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唯一的方塊字嗎,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而其他眾多語言是字

2021-08-11 09:37:05 字數 3275 閱讀 6467

1樓:發現第五十一區

對!日本的文字雖然從中文派生,但是已經拆的不是方塊字,而朝鮮文字叫“窗型文字”雖然是方塊型,但是有很多圓角不如中文中規中矩!

2樓:你不是一個人

不是。因為韓文,部分日文是方塊字。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而其他眾多語言是字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語文是世界上一種十分奇特的語文。漢語方言差異之大,世界上其他語言的方言無法相比擬。漢字歷史之古老,世界上任何一種現代語言也都無法與之相比。

更為重要的是,漢字在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上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文字所不具有的。

漢語有八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吳語、粵語、閩南話、閩北話、客家話、湘語和贛語。每種方言之下還有若干小方言。

如閩南話的小方言有廈門話,漳州話和泉州話等等。漢語方言之多,遠遠超過歐洲語言總數,應是沒有疑義的。

中國方言語音上的差距之大,也遠遠超過歐洲的許多語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義大利人之間可以用各自的母語進行某些基本的交流。波蘭人和南斯拉夫人也可以試圖猜出**人在說什麼。

而閩南人和北方人用各自的方言交談,則幾乎是在相互對牛彈琴。

這種現象對歐洲人幾乎不可思議。因而他們常常用“語言” (language),而不是用“方言”(dialect)來描述漢語的這一現象。對歐洲人更不可思議的是,操如此不同“語言”的中華帝國為什麼能存在幾個千禧年沒有分崩離析,而使用同一語言的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卻早已四分五裂。

拉丁語曾是羅馬帝國的語言。當羅馬皇帝的子民們用拉丁字母拼寫自己的方言時,就出現了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等語言。隨後羅馬帝國也解體了,拉丁語也漸漸死亡了。

這種情況之所以沒有在中國歷史上發生,許多西方學者認為,主要是歸功於漢語書寫系統,即中國十分獨特的漢字方塊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現今唯一不表音而只表意的語言符號(有的漢字可做為其他漢字的表音偏旁)。漢字不論是刻在龜甲上,鑄造在青銅器上,刻寫在木簡上,還是書寫在紙帛上,五千年來漢字的形態在變,但漢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沒有變。不管漢語的語音和語法如何變化,不管漢語的方言如何龐雜,講任何一種方言的中國人,都把漢字視為是自己的文字。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得以延續的主要手段,也是一個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認同的核心內容。中華文明多虧漢字才得以延綿不斷地發展了幾千年。對漢字的認同,也就是對中華民族做為一個整體民族國家的認同。

中國大陸70%的人母語是北方話,香港居民96%的母語是粵語,臺灣73%的人口操閩南話。用各自的方言兩岸三地的中國人無法交流。但他們都認同漢字方塊字,不管是簡體還是繁體。

他們都把用漢字方塊字印刷或書寫的官方文書、文藝作品、報刊雜誌和教科書等等,看做是自己文化的一部分。而用這種文字的印刷品所承載的內涵,包括倫理道德、典章制度、文化傳承、思想理念等等,也就被操各種方言的中國人視為共同的文化遺產。語文和宗教是一個民族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兩大基本屬性。

對中國人來說,語文屬性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宗教屬性要大得多,重要得多。

中國語文之所以對中華民族的凝聚起著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語”與“文”是脫節的。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文”,都是該“文”所屬的“語”的音素符號。也就是說其他語言基本是:

“怎麼發音,就怎麼寫”,除非因語言變異而產生的特殊拼寫規則(日語中使用的漢字除外)。同一概念在中國語文眾多的方言裡用眾多的音素表述著,但記錄下來的文字元號卻是一個。講各種方言的中國人認同這個符號,也就認同這個符號系統所負載的歷史文化內涵。

我們不難想象,如果中國人用一種拼音字母來拼寫中國的各個方言,而且中國人也不再使用普通話或國語,其後果會是什麼。若干年後,在古羅馬帝國發生的事,在中國就會發生。一位上個世紀在中國生活了近半個世紀的美國傳教士威廉斯(s.

wells williams)已經認識到這點。他說,一旦廢止漢字,用字母來拼寫漢語方言,那麼中華帝國就會不復存在,中國就會**成許多小國。

漢字稱之為方塊字,這是中國幾千年來漢字書寫規範的傳統結論。是由於人們為了把字寫得整齊美觀,就在所寫的材料畫上方格,在方格內寫字。宋代活字印刷術出現後,人們就規則方塊模字中造字,特別是近代出現的書寫速度較慢的仿宋體、黑體、宋體,字型四稜方正,清晰易認,所以書籍報刊大量使用,以至於使人們依據原有觀念上的方格和近代製造出來的方形字,便認為所有漢字都是方塊字,手寫體的篆、隸、楷、行也就以方塊字稱謂了。

介紹漢字從形成到現在,至少已有四千五百年了。三千多年前產生的甲骨文,已經能夠完整地記錄語言,形成完整的文字型系。從甲骨文起,在以後的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漢字形體又經歷了金文(或稱鐘鼎文)、籀文(或稱大篆)、小篆、隸書,直到楷書、行書、草書等演變過程,由繁到簡,符號性越來越強。

漢字雖然古老,生命力卻很強,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我國有12億漢族人和近千萬回族人使用漢字,新加坡等國的人民也使用漢字。

漢字具有獨特的表意性。一是象形,例如"山、田、井、火、羊"等,字的形體與字所指事物的形象相像;二是指事,如"末、本、刃"等,字義也與字形密切相關;三是會意,如"休、歪、炎、森"等,字義和字的各個部分組成有關;四是形聲,如"洞、桐、銅、筒"等,字表示語音的聲旁相同或相近,字義與形旁相關。漢字不直接表示讀音,但能準確明瞭地表達意思。

漢字又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可作為藝術品的文字。書寫漢字是一門獨特的藝術,也是學習中國畫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技能。

方塊字挑戰

但是這一結論面臨新的挑戰。河南南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兩位學者經過研究發現,漢字不是方塊字,而是"外圓內方"字,並發現這種"外圓內方"與數字上的面積**分割驚人地吻合。日前,由他們根據方圓理論發明的方圓(橢圓)格字貼,已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外觀設計專利"。

獲得這項發明專利的南陽師專副研究員韓連武、助理研究員符君健認為,漢字書體的演化經過了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這幾個大的階段,兩位學者對每一階段書體的共同特徵進行了研究,發現漢字是分內外兩層的,內層筆畫稠密,而外層筆畫稀疏,形體外形輪廓是不規則多邊形(極少數是方形),控制不規則多邊形的最佳方法是"圓"(或橢圓),把每一個漢字的外層筆畫端點或折角連線起來,不難看出來這一特徵。如果把某一書體的很多字疊加在一起,其結果就是:篆書外層是豎橢圓,內層是豎長方形;隸書外層是橫橢圓,內層是橫長方形;楷書、行書外層是正方圓,內層是正方形。

足見在漢字演化的各個階段中漢字本身並不是方形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是象形文字 其他不是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3分) a.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塊字型系,其象形

5樓:毋琪

ba項的“美輪美奐”只能形容建築物高大華麗;b項的“竭澤而漁”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考慮長期的收效;c項的“拍手稱快”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局使人感到滿意,可改為“拍手稱道”;d項的“望其項背”意謂趕得上對方達到的成就或境界,但一定要用於否定形式。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而其他眾多語言是字

中國語文是世界上一種十分奇特的語文。漢語方言差異之大,世界上其他語言的方言無法相比擬。漢字歷史之古老,世界上任何一種現代語言也都無法與之相比。更為重要的是,漢字在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上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文字所不具有的。漢語有八大方言,即 北方方言 吳語 粵語 閩南話 閩北話 客家話 湘語和贛語。每種...

每個漢字的筆順都是唯一的嗎,漢字筆順為什麼要改

按照漢字規範來說,每個漢字的筆順都是唯一的。但如果從書法的角度來說,筆順是不唯一的。不同的書法家寫同一個字,也許筆順不相同,特別是草書 漢字筆順為什麼要改 規定漢字筆順的原因就是為了規範。如果個人手寫,只要寫出來是字能被認出來就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寫出來之後誰也不知道你是否是按照正確筆順寫出來的。但...

為什麼說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脊樑,為什麼說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脊樑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靠文字傳承下來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 古印度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只有 中國 前面不帶 古 是因為中國文化從來沒斷過,靠的是文字。而其他四個就不能,現代印度人壓根看不懂梵文,佛教也不盛行,他們的國語是英語,現在是沒有印度話的,因為印度話 梵語 早就死亡了,可憐。埃及更不用說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