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秦的崛起和擴張,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025-02-07 21:50:17 字數 2982 閱讀 6524

1樓:借古明今之史實評說

1、秦國的崛起應該是在穆公時代,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秦國一路崛起,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2、秦國的擴張應該是從孝公開始,秦孝公招賢納士,重用商鞅支援變法,使秦國由奴隸制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國力,為後世君王留擴張的根基。

2樓:鄰家小喬述情感

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在其他六國還是奴隸制國家是,秦國率先變法,通過商鞅變法的一系列措施,從奴隸制國家跨越到封建制國家,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推動秦國實力增強,這是國家制度帶來的優越性。

3樓:創作者

秦國之所以能席捲六合,是因為他們的謀略正確,在商鞅的變法中,秦國兵強馬壯,秦國虎狼之勢席捲六國,在征戰中消滅其他國家,成為強國。

4樓:歐陽念芯

我認為有幾個原因,一是商鞅變法的政治改革,二是合縱連橫的戰略,三是對士兵的獎勵。

5樓:昕點點

我覺著是因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才會有大秦的崛起和擴張。

歷史上,秦始皇如何創立大秦帝國的呢?

6樓:雅以說汽車

秦國從乙個西戎小國,走上了軍國主義**集權的道路,以農立國,以法治國,國力大大增強。一百多年來,包括秦孝公在內的秦國六朝都堅持了這些策略。他們利用秦國在西部的有利地位,採取了與敵人聯動的戰術,通過遠交近攻,削弱諸侯國。

在軍事上,他們通過不斷進攻,在其他國家的土地上燃燒戰火,以戰爭養活自己。當秦始皇成為秦王時,其他六國已經失去了與秦國對抗的勇氣。經過多年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他們已經失去了合作抗秦的基本信任。

即使他們知道自己將是下乙個,但他們仍然看到其他國家被秦國吞噬。另外,經過幾百年的積累,各種社會矛盾和政治腐敗嚴重,嚴重削弱了各國的抵抗力。閻齊說正史。

秦始皇,姓應名正明,秦莊襄王之子,生於西元前259年的農曆十二月初三。他13歲時成為國王,22歲時開始執政。當時,中國的土地處於不統一的狀態。

齊、楚、燕、韓、趙、魏、秦並立於世。嬴政想改變現狀,但**由宰相呂不韋主導,呂不韋名氣太大,無力施展自己的抱負。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任人擺佈,甘當傀儡,而是在大將王翦的幫助下,大膽行動。

從腐朽陰謀的宦官嫪毐開始,將責任推到呂不韋身上,呂不韋的官職被取消,並被處死。

從而排除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將國家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後,他了當時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議,廢除了早先的出師令,廣招各國政治、軍事人才,整頓統治制度,明確法律,擴充軍隊。當他的權力得到進一步充實後,他開始了吞併六國的戰爭。

西元前230年,他採取遠交齊國和楚國的策略,先出兵滅掉周邊的漢國。接著,他又派大將王翦攻打趙國,一舉攻下趙國的九成。後來,他在易水河邊打敗了燕軍,迫使燕王殺死了派人刺殺他的太子丹。

然後,他派王賁攻打魏國,挖掘黃河岸邊,淹沒梁國,迫使魏國國王投降。拿下北方各州後,他帶著大軍圍攻楚國一年之久。最後,他抓住了楚王,奪取了楚國的領土。

最後,他乘勝追擊,東進滅齊。

歷史中的秦朝是如何崛起的?

7樓:網友

秦朝的興起。

秦國。本是漢族西遷的乙個分支,所建立的國家。在經歷了幾代人的發展,秦國漸漸有了起色,直到秦孝公。

時期,下令向全天下有志之士頒發《求賢令》

這也看出秦孝公想要讓國家更上一層樓的決心。

在此時,正好衛國。

人商鞅從魏國。

跑到秦都櫟陽,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在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程度更加激烈,各國為了求存發展,都在積極變法,提公升國力。在秦國,就是商鞅主持了一場大刀闊斧的變法,讓秦國的國力迅速提公升起來。

這就是後世人們說的:「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商鞅變法的實施,讓秦國在各個諸侯國中的實力日益壯大,其軍隊制度也因為商鞅變法的實施進行了多項改革,實行獎勵軍功政策(軍功授爵制)。

商鞅在其中制定多等軍功爵,並且不分貧賤,一切按軍功大小進行獎賞。士兵在戰場上獲得足夠的敵軍的首級,秦國就會給他相應的爵位和待遇。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士兵作戰的積極性。

同時有獎必有罰,秦國規定,士兵當逃兵或者畏戰退卻,要處重刑。

同時伍中一人逃跑,其餘人員連坐。不過被牽連的士兵能獲得乙個首級,就可以免罪。因為有這樣制賀配度的存在,也使得秦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為後來秦滅六國,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稿嫌。

秦滅六國。由於不斷強大的秦國,開始了自己逐鹿中原的霸業。秦王嬴政。

奮六世之餘烈,先後滅掉韓、趙、燕、魏、楚、齊。

秦王政十七年(西元前230年),滅韓。

秦王政十九年(西元前228年),滅趙。

秦王政二十年(西元前227年),滅燕。

秦王政二十二年(西元前225年),滅魏。

秦王政二十四年(西元前223年),滅楚。

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滅齊。

但是當時還有乙個衛國,其衛國最後並沒有被滅而是成為附庸國的存在,直到秦二世。

元年才被廢除 。

至此群雄並起的時代結束,大統一專權**集權的國家基本形成。這是中國古代歷史。

上乙個偉鍵拍手大的時期,秦朝也是第乙個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建立了乙個高度集中的**集權王朝,並且實現了「器械同量,同書同文字,統一貨幣。」的壯舉,為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8樓:小草情感說

歷史中秦朝的崛起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正所謂奮六世之餘烈,才最終完成了統一的。

9樓:今生昔夢

西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獎勵耕織,軍功授爵,使秦國迅速崛起,並統一天下。

10樓:賓果看世界

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歷史中的秦朝是如何崛起的?

11樓:凱子體育

秦朝之所以崛起,是因為商鞅變法,獎勵農耕以及施行軍功制度,鼓勵士氣,使得秦國逐漸地強大起來了。

12樓:阿公尺巴

歷史中的秦國主要是在王翦等一些猛將的帶領下去掃蕩其他國家,這樣一步步崛起的。

歷史上的包拯究竟是多大的官職

包拯做過的最高職位是樞密副使,決策機構的9個成員之一,按照宋史來看,樞密副使是從二品官。包拯史載最後的實授官職是三司使,樞密副使,前者接近現在的經濟部長,後者差不多是軍事系統的副長官 不過宋代控制軍隊極其嚴格,並沒有多少實際調動部隊的能力 包拯任開封府尹的時候,是正三品官。包拯在任開封府尹前是江寧府...

歷史上,誰給誰解夢,歷史上的周公究竟是誰,為何要找他」解夢「?

東漢明帝有一次做夢,夢見 西方有一高大的金人,頭上閃閃發光,第二天上朝問大臣這個高大的金人是什麼,有個大臣解夢說金人是西方的佛,漢明帝就派兩個大臣去了西方,用一匹白馬馱回來佛經若干,漢明帝就在洛陽西郊建一座寺廟,取名白馬寺。歷史上的周公究竟是誰,為何要找他 解夢 其實我們大家口中所說的周公解夢是真實...

歷史上的趙國,究竟是怎樣滅掉心頭大患中山國的?

現在的河北省平山縣,在春秋時期並不屬於任何乙個諸侯國,而是白狄所建的中山國的國都。中山國是乙個非常頑強的國家,它多次被滅又多次復國,甚至還曾經打敗過強大的晉國。最終,在享國三百五十多年後,在西元前年被趙武靈王所滅。中山國的發展經歷了戎狄 鮮虞和中山三個階段。春秋早期,鮮虞尚且比較弱小,多次遭到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