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有好多原因的:
第一:我們要知道秦國雖然是到了諸侯卑秦的地步,可是還沒有在眾國之下消滅。
以我個人看來,之前秦國會弱小到諸侯卑秦的地步有以下幾點:
一、以前的歷代國君沒有出現幾個有大才的國君,這裡我也不是完全的否定,只是在我看來的「大才」是有顛覆性的,我記得有一句這樣的話,在其位某其職,一個好的國君不但在自己有一國之君之「氣」,而且,也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儲君,試想如果,在秦孝公以前有過大才的國君,可下一任國君庸碌無能,那前一國君所為國家的做的進步不是白搭了嗎?秦孝公就不是,且不說他起用商鞅發動「商鞅變法」的歷史先進性。雖我不知道大秦帝國這一**是不是真實的歷史,但這畢竟是經過後人研究出來的,讓人看來也在情理當中,秦孝公讓自己的兒子放逐山野,讓贏駟得到了一段最為不好的教育了,試想如果贏駟沒那一些訪秦遊學歷,不知道他會把秦國帶成什麼樣子,這一點看出了秦孝公的「君才」非同一般呀。
秦孝公日理萬機,最所不到50就因病去世,可他最擔心的是:贏駟(自己的兒子)能不能擔起這一時刻的一國之君…………(留下「如果贏駟不可為君,商鞅可自立為王」)可見秦孝公是一個曠世奇君……
二、從我瞭解秦國曆史來看,這要從這個國家的民族特徵來分析的,當時的秦國有一句民俗「糾糾老秦,共赴國難」從這一點我們先不管這個民族的文明程度,但可以看出這一個民族,有一種民族團結意識。我把大秦帝國全部看了一遍,可以說一種「實舊風」在秦國根深蒂固是其第二個原因,大家可以看,秦孝公一死就讓人家商鞅死得得那麼參,雖然大家知道,商鞅給秦國帶來了什麼,可他們的復仇心好強……,世代內鬥成風……
當然,這是我個人對歷史的看法,一個歷史現實的產生當然有好多原因的,樓主可以想想其它的原因,如你感興趣可以,研究一下當時從國對秦的影響如何?……我個人見識短淺,只說到這裡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再打下去國家會出現危機,最重要的是為了變革,後來孝公以此為商鞅變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寶貴的時間。
3樓:匿名使用者
每朝每代都有賢明和昏庸的皇帝
要不也不能有那麼多的改朝換代了
4樓:
秦孝公的求賢詔所謂的諸侯卑秦,實際上說的是自春秋末年以來,秦國曆代貧弱而被關東諸國排斥的現象,其中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秦國自穆公以後,與三晉爭霸屢屢失敗,河西領土盡失,而且在以三晉諸侯為代表的東方各國來看,秦是一個和楚類似的野蠻國家,他們都不是姬周的親戚,而是那種依靠武力才成為諸侯的國家,從那時候華夏族的傳統價值觀而言,秦就算打了再多的勝仗,這種先天的血統不高貴,就是一個被鄙視的理由
秦孝公是秦獻公的第幾個兒子?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個兒子!
大秦帝國**裡有說明!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大秦帝國**就是欺騙了讀者了~~~這麼理解的話,那肯定是第二個兒子啊~
6樓:小我愛薇兒
2個 長子是庶子 贏虔(就是身份低的,不是正室所生)二子是嫡子 贏渠樑就是秦孝公
7樓:歲月不寒
大兒子秦獻公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名贏渠樑,次子名贏季昌,渠樑於公元前361年(庚申)繼承了王位,稱秦孝公。
8樓:匿名使用者
秦孝公(前381—前338),戰國時期秦國傑出的君主。嬴姓,趙氏,名渠樑,秦獻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其畢生追求富國強兵,任用商鞅實施變法,使秦國加快了崛起的腳步。
公元前361年,僅有21歲的秦孝公[1]正式登基。這時,秦不為各國重視,連權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願意搭理秦國。於是,他憤然喊出:
「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在這一年,秦孝公頒佈了「求賢令」。魏國人商鞅在這種背景下來到秦國,並很快受到重視。
經過商鞅的兩次有力的改革舉措,使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商鞅變法是先秦最徹底的一場變革,它取消世襲的特權,規定按軍功給予爵位和田宅奴隸。
孝公十二年築咸陽城,十三年(前349年),乃自櫟陽徙都咸陽。進一步實行變法。從此秦國日益富強,為後來的統一六國開闢道路。
惠王、燕文公、韓昭侯、趙成侯並稱。楚、魏與秦接界,且魏已開始修築長城,自鄭縣沿河北上,直抵上郡。中原諸侯相互征伐,秦處雍州偏僻之地,不參與中原會盟。
孝公利用秦地遠離中原戰場積蓄力量,他佈施恩德,救濟孤寡,修治德政,講究武功。孝公即位之初,為富國強兵下令求賢,以改變秦落後於關東六國的局面。並東向進攻,
公元前359年,他山師伐韓,至於懷(今河南武陟西南),築城於殷(今武陟東南)。前356年,孝公以衛鞅為左庶長變法革新。制定嚴厲法令,以法治國,獎勵軍功,鼓勵耕織。
不久,秦乘魏攻趙,大敗魏師於元裡(今陝西澄城東南),拔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
公元前352年,孝公升衛鞅為大良造,出師拔魏安邑(今陝西夏縣西北)。次年,秦築關塞於商(今陝西丹風西南),秦師圍魏固陽,攻趙藺(今山西離石西)。
公元前350年,衛鞅開始第二次變法,遷都咸陽,廢井田制,統一度量衡,設縣置。同年,孝公詔令衛鞅營咸陽,築冀闕。咸陽故城亦名渭城,在咸陽縣東15裡。
次年,孝公遷都咸陽。不久,秦國初在縣置有定額之秩吏,即規定縣令和縣長的俸祿,按戶按口徵收軍賦,其郡縣組織日趨完備。秦孝公積極支援衛鞅變法,前346年,太子駟犯法,刑其傅公子虔,於是「法大用,秦人治」。
此後,在秦國確立了封建制度,使秦迅速成為政治制度先進、經濟發達、軍力強盛的強國。公元前341年,秦軍攻魏西鄙。次年,孝公在衛鞅策劃下復攻魏,欲據河山之固,東向以制諸侯,成帝王之業。
同年,衛鞅誘執魏軍大將公子邛,大敗魏軍,迫魏王獻部分河西地以求和。孝公以衛鞅功大封其於商(今陝西商縣東南商洛鎮),故稱商君或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卒。秦孝公初立,對穆公以後秦國的落後現狀痛心疾首,他能順應時代潮流,知人善用,大膽改革,使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
9樓:空秉原翠桃
長子贏虔
次子嬴渠樑(秦孝公)
秦孝公其人其事?
秦國為什麼自獻公起幾代都沒出一個昏君?
秦國著名的君主都有哪些?
10樓:
秦國君主一共有39位,其中
秦穆公時代秦國參與中原爭霸,成為僅次於晉國、楚國、齊國的二等強國。
秦哀公在位期間,申包胥曾前往秦庭痛哭求師助楚昭王復國,留下「申包胥哭秦庭」這一典故
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的變法最為徹底。商鞅變法鼓勵人口增殖,重農抑商,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編制戶口,實行連坐之法,使秦國成為戰國中期以後最為強大的國家。此外還有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開創統一的封建王朝。
11樓:閻梓
秦孝公與商鞅變法,惠文王與張儀連橫,昭襄王白起秦趙長平之戰,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
12樓:匿名使用者
要說出名的君主就得從秦惠文王以後開始算了(包括秦惠文王)具體資料
秦國曆代君主
13樓:蛋清
盂萊大帝 蘭甘杏大帝 鄭王蒲美蓬大帝 朱拉隆功 拉瑪八世王 節基王朝第九世王蒲密蓬 阿倫耶勒
秦國時期的贏駟是誰?
秦國秦孝公後歷代君王的稱號
戰國時秦孝公時秦國就有騎兵嗎,秦孝公時 秦國多大
有,但是極少,並且是輔助兵種。秦孝公時期,秦國主要還是以戰車為主。專其他國家也大致如此。到了後屬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各國才開始以騎兵為主。這已經在秦孝公之後很多年了。在秦孝公時期騎兵很少,只是輔助兵種。有。春秋戰國時的 疇騎 是我國最早的騎兵軍隊。公元前307年,趙國邯鄲城趙武靈王開始推行胡服騎...
秦孝公為什麼如此信任商鞅,晚年還想把君位傳給商鞅
秦孝公與商鞅的關係其實跟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十分相似,二人基本就像一個整內體一樣。容 秦孝公知道商鞅的才能,也相信商鞅能給秦國帶來了新的希望,而且事實也證明了商鞅確實將秦國帶上了發展的軌跡,而沒有商鞅的話秦國也沒人能承擔起如此重任,這才信任商鞅。至於晚年傳位,那是帝王的馭人之術,你看秦孝公他爹怎麼試探...
秦國兩大戰神,為何白起被殺,王翦卻能安度晚年
雖然都是秦國的名將,但是細算的話,白起和王翦還不算同時代的。白起之所以下場這麼慘,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實在是 太實心眼兒 了。為什麼說白起 實心眼兒 呢,這還要從秦國攻打趙國說起。歷史上有一大著名的戰役 長平之戰 白起在此戰一戰成名,獲得了個 殺神 的稱號。也正是這次戰役,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使得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