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自然是中午的太陽離我們近些,但我們看它的大小與感到的溫度與相差的這點距離並無關係。中午感到更熱些,是因為與早晨的陽光相比,太陽對我們是直射,而早上的太陽光發生了較大的偏轉。至於我們距太陽的距離,早上比中午大約大了一個地球半徑的距離(這個我想不用我在做太多的解釋了吧),那為什麼遠了反而大呢?
因為我們看到的太陽實際上是太陽光在大氣表面的投影,它的投影距我們的距離如果相同的話,那我們在任何時候看到的太陽都是一樣大的,但早上大氣表面也就是太陽的投影據我們較遠些,所以就大些,而且這個投影的距離據我們的距離在早上和中午的差別是很大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太陽大小的差別就非常的明顯。
2樓:
折射什麼啊,暈
1、為什麼初升和落日大呢?
答:因為有參照物的比較。而中午參照物是廣闊的藍天,so看起來比較小。
2、為什麼中午熱呢?
答:因為中午太陽是此時直射,好比一個手電筒,你說是照的地方亮呢,還是周圍亮呢?
3樓:匿名使用者
愚以為此兩小兒乃神經病醫院常客也
何必那麼認真呢?
這個社會就是因為過於認真的人太多,所以才逐漸變的偏離自然的本意了。
4樓: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上的吧!一樣大。
1、光滲原理。色彩的膨脹與收縮感
據說法蘭西國旗一開始是由面積完全相等的紅、白、藍三色製成的,但是旗幟升到空中後在感覺是三色的面積並不相等,於是召集了有關色彩專家進行專門研究,最後把三色的比例調整到紅35%、白33%、藍37%的比例時才感覺到面積相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當各種不同波長的光同時通過水晶體時,聚集點並不完全在視網膜的一個平面上,因此在視網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別。長波長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準確,因此在視網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似乎具有一種擴散性;短波長的冷色影像就比較清晰,似乎具有某種收縮性。所以,我們平時在凝視紅色的時候,時間長了會產生眩暈現象,景物形象模糊不清似有擴張運動的感覺。
如果我們改看青色,就沒有這種現象了。如果我們將紅色與藍色對照著看,由於色彩同時對比的作用,其面積錯視現象就會更加明顯。
寬度相同的印花黑白條紋布,感覺上白條子總比黑條子寬;同樣大小的黑白方格子布,白方格子要比黑方格略大一些。超市中,小商品、小包裝若要使它顯眼一些,宜採用鮮豔的淺色;如果要它顯得高貴精緻,宜採用沉著的深色或黑色。為了擴大建築或交通工具的室內空間感,色彩設計宜採用乳白、淺米、象牙等淡雅明快的色調,像衛生間等特別狹小的空間還可以利用鏡子作牆面,利用鏡子的反射來增加面積的寬暢度和明亮度。
2、參照物不同。有參照物的比較。而中午參照物是廣闊的藍天,so看起來比較小。
3、氣溫。就像你家裡剛來暖氣,要有預熱過程!
5樓:
距離一樣啊 因為政務的太陽高度角大,折射,反射和散射作用比較弱 所以溫度高
清晨的確是因為折射
所以距離一樣啊
6樓:
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折射,反射及散射作用弱,故溫度高
清晨的確是因為折射
距離一樣
7樓:匿名使用者
聽不懂提的什麼問題 房主說清楚點麻
兩小兒辯日譯文,兩小兒辯日 翻譯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 1 問其故 2 一兒曰 我以 3 日始出時去 4 人近,而日中 5 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 日初出大如車蓋 6 及 7 日中,則 8 如盤盂 9 此不為 10 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 日初出滄滄涼涼 11 及其日中如探湯 12 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兩小兒辯日》的譯文(翻譯,《兩小兒辯日》譯文
譯文孔子向東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一個小孩子說 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一個小孩兒說 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查閱有關,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辯日各個提出的問題
問題是 我的回答是 現在我們知道日地距離在一天內的變化是微不足道的。早晨太陽離我們稍遠一點,中午稍近一些,兩者相差約等於地球半徑,僅相當於日地距離的1 2300,這對觀察太陽的大小和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熱能都不起多大影響。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因為,早晨太陽剛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