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柔情 評價,項羽其人之評價

2025-01-23 01:10:26 字數 1611 閱讀 6781

1樓:網友

說項羽是英雄,估計沒有人敢不服。說他是天下第一英雄,我們可以從下面的英雄要素來說。

武功天下第一,叱詫風雲。

通過前面的敘述,說他武功天下第一,沒有人不服吧,你可以舉出例子來,哪個人比他還能打。

美人在前,柔情似水。

項羽與虞姬的愛情大家都知道。英雄在美人面前有那麼多的柔情。死之前,還對江東亭長說,我這匹馬跟我五年了,不忍殺之,就送給你吧。對一匹馬也有足夠的情義。

愛惜百姓。有人說項羽爛殺無辜,其實他還有愛民的一面,其他烏江自刎也與他愛民有關。項羽與劉邦在廣武相持的時候,項羽對劉邦說,這幾年天下的老百姓太苦了,都是因為我們兩個人在爭天下,我願意與你單挑,一絕勝負,不要再勞累全天下的老百姓了。

他烏江自刎,除了感覺回江東沒面子以外,他估計也想過天下老百姓太苦了,自己死了,天下就太平了,要不怎麼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悲劇結局。一般悲劇對人來說更難以忘記,項羽烏江自刎可以說是乙個非劇,霸王別姬更讓人不心痛不已。

項羽,乙個擁的所有英雄要素的英雄,當然稱的上是天下第一英雄了。

2樓:別家欣

對於虞姬來說的吧。

項羽其人之評價

3樓:夢之緣文化

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這一篇寫得極好,刻畫出乙個有血有肉的悲劇式人物---項羽。他重點寫了項羽的人生三件大事:

一是破釜沉舟,這是項羽人生的高光時刻。二是鴻門宴,這是項羽實力由強到弱的轉折階段,其婦人之仁,讓他錯放了劉邦,為後面的悲劇命運埋下伏筆。三是垓下之圍,這是項羽一生最充滿悲情與悲壯的時刻,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垓下歌等等。

無論如何,對於項羽,司馬遷沒有以成敗論英雄,而是給予了對他深深的同情與讚賞。

對於項羽這樣乙個充滿悲劇性的人物,也引起了很多後世詩人的討論。這裡主要講講最有名的三首討論項羽的詩歌。其一是晚唐杜牧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要忍辱負重,承擔戰敗的後果,而且江東子弟有很多的傑出的才俊,安頓之後,捲土而來,或許歷史就能改寫。

這是杜牧的想法。但到了宋代,人們就比較重理,對其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其二就是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王安石認為這一敗使得項羽軍隊元氣大傷,不如從前。

而且,江東子弟是否還願意跟項羽捲土重來這是未知的,故此,項羽最終都會失敗。而到了宋代,又有不同的看法。其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熱烈地讚歎項羽的這種不肯過江東的行為,覺得這是非常的敢做敢當。

這麼的讚頌,這可能是跟李清照所處的時代環境有關。宋朝雖經濟繁榮,但是國力衰落。面對外敵的侵犯,只會一味的忍讓。

因此,李清照,作為一代傑出的女詞人,她多麼希望這個時代有項羽一樣的英雄,生的時候作人中龍傑,死了之後也能成為鬼中英雄。這是對英雄的渴望與讚美。

總而言之,這三首詩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事情,杜牧從個人的品質出發,認為項羽應該包羞忍恥,捲土重來。王安石從現實的形勢出發,認為捲土重來的可能性不大。李清照從人生境界來寫,誇讚項羽的精神境界,稱讚其英雄的品質。

不管如何,項羽,這個人物讓我們印象深刻,不知道大家如何評價項羽其人?

如何評價項羽烏江自刎,怎樣評價項羽烏江自刎

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種是以南宋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 烏江 中寫道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讚揚 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 題烏江亭 中寫道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有關項羽的歷史評價

歷史評價 項羽在戰場上的無往不利相對的卻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坑殺戰俘,放棄關中,懷念楚國,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失盡人心。更為突出的表現是用人上劉邦手下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卻可以盡發揮其所長。而項羽卻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項羽與劉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算項羽在烏江聽亭長的話回江東...

項羽之死中評價事例說明

有時,人不能鋒芒太露,要不然會被人妒忌的 請引用一句名言,要求 用100字左右主要以 項羽之死 中的情節 細節為事例並點評事例 聯絡現實 評價 示例一 觀點 做人必須要有尊嚴。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尊嚴,生存在這世上也就毫無意義。事例 項羽在烏江邊,面對束手就擒和自刎兩種抉擇,他毅然選擇自刎。點評 一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