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特點,寫作手法,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的關係

2023-05-24 09:20:19 字數 2027 閱讀 5740

1樓:另1張臉

是的。常見的寫作手法像什麼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這些都是。

常用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五種,即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解說(說明)。

修辭手法就是比喻,擬人等等。

個人覺得,寫作手法,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加起來就是寫作特點。

2樓:兔日果勿康

很多東西是要靠悟的。

你這麼樣怎麼能學好文學。

寫作中有何種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

3樓:用鑲彤

修辭手法主要包括象徵、誇張、擬人、比喻、借代等。表現手法主要包括:開門見山、前後照應、伏筆鋪墊等。

寫作手法和表現手法的區別?(列舉+說明)

4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1、物件不同。

表現手法主要指形象塑造所使用的敘述和描寫的方法。寫作手法主要用於文學評論、作品分析、形象評價等,屬於文學創作學、文學批評等方面的概念。

2、方法不同。

寫作手法在包括了表現手法的同時,更涵蓋了所有表達方式所用到的具體方法,即既包括敘述、描寫方面的具體方法,也包括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所用到的方法。寫作手法既包括一般的文章寫作的手法,也包括文學創作的手法。

寫作手法包括:託物言志(託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像《白楊禮讚》一文借讚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讚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3、用途不同。

兩者在包含與被包含的同時,又各有所側重。表現手法主要用於文學創作和批評方面。寫作手法則多用在文學藝術創作之外的其他文章的寫作方面。

5樓:鮮墨徹貝戊

寫作手法,表現手法是的。

常見的寫作手法像什麼抑揚結合。

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這些都是常用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五種,即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解說(說明)。

修辭手法就是比喻,擬人等等。

個人覺得。

6樓:淡儉項綢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託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託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表現手法(託物言志。

寫景抒情。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順敘倒敘。

插敘對比。襯托卒章顯志。

象徵用典。想象聯想。

照應寓情於景。

反襯烘托。託物起興。

渲染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等。

現在可知的語文積極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寫作特點,寫作手法,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的關係

寫作特點是形容全文的手法,寫作手法是形容文章開頭 結尾或者段與段之間的銜接的手法,表現手法是指段落中運用的手法,修辭的手法指某一句使用的手法。幾種方法使用的位置和範圍是相互關聯的。寫作特點 指全文的風格。寫作手法 是人們在寫作過程中運用語言文字表現文章內容的基本形式。如開頭的方法 過渡的方法 結尾的...

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的區別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 表達思想感情 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 記敘 敘述 議論 抒情 描寫和說明.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 抒情和議論 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 議論甚至描寫 議 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 說明或是抒情.寫作方法,也叫表...

寫作手法包括修辭手法嗎,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有甚麼區別

不包括寫作手法有 1 第一人稱敘事法 2 第三人稱敘事法 3 順敘法 4 倒敘法 5 插敘法 6 補敘法 7 分敘法 8 詳敘法 9 略敘法 10 直接抒情法 11 間接抒情法 12 先敘後議法 13 先議後敘法 14 夾敘夾議法 15 以物為線索 16 以人為線索 17 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18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