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學中的「空性」引發的思考,有個疑問,請教

2022-06-09 08:16:57 字數 5327 閱讀 2437

1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不說夢。

因為在佛陀看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第二十八代心法傳人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磨大師。

有論述過夢:

⒈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託生之處,切須在意。

⒉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輒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夢若見光明出現,過於日輪,即餘習頓盡,法界性見。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

唯自知,不可向人說。或靜園林中行住坐臥,眼見光明,或大或小,莫與人說,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靜暗中行住坐臥,眼睹光明,與晝無異,不得怪,並是自心欲明顯。

或夜夢中見星月分明,亦自心諸緣欲息,亦不得向人說。夢若昏昏,猶如陰暗中行,亦是自心煩惱障重,亦自知。

至於您說「我們的現實也只是一個夢而做夢是夢中夢」。

莊子在《齊物論》早有論述: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

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

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是其言也,其名為弔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2樓:煩惱即菩提

現實就是夢,和晚間的夢是一樣的。

3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夜間昏沉之夢,白天顛倒之夢,處處都是無常境界,什麼時候能醒呢,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深入經藏,依教奉行,終能得其受用。祝您六時吉祥!

4樓:匿名使用者

心經提到「」顛倒夢想「,即是人們對於」真實「人生的錯誤認知。也正是您提到的夢中夢,執假為真。

5樓:常向內看

隨喜師兄的思考!

你可以學習一下唯識宗的道理。白天六識都會產生作用,做夢時主要是意識在起作用。意識又有一些分類,夢中的意識好像叫做夢位獨頭意識。

末學可能記得不是特別清楚。建議你學一學《八識規矩頌》,很短的。末學以前看過淨界法師的講解,挺好的。

關於做夢的原理,還可以在網上搜尋「探索夢的奧祕」,是位大德寫的(只不過他的名字恰好和zf不喜歡的一位僧人相同,所以打不出來)。文章很詳細,不過可能不是很好懂。

此外,推薦你看一下益西彭措堪布講解的《醒夢辯論歌》,對於認識人生真相很有幫助的。

夢喻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比喻,如果真的能把它吃透了,對於修行大有幫助。

佛教講的空性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佛經中的空,有很多種含義。用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解釋。總體來說,是用物質世界的這個空的形象和特點來比喻解釋精神世界的。

物質世界有虛空,精神世界也有虛空。物質世界有種種事物光明能量,精神世界的生命活動就如同物質世界的種種事物。物質世界的種種事物成於空,敗於空,聚散離合,種種生滅變化。

精神世界的生命活動也是這樣,在生命的虛空中生住異滅。物質世界的虛空我們容易理解,精神世界的虛空不容易理解。所以用物質世界的虛空特性來比喻精神世界的這個虛空。

物質世界的虛空,是一切事物生滅變化的根源。任何事物能量生於空滅於空,在虛空中千變萬化,虛空不變。現代科技,研究透了虛空,物質世界的根源自然就明白了。

同樣,精神世界的這個虛空是一切智慧生命活動的根源。明白了精神世界的這個虛空,智慧生命生死的根源也就清楚了。所以佛法叫做解脫生死之法。

佛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證悟智慧生命生死的根源,就是智慧生命的這個空性,即佛性,自性,菩提如來,佛等等稱謂。也就是現在說的生命之謎。這是佛法存在延續的根本。

7樓:乙彭湃

在佛教的教義中,空不是虛無的意思,虛無的概念僅僅是漢語字詞中的概念,佛教中借用這個詞來表達「無限」「無盡」的變化這樣的概念。對於「空」,佛法最基本的理解是從變異、無常的表現來理解。《阿含經》中說,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空。

就是說第一,由於各種事物、各種事物的表現都是無永恆無常態的變動的,所以說有生死、有變異,因此是無常。第二,是因為世間一切事一切眾生其實都是由眾緣和合,沒有單獨的自我,都是互相依附、互相影響,所以說無常。由無常而出現種種「苦」,由於苦而理解世界上一切人、我、事理,都是在發展和變動之中,根本不存在「我」「我所有」這樣的概念,所以說無我是空。

再深入理解,則需要從真假、有無這樣的理性概念入手,理解這些事物其實也是空的表現,即一切存在的並不是我們習慣中所見所認知的,而我們所見所認知的一切事物其表現也並不一定是真實的面貌或者並不是完全可掌控的。「空性」並不代表事情發展本質,因為在佛教的因果關係中,實際說的是因、緣、果,沒有第一因的概念,而是個變化和無常的概念,由於緣(各種內外影響的條件)的存在,使因生不同的果,果又影響新的因。有些因果是自然界的自然執行,有些是我們的行為活動產生,而一切果都可由於我們的主動作為而改變。

世上只有永恆的規律,沒有固定不變的結果,內外緣的影響變化改變了因是否結果,結什麼樣的果,多長的期間結出果。所以一切都不出這個規律。所以,空性,指的是現象的表現,而不是某種決定因素或者動力。

8樓:初映冬

佛教中所說的「空」並非我們所能理解的那個「空」,它遠遠超出我們這個世界的意識觀念邏緝思維。我們觀念中的空往往被定義為沒有。而佛法當中的「空」,方便說,它非有非無。

它是一切萬物的本體,能生萬物萬法萬相,但是一切都不可住、不可得。這個空,無邊無限,大無其外,小無其內。它不是我們意思觀念所能理解的,只有放下我們一切觀意邏緝意識思維等一切業緣形成的障礙,才能真正的契入這種「空」性。

佛教的空性到底是講什麼

9樓:希熱秋傑

空=沒有。性=心+生。

什麼意義呢?心生的正能量,讓負能量,二者一中和,兩個能量都沒有了!明白了麼?

佛教講的空性,什麼是空性

10樓:滕初珍

空性的大概簡略意思是:不管你在哪個世間,你所居住的世界都不是永久不變的。

比如人的世界會隨著時間和人的思想行為不斷的改變,以前的世界消失了,被現在的世界取代了,現在的世界將會被未來的世界取代。沒有永恆,不是實質存在的。都是空性,是人共同的業力(也就是思想行為)造就的。

比如人的思想和觀念會隨著時間和人不同的經歷而改變,既然自己的思想是時刻改變的,那麼它不是永恆的,是不可留住的。所以五蘊(心裡所有的想法和念頭)不是真實的,不是真正的自己。

還有物質和形相也都是同樣的道理,你可以想想自己的身體不也隨著時間不停的變化嗎?直到死亡。

所以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就有滅的。也就是空性的。

只有自己的本性是永恆不變的,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要去除雜念找到自己的真心,從而明心見性。

空性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兩個詞。空:萬事萬物為空,形相物質為空,五蘊為空。性:真實不變的本性,真正的自己。

11樓:匿名使用者

粗淺的理解就是:萬法皆是剎那生滅的、變化的;都不是永恆的;都沒有一個不變的自體!告訴我們不要執著。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法了無恆實不變的自性,性雖是空卻不礙妙有。

13樓:**雪藏

「以何因緣立空義邪」請見佛陀開示,《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記載佛言:

「譬如叢林,蒙密茂盛;師子白象,虎狼惡獸,潛住其中;毒發害人,迥絕行跡。

時有智者,以火燒林。因林空故,諸大惡獸,無復遺餘。心空見滅,亦復如是。

……以何因緣立空義邪。為滅煩惱從妄心生。而說是空。

……若執空理為究竟者。空性亦空。執空作病,亦應除遣。

……如阿伽陀藥,能療諸病。若有病者,服之必差。其病既愈,藥隨病除。無病服藥,藥還成病。……本設空藥為除有病。執有成病,執空亦然。誰有智者,服藥取病?……」

14樓:匿名使用者

禪宗明心見性就明白了

禪宗可以聽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15樓:希熱秋傑

空=沒有。性=心+生。

什麼意義呢?心生的正能量,讓負能量,二者一中和,兩個能量都沒有了!明白了麼?

1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天天說些誰也聽不懂的話有什麼用!人家聽不懂就說人家悟性低,修行不夠!修行夠了還學個p啊!

佛教裡關於空性的本質

17樓:匿名使用者

空性他不是那些藏密外道(如格魯派)說的緣起性空就是所謂的空性。

空性是說的眾生皆有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亦名心,如來藏,所知依,阿陀那識,真如,無住心等等的如實性,請注意他不是性空唯名,是的確有那個東西,他真實的存在,而因為他真實存在所以從這個真實體上現實出來的真實性叫空性。

為什麼哪?

因為首先他不和我們的意識心一樣,意識心有好惡的判斷,而他沒有,完全是依據我們上一世做的事情而隨緣任運,導致貧富貴賤,區別這一點講空性。

萬法終歸磨滅,而阿賴耶識自體常住,不被任何東西破壞,甚至說無量諸佛也破壞不了一隻螞蟻的阿賴耶,所以叫空性。

阿賴耶識隨緣任運,導致大千世界林林種種的出生,而阿賴耶識本身不生,你在萬物中找不到阿賴耶的一個樣貌,所以空性。

眾生有生生滅滅,然而依此生生滅滅之空相而出生此空相之空性心如來藏(阿賴耶),從來不生不滅,常駐涅槃,所謂自心如來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所以空性!

.....

善友如果有興趣,可以一讀此**的書籍,善知識會為你說明

如何理解佛教的「空性」

18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空性其實是世界萬物的一種最終的迴歸狀態其實只要在娑婆世界萬事萬物絕對離不開一下這幾個階段成 住 壞 空

【成】即:事物形成成了一定氣候,準備開始運轉。

【住】即:事物形成了氣候(雛形)的下一個階段即相對穩定的發展狀態。

【壞】即:事物在一定的發展狀態後,漸漸的趨向沒落和衰敗【空】即:事物迴歸本源狀態,也就是問我們從何處來,到此是為了什麼,最後有去了**,得道後來無所來去無所去,一件事現在是存在的正確的到了下一刻,或者下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轉換就成了錯的。

都是沒有一個恆久不變的狀態,不執著,但不是不往心裡去,也不是都往心裡去,畢竟去不去的,走不走心的最後還是要壞的還是要終究會「空」。此乃空性掠影也,希望對你有所裨益幫助。

19樓:我是誰的使者

金剛經可以完全的概括佛教的空性,其實這不但是佛教的空性,也是世界,宇宙的空性.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講的是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講的是空性,即非空性,是名為空性.,學佛的境界,開悟後你就懂得了法義,言說是說不出來的.

關於思考的句子有哪些

1.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愛因專斯坦 2.一件事屬,若能被思考,必能被思考的很清楚 戴爾 卡耐基 人性的弱點 3.思考的時候,千萬別搞錯了真正需要思考的東西。平冢靜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 4.如果你年輕時沒有學會思考,那就永遠學不會思考。愛迪生 5.讓...

誰對佛學中的無上正真真言有獨到見解,請賜教於我

我的理bai解 無上正真 四字,關鍵在du zhi無上 世俗的所謂 dao正 是相對於 邪 內 而言,所謂的 真容 相對於 假 而言。說 真 即 隱含著 假 說 正 即隱含著 邪 而以佛的境界來看,無正無邪,無真無假,無次第,無分別。因此,用 無上 來區分俗諦的 正 和 真 無 是對 有 說無 是放...

關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一點思考,是他真的不會,還是故意

我說我沒看過 你相信嗎!其實 因為人們都不相信一個貧民窟的小夥子會知道這的確是導演故意設的一個另人反思的問題 為什麼人們就認為貧民窟的人就註定沒過世面,而主角這樣也顯出他內心的恐慌!面對群眾的質疑他只能懂也裝不懂 說到國徽麼,肯定人人都見過,傑瑪自己估計不確定,那最明智的就是求助大眾,他跟警察舉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