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醒來之後看到你
若從造像上看,觀音菩薩即有男身、也有女相的造型。早期印度佛教初傳入中國時,也即是隋唐以前,觀音菩薩還依舊是男身,明顯的標誌就是脣上的一撇小鬍子。那時的觀音形相大多現王子相,體格剛健、清貌秀骨,有者身披王族衣冠,有者神采悠閒、現濟度相,站、坐之姿明顯是男相;唐代以後的觀音像臉龐逐漸豐腴圓潤,並且雙眉修長、紅脣秀鼻、黑髮披拂,面容更顯俏麗,逐稱為象徵如母慈愛的女性形相了。
盛唐時代其著裝似為透明輕薄的裙裾,呈雍容華貴狀,盡符當時的女子美。到了宋代,觀音菩薩才變成了女相,元明之際便成了典型的中國淑女了。
事實上大乘佛教對男女性別的看法是:「一切諸法無有定相,非男非女,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世俗人間對男女性別有很大的歧見和分別心,但觀音菩薩神通無邊,無處不在,大慈悲憫,全無分別,其救苦救難之三十二應身沒有男女身之分。
為了方便教化不同型別的有情,觀音菩薩隨機應變,應各有情的時代文化、風土人情和知識嗜好的種種習慣、因緣,而自在的示現不同的身相來救拔有情,其中即有男身亦有女容,而此男女相只是方便應化,實際上並無性別之區。
總結以上所說,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觀音菩薩的形相在佛經的記載中主要是以男性的形象顯現的。六朝時代,人們傳說夢見或看見的觀音菩薩也大都是男性形相,到了隋唐初期,就開始有一些以女相顯現的觀世音菩薩畫像。
在《歷代名畫觀音寶相》中,就影音有唐代打畫家吳道子所繪以女性顯相的絹本觀音畫像,筆法超妙,瀟灑飄逸。到了宋代,以以女性顯相的觀音菩薩畫像更多,如當時錢塘名畫家馬和之,畫過不少的觀音菩薩畫像,都是以女性現相的。
再從文學方面的記載來看,在唐代文人筆下,就有不少詩文作品,描述觀音菩薩是以女性形相示現的。如《普陀山志》中記載: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曾乘船南下至補怛洛迦山,登山禮拜觀音大士。
他在隨後所作的《觀音大士贊》中,所描述的觀音菩薩形相完全顯現出一位穿戴極細緻的女性的雍容華貴和慈祥端莊:
寶冠晃耀圓光列,瓔珞遍身明皎潔。
臉如水面瑞蓮芳,眉似天邊秋夜月。
繡衣金縷披霞袂, 縹緲素服偏袒臂。
玉珈珂佩響珊珊,雲羅綬帶真珠綴。
紅纖十指凝酥膩,青蓮兩目秋波細。
咽頸如一玉碾成,羅紋黛染青山翠。
朱脣豔瑩齒排珂,瑞坐昂昂劫幾何?
就以上的結論,我們可以這麼說:觀音菩薩是在中國改變性別的。
觀音菩薩為何由男變女?
這是菩薩的慈悲,應民眾信仰的需求而示現:人類當中女性便佔了一半,並且女性象徵平和、仁愛、溫柔、慈祥,與觀音菩薩悲憫護生的功德相符。同時,菩薩並非清一色男性,此象徵不論是男是女,只要積極修身養性,精進求取佛道,同樣可獲成就。
這在中國民間普遍存在著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的社會條件下是一舉重大的思想突破,也無怪乎觀音菩薩的信仰較於其他的菩薩們的信仰更能深得民心,並特別為女性信徒所崇仰。
若針對中國文化而言:母親是「慈悲」的象徵,而觀音菩薩本身所體現的「慈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母性的特質,也就是所謂的「父嚴母慈」。但在佛教傳統中,智慧被視為是女性的特質,慈悲才是男性的特質。
菩薩慈愛眾生,與佛陀一樣,所以被視為男性。中國文化向來以母性表徵「慈悲」,因此可以瞭解觀音菩薩的溫柔女相在中國特別盛行的原因。
另外,在印度和**的藝術家和工匠們,對於佛像的描繪和創造,往往會一絲不苟地嚴守經典儀軌,絕不創新形相或擅作增減,因此他們的同一類佛菩薩像不管是在繪製的技術上、造型、色彩、神態、衣飾、手印或法器上多是大同小異,而到中國以後就不同了。中國的文人、藝術家和工匠們「隨心造像」,認為只要出於誠心,即使並非經過嚴謹訓練的儀軌 造像師,一樣可以造畫佛像。雖說觀音菩薩的女性化並非由當時的藝術家或工匠所發明,但他們確實促使人們經由視覺形相,而逐漸建立起女性觀音菩薩的概念,而那批繪製或雕刻女性觀音菩薩的藝術家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必然也是反應了當時的流行觀念。
最後,不可否認的,是歷代觀音菩薩靈驗的故事、傳說和文學寶卷為民間女性觀音的盛行起了不少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中以香山寺妙善公主的傳說和《妙音寶卷》中白衣觀音的故事最廣為流傳。此外,唐代婦女的社會地位相對提高,武則天曾入寺為尼,號稱自己是彌勒轉生,這對於觀音形相的改變,具有其影響力。
簡而言之,觀音自印度來到中國,在中國從男身轉為女相的主要原因至今仍無一個定論,不過這與中國的文化思想,藝術的表達方式,時代的演進是細細相關的。
2樓:夢逐漸遠去
在佛教寺廟殿堂裡,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女性形象,可是在印度佛經裡,觀音菩薩卻被稱為善男子,印度和中國的早期造型藝術中,其形象也都是長著鬍鬚的男子像。
根據佛教的教理,菩薩是無漏(斷除了煩惱,證得了菩提)聖人,是法身大士,無所謂男性女性,亦無男女之別。但事實上無論是佛經還是世俗社會都喜歡讓他隨順世間,帶上世俗的性別。將觀音菩薩女性化一般認為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原因:
1。佛經稱觀音菩薩具備圓通大智,能示現30餘種化身,救無邊苦難,他的變化中就有女身。如《楞嚴經》觀音菩薩對佛陀說:
「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我與彼前見(現)比丘尼(即尼姑)身、女王身、國王夫人身、命婦身、大家童女身、而為說法。」這些記載為觀音菩薩女性化提供了重要的經典依據。
2。觀音菩薩尋聲救苦,一呼即應的濟世方法體現了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偉大胸襟,這種情懷與人間母親對子女的關心與愛護意義相同。這一內在特性是觀音菩薩女性化的重要內因。
3。觀音菩薩女性化是佛教在我國傳播中越來越多的婦女信佛要求的結果。觀音菩薩女性化開始於南北朝時,當時我國佛教正處於全面發展時期,信佛者日趨增多,但當時眾多佛教神?
,幾乎全是男性,這種情況使大量女眾信徒
歷史上觀音菩薩是男還是女?
3樓:第n次抗日戰爭
對於現代的中bai國人(尤其du是漢人
)和日本人等東zhi
亞民族dao中的一般大眾來說,觀迴音菩薩(答或稱觀世音菩薩)始終是一位美麗端莊,大慈大悲,已大神通普救一切眾生的佛教女神。但是,人們不太熟悉的另一個事實是,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觀音菩薩卻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是上身裸露,手執蓮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間下垂,覆蓋臀部和大腿,頭戴冠冕,頸掛項圈,手套臂環、鐲子等飾物的男神。
4樓:匿名使用者
觀音菩薩的法像有很多。觀音菩薩從印度來到中國以後,根據信徒不同的願望和需求,觀音菩薩化身人間示現的變身有三十三種!而女身是其中之一,但比較常見。
5樓:匿名使用者
印度的觀音是男的,中國的是女的,如果在中國的壁畫**現了男的觀音說明是佛教傳入中國初期,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在我國唐朝以前觀世音的像大都男相。
6樓:匿名使用者
男的!!!!!!!!!!!
請問觀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
7樓:元氣一號
觀音菩薩沒有性別之分。
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無數,都是不可取不可得的幻化假相。
《楞嚴經妙心疏》說,以為觀世音菩薩是男是女都是錯誤的,觀世音菩薩的真像是寂滅的無相之像,而能現一切相。
《金剛經》也說,如來具三十二相,其實「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同樣的,若能見諸相非相,也即是見觀世音菩薩。
擴充套件資料:
參考《中國曆代觀音造型藝術》,中國曆代的觀音造像的演變: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中國,到了南北朝時期,觀音造型為男性,面部豐滿、眼大而凸、眉長而平、鼻深高隆與額齊平、耳長齊肩、頭戴寶冠,寶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貴族富人的裝飾。
此外還有髮髻冠,化佛冠,冠兩旁裝飾猶如翅膀的寶僧,袒上身,頸部有懸鈴的圓領式,胸部掛瓔珞和作為兩蛇形的飾具兩臂著釧,下著羊腸大裙。
到了隋唐時期觀音造型按其藝術風格和造型樣式可以分為早晚兩期:
(1)隋到唐初階段觀音造型面部豐圓適中,方額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為主,但開始逐漸演化出女性形象,發冠樣式有低花瓣式、高發髻,寶冠上還有雙帶下飄,身上的瓔珞精細複雜,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腳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還由兩肩下垂橫於胸腹之間兩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帶如紳的樣子。
這時雕刻技法也由南北朝晚期的直平刀法發展為向下凹入的新圓刀法來表現衣紋。
(2)到了盛唐時期,觀音造型是飽滿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顯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進一步的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繁榮。
觀音造型的溫和與嫵媚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觀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圓深、眉彎而長、細目、著寶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的面相特徵。
到了宋代,觀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礎上,服飾上較唐代複雜,在面部刻畫上,人物頰額豐圓適宜、面容婉麗、戴珠光寶氣的花冠儼然像一種世俗貴婦人的形象。這時的觀音造型已發展到圓熟的境界,其動作表現及服飾都自然生動流暢,充滿迷人的藝術魅力。
到了遼代,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到了元代,觀音造型多數為赤裸,僅有簡單的瓔珞、臂釧等裝飾,這類密教造型多數形象是細腰,面相上鼻高且直,脣較薄,兩頰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與唐代觀音造型也有某種繼承關係,衣紋質感不足、繁縟瑣碎、面部缺乏內心傳神的聯絡,總的來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跡象。
明代的觀音造型不僅繼承宋代的造型,更與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有些接近,觀音頭戴花冠、面相豐腴、衣紋隨著身體動勢凸起凹入真實性很強;衣紋組合疏密有致、線條舒展,更能襯托出觀音豐滿的體態。明代觀音像感人的藝術魅力,還表現在她們不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國封建時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到了清代,觀音造型也比明代更接近世俗,清代觀音造型主要特徵:頰豐額滿、額部平板有一種被繃緊的感覺,雙眉細長、鼻高且直、寬肩細腰、服飾多為當時的裝飾,在技法處理上,衣紋表現極為真實,服飾貼體,顯得較為輕柔,衣紋隨著動態自然流暢,真實感很強。
鴉片戰爭到解放前舊中國這是個社會大動盪時期,由於外敵入侵,內戰迭起、內憂外患,中國的工藝美術逐漸萎縮,陷入了蕭條階段。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工藝美術全面復甦,舊社會失傳的手藝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觀音造型主要繼承唐宋時期的藝術風格,新一代工藝美術大師賦予了新的特色:
作品思想性、情節性更加突出,注重人物傳神,強調觀音造型比例、結構的準確性,身段形體優美,追求內心刻畫和精神氣質,衣紋符合人體內在的結構變化,工藝雕刻也融入了現代美學元素,從解剖透視入手,分麵塑造形體,從而使作品更有了符合現代審美觀點的生動性。
觀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呀,謝了,觀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
佛菩薩不分男女,但大部分時候化顯男身。但是觀世音菩薩為了讓眾生容易接受,常常顯化女身來普度眾生。因此,大部分的觀音圖都是慈祥的白衣婦女形象。而觀音菩薩的佛身像上,有的則畫上了鬍子,表示其實他是男身。觀音的原形是男的,成仙后有沒有性別我不知道,但是民間為了表現其博愛 關懷眾生的形象而把他幻化為女 法身...
觀音菩薩本身是男是女觀音菩薩本身是男是女?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隨緣顯現,以度眾生為本懷。當以男子身得度,則現男子身,當以女人身得度,則現女人身。不僅如此,山川大地,花鳥蟲魚,只要眾生能因此開悟,觀音菩薩即為其顯現,這就是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三十二應是總稱,其實不只三十二,而是千手千眼,無量無邊。成佛之時是男身,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由於信仰者需要...
觀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觀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
其實觀音菩薩最初是男性,其性別的轉變是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在結合了中國本土文化和風俗的基礎上完成的。佛教並非中國的本土文化,在印度佛教的教義中,觀世音是古印度轉輪王的大兒子不眴,印度人信奉的觀音菩薩為男相。這是因為古印度等級制度森嚴,女性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地位,完全是男性的附屬品,像觀音菩薩這種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