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不稱帝,曾國藩為什麼沒有稱帝?

2022-01-29 19:37:49 字數 5221 閱讀 1092

1樓:春風春又回

一封建忠君思想的影響。不願做叛臣逆子。二是自身勢力還沒有達到稱帝的程度。

2樓:小玄子

順勢而為,當時中國已沒有稱帝的實勢了

3樓:愛收藏的小辛老師

2023年曾國藩統帥湘軍攻克太平天國天京,其功跡、聲譽達了人生的頂點。天京陷落之前的湘軍集團多名重要將領,其中主要有彭玉麟,2023年受安徽巡撫;沈葆楨,是2023年任江西巡撫,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外甥;李鴻章,2023年任江蘇巡撫;左宗棠,2023年任浙江巡撫;楊嶽斌,2023年天京陷落前受陝甘總督;李續宜先任湖北巡撫後調為安徽巡撫。湘軍集團都已經佔了半壁江山了,而且手裡掌控著30萬重兵,曾國藩為何不稱帝?

很多學者經過研究,舉出n 個原因,但是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

一是湘軍內部將領離心離德。在湘軍將領中只有彭玉麟可以稱得上曾國藩的死黨,曾國藩的弟弟九帥曾國荃,與湘軍多位將領關係不和,這些人對曾國荃的意見,甚至可以說成見很深,所以讓那些督撫冒著生命危險去跟曾國藩造反,可能性還真不大,即便造反成功又如何呢?又不可能人人都做皇帝,因為大家都已經做了督撫了,這官已經夠大了,已經根本就沒有造反的動力。

二是湘軍因腐敗戰力下降。攻陷天京之後,迅速腐化墮落,戰鬥力急劇下降,天京城破10日之內,街上經常出現湘軍士兵成群結夥相互火拼的情景,直到一個月後,城內各軍善混亂不止,兵勇相互掠奪,時有殺傷,指望這樣的士兵去打仗,那就跟鬧著玩一樣,曾國藩本人也注意到湘軍戰鬥力下降,在致李鴻章的信中所說「湘勇強弩之末,銳氣全消」如果靠這樣的軍隊去北伐清廷,怕是過不了黃河就得跑一大半。

如果說曾國藩反清自立,不取得左宗棠和李鴻章的支援,那是毫無成功希望,曾國藩若反清,自然的不能再打著道德的旗幟,因為此時,以當時的社會眼光來看他造反本身就是不道德,但是當時的李鴻章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是他在多種場合,對曾國藩頗有微詞,說明兩個人的關係並不太融洽,這李鴻章那就更是個投機派,可以推測如果曾國藩造反,李鴻章會不偏不倚,倘若曾國藩順利的話那還好,要是不順利的話有可能背後捅刀子,而去幫助清廷對付曾國藩。清朝廷也採取相對應措施,清廷對曾國藩的下屬多人封為督撫要職,採取拉攏扶持政策,次之與曾國藩離心離德,甚至分庭抗禮,達到自己控制和利用的目的。

三是清軍對湘軍早有防範。大清朝庭在軍事上,佈置兵力,形成對曾國藩和湘軍的包圍之勢,在南京西面,領欽差大臣和滿族重臣官文把守武昌,控制長江上游,富明阿、馮子材守揚州、鎮江,佔據長江下游,僧格林沁領兵駐紮於皖鄂之交,虎視南京。這樣一旦發現其有異心即可迅速出動,三面圍堵,剿滅叛軍。

四是儒家文化的信仰決定他的選擇。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曾國藩其實不是忠於大清朝庭,而是忠於儒家文化。曾國藩當年以一介書生領軍,起兵之時就在出徵檄文裡說過,他是為「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曾文正公文集·討粵匪檄》)的理由而出兵的。也就是為了拯救傳統儒家文化,而非拯救那個腐朽的滿清朝廷而出兵的。他不稱帝是想做「聖賢」,而非做英雄。

其實這幾點都經不起史料的推敲。首先說第一條,攻下天京之後,曾國藩的聲譽達到了頂點,那些他提拔的將領都唯馬首是瞻,據史料記載,包括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第一時間向曾國藩表忠心,勸進,那些中下級軍官更是蠢蠢欲動,準備大幹一場。他們當時很多人是督撫沒錯,可是誰不願意當開國功臣呢?

你以為李鴻章忠於大清嗎?他比誰都看不起當時的同治,他是曾國藩最忠誠的學生。

傳說曾國荃、左宗棠、彭玉麟、鮑超這四位湘軍集團的大佬,在南京的玄武湖曾經有過一場密謀,史稱玄武湖會議。之後曾國荃率三十多位湘軍的高階將領來見曾國藩。曾國藩對這批將領的意圖心知肚明,便推辭不見。

大家見曾大帥不肯出來相見,更是群情激動,反覆讓人進內府去請。但不管怎麼請,曾國藩也堅決不出來見大家。後來僵持了半天之後,曾國藩讓人送了一副對聯出來。

據說所有人看到這副對聯之後,有的感慨,有的搖頭,有的嘆息,甚至還有人熱淚盈眶。最後曾國荃說了一句話:「大傢什麼也不要再講了,今天的事兒以後千萬不可再提,有任何枝節,我曾老九一人擔當好了。

」如此一說,眾人才紛紛散去。這副對聯很有名。上聯是「倚天照海花無數」,下聯是「流水高山心自知」!

還有一說是上聯「進一步身敗名裂」,下聯「退一步流芳百世」。(我在此宣告,這個故事我沒有查到史料,權作旁證。)

第二條理由更難成立。湘軍攻破天京確實有燒殺搶掠,而且掠奪了很多財物回湖南。但是,還是有大部分人沒有搶到,想再搏一把。

曾國藩有30萬大軍,掌握全中國最富庶的江南半壁江山,以及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更合乎邏輯的是,這批發財了湘軍會給後來加入的人一個榜樣,就是跟曾大帥幹,我們也可以發財升官。只要他振臂一呼,大清那點敗軍那是湘軍的對手?

第三條,至於大清在軍事上那點部署,也不值一提,都是「竹條穿豆腐」——提不起來的貸色。馮子材現在我們知道是個名將,但當時的馮子材還沒有成名,在大清軍隊中不過就算個「路人甲」、「路人乙」的角色,不能和曾國藩相提並論,甚至不如湘軍中的一個副將的級別高。像僧格林沁這些滿蒙將領都是徒有虛名,當時都已經被八軍聯軍打得落花流水,如驚弓之鳥,還那裡有鬥志。

再說第四條也經不起推敲,在巨大的利益「青史留名」面前,沒有人,包括聖人會拒絕的。

那麼究竟曾國藩為什麼不稱帝呢?筆者經過研究,找到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敗給了時間。

嘉慶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2023年11 月26日)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到攻破天京時的2023年,他已經53歲了,這在當時算是老齡了,這時的曾國藩已經被政務、軍務掏空了身體,積勞成疾。據記載,此時曾國藩眼疾特別嚴重,有可能得了青光眼或嚴重的老花,已經不能正常批閱檔案。

此時的曾國藩,除了巨大的威望,大概就是一個「空架子」,湘軍集團正是有這個「空架子」在,那些驕兵悍將才不至於四分五裂,各自為戰。如果曾國藩一旦倒下,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可以壓服這些這些驕兵悍將。君不見當年的吳三桂,也是這個年齡造反,結果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他手下的武將們投降的投降,自相殘殺,四分五裂,被清軍各各擊破。

當一個歷史機會擺在曾國藩面前,你以為他沒有心動過嗎?想想吳三桂的結局,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時間不在我一邊啊,奈何!

就立功、立德、立言吧!

曾國藩為什麼不稱帝?

4樓:百掣尹永福

第一、是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使然,他深受晚清理學大師唐鑑的影響,起兵的目的相當明確:保護地主階級的利益;保衛清**。其個人追求是做一箇中興之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第二、是稱帝條件不具備。南有曾國藩,北有僧格林沁,這兩人被清王朝倚為肱股之臣。當時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最受器重,擁有一支以強大的騎兵為主的龐大隊伍,不同於八旗兵,戰鬥力極強,而且部署在中原河南腹地,虎視東南,也使曾國藩不敢輕舉妄動。

第三、曾國藩起兵是以忠君保國號召,一旦稱帝,實屬不忠不義,大逆不道,人心必失。

清朝歷史上曾國藩曾經擁兵百萬,為何不稱帝?

5樓:王先森的水果派

首先曾國藩是漢族,一則曾國藩受忠君愛國思想的薰陶而長大他不會造反,二則滿清是不會放心的,所謂的百萬軍隊,曾國藩只能控制住的他的嫡系部隊,清朝對他的權力是有節制的。

6樓:呼

他認為「人生有窮達,知名而無憂」。曾國藩當初組建湘軍的目的很明確:保衛儒學,保衛清**。在曾國藩起兵時,所釋出的《討粵檄文》打的就是捍衛孔孟之道的旗幟。

7樓:

歷史上的曾國藩非常崇尚儒家思想,愛國忠軍的思想觀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了。朝廷將曾國藩一手栽培起來,給了曾國藩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曾國藩才有瞭如此之高的成就,他感謝朝廷給了他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沒有舉兵稱帝也在情理之中。

8樓:匿名使用者

曾國藩雖然擁有百萬兵馬但是他還是不敢稱帝的,這一點也體現了他很聰明,因為一旦稱帝就會被太多人盯上,會被別人對付的。

9樓:

曾國藩家書裡面肯定沒喲要他造反。很多這種官宦世家都要忠臣於君,就算自己兵權大握,都不能有叛逆之心,否則會被唾罵。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稱帝也不是很好的打算。

10樓:溫柔給風

曾國藩沒有稱帝的野心,他的個人追求是做一箇中興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如果曾國藩反叛,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千萬百姓就會經歷著更大的磨難。

11樓:她的小梨渦

古代稱帝講究名正言順,起兵造反名不正言不順,是要被稱作逆賊的,天下人可以得而誅之,況且古代遵循三綱五常,這種思想佔據統治地位。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人都是有自己理念的,曾國藩非常崇尚儒家思想,愛國忠軍的思想觀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朝廷對他的信任,加上自己的思想觀念,所以是不會稱帝的。

13樓:醬餅鬥牛

這個應該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君王臣子的思想,曾國藩畢竟是重臣,從來沒有想過反叛,只是有兵權而已,所以不是在古代有很多兵,就一定要造反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在我看來最大也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他認為「功不必己出,名不必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所以他不會造反的。

曾國藩為什麼沒有稱帝?

15樓:跪安吧您嘞

他的個人追求就是做箇中興名臣、封候拜相、光宗耀祖,他起兵就是為了保衛地主階級利益,保衛清朝,保衛明教

16樓:歷史天天見

袁世凱可以稱帝,但是曾國藩永遠不可能。因為他的人生信條中沒有背叛朝廷這個想法,他的目的就是保護自己的國家罷了。

17樓:指尖的星光

雖然曾國藩大權在握,但依舊沒有稱帝,他有一顆國忠誠的心,不做那逆臣賊子。

18樓:

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

19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曾國潘是不可能稱帝的,在他的心中忠君之事是他的信仰,不可能為了稱帝而背叛他的信仰。

20樓:走走道丟了

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並且掃平太平軍的時候年紀不小了,稱帝就成了吳三桂,他不可能做這樣的不顧身前身後名的事

21樓:涐看不清自己

他是個很懂得感激的人,知道自己是通過皇帝的提拔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所以要報恩,就打算好好輔佐皇帝。

22樓:杞漪

稱帝?有那個本事嗎?一副奴才相。

23樓:此時無少

在我看來,曾國藩在擊敗了太平天國之後,雖然掌握了強大的軍隊,也已經佔據了廣袤的國土,但是他的內心之中對於清王朝的忠誠度還是非常高的,這和他本人的一個成長曆程有著分不開的原因。寒門出身,好不容易慢慢取得了重要的官位,能做到的就是不斷去鞏固清王朝的統治。

曾國藩的性格是什麼樣的,曾國藩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曾國藩 成大事,大都是這四種性格 沉穩,心機很重。他的性格很適合清朝官場,他的官場處世哲學,所向無敵。曾國藩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作家楊大俠分析,曾國藩自己,跳不出他所處的時空,更化解不了內心的束縛。中國的封建制度維持了二千多年,因之中國的文化實在太古老了,需要吸收一些新的更充實更豐富的營養。可此時的...

曹操為什么不稱帝,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曹操連王都沒當!不過把皇帝的路給他兒子鋪好了 曹操老賊罪惡滔天 惡貫滿盈,罪行堪比侵華日軍,這種歷史罪人人人得而誅之,永遠被後世唾棄。曹操 是一個具有現實主義者的君子 他是一個不去模仿任何聖人的聖人 是一個不去模仿任何英雄的英雄 也是一個能在任何時代創造一個時代的偉人。他不是疑心重 也不是非要負天下...

後世為何對曾國藩有何評價,為什麼後人對曾國藩的評價反差如此之大?

左宗棠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李鴻章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為什麼後人對曾國藩的評價反差如此之大?後人對曾國藩評價怎麼樣 求後人對曾國藩的評價 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評價 歷史中曾國藩為什麼這麼出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