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時間,那後來的朝代有何演變?

2025-02-07 21:40:20 字數 2415 閱讀 1283

1樓:阿樂聊文史

曾經網上有乙個帖子非常的火爆,有一位網友提問世間什麼東西是不可缺少的,下面的評論中有光、水、電、手機等等,在眾多中唯獨缺少了時間。時間才是萬物生存的基礎,假如沒有了時間,生命也不復存在。近代以來手錶的出現讓我們能夠更加精準地把握時間,但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是用什麼方式來表示時間呢

在後來朝代的發展中又有怎樣的演變。

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時間表示法是在黃帝時期,在那時出現了干支紀法。到了周朝統治時期,人們逐漸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於是便創造出了十二時辰制。首先人們根據太陽光和太陽移動用夜半、日中、日入等詞彙來籠統的表達時間,翻譯過來也就是說夜已過半、太陽到達天空正**、太陽逐漸消失在天空等

後來又出現了十二地支,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子時、午時、丑時等等,如此一來,時間的表達就變得更加精準,因為每乙個時辰與下乙個時辰間隔兩個小時,這樣的表達方式改變了之前模糊的時間界定。

而秦朝統治時期的十時辰制,將黑天白夜各分成五個部分,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看到的一更天、二更天一直到十更天。雖然這種表達方式非常符合太陽和月亮的位置變化,但較之前的十二時辰制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時間變得不精確,每乙個時辰的間隔時間較長等等。

到了宋朝統治時期,在十二時辰的基礎上出現了二十四時辰,其實所謂的二十四時辰就是將十二時辰中的每乙個時辰拆分成兩部分,也就是現在的子午、子初等等。如此一來時間再一次精確到了現在意義上的一小時。雖然當時沒有任何科技發展,但人們通過觀察太陽方位的變化,竟然精確的定位出二十四時辰,而且與我們現在的二十四小時幾乎沒有任何差異,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十分「恐怖」。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比較科學的時間表達方式,比如五時辰制、百刻制等等,不過這些與上面幾種時間表達方式相比較來看都有明顯的缺點。雖然古人對時間的把控和表達不如當今社會,但他們卻知道時間的意義重大,失去了時間的表達人類就難以延續。

2樓:之後

後來的朝代對於計算時間已經開始研製出專門計算時間的工具了,比如沙漏,非常的好用,用來表示一天時間的流逝,從而判斷是什麼時間。

3樓:昔日的光輝雪

到了宋朝,在十二時辰的基礎上出現了二十四時辰,就是將十二時辰中的每乙個時辰拆分成兩部分,也就是現在的子午、子初等等。如此一來時間再一次精確到了現在意義上的一小時。

4樓:停下來了壞孩子

天干地支是我們上古時代的先人的功勳創造。時間應該不晚於西周。當年周文王演周易,他已經用到天干地支,那就說明在他之前已經有了天干地支。

5樓:網友

後代對於具體的要求和規則進行了很多的修改,因為每個朝代都對十二地支來表示時間進行了發展。

十天干十二地支是哪朝代開創的

6樓:

摘要。您好,我正在根據您提的問題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十天干十二地支是哪朝代開創的。

您好,我正在根據您提的問題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說判洞舉法起源顫虧於鄭文光所著的《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傳說是軒掘碧轅黃帝時期的大撓氏最早創立。

還有五行是那代所作。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拿廳元素,是中國古鋒並代哲學思想的重消基隱要內容。五行學說肇始於夏商之際,完善於春秋戰國。

十二時辰制起源哪朝哪代

7樓:惠企百科

古人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乙個時段叫乙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時間對應的時辰具體如下:

子時(23時至01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乙個時辰。

丑時(01時至03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寅時(03時至05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卯時(05時至07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公升的那段時間。

辰時(07時至09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國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巳時(09時至11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11時至13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時(13時至15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申時(15時至17時)哺食,又名日鋪、夕食等。

酉時(17時至19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戌時(19時至21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亥時(21時至23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用天干地支怎麼來表示年月日,比如說農曆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用一個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來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 1955 51,再用51除以10,餘數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著用...

用古代的字來表示死去之類的

其字散見於史書之中,如崩 薨 百年等等,現介紹如下 古代 死 的說法摭談 一 生老病死,本自然規律 在自然規律面前,本應人人平等。但由於古代等級森嚴,因死者生前的身份 地位不同,死 的說法也有區別。禮記 曲禮 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普通人才用 死 歿 沒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

古文裡的北方是用朔來表示,那南方用什麼呢

嵎夷 晹谷是東方,南交是南方,西日 昧谷是西方,朔方是北方 出自 尚書 堯典 文言文用什麼表示南方 古人面南為尊,另外山南水北是陽,山北水南是陰 南一般就用 南 字表示 如果在動詞前方位名詞作狀語 譯為向南 200高分求教 朔 代表北方,有哪些字代表 東方 和 南方 出自 尚書 堯典 東西南北都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