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歷史上是什麼樣的

2022-02-07 01:35:00 字數 6715 閱讀 7002

1樓:冷嗖嗖

歷史上王朗並沒有接觸過諸葛亮,而王朗的經歷告訴我們,王朗並不是一個會無故生氣的人,更不是不理智,而是個冷靜的人,因此不會是一個一被罵就死的人物,史書記載,王朗是病死的。

歷史上的王朗治理有方,為官清正,主張仁義,堅持不恢復肉刑,除此之外,王朗還著有《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作品,就連他的兒子王肅,也在他的影響下成為了一位遍注群經的著名經學家。

2樓:匿名使用者

在真正的歷史上,王朗是一個能尊敬老師、孝敬長輩、有情有義、盡職盡責、勤政愛民的人。有著很深的學識和見識,不是諸葛亮口中心量狹小,能被他罵死的人。

尊師重道。王朗因為自身優秀被封為郎中。這當官當得好好的,卻突然收到老師去世的訊息,按照傳統,父母去世,應該是由子女服喪守孝。

但是王朗卻將官辭了,為老師守孝,他本不是子女,卻盡了子女應盡的義務,甚至錯過了當官的機會,這體現了王朗尊敬師長的品質。

盡職盡責。在楊賜為他的老師服喪守孝期滿後,有人推薦他擔任徐州治中從事。這個時期,各地為政,沒有人願意給朝廷上貢,但王朗建議他們應該派人向漢獻帝進貢,以表示他們地方對漢王朝的支援和擁護。

大家聽從了王朗的建議,漢獻帝許久沒有受到這樣的待遇了,十分驚喜,給王朗這些相關人員都升了官。後來王朗成了會稽的太守,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後期孫策進攻會稽,大家都勸王朗先暫時躲避一下,但是他執意不從,非得堅持對抗。雖然最後還是敗下陣來,但還是與之抗衡了很久。

從這裡可以看出王朗是一個有著軍事才能,愛崗敬業的人。

有情有義。孫策知道王朗是不服他的,所以就不讓他好過。可就算是王朗生活如此窮困,他也沒向敵人屈服,更難能可貴的是,自己都這麼困難了,還想法設法去賙濟自己曾經的部下及其家小,很是仗義。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一生中校注了不少儒家經典著作。在此基礎上,他的兒子王肅後來校注了《尚書》、《詩》、《論語》、《左傳》等,史稱「王學」,盛行一時。

3樓:home流白

歷史上的王朗是一個尊師重道,研究典籍,為官清正,主張正義,非常有才華的人。

4樓:

三國演義只是**而已,又不是正史。作者本來就是尊劉抑曹,無限拔高蜀漢這邊,汙衊曹魏那邊。至於諸葛亮罵死王朗,那更是無稽之談。別當真就行。可以看看陳壽的三國志。

5樓:荒王爺

歷史上的王朗是一個尊師重道、能力出眾,賢德之人,三國為了故事需要所以用他祭出諸葛亮的無所不能。

6樓:在月亮湖考察古蹟的百香果

王朗沒有和諸葛亮爭辯。

王朗經過數年才回到中原被曹操任命為任命為諫議大夫。曹魏建立以後王朗先後遷任御史大夫,大司徒被封為蘭陵侯,先後侍奉曹丕 曹睿兩代皇帝,王朗死後配享曹操廟庭。

7樓:海闊天空

歷史上以王朗所作的《周易傳》作為學習《易》學的人必須考核的內容;

王朗才智過人而豐麗博敞,但性格嚴謹慷慨,多立威儀,恭儉節約,就算因婚宴而受到的禮物也一無所受。由此可見王朗的確是一個以德立世、才器兼備,不肯媚俗求名的廉吏。

8樓:疏雨梧桐

精於研究經學典籍,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文人,他能夠和江東名將太史慈大戰十幾回合,由此可見他的武力並不弱。

9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歷史上的王郎是一個尊師重道,能力出眾,有情有義,盡職盡責的人,有很深的學識和見識,並不是諸葛亮口中的心量狹小之人。

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罵死的王司徒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

10樓:犀利水哥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 ,字景興。東海郯(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

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攻會稽時,王朗舉兵抵抗,為孫策所敗。王朗在逃亡失敗後投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後為曹操所徵,因戰亂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受禪建魏後,王朗改任司空,又進封樂平鄉侯。曹叡繼位後,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諡號成。

其孫女王元姬,嫁於晉王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王朗博學多聞,校注儒家經典,很有名氣。正始六年(246年)12月,魏國朝廷以王朗所作的《周易傳》作為學習《易》學的人必須考核的內容。

後世把他註解裡的思想稱為「王學」。王朗子王肅便是」王學「的代表人物。王肅所注《尚書》、《詩》、《論語》、《左傳》等,在晉代列於學官,立有博士。

今失傳。因王肅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外祖,故借朝廷支援而盛行,一度壓倒「鄭學」,」王學「在東晉後逐漸衰亡。

王朗有文集三十卷,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全三國文》還收錄有《冬臘不得朝表》、《論樂舞表》、《上求正貸民表》、《諫行役夜表》、《答文帝表》、《勸育民省刑疏》、《諫文帝遊獵疏》、《諫東征疏》、《諫明帝營修宮室疏》、《屢失皇子上疏》、《上請敘主簿張登》、《上劉纂等樗蒱事》、《奏賀朔故事》、《奏宜節省》、《劾刺史王凌不遣王基》、《四孤議》、《興師與吳取蜀議》、《改元議》、《遺針御衣議》、《議不宜復肉刑》、《議》、《對孫策詰》、《答太祖遣諮孫權稱臣》、《遺孫伯符書》、《與魏太子書》、《與許文休書三首》、《與鍾繇書》、《論喪服書》、《相論》、《雜箴》、《貧窶語》、《塞勢》。

史書記載,王朗是病死的

三國演義,被諸葛亮罵死,實際上這一說是不成立的,

查《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並進兵。

右將軍張?擊亮於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而未如《演義》所云,有以王朗為軍師隨軍出征之事。

且又載:同年「十一月,司徒王朗薨」(《資治通鑑》同),可見王郎之死,距此戰的結束已有大半年了。

11樓:蜂鳥飛燕

王朗就是一個被刻意貶低的名士,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王朗是少有的大儒學士,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對於文史學的研究貢獻很大。

當初王朗投奔徐州的陶謙受到陶謙的禮遇,當時正值天下大亂各地州郡對於朝廷基本置之不理,王朗說服陶謙派人到朝廷朝見漢獻帝向獻帝進貢,漢獻帝得知王朗的做法後對王朗頗有好感於是任命他為為會稽太守。王朗為人節儉慷慨不隨便接受別人的饋贈,經常拿出自己的財物接濟窮困的人,因此受到百姓們的擁戴。等到孫策平定江東的時候,王朗想北上逃回中原歸順朝廷,卻被孫策抓住。

孫策因王朗是一介名流之士就對王朗逃亡的事既往不咎。

三國演義裡被諸葛亮罵死的王司徒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

12樓:匿名使用者

王司徒一般指王允(東漢末年司徒)。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據《後漢書》)。東漢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

他十九歲就開始任公職,壯年時任豫州刺史。因為在和中常侍張讓的鬥爭中失敗,王允被迫去官隱居,在中平六年,何進掌權之後重新出仕,歷任從事中郎和河南尹。在何進被宦官誅殺,董卓掌權時,他已經代替楊彪成為了司徒兼尚書令。

身為地方官勤政愛民,由於朝廷腐敗而被迫在此為官,從而密謀刺殺董卓。董卓死後,王允與呂布共執朝政,但是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樊稠等率軍攻破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處死,時年56歲。

13樓:匿名使用者

王朗就是一個被刻意貶低的名士,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王朗是少有的大儒學士,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對於文史學的研究貢獻很大。

當初王朗投奔徐州的陶謙受到陶謙的禮遇,當時正值天下大亂各地州郡對於朝廷基本置之不理,王朗說服陶謙派人到朝廷朝見漢獻帝向獻帝進貢,漢獻帝得知王朗的做法後對王朗頗有好感於是任命他為為會稽太守。王朗為人節儉慷慨不隨便接受別人的饋贈,經常拿出自己的財物接濟窮困的人,因此受到百姓們的擁戴。等到孫策平定江東的時候,王朗想北上逃回中原歸順朝廷,卻被孫策抓住。

孫策因王朗是一介名流之士就對王朗逃亡的事既往不咎。

14樓:個性就是這樣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1] ,字景興。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

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攻會稽時,王朗舉兵抵抗,為孫策所敗。王朗在逃亡失敗後投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後為曹操所徵,因戰亂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受禪建魏後,王朗改任司空,又進封樂平鄉侯。曹叡繼位後,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諡號成。

其孫女王元姬,嫁於晉王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王朗學識淵博,與其子王肅都為經學大家。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希望能幫到你。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在歷史上是哪樣的結局?

15樓:懟懟史實

祁山,兩軍陣前。

蜀漢大軍旌旗蔽日,氣勢如虹。主帥諸葛亮居中而立,輕搖羽扇,冷笑著看著已逾古稀之齡的魏軍王朗。

只見那王朗蒼顏皓首,一馬當前,鼓動起三寸之舌,竟意圖勸諸葛亮投降魏國。

誰料諸葛亮聽完王朗的一番言辭後,隨即施展起當年舌戰群儒的口才,不僅把王朗批得體無完膚,還順便扒了王朗二度為臣毫無氣節的黑歷史。

這番操作將王朗氣得七竅生煙,當場死於馬下,這正是《三國演義》中《武鄉侯罵死王朗》的精彩故事。

《罵王朗》的故事雖然精彩,但這則故事的可信度如何呢?答案是幾乎沒有。

一、罵死王朗據《三國志》記載,蜀建興六年春,也就是公元228年的春天,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中原,與魏軍短兵相接,《三國演義》中描寫的收復姜維,罵死王朗,都是發生在這期間的事情。

按理說,兩國交戰的大事,必將記錄在史書上,可翻遍了《三國志》等記錄這一時期的史書,卻沒有一本史料提及諸葛亮罵死王朗之事。

與此同時,《三國志·明帝紀》中卻留下了同年4月,曹睿在洛陽對出征的將士們封賞的記錄。

這就是說,公元228年的4月,魏蜀之戰便結束了。

如果王朗真的如《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那麼他應該在228年的春天已被諸葛亮罵死才合理。

然而,《三國志·魏書》裡卻記錄了王朗的去世時間是228年11月,此時蜀軍已於街亭大敗後退兵了。

因此,王朗之死,絕不是因為諸葛亮的一頓痛罵。

那麼,既然諸葛亮罵死王朗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羅貫中又為何要抹黑王朗是被罵死的呢?

這是因為王朗是曹魏時期的重臣,一度高居司徒之位,封蘭陵侯,而且他的孫女還找了個好夫婿,名叫司馬昭,又生了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

由此看來,王朗可謂是曹魏權貴階層的代表人物。

而《三國演義》的主旨是尊劉貶曹。王朗作為曹魏一方的代表人物,自然被牢牢地打上了反派的標籤,成為了文學作品中黑化的人物。

二、治理有方《三國演義》中,王朗作為反派人物的戲份並不多,不過,歷史上真實的王朗卻留下了足以銘記於史書的傲人成就。

據《魏略》記載,東漢末年,王朗擔任會稽太守。

在任期間,王朗愛護百姓,勤於政務,將會稽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受人們的擁戴。

有意思的事,王朗發現當地人民在拜祭秦始皇,雕刻了秦始皇的像和夏禹一起供奉在同一個廟中。

但王朗認為秦始皇的功績不配享有這些拜祭,於是他取締了這些行為。

三、為官清正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招王朗入朝為官。王朝奉詔進入**機關後,主管司法。

在他任職期間,正是東漢與曹魏政權交替的社會動盪時期,因此有人以「亂世需用重典」為由,勸王朗嚴刑峻法,恢復肉刑。

可王朗卻主張仁義,堅持不恢復肉刑,還主張寬容對待犯人,如果犯人的罪狀有疑點就要從輕發落。

在王朗「疑罪從輕」的政策下,魏國社會少了殺戮之氣,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得到了極大的緩和。

曹丕繼位後,王朗改任司空,王朗成為了曹丕的一面「鏡子」。

每當曹丕遊玩打獵或是生活奢靡之時,王朗總會直言進諫,曹丕及時更正自己行為的不妥之處。

等到曹睿登基後,王朗依然不改諫臣本色。

曹睿曾想營造一座華美的宮殿,王朗知道後,立刻多次上奏反對,並且告訴曹睿此時天下未定,作為君王應該愛惜民力,增強國力,以圖統一大業。

除了規勸君王,王朗還是一位優秀的經學大師。他曾寫過一本《周易傳》,後來成為了魏國學習《易》學的官方指定教材。

除此之外,王朗還著有《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作品,就連他的兒子王肅,也在他的影響下成為了一位遍注群經的著名經學家。

由於王朗父子註解中的思想獨具一格,後世之人便將他們的思想稱為「王學」,在晉朝一度壓倒了另一大學派「鄭學」,王朗的學界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縱觀三國時代,像王朗這樣為官則造福一方,治學則流傳百代的又有幾人。這位《三國演義》中被虛構罵死的王司徒,無疑是亂世銀河中一顆璀璨的星。

諸葛亮怎麼罵死王朗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王朗的臺詞是什麼

我只記得一句,從未見過你這樣如此粗鄙之人,具體形式我也忘了,你可以去回看老版的三國演義挺好看的,這一段 經典,唐國強演的諸葛亮,無人能超越 三國演義中王朗被諸葛亮罵死 聽一聽,看一看 端起碗來吃肉 放下筷子罵娘 狼心狗肺要改為狼心狗行 新老三國諸葛亮罵死王朗各是幾集?三國演義諸葛亮罵死王朗是哪一回?...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有什麼特點??

三國演義 總成過往傳奇 野史 戲曲 地方世代說法 被官史避畏說法 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和 三國志 中的諸葛亮很不一樣,而且事蹟亦有所出入,如火燒博望與新野,諸葛亮尚未出仕劉備 三顧茅廬 七擒孟獲 六出祁山 實際是五次北伐,只有第 一 四次出祁山 等都經過誇張和劇情...

老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是誰演的,《三國演義》諸葛亮誰演的 諸葛亮扮演者

老三國演義的諸葛連是唐國強扮演的。角色簡介 諸葛亮 181 234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琅琊陽都 今山東沂南縣 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出身於世代官宦家庭,素有大志。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 聯吳抗曹 據有荊益 三分天下 的隆中對策。次年,在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