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
《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6�1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
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
」如:《書·舜典》:「汝作朕虞。
」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大盂鼎》(金文):
「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
」《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
「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
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
『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
《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6�1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
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2樓:匿名使用者
孤和寡人是秦以前國王和諸侯的自稱,本意是指自己無德無能,沒有朋友的謙遜之詞,其實又是他們的真實寫照,自古以來,帝王將相有幾個有真心朋友的,說遠了啊,那麼朕呢,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彰顯自己亙古未有的功業,由以李斯為首的智囊團開發出來的與前世王侯有區別的皇帝專用自稱,自此朕就成了我國曆代皇帝的專用詞,不過孤和寡人也在用,但是作為親王等各級王爵及侯爵就只能用孤和寡人了,而樓主所說宋朝皇帝多自稱寡人,大概是看電視得知的吧,我想那是那些不良影視製作人嫌宋朝太軟弱,為了噁心宋朝皇帝故意不讓演員稱朕的,至於西漢就可以理解為朕之自稱尚未普及,所以也多稱寡人吧!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一個國家只有一個最高統治者。
古時皇帝為什麼都自稱「寡人」、「朕」、「孤」?有什麼含義?
4樓:再騎金錢豹
孤、寡人、朕,這三個詞都是自稱,其中「孤」和「寡人」都是國君的謙稱,只有國君才能用,而「朕」則是秦朝以前的平民的自稱,這三個自稱,根據目前的史料,「孤」最早,大約在西周早期就出現了,而「寡人」則要晚一些,在春秋時期才普遍使用,到了戰國時期又發生了一些變化,一般來說小國的國君用「孤」,大國用「寡人」,此時的「朕」屬於平民的自稱,人人可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規定「朕」為皇帝一人專用,其他任何人不得僭越,此後「寡人」式微,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但「孤」的生命力卻長得多,直到三國時期都還有很多「孤」,兩晉時期逐漸減少,南北朝時期基本消失,進入隋朝後,最後的「孤」被「本王」所取代,比如王世充被封的是「鄭王」,從來都沒聽說過自稱「孤」,向來都是「本王」
5樓:匿名使用者
寡人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而在其後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各代體制習慣雖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者也可自稱「寡人」。
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據說是表示自謙之意,又或者是有無上的權力而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所以自稱寡人。「孤」和「不穀」同樣有自謙之意。如《左傳·魯成公十三年》:
「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孟子·梁惠王下》:「大哉言矣!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朕,我,我的,意思。皇帝的自稱。
秦滅六國以後,天子始自稱朕。孤也是古代帝王的自稱。都是我的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嬴政統一全國後,「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對王號已經不滿意。他提出「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與臣下商議後,嬴政決定從「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稱「皇帝」。
嬴政時,「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自稱「朕」,命令稱「制」或「詔」,印稱「璽」,任何人對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諱。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沒什麼意思 都是一種自稱,跟 我 一樣。
8樓:cy虛實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孤、寡人、朕
9樓:匿名使用者
孤家寡人嘛,李白說過高處不勝寒,高高在上很孤獨的,沒有人理解,總有人嫉妒,所以才孤寡自稱的。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朕」「孤」?
10樓:農昊磊
從秦始皇就開始用了 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了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
「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
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
」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
」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
「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
「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
」《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意思是:
「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朕皇考曰伯庸。
」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
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許慎《說文·舟部》釋「朕」:
「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
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
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
《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
11樓:理巨集放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
「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
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
《書·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
「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
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
「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
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
『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自己叫 「朕」
皇帝自稱為朕,是因為皇帝這一名號的創始人嬴政要求的,後世皇帝延用下來的。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 朕 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 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 不稱 朕 而是稱 寡人 孤 不轂 等等...
為何古代的君王要將「我」自稱為「朕」?是怎麼由來的
不得不說,秦始皇在選用 朕 這個稱謂前經過了周密詳盡的考察與研究的,甚至可以說,這個稱謂在其開始對全中國的正式統治前已經開始了盤根錯雜的分析。因為嚴密使得 朕 的稱謂被歷代王朝沿襲。1.德高三皇,功過五帝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詡為 德高三皇,功過五帝 因此給自己封了一個開山鼻祖的稱謂 皇帝 除此以外...
古代皇上稱自己為朕,寡人,孤王,大王,還有其他什麼稱呼
唐宋時的稱謂 唐 皇帝自稱 朕 另外,有時候也用 我 或者 吾 別人稱呼皇帝 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 聖人 至於像唐明皇這樣的風流天子,則親近者俱呼其為 三郎 皇后自稱 皇太后下制令時,自稱 予 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 吾 很多時候也用 我 后妃自稱 在正式場合用 妾某氏等 注意,並不是臣妾 平時則用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