科聽課,度過了一年多真正悠閒自在的日子。據他後來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仰臥在有星星黃花點綴的蔥綠草坪上,或看書,或看天上的行雲。有時到碧波盪漾的康河裡划船。他完全...

關於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 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

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藝術特色,評析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的藝術特色?

徐志摩的 再別bai康橋 是現代du詩歌中的精品.其齊zhi整的節奏 優美的dao旋律及獨回具匠心的押韻使答 再別康橋 在 性上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同時,其語言優美華麗 內涵豐富,並且富有歧義,使這首詩在意義單元層面上極富表現力.詩中擁有大量神奇的想象 精美的比喻 動人的意象,這也就最終構成了詩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