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追求
意思就是沒有碰到讓你感到欣賞的人,你們的緣分往往很淺薄。
文學詩歌
2樓:夕陽何時盡黃昏
偶然 ---- 徐志摩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錯誤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不知道你什麼意思,給你幾首我喜歡的詩歌。
3樓:梅竹齋主人
文學詩歌屬於文學藝術範疇。
文學藝術是藉助語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反映社會生活的意識形式,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一言以蔽之,文學是語言藝術,廣義的藝術、包括文學在內。
不少現代詩歌讀不懂,怎樣學習現代詩歌?
4樓:月光下的棗樹
中國的新詩進步很快,十幾年走完了國外幾十年的路程。所以,一般人讀起新詩來,覺得有些難懂。詩歌解作想象,詩歌使他接觸到的一切都變形。
從想象入手,可以找到解析詩歌的路徑。「藝術的感覺不是皮尺,不是光譜分析儀,更不是帶鎂光燈的鏡頭」。(顧城)藝術感覺不能「一絲不苟」,也不可能毫不走樣,而是掙脫了精確的束縛,向著感情的奔放澎湃、爆發做出質的飛躍。
「詩是生活在我心中的變形,是我按照思維的秩序、想象的邏輯重新安排的世界」。(楊煉)詩因為有了不可缺少的「我」,在「我」的電子束的轟擊下而「變形」。
詩「不是不要反映現實,而是要反映精神深層次的現實;必須從臨摹生活與自我的目的中解放出來作為獨立的存在,這樣,她的內在(lnsicle)規律就不會被傳達客觀形象的任務所削弱,從而獲得相對的自足。」(島子)
變形,是一切藝術表現生活的手段。建築、雕塑、園林、繪畫、**、舞蹈等,無一不追求變形。只有變形才能更集中地反映生活的「真」,才能準確地傳達作者獲得的審美愉悅,才能強烈地展示生活的「美」。
詩歌屬於文學範疇,然而就其本質來說,既滲透著繪畫的「基因」,也融合著**的「基因」,從整個藝術領域來看,詩滲透到整個藝術領域而無所不在。詩美成了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集萃。詩是文學的文學、藝術的藝術,詩歌形象的變形應該比之繪畫,比之**,比之其他文學樣式更為強烈,更為突出。
這一方面為詩的本質所決定,也為詩創作上的特點:凝鍊、集中,直寫感情所決定,詩歌的形象講究變形,由此我們也獲得了衡量詩美的標準——變形。
學習新詩,應該循序漸進。可以從讀詩開始,再看一些新詩賞析、詩歌理論方面的書籍。
找一些文學詩詞該到哪 15
5樓:匿名使用者
詩詞三百首
白玉著序
妙序橫生
春風楊柳,山明水秀。
天長地久,天高地厚。
新舊世紀千古交響的一曲不朽樂章。
振奮精神、鼓舞人心、激發鬥志的一首永恆戰歌。
五千年豐厚文化土壤滋養出來的一朵絢麗奇葩。
江河文明與海洋文明交融匯總、結晶而成的一顆璀璨明珠。
是謂強秦之餘音,大漢之古韻,盛唐之遺風。
是謂《詩詞三百首》。
是謂序。
——孫宗亮
前言詩意盎然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孫中山
《詩詞三百首》順應人類文明進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義和杜甫的現實主義完美地結合起來,繼承了白居易簡潔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現手法,兼具蘇東坡的豪放風格和辛棄疾的愛國情懷。神奇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古體詩詞的無限輝煌和永久魅力。在時間上架起了一座橫跨九個世紀的巨集偉橋樑;在空間上引起了世界各地華人的強烈共鳴。
「早就應該有一片嶄新的文場,早就應該有幾個凶猛的闖將。」《詩詞三百首》的誕生,給華文詩壇帶來了新的生機,是時代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前奏曲。 唯其如此,高唱《詩詞三百首》的歌聲才永遠迴盪在歷史的上空!
_____雙德
初版說明
詩雨綿綿
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美在其中,暢於四肢。
——《周易》
吟誦《詩詞三百首》,能夠使人獲得最具東方特色的高雅藝術享受,對過去進行冷靜地思考和全新地認識,對未來產生美好的嚮往並做出客觀的把握,從而更加充滿勇氣和自信,坦然地面對一切,達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來,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從學齡兒童到百歲老人,越來越多的人們都已經把《詩詞三百首》作為勾通心靈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紐帶、傳承文明的載體和弘揚正氣的媒介。「讀最好的書,做高尚的人。」又一次成為不同時代人們的共識。
《詩詞三百首》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和諧、高度統一;與天公直接對話,與大地時刻共語,並能永遠撫慰人們的心靈。雖然曲高和寡,但並非高不可攀,而是來自社會大眾的一種真情呼喚和至愛宣洩,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筆向我們傳遞的一種美好祝福.
______甘泉
6樓:閆老大信箱
有一本辭書叫《佩文韻府》,可以查詩句、出處、作者及原詩作。
7樓:匿名使用者
鄭州大學出版的《詩詞卷》 金元浦著 挺好的
詩歌學習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8樓:月冰瑟
詩歌的語言
「詩實際是一種語言」、「作為詩的觀念的傳達手段,文字這個因素也和用在散文裡的表現有所不同,它在詩裡本身就是目的,應該顯得是精煉的。」「詩也不能停留在內心的詩的觀念上,而是要用語言把意造的形象表達出來。在這方面,詩又有兩種事要做:
第一,詩必須使內在的(心裡的)形象適應語言的表達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詩用語言,不能象日常意識那樣運用語言,必須對語言進行詩的處理,無論在詞的選擇和安排上,還是在語言的音調上,都要有區別於散文的表達方式。」(黑格爾《美學》)
詩的根本語言是意象語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覺與情思。意象語言具有直覺性、表現性、超越性等特點,它更應該符合詩人主觀的感覺活動與感情活動的規律,而不是客觀的語法規律。
這是詩性語言與實用語言的本質差別。所以,詩歌這種藝術無法以日常實用語言為媒介。
詩人只有對實用語言加以「破壞」、「改造」,如艾略特所說那樣「扭斷語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為詩的語言。為此,作詩必須研究詩的語言修辭,也就是要掌握詩的語言的表現手法。詩的語言表現方法主要有:
比喻,起興,借代,反襯,象徵,通感,矛盾修飾,虛實組合等。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修飾方法,它們都有助於詩情詩意的表現。習作者唯有通過閱讀、研究和多寫才能掌握詩的語言修辭技巧。
寫詩,不僅要重視修辭,還要重視詞句錘鍊。古今的著名詩人都注意詩句的推敲和錘鍊。詩句的推敲,決不是單純的形式技巧問題,它與詩意、詩味,和表現詩的主題密切相關。
像 「黑夜過去了就是光明」這樣一個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說出來,會令人覺得淡然無味,臧克家反覆尋思,最後才把它寫成:「黑夜的長翼底下,/伏著一個光亮的晨曦。」
詩歌的語言是最本色的文學語言,有其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於描繪功能小的**。
b、有機資訊系統,一個字,能產生神奇效用。如「朱門酒肉臭」中的「朱門」,成了統治階級的代名詞,有很多含義,還有作者和讀者的感受。
c、獨立審美價值,可以把玩。**可以拋開語言,複述故事,而詩歌不能離開語言。
d、總的要求是表現個性的心理感受,具體要求有四:
一是多義性,既有表層義,又有深層義。主要用象徵手法。如鬆梅雪竹、長城、百合花等。傳統象徵過於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還有暗示、雙關、婉轉等。
二是跳躍性,超過任何文體語言。因為表現心理快速活動。不要任何介詞、連詞等中介質--關聯詞。
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還可以邏輯混亂,任意交錯。如時間和空間交錯。
如《背時的愛情》中詩人與古代的美人談戀愛。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體感和具體感(化抽象為具象)。詩中有畫。
四是**性,既有內在**性即情緒的律動,又有外在**性即聲音的迴環(押韻、節奏和聲調)。對原始感情起一種節制作用。節奏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呼吸的調節及運動感覺的反映,是音組和停頓的有規律的安排。
一字一音節,有獨立意義的單音節、雙音節或多音節構成一個音組,每組後面有或長或短的停頓。古詩:五言「
二、二、一」。新詩自由開放,獨特創造,變化中有規律。
詩歌的**性的作用是對原始、粗硬、強烈的感情起一種節制作用,使之轉化為一種有規律的運動,加深詩味,喚起讀者的審美注意,把一些實用的非詩的想法排開去
詩歌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為什麼要學習古詩。有什麼用
9樓:天下的大路
學古詩是讓我們瞭解古人的思想,學習他們的高尚情操,也是我們一步步向上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向上攀登,超越古人。
詩句的運用或優美或剛勁,有如畫的意境,會讓人在閱讀以及理解中彷彿身臨其境。規格整齊,平仄押韻,可以說是先人竭精,結晶之作,在古詩的學習過程中能讓人感覺到美,如沐春風。當然,在學校的學習中可能會因為要學而學,不能夠從自主角度出發,會產生逆反心理,不能不說是應試教育的遺憾。
現在很多學生都不太重視古詩詞的賞析解讀,認為考試也就幾分,不值得花那麼多時間。其實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代學生更要學習、汲取古代智慧,加強自身修養,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內涵,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古詩詞鑑賞更是直接或間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成為語文科目中佔有的比重是比較大的,當然學習古詩詞鑑賞更要把握其核心的思維方法和訓練方式,循序漸進地學好古詩詞鑑賞。
為什麼要學習古詩詞呢?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文歷經了幾千年歲月淘洗流傳下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是傳統文化中的奇麗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蘊厚重,意存高遠,能夠感化人,啟發人,教育人,團結人。它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勃發生機。
讓我們誦讀古詩文,從而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瞭解先輩的心境,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加強人文修養,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中國人應「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已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及至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文修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現在之一是對他人的關懷,對人民的關愛,對民族疾苦的同情。
人文精神還體現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古詩詞中就有大量描寫自然景觀的詩詞,大量閱讀此類文章,讓他們體會大自然的博大,感受萬物的奧祕,頓悟人生的真諦。從而達到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創造潛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誦讀古詩詞 可以培養記憶力,想像力,進而促使其智力的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終身受益。古詩平仄有序,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來琅琅上口,悅耳動聽,多讀多誦能體味韻律美,**美。反覆誦讀,大膽想像,能領略意境美,繪畫美。
詩人或吟詠生情,或感物詠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誦,體驗情感美,反覆誦讀體會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不僅蘊含著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積著一個偉大民族不變的精魂。
大量誦讀古詩文,積累著詩的語言,感受著詩的情懷,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領悟詞句中比喻、誇張、對比的精妙之處,賞識能力得到提高,語言底氣就足了。有了底氣,才有靈氣,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思路更加開闊,想像力進一步增強,行文下筆輕鬆,語言流暢,直至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
當然,古詩詞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批判地吸收,創造性地繼承,在成長過程中體驗詩意化的生活,迸發出澎湃的創造活力!
成語填空什麼目秀應該填什麼,什麼彩什麼目成語填空
眉清目秀 m i q ng m xi 解釋 眉 目 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專秀不俗氣。出處 元屬 無名氏 合同文學 第一折 有個小孩喚做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結構 聯合式。用法 用於褒義。一般作謂語 定語 補語。辨形 清 不能寫作 輕 近義詞 眉目如畫 眉清目朗 ...
什麼目什麼新的成語,一什麼什麼目 打一成語
耳目一新 r m y x n 基本釋義耳目 指見聞。聽到的 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內到新鮮。容褒義出 處 魏書 河南王傳 齊人愛詠 鹹日耳目更新 例 句歸國華僑回到了家鄉,眼前的變化令他 近義詞 氣象一新 改頭換面 面目一新 煥然一新 面目全非 萬物更新 永珍更新 反義詞 陳腔濫調 依然如故 ...
最慘的失敗一一猜一成語,目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打一成語
這種事情就是說你好你好了 不會 一切為了你自己去爭取和他說說 在家幹嗎呀 不是你自己想 不會知道什麼是嗎 一直覺得 不能說明我們自己做好 一切就會飛到天上有個?在家裡面 不會說出 這個是 一目十行 目空一切.一目十行,一隻眼睛十條行,但是可能不太對,因為你給的 題目是九條。目中無人,目不識丁,目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