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8長江大壩決堤,三峽大壩決堤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2021-10-02 07:12:09 字數 4114 閱讀 7087

1樓:稗史候說

2023年特大洪水災害,堅固的長江大壩決堤了,大壩決堤的後果是導致滾滾洪水南下,長江中下游地區遭到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特大洪水災害,導致全國29個省市不同程度受災,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

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經濟損失1660億元。

(圖為:決口處)

2023年特大洪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九江大壩決堤是原因之一。九江大壩為何決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暴雨集中,連續惡劣的天氣影響自2023年6月起,大暴雨、大雨就連著下了一個月都不停,鄱陽湖、洞庭湖水位急劇上升,並且開始超出警戒水位。自6月份起,長江流域出現3次持續的大範圍降雨。7月份左右,水文站監測的洪水量巨增,宜昌水文站監測到的洪水量為1215億立方米,漢口站監測到的資料為1648億立方米,漢口站的水文資料比2023年超出了120億立方米。

2023年,長江的蓄洪量為400多億立方米。2023年時,蓄洪量僅有100億立方米,有效蓄洪量50億立方米。2023年的特大洪水量約為100億立方米,所以長江無法容納如此多的蓄洪量,導致洪水氾濫,沿江阻擋洪水的大壩抗洪能力吃緊。

(圖為:抗洪搶險的戰士)

二、自然蓄洪,河湖調節功能減弱長江特大洪水災害的形成,在於上游植被遭到長期破壞所致。建國以後,隨著人口的增長,長江上游地區的原始森林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濫砍濫伐行為頻繁。再者就是圍湖造田,長江中下游地區大量湖泊被填平造田,湖泊的蓄水調節功能喪失,大量行洪洲灘被佔用。

第三是一些水利設施的建設,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破壞了江河的自然生態功能,加劇了洪水災害。

三、大壩地形,九江大壩地形特殊九江地理位置特殊,長江進入九江段後進入了「地上河」模式,九江地形較高,大壩修建起來時高出了周邊的城鎮很多,這種地形類似於黃河。大洪水來後,大壩抵擋不住洪水衝擊,最終漫過大堤、沖毀城鎮。大量駐防官兵被緊急調來加固堤壩,晝夜進行抗洪搶險。

8月7日中午,雖然官兵們早有預備,但危險還是來臨了。一名巡邏戰士發現堤壩上正在往外湧一股股渾濁的泥水,大壩最下面的地方出現了裂縫。這個情況被馬上報告上去後,戰士們用沙包和自己的被子墊在湖底下,堵住了漏水。

但是,剛剛堵住了漏水,另外一邊就噴出了一大股水來,水越衝越大,戰士們根本抵擋不住。隨後又緊急調來車輛、輪船去堵塞這個缺口,幾噸、幾十噸的卡車推進去都擋不住這個缺口。後來又緊急調動一艘1600噸的貨輪帶著滿船貨物沉入湖底,這才勉強堵住了這個缺口。

(圖為:洪水淹入九江城區)

四、人為因素,大壩修建存在的問題九江大堤決口,經過五天五夜軍民的合力搶修才將這處決口修補,擋住了洪水肆虐。九江大堤的決口,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九江湖口縣投資千萬元的大堤是新修的大堤,但在洪水來臨時抵擋不住洪水,作為一處新修的大堤,其抗洪能力遠遠不如預期。

在當時講究速度、趕超發展的思想下,很多工程並未能保質保量,在大壩設計、建造上存在一些問題。在2023年時,長江的蓄水能力能達到400億立方米,為何到了2023年還不足100億立方米了?除了自然生態的破壞外,不合理、不科學的水利工程建設非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破壞了自然的調節能力。

(圖為:堵住缺口)

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了報復。

2023年特大洪水的教訓警示我們: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平衡,人類才能保住共有的家園,才能避免大自然的報復。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氣候異常、暴雨過大、河湖調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

2023年長江發生了繼2023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這場洪水雖已過去,但各種議論紛至沓來,更有甚者將其歸於「人禍」。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雖然這場洪水量極大、涉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但造成的損失比2023年和2023年要小得多。

經分析,長江發生2023年大洪水主要是氣候異常、暴雨過大、河湖調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荊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對比表明,2023年洪水總體上小於2023年,在本世紀已發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2023年)中列第2位。2023年長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過了2023年的實測水位,

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①2023年分蓄洪量與2023年相比大量減小,2023年長江中下游分洪潰口總量達1023億立方米,而2023年只有100億立方米;②湖泊調蓄能力降低,建國以來,長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積減少約1萬平方公里,洞庭湖、鄱陽湖因淤積圍墾減少容積180億立方米以上。總結經驗主要有:

汛前準備充分;統一指揮、決策正確;軍**防,全力搶險;水庫排程,科學搶險;依法防洪,嚴格執法。災後反思,應抓緊做好以下工作:加高加固堤防,消除堤身隱患;加強河道整治,保持行洪暢通;建好分蓄洪區;做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抓緊建設防洪水庫;加強長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提高防洪現代化技術。

3樓:哈瓦那橙

上流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沙土隨土流進大壩,淤積導致大壩的庫容減少,水位上升。發生垮壩、決堤。

也因為長江上缺少大的壩體,加之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

這些都是要綜合考慮的。

4樓:

以前上自然地理學講過,嘿嘿。。。

首先是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河床抬高,其次是上游築堤築壩,原本應在上游江漢平原氾濫的洪水移至九江,導致對大堤壓力過大,再加上突增的降雨量,這本身就構成很大威脅,當然大堤的質量也有問題,但將災難純粹歸因於豆腐渣工程是有失公允的,這裡面有一定政治因素。

5樓:

跟水土流失,破壞環境有關,也有天災之意,人禍。

6樓:celia水瓶

百年不遇大洪水加堤壩質量不好!

三峽大壩決堤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7樓:阿沾

造成嚴重的洪澇災難和生態災難,會造成巨人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長達600公里的水庫,採取分期蓄水,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

工程竣工後,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可充分發揮其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作用,並將顯著改善長江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

擴充套件資料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的許多工程設計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紀錄,主要有:

1、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消減洪峰流量達每秒2.7-3.

3萬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保護長江中下游荊江地區1500萬人口、2300萬畝土地,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為顯著的水利工程。

2、三峽水電站**機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電站。

3、三峽大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洩流壩段長483米,水電站機組70萬千瓦×26臺,雙線5級船閘+升船機,無論單項、總體都是世界上建築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三峽工程主體建築物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2794萬立方米,鋼筋制安46.30萬噸,金結制安25.65萬噸,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9m,壩高185m,工程總投資為4954.6億元人民幣,於2023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23年5月20日全線建成。

經國家防總批准,三峽水庫於2023年9月10日零時正式啟動第四次175米試驗性蓄水,至18日19時,水庫水位已達到160.18米。2023年7月23日,三峽樞紐開啟7個洩洪深孔洩洪。

上游來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萬立方米。2023年7月24日,三峽大壩入庫流量達7.

12萬立方米/秒,是三峽水庫建庫以來遭遇的最大洪峰。

大壩利處:防洪;發電;蓄水北調;促進航運。弊端:下游洄游魚類與長江特有魚類受到一定影響;突發地質災害增多;微**明顯增加。

同時,三峽大壩的完工轉移了超過39億立方米的水到海拔175米的高度,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的計算,這人為的減緩了地球自轉,稱每天都比過去延長0.00000006秒。

9樓:匿名使用者

決堤了你就看不到我的答案了,好遺憾

三峽大壩有什麼壞處,三峽大壩建好後有哪些好處,又有什麼壞處?

好處三峽工程的益處,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 發電和航運方面。另外,三內峽工程還對環境 南水容北調 養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處。壞處三峽庫區存在大量文物都被毀了。在生態方面,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將會對當地大範圍的生態造成影響,像當地植被的破壞,氣候的變化,對各種動植物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三峽在起到防洪 發...

三峽大壩了,我們應該怎麼玩,三峽大壩免費了,我們應該怎麼玩

居安思危,就目前形勢看,沒有國家願意和中國明目張膽的打仗!中國現役軍人280萬,後備的多的不行,科技也還不錯,14億人發起怒來沒人擋的住 現在通訊發達,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感冒這種不可負擔的人道主義風險,另外我國也不是毫無還手能力的國家,擁有太多的核彈,誰也不敢冒被核彈報復而同歸於盡的風險 對外早有防備...

大家同不同意炸燬長江三峽和黃河大壩

樓主很明顯是看書 走火入魔 了。首先姜戎這段話大前提的論證是存在問題和缺陷的 華夏民族祖輩生活在長江黃河流域,這個事實與 華夏民族就不得不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農耕生活擺佈 這一結論之間沒有必然聯絡。華夏民族選擇農耕生活,這是一種主動的行為,是我們的祖先認為這一生活方式有利於種 展需要作出的積極選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