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家長應該干涉嗎?

2025-02-10 02:45:24 字數 5447 閱讀 6856

1樓:邂逅浪漫

寶寶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家長應該干涉的。家長應該瞭解事情發展的原因,以及要詢問寶寶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做錯了事情肯定是要給予指導和改正的。寶寶都使用暴力是不可以解決問題的。

2樓:護鑫頭

我覺得應該。家長應該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不要主動和別人打架。

3樓:1255妖

先讓他們打一會,再分開,然後對自家的小孩進行說教,打架打不過別人就不要打,不僅會痛,想要的東西還得不到,打得過,佔上風,可以告訴對方打架不對會被抓起來關住。

4樓:阿公尺巴

寶寶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家長肯定要干涉,因為如果不干涉的話,會影響孩子和其他人的關係。

5樓:有趣娛樂雜談

家長是應該干涉的,因為寶寶需要家長進行教育的,不能放任不管。

孩子之間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預?

6樓:神評配音君

孩子之間打架,作為父母的需要去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程度的干預。引導孩子去正確處理事情,防止事情惡化或者進一步擴大,但是切記不要過度干預,否則會引發對方父母的不滿,甚至引起兩家人之間的矛盾。

我堂哥家的孩子之前就和他鄰居家的孩子因為爭搶乙個玩具打過架。原本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後期因為家長的介入,讓這件小事變得嚴重,兩家人因此還動了手,至今雙方都還存在著隔閡。

那個玩具不是我小侄子的也不是鄰居家孩子的,而是另乙個孩子的。可是侄子和鄰居家小孩都想玩,兩個人就開始爭奪了起來。我侄子屬於瘦小的型別(兩個孩子都是5歲,不過對方明顯要比派公升叢我侄子壯上很多),在爭奪的過程中吃了虧,而且一不小心還摔到了地上,胳膊有塊地方被蹭破了皮。

侄子回家後就和堂嫂告狀說,對方打了他,還把受傷的地方給堂嫂看了。看到自己孩子受到欺負,堂嫂就帶著孩子去到對門鄰居家說道了起來。剛開始兩個人(堂嫂和鄰居家孩子的母親)只是簡單去說一些事,可是說著說著就互相罵了起來。

後來,堂嫂和對方動了手,兩方的家屬見狀趕緊拉架,這才分開兩個人。不過兩家人也因此產生了矛盾,而且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見面從不說話。

其實這件事,堂嫂是有一定責任的,因為堂嫂動了手,但是如果說都怪堂嫂也不見得。因為聽說堂嫂剛開始只是想讓對方道個歉,但是誰知道對方不僅沒有道歉,還說堂嫂度量小,護犢子。堂嫂性格耿直,聽到這話**忍受得了,於是兩個人就動起了手。

其實遇到這樣類似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應笑橡該引導孩子去自己解決,然後適當地再給予一定的幫助。父母要在瞭解事情的基礎上,告訴孩子該如何去做。一方面教導孩子明事理,另一方面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過度依賴父母。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那就讓孩子主動和對方道歉,去爭取獲得別人的原諒。如果是對方錯了,那也不用得理不饒人,根據事情的嚴重與否去採取合適的處理方式。如果只是「雞毛小事」,那讓對方說聲「對不起」也就行了,塵櫻沒有必要搞得「滿城風雨」。

7樓:林間姑娘星覓

我覺得孩子之間打架,父母有時候可以採取一定的干預,引導孩子正確解決矛盾;有時候可以完全不干預。

因為孩子存在孩子氣,有自己糾結的事情,有時候打一架之後就好了,好像就也沒什麼了。曾經我遇到過兩個鄰居的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而哭鬧。小朋友哭了,大人哄一鬨,跟她說說對錯也就過去了。

這時候,大人可以採取一定的干預,問問是哪個小朋友的對錯,瞭解一下情況,再創造機會給他們和解。但我那兩個鄰居就不一樣了,居然為了各自小孩大打出手。愛子之心人人皆有,但如此為小朋友的誤會而打架受傷就沒必要了。

這樣只會讓誤會越來越深。最終,其中乙個孩子的母親將另乙個孩子的父親告上法庭。如果沒有這兩個孩子的父母沒有打這麼一架,孩子會忘了這搶玩具而哭鬧的小細節,以後可能會成為好朋友。

現在父母都為他們打過架,之後孩子要是和對方孩子走得近,雙方父母都不願意吧。

還有一次呢,是我弟弟和別人打架。那會他正好上初一,剛剛認識很多新朋友。有一次隔壁班乙個小搗蛋胖子過來我弟班級,把班級裡趴著睡的人都頭都摸一遍過去。

我那小公升枯老弟當時覺得,莫名其妙被吵醒很不開心。小搗蛋胖子見我弟不爽,就跟他約戰了。我老弟那會還瘦瘦小小隻的,那小搗蛋很胖,我那小老弟根本不是人對手,兩三下就起不來了。

當時的我看到我弟的腫眼皮,後腦勺突起的大腫泡也是氣得不行,眼淚直掉。那陣子我父母去找了小搗蛋的父母投訴,小搗蛋父母提著些塵笑正東西上面賠罪。現在那兩孩子處的跟兄弟似的。

雖然我和父母還是覺得人把你打那麼痛,你還跟人玩那麼好乾啥。但終究是孩子啊,且起因也是很小的乙個小事情。孩子都不介意了,我們也不用太過於介意糾結。

所以呢,我覺得孩子打架家長要不要介入干預在於事件本身,但主體是孩子,如果可以就讓孩子自己解決小矛盾派悔,父母當和解的橋樑。

8樓:創作者

1. 簡單的爭吵,父母不要插手

對於家裡的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在一些比較簡單的情況下,父母不要參與,因為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對於任意一方孩子來說都是很大的傷害。這個時候應該讓孩子們自己解決,這樣既能夠促進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能夠培養他們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

如果是孩子與朋友、同學之間的爭吵和矛盾,父母在大多數情況下可能會不知情,如果知道後,父母也要視情況而定,選擇是否教育孩子。對於孩子和同學之間的小打小鬧,其實也是他們朋友關係的一劑「調味料」,如果父母參與進去,這個「調味料」就變成了乙個「催化劑」,可能會起到反向作用。

2. 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語氣和態度

如果孩子之間發生逗答爭執,如果是自己孩子的問題,那麼對於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應該給孩子講解清楚,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到**,下次一定要改正。而不是一發現是自己孩子的錯誤時,父母直接就是一頓劈頭蓋祥模臉的痛罵,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錯誤之處在**,這樣的教育反而不能起到很好的正面效果。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孩子自己的錯誤沒有得到改正,還有可能會更加變得更加的怯懦,又或者是屢教不改,繼續犯錯。

當孩子與人爭吵的時候,父母應該先問清楚事情的原委,其實眼見不一定為實,應該選擇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後,再去決定是否批評教育孩子。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說話語氣,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講道理,告訴孩子與朋友發生矛盾為什麼不對,不對的地方在何處,以後應該如何的去做,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在談話結束之後,父母也要及時地去鼓勵孩子,給孩子加油打氣,這樣,即使孩子這次出現問題,那麼以後也會有勇氣去改正,而不是連面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

3. 父母要學會放手

有的時候孩子為人處事時有錯誤時,父母不要著急去幹預孩子的生活,幫助孩子解決,而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比如孩子與同學之間難矛盾時,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去和同學溝通,解決孩子和同學之間的關係。因此父母更多的是給孩子起乙個引導的作用,而不可能去代替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

對於孩子生活或學習上的爭執,父母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不應該面面俱到。因為父母只是孩子前進方向的領路人,孩子終究要自謹指緩己長大,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及時的放手,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能夠鍛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9樓:北京新東方烹飪學校

孩子之間出現打架情況很正常,一些父母在看到這種情況時,首先不由分說地數落自己的孩子,甚至是訓斥他們為什麼不與人好好相處。事實上,這種方式不僅會對孩子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同時還會導致他們形成懦弱的性格。要知道,當寶寶在被搶玩具時,他們如果一聲不吭逆來順受的話,這樣帶帆者很容易讓對方誤認為他比較容易欺負,久而久之,孩子被欺負的次數會增多,同時他們也會變得更加膽小怕事。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別一味的要求他們過度謙讓,而是要培養他們的大膽精神和不服輸的性格,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

引導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發生問題,應該由他們自己來解決,這樣才最好。尤其是在發生打架這種事情時,父母要先鼓勵孩子,想出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說孩子每次打架或者受欺負,父母都幫助他們解決,這樣很容易讓他們產生依賴心理,而且也不利於他們獲得一些經驗教訓。

畢竟孩子未來需要長大,他們會獨立面對這個社會,所以教會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重要。此外,孩子們之間處理,也會避轎罩免問題進一步擴大公升級。

只規勸不評理。

孩子們之間的這種爭執很正常,作為父母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先將孩子們拉開。無論使自己孩子打了對方,還是對方打了自己孩子,都要先讓他們停止爭吵、停止繼續打架,然後告訴雙方,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只需要幫助停止打架進一步的公升級即可,用適當的方法來規勸對方,儘量不要評理,特別是在完全不瞭解事實的情況下,隨意評理很容易導致矛盾進一步公升級。

不要隨意批評。

無論打架到底是誰引起的,或者是誰是錯誤的一方,父母都不要批評。同時,儘量不要當著孩子們的面來批評任何一方,這樣很容易蠢薯傷害到孩子們的自尊心。而且,家長們的過度批評,還有可能會為孩子未來的社交埋下一些隱患。

畢竟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可能雙方都會存在問題,惡意的去批評任何一方,都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傷害,甚至家長的參與,還可能會進一步的將事態惡化,這樣是為什麼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之間的爭吵而發生打鬧的原因。

總而言之,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如果在沒有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去幹預,可以觀察瞭解並適當進行引導即可。畢竟小孩子們的記憶力是很短暫的,這一會他們可能會因為一些問題發生矛盾,過一會可能就好了,如果家長過度參與的話,反而還不利於他們友誼的修復。

發現孩子在玩耍過程中和其他孩子起衝突打架,父母該不該干預?

10樓:荊州言行

小朋友打架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們在一起玩,難免會打打鬧鬧的生氣了,會動手,一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打架了,第一反拿塵殲應就是很擔心,可能會去把孩子拉開,如果是理智一點的家長可能還會先找自己。

孩子的問題,還有一些不理智的家長,第一件事就是指責其他的孩子,常言道,孩子打架往往能看出乙個家庭的教養,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那麼,當孩子打架了,家長應不應該干預呢?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表示,孩子天生就有一種攻擊的衝動,這說明孩子打架就是孩童的一種正常表現,他並不能說明孩子有暴力傾向。

或是心理有問題等等,作為家長,我們最不應該的就是指責孩子,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可以通過家長的教導來規範的,但是教導的方式不應該是嚴厲指責。所以,當看到孩子打架時作為家長不應該干預。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呢?提前兄爛告知孩子一些規矩首先就能規避孩子出現打架的行為,比如告訴孩子,在和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要先保護好自己,然後不能傷害別人,又或者是告訴孩子如果自己不小心傷害了別人,要先和別人道歉,父母平時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往往能規避掉很多麻煩。

當自己面對孩子打架時,正確的做法是先將兩個孩子拉開,然後耐心的問清楚事情的經過,如果是自己孩子的問題,那就讓孩子跟對方道歉,如果是對方的問題,那就先安慰自己的孩子,告訴他不是他的錯,但是打架的做法有一些衝動,接下來要和另外乙個孩子講道理消衝,讓他跟自己的孩子道歉。打架不是十惡不赦的,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如何正確的教導孩子成為乙個善良的人,才是家長真正要做的。

孩子總是搶其他小朋友東西玩,家長該怎麼教導他呢?

結果孩子們玩得起勁,再也不你爭我奪了。這就是在遊戲中培養了他們合作和分享樂趣。什麼是別人的,以及各種各樣的禮貌 禮儀等認識。這裡就需要家長的日常引到了。結果孩子們玩得起勁,再也不你爭我奪了。這就是在遊戲中培養了他們合作和分享樂趣。我恨你!如果我小時候拿別人的東西,你狠狠打我,我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

幼兒園小朋友畢業,老師給家長開家長會應該說些什麼

做為一名家長 我參加過好幾次家長會了。我覺得家長們最想聽的是學校怎麼教育孩子的。如果你是老師的話,在家長會上首先要詳細介紹一下自己幼兒園是怎麼樣的特色,如何好好地教育孩子,讓家長們聽著滿意,效果就好多了。還有就是個別談一下孩子的問題,孩子有的是優秀的,有的是淘氣的,但是在家長會上千萬不要批評某個孩子...

我朋友因鄰居糾紛,和對方打架,至對方輕傷應該判刑多少時間

只要前期出錢賠償過,即使沒有在金額上沒有達成協議,法院一般不會判實刑。實刑最多 最多一年半 本人因跟鄰居違法建房事宜發生打架,打架中造成對方輕傷二級。如果對方起訴會判刑嗎?這裡面有兩個問題 一是違建違反的是行政法規,應當由有關部門來進行執法。二是打架輕傷是刑事案件,那麼構成了故意傷害致人輕傷三年以有...