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寶貝好老師
於傅康姓由來,有你的姓氏嗎,姓氏起源你知道嗎
2樓:治何經典
於(yú)姓主要源出:
1、出自姬姓,為周武王姬發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後,大舉分封諸侯,其第二個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後來,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去邑旁姓於,是為河南於氏。
春秋戰國混亂,邘叔有後裔遷山東郯城,為山東於氏。 [2] [6-8]
2、出自古炎帝姜姓齊國公子、文學家淳于髡的後裔淳于氏,在唐代時避諱憲宗李純改單姓於氏。據《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淳于公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淳于氏。 [9] 唐貞觀年間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
至唐憲宗李純時,為避諱(「純」「淳」同音),複姓淳于氏改為單姓於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復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襲未改的,形成此支於氏。 [10]
3、出自北魏前期中原於氏避三國之亂於平城而改姓的萬忸於氏,在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恢復本姓於。據《路史》所載,鮮卑族的萬忸於氏原為山東于姓人,後隨鮮卑俗改之,孝文帝漢化改革,又復于姓。實際上,他們是漢朝於公的後代,在三國戰亂時,隨拓跋鄰部離開中原,併為了適存於鮮卑族而改姓為萬忸於氏。
到後來鮮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中原,複姓為於而已。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乃至播遷全國的於氏族人很多都是此支於氏。 [11]
4、出自賜姓或少數民族改於姓而來
① 明朝時賜元人巴延達哩姓於名忠,清朝時,南方的部分尼瑪哈氏改於姓。 [12]
② 又有達斡爾、鄂倫春、土、回、高麗等小數民族有改於姓者。
我們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3樓:梧桐樹邊羽
當別人問你貴姓?你回答的其實是「氏」。
這是個說來話長的問題。
上古有八大姓:姬、姜、姒、嬴……因為最早是母系社會,所以八大姓基本是女字作為偏旁。沒辦法,不知道父親是誰啊。
後來人口越來越多,九州闖蕩,碰到人一問都是同姓,但是封地越來越大,大家如何區分?於是就加入了「氏」,比如你雖然姓「姬」,但是你封地趙國,那就是「姬姓趙氏」,又比如秦始皇,他姓「嬴」,可是他是在趙國出生的啊,所以他應該是叫做「嬴姓趙政」,這是他在做質子的時候,當了秦王自然不能叫「趙政」了。
所以呢,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姓名,其實是「氏+名」,因為老祖宗都同姓嘛,無法區分的。那麼,字從何來?
中國的商朝是個鬼神遍野的多神論時代,人們的信仰比印度只多不少。當時的人認為父母或祭司給取的名字是通神的,不能亂叫。那別人要叫你怎麼辦?
那就再取一個代號好了。這就是「字」,因為是給外人用的,所以叫「表字」。名呢,就成為了「裡字」(這裡是我杜撰的),一般只有父母或者長輩作為愛稱時才使用。
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了下來,表字用來尊稱,名字用來暱稱,尤其在上流社會文人裡面十分流行。像孔子,姓孔名丘。其實孔子也不姓孔,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子姓孔氏」,但是後來已經漸漸用「氏」來代替「姓」了,咱們也不糾結:
姓孔名丘,字仲尼。
表字是成年之後才有的,所以未成年又稱為「未字」,女子稱為「待字閨中」。男的二十,弱冠之年,「冠而字之」;女的十五,「笄而字之」。「冠」和「笄」是成年禮。
因為用來稱呼,所以在取字的時候都賦予了更加美好的意思,但是大都與「名」有關。
比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那可是大亮;比如劉備,具備了啥?具備了「玄德」(見老子:
大德);比如曹操,什麼操?德操,「孟德」。比如孫權,不但要權,還要相當的謀略,「仲謀」。
也有完全相同的:李白,字太白,還是白;也有完全相反的:韓愈,字退之,名字要超越嘛,表字就退退。
不再一一舉例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找古人的名字來看,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稱呼別人表字,就表示尊重。而上級長輩對下級後生就不必稱字,直呼其名即可。這已經是約定俗成,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聽外國小孩直呼父母名字感覺不尊重,有點怪怪的心理原因。
名字不能亂叫,這叫「名諱」。為尊者諱,這是古人的規矩。
4樓:匿名使用者
在三皇五帝以前( 距今約五千年),就有了姓 。那時是母族社會,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
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
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同「 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因為中國人很早就發現這條遺傳規律:
近親通婚對後代不利。唐太宗的時候——公元 627 年,有個吏部尚書高士廉,把民間的「姓」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氏族志》,頒佈天下 ,作為當時推舉賢能作官, 或撮合婚姻的依據。中國舊時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 960 年)的時候寫的,裡面一共收集了單姓 408 個,複姓 30 個,一共 438 個。
發展到後來,據說有 4000 到 6000 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 1000 個左右。
5樓:賽雷三分鐘
最早的姓出現在母系社會,那時候有帶「女」字的八個姓,後來人口增多八大姓不夠用了,於是古人就再起個氏,比如家住城西門的就起個西門氏,或者看看有啥擅長的絕活,殺豬的就起屠氏,捏陶瓷的就起陶氏,高階一點的用封地或官職,比如趙氏就是封地在趙地等等。
6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在五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姓。
只是在遙遠的母系社會,人們都無法知道自己的父親,只知道生育自己的母親是誰,所以「姓」字是由「女」和「生」組成。這也就告訴我們,最初的姓氏跟母親有關。
姓氏的**可謂是千奇百怪,有以自己出生所在地為姓的、以古國名為姓的、以官職為姓的、以封地為姓的,甚至用國家名為姓的,例如「秦」「趙」「宋」「魏」這幾個姓氏都**於國家的名字。
姓氏是怎麼來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
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注「貴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
8樓:賽雷三分鐘
最早的姓出現在母系社會,那時候有帶「女」字的八個姓,後來人口增多八大姓不夠用了,於是古人就再起個氏,比如家住城西門的就起個西門氏,或者看看有啥擅長的絕活,殺豬的就起屠氏,捏陶瓷的就起陶氏,高階一點的用封地或官職,比如趙氏就是封地在趙地等等。
姓氏是怎麼來的?
9樓:心靈之中的光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6種類別: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3、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4、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5、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6、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10樓:賽雷三分鐘
最早的姓出現在母系社會,那時候有帶「女」字的八個姓,後來人口增多八大姓不夠用了,於是古人就再起個氏,比如家住城西門的就起個西門氏,或者看看有啥擅長的絕活,殺豬的就起屠氏,捏陶瓷的就起陶氏,高階一點的用封地或官職,比如趙氏就是封地在趙地等等。
中國的姓氏 怎麼來的
11樓:
姓氏起源於母系社會,那時侯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紀錄的是那個女子生的孩子,人口的再生產在那個時可是頭等大事,生了孩子的女人對繁衍種群做出了貢獻,在氏族裡就有地位;孩子也以我是誰生的,和我的母親是誰,標明自己在氏族裡身份。故最古老的姓氏都無一例外的含有女字,如我們平常說得:上古八大姓姜姬嫫妹姒嬴姚姝。
直到某一天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男子,為氏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為了記住他,便在記住他母親是誰的同時,記住他的妻子和他本人,如:伏羲、女媧等。隨著男性在氏族社會中的地位提高,父系社會的形成,女子在社會生活中不再起主導作用,而改變為從屬依附關係,男人們開始在子女身上打上自己的印記,子女開始以父親為榮,姓氏就不再是紀錄那個女子生的,而只紀錄他的父親是誰……
姓是標誌一個人家族系統的血緣符號,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首要條件,涉及到千家萬戶的每一個成員。通過這個符號,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和歷史文化聯絡起來,這種聯絡無疑就是一個姓氏悠長、神祕而又扣人心絃的尋根隧道,**這種聯絡的過程不僅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尋根之旅,更是對中華姓氏文化的一次學習和巡禮。而且,對於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而言,我們今人能夠直接「看到」並觸手可及的那些,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秦磚漢瓦、典籍文獻等實體文物和載體文物之外,還有一個至今仍然生生不息地繁衍延續著的活化石,那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
據統計,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姓氏總數已達近12000個。這些姓氏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個個都有一番意味深長的來歷,蘊含著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正因之,以其為核心的中華姓氏文化才理所當然成為一種超越時空、貫通古今的文化現象,才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尋根問祖是人的天性,因而古往今來,對於中華姓氏文化的研究一直史不絕書,尤其是近些年來,「尋根問祖」已經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湧潮,而尋根的捷徑就是追尋自己的姓氏譜系。另外,通過姓氏瞭解他人、瞭解社會是人際交往的一條重要途徑。姓氏及其附著的文化內涵就是一張絕佳的名片,也是開啟交流通道的最好媒介;**姓氏蘊含的奧祕更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興趣,人與人之間的認識和理解往往也是從姓氏開始的。
吳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
吳姓氏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 上古時候,虞和吳同音,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後人便以吳為姓。第二種說法 以封地為姓氏,出自 姬 姓,據說周武王時期,武王封了 仲雍 的曾孫到 吳 地,並且在這裡建立了吳國,後代都將國家的名字作為了姓氏。第一種說法 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
「曹」的姓氏怎麼來的
1 賜受曹官 以官為氏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程序中,人們與自然的鬥爭最艱鉅的是和水患的鬥爭。相傳在遠古時代,我們祖國大地是 水浩洋而不息 因此曾出現過 積蘆灰以止 的著名女神女媧。居住於共 今河南省輝縣 的共工氏族是世代相傳的治水世家。據說在顓頊時,共工曾與顓頊爭 帝位 發生了戰鬥,共工企圖放水來淹顓頊...
你知道你的姓氏是怎麼來的嗎,你知道你的姓氏怎麼來的嗎?
中國早期出現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部首,如姬姓 姚姓等。當時的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 酉 祁 己 滕 任 荀 葴 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