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臺這首古詩有什麼表現手法?

2025-01-14 04:35:19 字數 3333 閱讀 1094

1樓:梧桐樹邊羽

<>琴臺》這首詩,是杜甫遊覽司馬相如舊址所寫的五律:

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

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

歸鳳求凰意,寥寥不復聞。

這是一首平起入韻,押平水韻「十二文」部的五律,平仄正確,格律嚴謹。

司馬相如作為漢武帝時期最著名的文人,長於辭賦,精通**。他以一首鳳求凰勾搭卓文君和他一起私奔,雖然艱難到當街賣酒,卻依舊不離不棄的愛情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

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

司馬相如老病之後,居住在茂陵,卻依然和卓文君相親相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

他們年輕的時候,為了愛情不顧世俗禮法。回望當年琴臺上的碧空白雲,愛情照進現實,不知道是不是曾經後悔?

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

琴臺旁美麗的野花,就好像卓文君當年臉頰上的盈盈笑意;那一叢叢嫩綠的蔓草,彷彿是卓文君昔日所著的碧羅裙。

歸鳳求凰意,寥寥不復聞。」

相如、文君反抗世俗禮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後來幾乎是無人繼起了。

尾聯「合」回首聯,說明愛慕雖然來得衝動而且充滿奇趣,但是歷久彌堅才是真正的愛情。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固然傳奇,但真正打動杜甫的還是鳳凰和鳴,生死相守。

2樓:智多星算量

這首詩通過琴臺及其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愛情故事,表現了詩人對真摯愛情的讚美。前兩聯先從相如與文君的晚年生活著墨,後回溯到他倆的年輕時代,寫他倆始終不渝的真摯愛情;頸聯由眼前之景聯想,再現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尾聯寫相如與文君違抗禮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後來幾乎是無人繼起了,詩人深深地瞭解相如與文君,發出了這種千古知音的慨嘆。

琴臺。杜甫〔唐代〕

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

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

歸鳳求凰意,寥寥不復聞。

對琴臺故徑的簡單描述

3樓:承吉凌

琴臺故徑位於成都的成都市青羊區琴臺路,琴臺路是專門為紀念西漢時期的傳奇人物、愛情化身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而命名,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在古代的琴臺路上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淡妝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甕的土臺上賣酒,不卑不亢,神態自如。而為了愛情永駐,司馬相如亦不撫琴。

他與酒店叢胡纖的夥計一樣身著短腳褲,做螞提壺洗碗幹雜活,談笑風生。如此這般,雖然生活清苦了點,但兩人卻是幸福美滿,絲毫不為世俗所累!

如今的琴臺路是成都市的珠寶一條街,市內大型珠寶摟在這裡薈萃,也有一些適合婚宴的餐飲店,因此被當地人稱愛情路。全長900公尺,以漢唐仿古建築群為依託,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示漢代禮儀、舞樂、宴飲等風土人情。

蜀風雅韻——在琴臺路幾乎正中間的位置,近年來人氣很足的川劇館,也是茶館。有大碗茶,以及變臉、噴火等表演,成為旅遊熱門地。蜀風雅韻曾經是名角薈萃的川劇演員會館,近年來重聚名角,推出每晚一場「經滲仿典戲曲,民間絕藝表演」。

不但聲名鵲起,被海內外傳媒爭相報導。

哪些詩人去過古琴臺並提過詩?

4樓:典莉莉

琴臺。唐)杜甫。

茂陵多皮旦病後,尚愛卓文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

野花留寶靨,蔓草間羅裙。

歸鳳求凰意,寥寥不復聞。

唐]高適。宓公琴臺詩三首》

宓子昔為政,鳴琴登此臺。琴和人亦閒,千載稱其才。燃橡擾。

臨眺忽悽愴,人琴安在哉。悠悠此天壤,唯有頌聲來。

邦伯感遺事,慨然建琴堂。乃知靜者心,千載猶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門何茫茫。唯見白雲合,東臨鄒魯鄉。

皤皤邑中老,自誇邑中理。何必公升君堂,然後知君美。

開門無如寬犬吠,早臥常晏起。昔人不忍欺,今我還復爾。收起。

琴詩在形式上運用了什麼獨特的手法

5樓:匿名使用者

琴詩。蘇軾(宋朝)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稿則顫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蘇軾常用詩歌來講道理,所選取的意象大多簡單明瞭,卻能觸及到幽微難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蘇軾此詩的意蘊與寫法,可能受到鍵敗上引佛經與韋詩的啟發,詩人以佛渴形式寫出前後,兩句都是一假設一反問,寓答於問,說明要奏出悅耳動聽的曲調,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彈奏技巧是不行的,這就啟迪人們: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結合的結果,此詩表現出詩人**事物真諦的濃厚興趣,也顯示出詩人樸素的辯證思想,寫得天真活潑,機趣橫生。

這是一首哲理詩,側重講事物的發生需要內外盯碼條件共同作用。這首詩通過彈琴的行為告訴我們:一支樂曲的產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琴聲的產生是指頭和琴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用的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是象徵和反問。

有哪些詩人為琴臺寫過詩。

6樓:彼岸薔薇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

李白。陶公有逸興,不與常人俱。

築臺象關月,迥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雲,商飆起寒梧。

秋山入遠漲,桑柘羅平蕪。

水色綠且明,令人思鏡湖。

終當過江去,愛此暫踟躕。

單父半月臺即琴臺。位於單縣城南護城堤東端。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宓子賤做單父宰時,政暇常到這裡彈琴,所以取名「琴臺」。

也有人稱它「子賤臺」。在琴臺的東面,後人又築了曬仙台和天台,它們並列在這千年古堤之上,相映成趣,被稱為「一里三臺」。到了唐朝天寶年間,李白的朋友、單父尉陶沔重修琴臺,前方後圓,形似半月,故琴臺又取名「半月臺」,清康熙三十七年(西元1698年),邑令金大定再修琴臺,擴建房屋形成幾套大院,並且在這裡增沒考棚,選拔人才,「延名師以講學,集俊才而授業」。

因此,這個座落在琴臺上的書院便取名「鳴琴書院」。

自宓巫以後,琴臺成為文人墨客、土子名流登臨詠懷的勝地。詩人李白多次登臨。744年,李白、杜甫、高適同遊單父,共登琴臺,吟詠唱和,留下了燦爛的詩篇。

抗戰勝利後,湖西專署在琴臺修建了「湖西區抗戰烈士紀念塔」,後相繼在臺東臺南修建了烈士陵園。舊時的單縣八景,此處就佔了四景,「琴臺夜月」、「淶河歸帆」、「仙橋流水」和「呂氏仙井」。

關於古琴臺的詞句段

7樓:正義永存愛自己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幹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憶昔去年春態笑蘆,江邊曾會君。

帆帶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公升畢為君死!」 r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古詩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1 點染 點染,是國畫的術語。原指畫家在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繪出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後來借用到古詩詞中來,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點明旨意,有些地方側面渲染。這種手法在寫景抒情的詩詞中比較常見,一般用景物來染 用一句話,一個詞來點出作者要抒發的感情。渲染是為了突出旨意,旨意統率渲染,...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散文表現手法有哪些

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即 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 技巧 常見的有 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 點面結合 動靜結合 敘議結合 情景交融 襯托對比 伏筆照應 託物言志 白描細描 鋪墊懸念 正面側面比喻象徵 借古諷今 卒章顯志 承上啟下 開門見山,烘托 ...

表現手法的作用有哪些,表現手法有哪些作用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渲染氣氛 推動情節發展 烘托人物心理 烘托人物形象 象徵社會環境 烘托思想感情。託物言志 象徵 虛實結合 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動靜結合 化靜為動 使表達更中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對比 襯托 正襯和反襯 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