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山林散文,山林散文欣賞

2025-01-29 23:35:21 字數 4079 閱讀 2644

1樓:網友

山林文學 【釋義】:1.泛指封建時代以描述山林景物為主的講求駢偶格律﹑堆砌典故詞藻﹑內容晦澀的文學作品。

山林文化 中國歷史上的山林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又一動因。山林文化也可稱為隱逸文化、閒情文化 ,是相對廟堂文化、載道文化而言的。一般說來,儒家文化屬於廟堂文化,道家文化屬於山林文化。

兩者在思 想體系上具有不相容性,但又有相成的方面。儒家是主張積極入世的,儒生「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然而,儒 家又主張「士志於道」,《論語》中說: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所以,在儒家人生哲學裡又有: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中國歷史上,讀書人憑徵聘和科舉 進入仕途,宦海浮沉,公升遷不定,進退莫測。他們不僅需要積極有為的精神,又得有消極恬退的思想準備。

一 些讀書人,或仕途失意,或不滿時政,既要堅持「志於道」,又希求自由和解脫,山水之間就是最好的去處。 儒道兩家的傳統在他們的心靈中交融,又適應對山水的審美需求,往往隱居林泉,寄情山水,讀書著述,隨性 所致,從而留下他們的種種遺蹟。同時,當隱士有時也是一種入仕之路,一旦名氣大了,可以平步青雲,所以 有「終南捷徑」之說。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代,逐漸形成習業山林的風氣,深山幽谷出現了一些私人隱居讀書治 學之處。宋初,經連年戰亂之後,官辦的學校遭到了破壞,學者們擇名山勝地建立書院,作為聚徒講學和研究 學術的場所。這種書院在當時是一種新型的教育體制,它們的誕生是我國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樓:漢宮秋深

沒有山林散文的提法。只有山林文學。貌似是陳獨秀提出來的。

釋義】:1.泛指封建時代以描述山林景物為主的講求駢偶格律﹑堆砌典故詞藻﹑內容晦澀的文學作品。

有關描寫山林景色的詩句和優美散文誰有?

3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1、暮秋山行。

唐代:岑參。

疲馬臥長坂,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辰。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譯文。疲憊的馬兒睡臥在長長的山坡上,太陽已經落到水面上。山中的秋風吹進空寂的樹林,樹葉颯颯作響,好像有人進入林中。蒼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沒有了灰塵。

千萬種念頭,都在這傍晚出現在腦海,萬物的聲音都在蕭瑟的清晨悲鳴。鶗鴂昨晚還在鳴叫,蕙草已經開始枯萎。何況我這遠行的異鄉人,自然就會有很多艱苦的辛酸。

2、宿洞霄宮。

宋代:林逋。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

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

涼陰一鳥下,落晶亂蟬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譯文。秋天的大滌山,美景無限,我難以一一遊覽;秋天的大滌山,引起我無限遐思,更難一一形諸筆端。你看,那碧綠的山澗,泉水奔流,帶來了片片紅葉;青蔥的樹林上空,朵朵白雲縈繞飄蕩。

乙隻飛鳥不知從何處飛來,撲騰騰地衝進了樹陰;夕陽西下,滿山的知了,不停地鳴唱。

我想,這美妙的夜晚,雨打芭蕉,聲聲點點,是那麼的悅耳;有誰,將與我一起,在枕上細細地聆聽,聯翩浮想?

3、山中雜詩。

南北朝: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譯文。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裡看灑落下餘暉的夕陽。鳥兒歡快地向房簷上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裡輕輕地飄了出來。

4、山行。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深處 一作:生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停落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5、望嶽。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4樓:匿名使用者

優美散文《故鄉的十月》;首句總起,生動忙碌的鄉村場景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向我們走來,「雞、鵝、鴨子的啼叫聲,匯成歡樂的樂曲,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挑著一擔擔金黃的稻穀歸來」。作者以心理變化為線索,行文,家鄉人民在不同時期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況為主線,分層描述。抗戰時期,土城的痛,痛在家鄉人民的心間,也痛在我的心裡,特殊年代,一道道傷痕讓人民沒有了歡笑。

現在的十月,正是收穫的季節,看「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心頭上不再感到痙攣,再不受到悲愁的壓力。」而當我「從土城歸來,看著那鋪滿綠葉的銀色小路,心顯得情意切切。」心理變化的起伏亦可照見時代變遷的過程。

結尾,作者提公升了主題,「故鄉的十月,儘管已從貧困線上擺脫出來,可是,與我心中所想象的十月,相差得還遙遠。那種雲雀歡歌、機器隆隆、陽光和煦,那種風吹草低牛羊壯的十月,什麼時候才能到來呢?」這個結尾有點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對現有沸騰豐收景象的讚美上,作者宕開一筆,點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藍圖,讓故鄉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

作品如散文詩,文筆優美清新,如詩如畫場景中穿插對過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變化,結構嚴謹,欣賞拜讀佳作!

有興趣點選看看。

5樓:網友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推薦描寫山林景色的詩句和優美散文。

6樓:縱於

1、《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5、《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6、《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7、《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8、《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9、《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公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10、《題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山林散文欣賞

7樓:金色盛典歷史

春風蕩了幾許,便飄飄然。不盡連綿的掘鋒樓林就像山巒一樣。我們在流浪,我們在迷茫。

漸漸忘卻了故鄉,故鄉?誰還記得它的方向。那高山上,數不盡的人在向下張望,哎,我該如何抉擇,莫非終究要孜孜不倦的攀爬,讓周身都是寒冷的霜。

望而卻步吧,我已習以為常。

我在彷徨中趨行,看到了美麗的容顏,彷彿花朵一樣,我對她的微笑痴迷,使我忘卻了疲倦。她卻只留下背影,我內心充滿惆悵,遠去啊遠去,留下蒼茫的人群。我在悲傷中沉睡,寂冷的山風吹痛了我的脊樑,我蜷曲著猙獰了內心的模樣,任誰也無法把我看作以往。

那個女孩,充滿了天真的幻想,她在對我講她的故事,單純而淒涼。我掙扎著困頓的眼神傾聽,發現她的眼睛水汪汪。我想著別的。

事情,卻與她手挽手歌唱,沒有結尾的旋律,一直在流淌,淌在心裡,滴下淚光。那盤月亮,遙遙掛在天上,在荒蕪的山腳下塗上銀輝,我只想繼續流浪。

我似乎到達了中點,那裡棲息了許多憔悴的感傷,我看了看覺得心慌,我想繞過去前行,卻被擋住了方向,我一時語塞痛恨過去的以往。我懷著戲謔的心情挽起了對方的手,不知不覺地習慣如風的髮絲拂動臉龐,我彷彿又回到了故鄉。判瞎晌。

東風掀起了黃沙茫茫,我看著冰湖上的流觴神公升,耳邊一曲又曲在歌唱,我有了同行的舞伴,我們一起流浪。孤寂的山頂,還是讓我惆悵。

什麼是散文?散文有什麼寫作特點什麼是散文?散文有哪些主要特點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 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有以下特點 1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既指題材廣泛 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 不拘一格 神不散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情感體驗。情感體驗就是 不散的神 而人與事則是 散 的可有可無 可多可少的...

散文是什麼有什麼特點,什麼是散文?散文有哪些主要特點

散文是與詩歌 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 隨筆 遊記等。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 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特點 1 形散神聚 形散 既指題材廣泛 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 不拘一格 神聚 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從根本上說寫的是...

散文突出的特點是什麼,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

1 特點 1 形散神不散 形散 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表現手法不拘一格 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 隨意變化。神不散 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